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某縣城,一座火神廟裡供奉的火神,他有三頭六臂。火神是中國神話中民間俗神信仰中的神祇之一,中華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風俗。但是,漢族古史記載和各民族傳說中的火神形象和來歷行事差異甚大,相關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區別,甚至在火神崇拜緣何而起這一關鍵問題上,專家學者們的觀點也互有分歧,相爭不下,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王子瑞 攝)
火神其實就是一個三頭六臂的化身 ,有著六隻胳膊 ,每隻胳膊分別拿著弓,箭,寶劍兩把,火葫蘆一個等法器,渾身金盔金甲,看著兇神惡煞,話說掌管著民間的火,常常拜奉他的人家裡不會出現火災或者其他的災難。其實火神是古代一位將軍的化身,他當年忠君報國,但是當朝皇帝聽信宦官讒言將他用火困在深林裡,他為了救自己的母親而被火燒身亡。至於「三頭」的說法是,一張臉是他自己,一張臉是他父親的,一張臉是他母親的。
三頭六臂「六臂」的說法是,的說法是兩隻胳膊是他自己的,兩隻是他父親的,兩隻是他母親的。其實人們所知道的清明節,就是古代皇帝們為了紀念這位忠君報國孝敬父母的火神(原名介子推)流行下來的民族重要節日。
史籍記載,祝融是上古時期炎帝的後代,《山海經·海內經》一書中關於他的出生作了以下敘述:「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由此可見,祝融系炎帝的第五代玄玄孫。
另據《海內經》中又稱: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生顓頊。《大荒西經》則補敘為:「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這樣一說祝融又成了黃帝之後了。不過,上古時期黃帝、炎帝本是同根同族,所以傳說中的祝融時而是炎帝之孫,時而又是黃帝的後代也就不奇怪了。
民間俗信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為火神的說法,如謂遠古時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類進入熟食階段,後人尊為火神,又稱火德真君,定時祭祀。也有一些地區的火神崇拜並無具體來歷,或稱南方火帝君,或稱種火老母,等等。以火神祭祀的日期與行事言,各歷史時期和各地區的風俗也不一致。如上古時的火神之祭在夏天,漢晉以降,這一傳統以夏季祀灶的方式得到延續。
這座火神廟中,與火神並肩而坐的是水神,可謂和諧!火神形象相貌兇狠,三頭六臂,並有風火輪、火葫蘆、火印、火劍、火弓等火器配備,酷似神話傳說中"哪吒"的變態。
另一座火神廟中風的火神,不是三頭六臂的形象,身邊也沒有水神作伴,不知道寂不寂寞。
人們燒香擺供,祈求火神賜福。以前,窮苦人家拿不出雞、魚、肉等較好的禮品,只好用白面捏蒸成雞、鴨、魚、豬頭等仿生麵塑代之。後來又發展成用白蘿蔔刻成香瓜聖果、亭臺樓宇等藝術品。種類也由原來單純的雞、魚、肉發展為水果、蔬菜、花草及戲劇人物、瑞禽珍獸等等,其形象逼真,生動傳神,五彩繽紛,故謂之「花供」。
豫北某縣城,正月火神廟會搭建的一座臨時性火神廟。【《瑞視覺》發布的照片全部是原創作品,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或者收藏!王子瑞繼續為您奉獻獨特視角、有溫度的紀實影像大餐!如果你身邊有奇聞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幫助的人,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