馬克·力文:我,一個美國人,拿到了中國綠卡

2020-12-18 觀察者網

導讀:馬克·力文,社會學博士、美國鄉村音樂人、作家、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在中國至今已經待了15年,2014年他獲得了中國政府「友誼獎」,這是中國政府授予來華工作外國專家的國家級最高獎項。2017年,在新版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推行僅一個多月內,這位留著花白大鬍子、年近古稀的美國老人就得到這個號稱世界上最難拿的「綠卡」。同時,他是第一位因為「友誼獎」而拿到中國綠卡的外國人。

【採訪/觀察者網 趙珺婕】

觀察者網:您能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嗎?

馬克·力文:我叫馬克·力文,美國人,社會學博士。畢業後先在大學裡教了幾年書,在接下來的29年中一直作為全職志願者在低收入工人及其家人的組織中工作。2005年我來到中國,最初原本打算只待一年,但是在第一年之後,我就決定要留下來。

我在中國的第一個目的地是江蘇省淮安市,在那裡呆了兩年後,我任職的大學告訴我,他們只僱用外教兩年。我在中國各地申請工作,獲得了18個不同的工作機會。

(圖源:馬克力文微博)

我對去北京並不特別感興趣,之所以來是因為我有兩次面試的機會在北京。一個是中央民族大學,另一個是清華大學。 2007年3月底,我來到北京這兩所大學面試。我以前從未去過北京,所以我在拒絕前思考了一下,我應該來看看,然後再做決定。到面試那個周末結束時,我知道我將要來北京,我花了大約24個小時來決定去哪所學校。最後,我決定去中央民族大學。我現在在這所大學任教幾乎有14年了。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又令人興奮的地方,由於大學的多樣性、民族多樣性,不僅可以了解中國,而且可以了解中國極大的多樣性、中國的文化以及人民的多樣性等等。

觀察者網:從您的自身經歷出發,您自從2005年來到中國以後,至今已經15年,去過全中國三十多個地方。為什麼一開始來中國會選擇江蘇淮安這樣一個城市落腳呢?

馬克·力文:讓我們先退一步,正如我剛剛提到的,我來中國的第一年。那是2005年,距離北京奧運會還有3年。奧運會是當年的大活動。中國開始全民努力學習英語,尤其是在奧運會之前加劇了這種情況。我有幾個朋友來了,與我一起工作過的人來了,花了一個學期在某個地方教書。

所以我決定要來一年。我申請了很多工作,有幾個工作機會。我對中國的21世紀歷史有所了解,但是我並不了解真正的地理位置,我從收到的信中了解到,淮陰師範學院位於江蘇省淮安市,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理周恩來的故鄉。

因此,當我決定要去哪裡時,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所以我決定去淮安。

(圖源:馬克力文微博)

觀察者網:那為什麼您後來選擇北京,選擇了中央民族大學?

馬克·力文:我剛剛自我介紹時稍微介紹了一下,當時我有18個工作機會,但不知道哪裡可能對我來教書感興趣。而且我也不想去上海或北京。

我在洛杉磯長大,在舊金山呆了24年,斷斷續續在紐約待了三年。在我來到中國之前,我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國際化的大都市當中。我以前去過上海,我覺得這只是另一個國際大城市。由於這兩個在北京的工作機會,我需要去北京,我原本以為北京就像上海。當我來到這裡的時候,在面試之前,我意識到北京和上海不一樣。

北京是完全不同的,這裡有更多關於中國的信息。這是一個國際大城市,但它同時也是一個中國城市。所以我接受了兩次面試。之後,我決定要去北京。

這就是我為什麼決定要來北京。我必須在清華大學和民族大學之間進行選擇。我考慮過,我知道清華大學的學生是頂尖的學生,他們將擁有頂尖的平臺,他們將擁有美好的生活。然後,當我想到這一點,我意識到中央民族大學中的許多學生,即70%的民族大學學生,都是少數民族。這些學生中有許多人畢業後會回到家鄉教書或做其他工作。有些人留在北京,有些人去其他地方,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回了家。所以我想,如果我有機會教那些學生,那麼也許他們可以接受我教給他們的一些東西。他們可以將其帶回本地,省、市、自治區、城鎮等。所以這就是我決定去那裡的原因。

觀察者網:您認為北京相較於上海的不同之處在哪裡?

