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抄書
你來嗎?
我們在撿起古老的習慣:抄書。
讀書的時候,總有一些句子直擊人心,發人深省,甚至淚流滿面。我們想做的事,就是一起尋找,一起分享,然後一起記住。
所以這是我們共同的抄錄、一本不用擔心會消失的筆記。因為讀書不止,我們一直在。
你來嗎?
參與方式:
直接在本文後留言,摘抄你特別喜歡的書中部分。
-1-
沒有耳朵的飢餓的胃,能夠為了一點麵包而殺戮。
--《總體與無限》/ [法]伊曼紐爾•列維納斯 朱剛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抄書人:胡桑
無論出自何處、以怎樣的事實為依據,故事都是由講述者的嘴巴、作家的筆、藝術家的工具塑造,他們把它據為已有,為它添加新的色彩。
--《北方以北》》/ [英] 埃莉諾 • 羅莎蒙德 • 巴勒克拉夫 梁卿譯/低音·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9
抄書人:冥蝶
「真相」是主觀術語之ー,過分較真是毫無意義的。真相具有絕對性,然而每個人還持守著屬於自己的真相。或許「理解」一詞更妥當。身為記者的全部意義就是與不同的觀點產生共鳴。但我認為,共鳴不會引出真相。
--《新新新聞主義》/ 羅伯特·博因頓 劉蒙之 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
抄書人 :李清晗
實際上,記憶與敘述之間本來就存在一種無法解決的衝突,敘述講究細節,而記憶在細節上著實不盡如人意。
--《偽裝的藝術 》/ [美] 本·雅格達 王喆 殷圓圓 譯 /未讀·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0
抄書人:by your side
希望與期待之間有些不同。一開始,我以為這是持續多久的問題,希望所等待的東西比期待更遙遠一些。但我錯了。期待是屬於身體的,而希望屬於靈魂。這就是差異所在。
期待與希望會彼此交談、刺激或安慰,但它們各有各的夢想,身體的期待可以和任何希望一樣綿長,就像我的身體對你的身體的期待。自從他們判你兩個無期徒刑之後,我就不再相信他們的時間了。
--《A致X》/[英]約翰·伯格 吳莉君譯/麥田/2014
抄書人:哭點很低的木頭
-2-
她看望四周,想像年老就是這樣的:你的靈魂蝸居其中,格外容易知覺屋裡什麼是新修繕的,什麼是舊模樣的。你的靈魂有時快樂、有時沮喪,有時甚且回到青春的激情與躁熱中,然而,這一切都不會被人瞧見。對路過的人而言,你始終就是間舊房子,靜靜覆蓋著時間的塵埃。有時,當你也像個路人那樣去回看自己,你會發現,如果七十歲、八十歲,跟九十歲、一百歲沒有差別,那麼,一個人若是老到某種程度,應該就永遠也不會死了吧。因為死亡是件極其年輕的事,而那個人,不小心錯過了。
--《西北雨》/童偉格/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抄書人:CHery
關於孩子,最大的、最普遍的誤解是:我們溺愛他們,驕縱他們,他們全都是一些不懂得自我約束的小惡棍。其實正好相反,是孩子慣壞了身邊的大人。為了被糾正,他們才不斷地犯錯誤,每個孩子都是一部關於錯誤的百科全書,當然,他同時也是一部關於原諒的百科全書。
--《紙上行舟》/黎么/後浪|四川文藝出版社/2019
抄書人:詩歌舞街變電站
數學和邏輯語言,由於能夠被計算機很好地掌握,甚至很有可能被宇宙中的其他智能生物所理解,因而一定是普遍語言。但它僅僅對於計算是完美的,與解釋我們思想所需的完整性相去甚遠。我的意思是,它遠遠不夠表達我們的所思所想。我們在生活中使用的語言有著足夠豐富的意義,卻又都以特殊的生活、歷史和文化為基礎,有了豐富性,卻沒有普遍性。
--《一神論的影子》/趙汀陽, [法]阿蘭·樂比雄 王惠民譯/中信出版社/2019
抄書人:摯愛盤尼西林
外婆知道總有一天,巴克利會明白他不能把花草蔬果全部種在一起,而有些花草也不會按時萌芽。胡蘿蔔和馬鈴薯在地底下愈長愈大,最後一定會干擾到細嫩低垂的黃瓜秧的生長;生命力旺盛的雜草說不定會蓋過荷蘭芹;在園中亂蹦的害蟲也可能咬壞脆弱的花蕊。但她現在已不再相信說教,只是在一旁耐心等著巴克利自己發現這些事情。進入古稀之年的她如今相信,只有時間能證明一切。
