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港珠澳大橋」有一段建在海底?看完懂工程師的用心良苦

2021-01-09 頭腦眼大設計

籌備6年,建設9年,歷時足足15年的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連接於香港、珠海、澳門三地,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的橋梁技術位居世界頂尖行列,創下了無數世界紀錄,非常了不起。

眾所周知,總長約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並不是「一橋到底」的,其中還有6.7公裡是海底隧道。很令人不解為什麼要這樣做?今天小編就來說說為何港珠澳大橋有一段要建在海底。看完你就知道了。

之前我們開車經過的跨海大橋,一般都是搭建橋墩「一橋到底」的模式,而港珠澳大橋首先打破這樣的模式,是有重要原因的。港珠澳大橋經過的是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航道,達到目前10萬噸級通航等級,遠期30萬噸油輪可以通行。如果要建造橋梁,就必須要修建一座橋面高度超過80米,橋塔高度達到200米的超級大橋。

而這就又涉及到另一個重要原因了,港珠澳大橋臨近香港國際機場。我們都知道航空領域對建築的高度都是有限制的,那就是所有建築物不能超過80米。所以既要躲過油輪,又要避開飛機,此時最好的方式就是海底隧道了。

此外,伶仃洋是典型的弱洋流海域,每年都有大量淤泥從珠江口流入伶仃洋,設計成海底隧道,也相當於打開缺口讓淤泥自由流出,淤泥問題就解決了。於是,這麼一座橋島隧相結合的港珠澳大橋就出現了。小夥伴這下你們知道工程師的用心良苦了吧!