馬克·力文:一方面,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很多次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首都,它是政府的中心。這裡有很多不同的歷史古蹟,例如紫禁城和頤和園,頤和園附近的舊址等等。同時,它正在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城市。通常,北京將這兩件事結合在了一起。

由於在洛杉磯長大,我非常享受在淮安的時光,我很高興在來北京之前就去了那裡,因為淮安為我提供了更好地了解中國的角度。當我在淮安的時候,我不僅僅在市區,我還與各種朋友在農村地區度過了愉快的時光。所以我很高興我先去了那裡。

應該是2019年,因為最近我已經有近一年沒有離開北京了, 2019年12月中旬是最後一次。我以前經常在中國各地旅行。一是因為我受邀在全國62所大學中擔任講師,其中有些在北京,但大多數不是。我也是音樂演奏家,我曾在14或15個省演出,其中有很多省我去過很多次。所以我到處走了很多地方,我記得上一次我在南京時,我非常喜歡南京。我去過長沙很多很多次了,我也很喜歡長沙。

馬克春晚演出(圖源:馬克力文微博)

我上一次去廣州時,突然覺得這些地方很小,有些狹窄。當我考慮所有這些時,我突然意識到我有多麼想念北京,雖然我只是短暫地在那裡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我就對北京產生了歸屬感。因為在許多不同的領域中都有大量的活動,在用經濟增長與發展相關的話題來介紹北京,因此,我認為這是我來描述北京的最好方法。她在不斷變化,就像中國一樣。就像我的大學在民族上非常多樣化,與上海或其他大城市相比,北京作為一個城市在民族上更加多樣化,這就是我喜歡的一部分。

觀察者網:您提到的這種民族的多樣性是您選擇在北京、在中央民族大學任教的原因。那麼,您如何看待美國和中國的學生,兩個國家的學生有何不同?

馬克·力文:許多美國學生學習很努力,但是我認為大多數中國學生會更加努力。我曾在校園裡帶領很多正在訪問或在其他地方教書,或者出於某種目的來到中國的外國朋友參觀過。有一次在夏季,我向他們展示了中央民族大學這個不大的校園。我們從教學樓的側面看到一樓的一個大型演講廳,那會兒是夏天的星期六晚上。

我的朋友問我說,那些學生都在那個教室裡做什麼?我回答,他們正在學習。他們說,但這是星期六晚上,這是夏天。我說是的,但是他們正在學習。在某些情況下,這是因為課程要求。但是更多情況下,與課堂無關,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準備研究生的考試,準備英語語言考試(例如託福或雅思)、準備律師考試或各類與他們今後從事的工作有關的考試,等等。

我認為這是不常見的現象,至少在美國是這樣。實際上,不僅是美國。我有來自義大利、挪威的朋友,也有很多其他國家的朋友,都對於民族大學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感到驚訝。所以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區別。

觀察者網:您不僅是一個教授,還是一個著作豐富的歌手、作曲家,也參加過星光大道,歌曲種類也多種多樣,比如關於工人運動的,以及一些中國民歌。這些歌曲創作中有什麼故事?

馬克·力文:我寫的第一首歌是關於我所居住的淮安市的,那時,我已經開始計劃離開,三個小時內我寫了一首關於這座城市以及對這座城市的感受的歌,我對我要離開這座城市的事實百感交集。

(圖源:馬克力文微博)

我搬到北京後,就開始寫越來越多的東西。2008年,我寫了一首歌,那是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在美國經歷了兩次地震,我不僅知道災害造成的即時損害,還了解它會引起的長期傷害。下午上課時,我有兩個學生沒有上課,有人告訴我說,他們兩個一個是汶川的,另一個是北川的。他們倆都在忙著尋找家人,以確保每個人都安好。所以那天下午我回家後,用幾個小時寫了一首歌。

後來,我開始寫我所見或所到之處的故事。有一首歌是關於春節期間我從湖北省南部去廣州,我寫了一首叫《在一列24小時的火車上》的歌。幾年後,我又寫了另一首歌關於旅行的歌,從湖北到北京,但這回是在高鐵上。坐24小時的火車是在春節期間,我買票太晚了,所以我們不得不從票販子那裡買票,所以我寫了一首歌,關於「黃牛」,倒賣車票的人。今年初,我寫了一首關於新冠疫情的歌。

這些都是關於大型公共事件的歌曲,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我探討了在中國人們如何共同解決這些問題。即使美國目前面臨疫情的大流行,我們能看到的一點是,美國首先在做的不是嘗試解決問題,而是關注焦點,第一步討論對此歸咎於誰?是誰造成的?但是,解決問題才該是第一要義,而解決問題需要每個人都團結在一起。

觀察者網:中國在這十五年間發展迅速,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社會生活中,有網友概括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絡購物。這種變化對您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嗎?