--《可愛的骨頭》/ [美] 艾麗斯·西伯德 施清真譯/未讀·文藝家·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
抄書人:倦初
對公眾輿論的順從本質上說是強力;甚至論辯本身也是對強力的合宜掩飾,根據這種慣常做法,人們在談論中消耗一些兇殘的能量,而且可能會以數人頭而非砍人頭的方式終結。
--《保守主義思想》/[美]拉塞爾·柯克 張大軍譯/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9
抄書人:Nile
-3-
大多數人一輩子更喜歡避開自己,而不是認真尋找自己。這種自覺迴避自我的形式肯定既不會特別痛苦,也不會不舒服。是的,毫無疑間,這是一條更為安全、在某種乏味的意義上亦是一條能保障幸福的道路。但這條路通向的終點只能是,人們永遠無法真正成為自己、或者成為本可能成為的人。
--《魔術師時代》/[德]沃爾夫拉姆·艾倫伯格 林靈娜譯/上海文藝出版社/2019
抄書人:Karl
黑板穿著黑禮服 粉筆穿著白婚紗 一起走進了婚禮殿堂 他們想要孩子 粉筆就生了許多粉筆末兒
--《大山裡的小詩人》/ 「是光」的孩子們/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0
抄書人:卑微小韋
青春時代最大的騙局是樂觀主義,是認為事物總是在發生變化、在改善,認為各方面都在進步的頑強信念。這一切使他不由想起緩慢的、不停頓的自焚,在這種自焚中,人的命運和全部生活都成了拋給時間烈焰的犧牲品。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 [波蘭]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易麗君 袁漢鎔譯/後浪|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
抄書人:啊喵
便利、習慣、安慰、義務——它們有時都會披著愛情的外衣。
--《美國式婚姻》/ [美]塔亞莉·瓊斯 劉策譯/中信出版集團/2019
抄書人:夏末微涼
岸上人影越來越小,天地間沉寂下來,只有風聲水聲和我的喘息聲。陽光燦爛,雲朵舒捲。那突如其來的孤獨,讓人又緊張又著迷。
--《城門開》/北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
抄書人:牧北
-4-
我們看見大熊星座,但組成這一星座的星星們並不知道自己是大熊星座。或許我們也是大熊和小熊星座但自己不知道,因為我們藏身於我們的自我中。
--《詩人的遲緩》/範曄/上海三聯書店/2014
抄書人:莉莉安
美學的無限是一種悸動,這悸動的來源是,我們所仰慕之物具備一種有限但盡善的完全性。
--《無限的清單》/ 翁貝託·艾柯 彭淮棟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
抄書人:MUMU重啟
在大多數的情況中,解放的時刻既不令人高興,也不令人輕鬆。因為大多數時候,解放的背後是毀滅、屠殺和遭受的痛苦。當他們感到自己重新變成人,也就是說,重新肩負生活的重任,人們便能感受到悲傷:失去親人或家人離散的悲傷;身邊人們廣泛遭受痛苦的悲傷;他們自己耗盡了精力卻無藥可救的悲傷;在瓦礫堆中,往往是孑然一身,重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的悲傷。並非「快樂是痛苦之子」,而是「痛苦是痛苦之子」。僅僅對於某些幸運兒,在某些特定的瞬間,或者非常單純的靈魂,脫離痛苦才能帶來快樂,否則總要伴隨一段時間的深深的痛苦。
--《被淹沒和被拯救的》/[意] 普裡莫·萊維 楊晨光譯/三輝圖書/2013
抄書人:Tracy_tree
人生是苦,減輕苦的方法就是從最苦的地方往回看。
--《去海拉爾》/ 王鹹/中信出版集團/2018
抄書人:紅皇后
而最重要的是
夏天早晚要過去了
早晨跟著早晨
然後你們就會說
說整個秋天的壞話
--《雷聲與蟬鳴》/也斯/四川文藝出版社/2018
抄書人:阿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