相關焦點

  • 大海深度近百米,港珠澳大橋橋墩如何建造的?看完佩服工程師智慧
    大海深度近百米,港珠澳大橋橋墩如何建造的?看完佩服工程師智慧近些年我國在基建領域的輝煌成就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現如今我國的基建水平在國際上數一數二,創造了一個有一個奇蹟,將外國人眼中的不可能一一變成可能,其中港珠澳大橋就是一項令我國人民驕傲的超級工程。
  • 「港珠澳大橋」海水深100米,橋墩如何打造?佩服中國工程師
    「港珠澳大橋」海水深100米,橋墩如何打造?佩服中國工程師我國總是被其他國家稱作基建狂魔,確實從基礎設施的建設質量以及建設速度來看,我國確實像是一個狂魔!那麼你們知道,能夠成為別人口中的基建狂魔需要做到哪些事呢?
  • 港珠澳大橋電影觀後感
    牛頭島本是伶仃洋上一座無人居住的荒島,中國工程師們將這裡改造成了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製造工廠,為港珠澳大橋生產了33節沉管。港珠澳大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實現夢想的裡程碑之作,將兩岸緊緊地連接在了一起。如今,中國人可以自豪地說出世界橋梁建設的重心已在中國,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的人有著發自內心的自豪。
  •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用奮鬥架起中國脊梁
    從2004年起,在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及後設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任總工程師,全面主持了工程建設不同階段的技術管理和科學試驗研究工作,帶領團隊在跨海通道建設領域取得了國際領先的成套技術成果,創造了中國標準與中國橋梁新品牌。
  • 漫畫|「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港珠澳大橋有話說
    被外媒冠以「中國奇蹟」之稱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是新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這座凝聚了無數人多年心血的大橋,不僅顏值超高,還工藝精湛、模式創新,實力槓槓的!面對萬眾矚目的盛況,大橋有話要說!這位大橋「先生」引以為傲的技術,很多是世界首創,為它贏得了海內外的讚譽。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全景航拍太震撼!
    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23日上午在廣東珠海舉行。港珠澳大橋通車先來看一段航拍↓↓↓港珠澳大橋珠海、香港、澳門三地口岸實行24小時通車、通關最長鋼鐵大橋:港珠澳大橋有15公裡是全鋼結構鋼箱梁,是目前世界最長鋼鐵大橋。最長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全長6.7公裡。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建設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門和珠三角地區城市快速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為什麼要建港珠澳大橋?穿越自然生態保護區是港珠澳大橋建設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因為中華白海豚是世界瀕危海洋哺乳動物,素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建大橋之前有實現中華白海豚「零傷亡,不搬家」的承諾。因此,建橋帶來的潛在海洋汙染風險、敏感的噪聲環境都可能影響包括中華白海豚在內的海洋生物的生存,這些都考慮進去及引起特別重視。
  • 漫畫| 大家好,我是港珠澳大橋,我有話說!
    被外媒冠以「中國奇蹟」之稱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是新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這座凝聚了無數人多年心血的大橋,不僅顏值超高,還工藝精湛、模式創新,實力槓槓的!面對萬眾矚目的盛況,大橋有話要說!
  • 餘烈|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優秀的長理人!
    5月1日,中央電視臺特別節目—【相聚中國節·我奮鬥我幸福】港珠澳大橋篇中,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的精彩答講令人印象深刻。
  •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人生,就是奔跑
    港珠澳大橋這一世界級工程的正式通車,離不開整個建設團隊的努力奮戰,更離不開港珠澳大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從47歲到61歲,林鳴將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注在了這座大橋上,帶著4000人的團隊,讓「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成為現實。
  • 香港人疑惑:為何港珠澳大橋那麼多彎道?工程師:根本治不了
    我們都知道,隨著香港珠豪大橋的開通,進入香港的人變多了,這可以說是很多遊客的期待落空了,進入香港的時間大幅縮短了,而且很方便,如果以後去香港旅行的話,就沒有必要再到處轉轉了。但是,很多香港人在經由香港珠澳大橋來內地旅行時,有一致的嫌疑,為什麼港珠澳大橋太多,設計不成直線?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原標題: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這是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也是名副其實的科技大橋   港珠澳大橋的「科技密碼」(關注)   本報記者 馮 華   一橋跨三地,唇齒更相依。
  • 下潛40米給港珠澳大橋體檢 打撈南海I號如在海底「繡花」
    大洋網訊 他剛完成給港珠澳大橋體檢;他曾海底「繡花」打撈南海I號;他們是來自廣州的工程潛水師團隊。而今年,他們則有了新的職業,暑假將向街坊提供旅遊休閒潛水培訓。昨日,記者走訪廣州潛水學校了解到,每年約有40萬國人體驗休閒潛水,但近年來國人海外潛水遭遇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潛水培訓越發重要。
  • 實測港珠澳大橋!香港坐大巴到澳門只需35分鐘、65港幣
    港珠澳大橋通車一周了,10月30日下午,川寶也有幸坐上穿梭巴士,從香港經過港珠澳大橋到達澳門,全程暢通無阻,僅僅用時35分鐘,真是又方便又快捷呢!先來感受一波洋氣的出境大廳 ↓  ↓  ↓ 川寶看到車上也坐了不少乘客,足足超過九成,隨著車輛緩緩啟動,港珠澳大橋之旅也開始了。
  • 跨海大橋的橋墩是怎樣打入海底的,實拍施工過程,看完明白了!
    港珠澳大橋堪稱世界上的奇蹟,它的建成標誌著我國的基建水平又上了一個臺階,可是你知道修建一座大橋有多難嗎?特別是在大海中修建大橋,海水這麼深,跨海大橋的橋墩究竟是怎樣建成的?
  • 港珠澳大橋斷開的地方,也是海底隧道開始的地方,這也太震撼了
    在修建橋梁的領域,我國無所畏懼,無論在崎嶇的群山之間,還是在江湖的海洋裡,只要有必要,幾乎無處不在, 海底隧道和跨海公路,從來沒有得到,現在香港珠澳橋震驚了世界, 港珠澳大橋斷裂的地方也是海底隧道開始的地方,這也令人震驚!
  •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赴陝作報告:不湊合才能在國際上樹標杆
    2日,陝西省總工會舉辦「用奮鬥架起中國脊梁」主題宣講報告會。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受邀為全省一線工人、勞模和工匠代表以及路橋專業的學生代表分享港珠澳大橋建設背後的故事。蘇權科,陝西寶雞岐山人,1987年畢業於長安大學,曾先後領銜設計陝南漢江大橋、汕頭海灣大橋、臺山鎮海灣大橋、廈門海滄大橋等。2003年,港珠澳大橋正式啟動籌建之際,他被任命為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技術負責人,後擔任總工程師。2018年10月,在伶仃洋上奮鬥15年後,蘇權科終於完成了自己曾許下的「建設世界一流橋梁」的夢想。
  • 福利 | 珠港澳大橋這一幕超震撼!這次有點不一樣…
    該劇聚焦港珠澳大橋建設工程,全景式塑造了建橋工人、技術人員、指揮協調人員等群體形象,是一部大工業題材的現實主義話劇作品。選取了大橋建設中的典型事件:人工島上的颱風搶險,工程船上的困苦煎熬,創始人員「十三太保」的堅守,沉管安裝的一波三折,大橋海底隧道最終完美接合等情節。
  • 堅守港珠澳大橋
    他們的呼聲不斷從港珠澳大橋戰「疫」一線傳來。    在世紀工程、口岸一線,他們是挺身而出處置疑似染疫旅客的海關關員,是毅然「逆行」護送湖北籍旅客入境的邊檢民警,是用真情服務傳遞口岸溫度的青年志願者。    邵梁是珠海市青年文明號集體——港珠澳大橋海關旅檢一科查驗組的號長,也是該關疫情防控專業技術組的一員。為應對集中性的疫情風險,有5年黨齡的他主動請纓,首個完成了對有發熱體徵的染疫嫌疑人的醫學排查。    「14天內是否去過湖北?」「是否有發熱、咳嗽、呼吸困難?」
  • 港珠澳大橋激起「眾怒」,很多司機來了掉頭就走,究竟為啥?
    hello大家好,我是小馨依點,今天想和你們分享一下備受關注的港珠澳大橋,為何多次引起大家的憤怒?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在發展的過程中有很多大型的建築是創造了世界奇蹟的,有很多是與交通發展相關聯的,比如北京大興機場,橫臥的打造讓大家對世界機場有了改觀,再比如港珠澳大橋,自規劃到建成都吸引了無數人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