馬克·力文:我昨天騎了一輛共享單車,今早以來我用了兩次掃碼付款,現在只有早上10:30,今天可能不止兩次。正如我的歌中提到的,旅行的方式完全改變了,如果我要去某個地方,乘火車總時間不到5個小時,那麼我肯定會坐高鐵。以前火車肯定不是我的第一選擇,但現在高鐵更方便,空間大、舒適,準點率高。而且火車站的位置通常更方便,乘坐流程也更簡單。我現在偶爾會線上購物,最近在網上買了一本書。所有這些事情都對我的生活產生了一些影響。我認為QR碼的影響最大,直到去年,高鐵的影響同樣很大。

觀察者網:目前我感覺很多網頁和實體店中對於非中文使用者還不夠方便,這方面您是怎麼克服的?

馬克·力文:有時會帶來不便,但沒什麼困難。首先大部分時候,會說一點英文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我住在北京,而且很多地方都有英文標誌,像是路牌、地名之類的。此外,我在大學教書,我認識很多想要學習英語或者想要提高英語的人們,同時他們也樂於向我提供幫助。

幾個月前,我需要去醫院一趟,因此聯繫了一位同事同行,有時也會聯繫我的學生,或者還會有其他朋友,他們都非常樂意幫助我。有時我獨自一人需要會中文的朋友協助,我總會找到辦法,有時甚至是完全陌生的人也很高興幫助。

觀察者網:據我所知,您拿到了號稱是「世界上最難拿」的中國綠卡,能講講拿到綠卡的過程嗎?

(圖源:新華網)

馬克·力文:我是在2016年獲得的綠卡,因為我是2014年「友誼獎」的獲獎者,這是外國人可以在中國政府獲得的最高獎項。在我們拿到獎項拍照的時候,李克強總理來了,發表了講話。他說,我們有60萬外國專家在中國工作,但我們可以有600萬,可以有6000萬。當時,他提到他想讓中國和在中國的外國人們之間的良好友誼通過這個友誼獎來見證,這也成為了獲得綠卡的一種資格。因為我是第一個通過「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綠卡的人,整個確認流程花了兩年時間。

