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恭賀配音藝術家戴學廬老師86周歲壽誕,我們推出戴老師主配的蘇聯名片《白比姆黑耳朵》連載,共12段。
舉目無親的退休編輯伊萬·伊萬內奇,從朋友處抱回一條得過白化病的純種蘇格蘭賽特犬比姆,它只有耳朵還是黑的。在主人精心飼養調教下,比姆學會了打獵等多種本領,給伊萬帶來莫大安慰。只因外貌異於同類,一直得不到《犬類品種證明》,伊萬深感遺憾。
衛國戰爭時留在胸腔裡的彈片時常威脅著伊萬的健康,近日又導致他心臟病發作,伊萬不得不去莫斯科接受心臟手術,把比姆留在家中託鄰居照看。比姆不知道生病的主人被送去哪兒了,它日夜思念主人,不吃不喝,只要看見救護車就緊追不捨,不顧一切地四處尋找。它忍凍挨餓,風餐露宿,跑遍了伊萬曾帶它去過的所有地方。
比姆體驗到友愛與同情,也飽受嫌棄與欺凌,閱盡種種世態。公寓裡有好人惡人——鄰居斯捷潘諾芙娜和小孫女柳霞照顧過它,社會寄生蟲刁嬸曾多次以不實之詞誣陷比姆;大街上有好人惡人——好心的姑娘達莎從惡人的手裡救過它,小學生託利克為它花費許多心血,灰臉人為圖私利迫害比姆,誣告它是瘋狗,致使有關部門登報緝拿它;鐵路旁有好人惡人——火車司機在道岔上救過它,女信號工向它伸出過援助之手,酒鬼丈夫要殺了它;學校裡有好人惡人——兩個老師對小學生的影響,完全是兩種對寵物對他人的關愛心;社會上到處有好人壞人——貪財的客運司機把比姆賣到很遠的農村;小牧人阿廖沙全家對它懷有真摯的感情,一個不務正業、心狠手辣的「獵人」差點兒要了它的命,在比姆病餓交加、剛有了得到溫飽的可能時,託利克的父親又用騙局再次將它拋到危機四伏的森林
儘管遇到這麼多艱難險阻,受了這麼多冤屈折磨,還多次瀕臨死亡,比姆卻始終對主人忠貞不渝,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尋找主人,一直在等待主人的歸來和隨之而來的信任與愛撫。正當伊萬治癒從莫斯科歸來的前夕,刁嬸再次誣告傷痕累累飢腸轆轆的比姆為瘋狗,致使檢疫站的工人將它抓進悶罐車裡,最後含恨凍死在車廂裡,比姆在這個世界上只存活了三年。悲憤的伊萬無言地將比姆埋葬在森林深處,並向空中鳴槍三響,是誌哀,也是控訴!
影片以比姆和伊萬的經歷為題材,宣揚善良、理智、正義與博愛的人道主義思想,以及人類在大自然中的地位與活動和對現代人的精神健康、道德水平等思考,頗為溫馨動人。本片獲當年全蘇電影節大獎、1978年第廿一屆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1979年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1980年蘇聯列寧金獎。
本片主演吉洪諾夫(1928—2009)是蘇聯及當代俄羅斯極富盛名的表演藝術家之一,畢生獲獎無數,他參演的《青年近衛軍》《不能忘記這件事》《渴》《海軍少尉巴寧》《戰爭與和平》《活到星期一》《春天的十七個瞬間》等影視劇膾炙人口,影響深遠。
《白比姆黑耳朵》(1)名犬黑戶口
原著:加夫裡爾·特羅耶波爾斯基
編劇:斯坦尼斯拉夫·羅斯託茨基
導演:斯坦尼斯拉夫·羅斯託茨基
攝影:維亞切斯拉夫·舒姆斯基
主演:維亞切斯拉夫·瓦西裡耶維奇·吉洪諾夫、瓦蓮京娜·弗拉基米洛娃、伊萬·雷若夫、伊莉娜·舍甫丘克
翻譯:易豫
譯製導演:楊成純
配音演員(以出場為序)
戴學廬(伊萬·伊萬內奇)
伍經緯(比姆的原主人)
楊文元(湖邊垂釣者)
程玉珠(長途汽車司機)
施融(長途汽車民警乘客)
周瀚(老獵友特拉費姆奇)
孫麗華(特拉費姆奇之妻)
犬種鑑定處眾裁判(童自榮/翁振新/楊成純/王建新/孫渝烽)
曹雷(鄰居刁嬸)
於鼎(刁嬸的丈夫居委會主任帕爾捷塔傑)
趙慎之(鄰居斯捷潘諾芙娜)
楊成純(急救站司機彼得洛夫)
劉廣寧(急救站隨車護士)
尚華/嚴崇德(路人甲乙)
孫渝烽(大街清道夫)
畢克(路人教授)
施融(路人大學生)
程曉樺(大學實習生達莎)
丁建華(小學生託利克)
尚華/王建新(偷犬牌的灰臉老夫妻)
翁振新/施融(火車正副駕駛員)
丁建華(小學教師瑪麗亞)
喬榛(心臟學教授阿力克山德爾)
王建新(小學教師安娜)
翁振新(獸醫尼古拉葉古列契)
胡慶漢(託利克的父親謝苗)
蘇秀(託利克的母親)
嚴崇德(長途車上買狗的農夫)
程曉樺(農婦彼得洛芙娜)
伍經緯(酒鬼獵人克裡姆)
楊成純(報社廣告部果利亞)
楊文元(狂犬隔離站門衛)
童自榮(獸醫站司機)
莫斯科中央高爾基少年電影製片廠出品
上海電影譯製廠譯製
謝謝您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