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潛水方興未艾 專業潛水培訓師成香餑餑
潛水學校老師羅雄斌參與南海一號打撈作業時拍攝的圖片。
潛水學校的學生在進行潛水課程練習。
大洋網訊 他剛完成給港珠澳大橋體檢;他曾海底「繡花」打撈南海I號;他們是來自廣州的工程潛水師團隊。而今年,他們則有了新的職業,暑假將向街坊提供旅遊休閒潛水培訓。昨日,記者走訪廣州潛水學校了解到,每年約有40萬國人體驗休閒潛水,但近年來國人海外潛水遭遇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潛水培訓越發重要。學校今年將首次向街坊開放專業潛水培訓,參與港珠澳大橋體檢、參與打撈南海I號的專業潛水師將給市民講授潛水知識。
穿著潛水服,背著空氣瓶,戴著潛水鏡成了潛水愛好者的寫照,目的是近距離見證珊瑚、鯨鯊、珊瑚魚、海龜、錘頭鯊……潛水的魅力在於發現未知世界。田坤文是廣州潛水學校的資深教練,6月的一天,他在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旁的潛水教學基地,準備給潛水夏令營眾多前來培訓的街坊講授潛水技能。
在此之前,田坤文的職責是下潛給港珠澳大橋體檢。他說,今年剛完成下潛40多米給港珠澳大橋的體檢工作。他透露,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箱鋪設的時候,他職責是檢測沉箱接合部的數據,有一次,他發現一條一釐米寬的包裝用塑料膠帶卡在沉箱接合部。影響如何?他心裡沒有譜,於是第一時間停工、取證並交給專家組研判,最後專家組研判,對工程質量沒有影響。
說起如今的角色轉換,田坤文說,「給市民培訓是挺新潮的,學校原本是培養工程潛水員的,但近期發現,近年喜歡潛水的街坊越來越多,給他們培訓的需求越來越大,目前市場上潛水培訓機構良莠不齊,中國遊客在世界各地出現潛水安全事故的新聞也有增加,讓專業潛水員覺得有責任為街坊提供系統正規的潛水培訓。」
羅雄斌是南海I號沉船打撈的親歷者,他所在的團隊曾憑藉過硬的本領在海底「繡花」,將鋼索固定船身,讓南海I號完整打撈出水,世人得以零距離接觸宋代國寶。
多數廣東街坊不知道,廣東沿海多個地市就有潛水基地,如在深圳、珠海。去年的世界海洋日,在省海洋與漁業廳的安排下,記者就隨廣東的志願者到深圳大梅沙洲仔島海域,見證志願者下潛並種下珊瑚幼苗的一刻。在珠江口東邊的深圳金沙灣能見到2000多平方米的珊瑚;在三門島潛水基地,能見到我國現在保留最無缺的自然生態海島之一,海水能見度可達12米。
統計顯示,2017年,中國居民出境遊約1.3億人次,其中海島遊或有2000萬人次。按照國際上通行的算法,海島遊的遊客中,大約有2%會參加體驗潛水。也就是說,每年約有40萬國人體驗潛水。龐大的市場需求讓潛水培訓越發熱門,近幾年每到暑假,在廣州眾多潛水學校,培訓也到了高峰期,廣州潛水學校數據顯示,近期前來報讀的社會學生十分踴躍,如2016年社會學生有40多人,去年增長50%,預計今年或更多。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劉幸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