相關焦點

  • 我,一個美國人,拿到了中國綠卡
    在中國至今已經生活了15年,2014年他獲得了中國政府「友誼獎」,這是中國政府授予來華工作外國專家的國家級最高獎項。2017年,在新版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推行僅一個多月內,這位留著花白大鬍子、年近古稀的美國老人就得到這個號稱世界上最難拿的「綠卡」。同時,他是第一位因為「友誼獎」而拿到中國綠卡的外國人。
  • 美國網紅漢字叔叔,今天拿到「中國綠卡」
    對70歲的美國網紅「漢字叔叔」來說,今天是一個值得他永遠銘記的日子。12月23日上午,因研究漢字走紅中國網際網路的美國人理察·西爾斯在南京市出入境管理支隊窗口領取了屬於他的一張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即「中國綠卡」。
  • 中國:世界上最難拿到綠卡的國家,究竟有多難
    人有說美國的綠卡難拿,你怕是不知道中國,中國想要移民國外非常簡單,但是再想回來就非常難了,除非你是非常有影響力的人,外國人想要入中國國籍首先要先放棄自己的國籍,其次不允許有任何犯罪記錄,最後還要經歷漫長的考察期,短則三年五年,長則十年八年……
  • 外國人拿到「中國綠卡」後,身份證上要寫什麼民族呢?原來如此!
    編輯:枯木作為被網友稱為,世界最難拿到的綠卡——「中國綠卡」。自2004年發行第一張中國綠卡以來,目前也只發行了不到1萬張,相比於每年會發布近百萬張的美國綠卡,中國綠卡還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這意味著中國綠卡的含金量非常高,隨著來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發展,眾多方面均邁向世界前列,居住生活的外國朋友越來越多,對此也有很多小夥伴都存在疑問,外國人要想拿到中國綠卡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呢?
  • 甄子丹放棄美國綠卡,重改國籍,我是一個中國人
    幾年前甄子丹毅然的放棄美國綠卡,改回中國的國籍。成龍說,中國國籍是世界上最難拿到的。正如電影《葉問》中的臺詞那樣,我是一個中國人,甄子丹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說過這樣一段話。,換作任何一個人,我想契合度都會有所衰減的。
  • 「他」終於拿到「全世界最難拿」的中國綠卡了
    上個月,卡爾實現了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他拿到了引以為傲的中國「綠卡」,這是他中國永久居民身份的象徵,同時也意味著他像中國人一樣在中國永久生活和工作。卡爾是俄羅斯人,6年前從俄羅斯的薩馬拉來到中國,在一家外貿公司任職業務總監。2014年,他在廣州遇到了現在的妻子,一年後結婚。
  • 「凡人故事」一個美國人在渭南的12年 拿到了中國綠卡 感動了一撥人
    「他一個外國人怎麼對中國文化這麼了解,他就像一本讀不完的書,總能給你驚喜,我真的是越來越崇拜他了。」孫婧一聊起她老公羅伯特時,語氣和眼神中充滿了幸福、喜悅。羅伯特,一個美國人,來渭南已經12年了,在這裡有了一份屬於自己的教育事業,也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也給自己取了一個中文名,叫李肯幹。
  • 苦熬7年總算獲綠卡,華裔女兵曾失聲痛哭:我終於成為美國人
    在中國還未正式發展時,很多人就因為想過得更好而跑到其他國家居住,其他最多的就是到美國生活。直到中國發展起來後,很多人也紛紛回到中國,但是依舊有人嚮往美國的生活,想成為美國人。雖然說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但是遇到那種拼了命想當美國人的筆者還是覺得很無語的。而且現在獲得美國國籍是很難的,但是美國還推出了綠卡,只要有這張卡就可以長期在美國生活。有些人為了這張卡甚至還去當了美國兵,背叛了祖國。其中就有一個姓張的女子,是華裔女兵。她為了拿到美國綠卡,甘願在美國當了七年的兵。
  • 當心「485男」的騙炮套路 和我結婚幾個月就能拿到綠卡
    很多人或許對 『485男』這個新型名詞不是很了解。美國職業移民程序中,I-485身份調整申請是獲得美國綠卡的最後一步。一旦I-485申請被批准了,那麼這個申請人就獲得了美國綠卡。如果一名男性遞交了I-485申請但還未被批准,那麼這位男性就被叫做「485男」根據爆料者所描述的女生被騙現象進行了調查,發現部分「485男」,他們作為職業移民者,因為自己遞交了I-485申請通過自己即將拿到綠卡身份的優勢吸引了部分想通過婚姻拿到合法身份留在美國的女生們。
  • 中國綠卡申請門檻不斷降低,哪些人可以辦理?
    您好,這裡是移民幫,作為一個全球財富生活規劃平臺,我們立志於打破國內外信息不對稱,聚焦海外生活、教育、移民、財稅等方方面面乾貨分享,讓您移民和全球資產配置全程無憂!「綠卡」(Green Card )一詞最早源於美國,因美國頒發給外國人的永久居留許可證是一張綠色的卡片而得名。
  • 世界級「搶人大戰」的終極武器:進擊的中國綠卡
    範克高夫向本刊回憶道,辦理綠卡的工作人員,不斷要求他提供各種證明,「沒完沒了」。不得已,他把所有的榮譽、資料都裝進那個大箱子裡,帶到出入境管理部門,「我想告訴他們,如果我拿不到綠卡,在中國就沒外國人能拿到!」範克高夫說,最後那個工作人員對他說了實話,「我們不想發『綠卡』給外國人」。在過去14年裡,這是外國人在華生活一個很有代表性的片段。
  • 4年前,為了獲得綠卡,宣誓效忠美國的中國博士,如今近況如何?
    第一次出國門的趙潘書被美國的社會發展深深吸引。  他看到了美國人的收入、生活環境、福利待遇,時間久了趙潘書萌生了想留在美國的想法,也正是這個想法蒙蔽了自己的內心,甚至忘了自己來美國求學的初衷。  幾年後他拿到了碩士學位後,選擇繼續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成功拿到博士學位後,他選擇留在美國一所學校當老師。
  • 當初毅然決然放棄美國綠卡,加入中國國籍的少女,如今怎麼樣了?
    當初毅然決然放棄美國綠卡,加入中國國籍的少女,如今怎麼樣了?放飛心情去旅行,旅途有你更精彩,歡迎收看本期內容,眾所周知美國是當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超級強國,很多外國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發展紛紛移民前往美國,因為美國擁有更大更寬廣的發展平臺及空間,所以拿到美國綠卡也是讓人備受羨慕的事情,不過當初卻有一個少女毅然決然放棄美國綠卡,轉而加入中國國籍,現如今她過得怎麼樣了呢?
  • 美國綠卡算什麼,我是中國人,我要回中國
    多少天才去了美國留學後選擇留在美國。這是一份令人心寒的報告。清華赴美留學人才五個人中回國的不到一個人。祖國20多年的培養,都抵不過美國人甩在眼前的一張綠卡。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在哈佛上學的時候就已經加入了美國國籍,天才學成回國,仿佛成了另類奇葩。科學沒有國界,但他們的去而不返,終究讓人心寒不已。但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天才們回來了。石墨烯天才少年曹原2010年,高考總分為理科669分,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
  • 郎世寧:第一個拿到中國「綠卡」的義大利人
    現代中國是一個具有強大包容性的國度,但在封建社會卻不完成是這樣,尤其是封建社會達到頂端的清朝。明末開始,為了加固海防,開始閉關鎖國,隔絕與海外聯繫。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義大利的外國人,卻在清朝站穩了腳跟,更是被稱為第一個拿到中國「綠卡」的義大利人,這位大佬就是朗世寧。郎世寧的老家是有世界時尚之都稱號的義大利米蘭,他出生的時候正是文藝復興的末期。
  • 移民美國獲得綠卡並非萬事大吉!請注意這些細節,以防綠卡被收回
    申請過美國職業移民項目的朋友都知道,綠卡得來非常不易,那是不是意味著一旦拿到綠卡,就可以免除一切後顧之憂了?並非如此。綠卡的確是新移民在美國合法身份的有效證明,原則上獲得綠卡意味著你可以在美國想住多久就住多久。當然,前提是你的綠卡沒有被收回。
  • 獲得美國綠卡後如何以防被收回呢?
    申請過美國職業移民計劃的朋友都知道,要拿到綠卡是非常困難的。這是否意味著一旦你拿到綠卡,你就可以避免所有的煩惱? 其實並不是這樣。綠卡確實是新移民在美國合法身份的有效證明。原則上,獲得綠卡意味著你可以在美國呆很久。當然,如果你的綠卡不被收回。
  • 葉檀:支持「中國綠卡」的三大理由!
    從2004年至2013年,只發出了七千多張中國綠卡,每年不到1000人,「中國綠卡」因此被稱為最難申請的綠卡。2016年人數增加了,也只有1576名外國人拿到。 萬裡挑一! 《新京報》說,綠卡門檻不低。
  • 與美國公民結婚後,申請婚姻綠卡的詳細流程和步驟
    準備和美國公民結婚的外國人,在向美國移民局遞交準備在美國結婚的K1籤證申請表後,被申請人可以在短期(大約一年內)拿到美國公民未婚妻/夫K1籤證。被申請人登陸美國三個月內,必須和籤證申請人、即你的美國公民準丈夫/妻子結婚,然後馬上遞交臨時綠卡申請。只要資料齊全、無假結婚傾向,你就能拿到一張兩年有效的臨時綠卡(移民局當心馬上給你永久綠卡,你就會馬上離婚。
  • 美國著名女核物理學家,來中國養牛放牧62年,83歲終於拿到綠卡!
    就在這段困惑時期,遠在中國的哥哥威廉·辛頓(中文名韓丁)卻竭盡全力要求妹妹來中國看一看。韓丁是1945年作為美國戰爭情報分析員來到中國的,最終卻愛上了這片土地,留在中國幫助培訓拖拉機工人。寒春的未婚夫陽早(英文名歐文·恩格斯特)也來過延安生活。於是,寒春決定放下在美國的一切,去充滿理想的東方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