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關《八佰》的文章,應該看完電影的當天就完成的。
奈何看完電影三四天了,依舊有種莫名的的矛盾讓我遲遲沒有動筆。
就算在此時,小爺感覺依然有口氣堵得慌。
故事從稻田裡一幫增援上海的鄉下雜牌軍拉開序幕,他們中甚至有的連槍都沒有摸過,完全不知道將要面對的是怎樣的殘酷戰鬥。
之後部隊遇日軍衝散,小隊被編入四行倉庫的守軍88師中,而88師的任務就是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
電影整體可以說是,前半段驚豔,後半段混亂,倉促間收了個爛尾。
拋開真實的歷史事件,管虎在靜與動、天堂與地獄間,用蘇州河這條分割線詮釋。
至於管虎本人是否歪屁股,了解下「飛將軍」事件,看官自行醒悟。
時至今日,蘇州河畔,四行倉庫,西山牆上,千瘡百孔,銘刻著那段民族大義的悲壯歷史。
淞滬會戰的尾聲,《八佰》是最後的倔強。民族不屈,恰恰是一場小人物的成長經歷。
民,國之根本!
這幫雜軍的各懷心思,貪生、怕死,塔下慫出一片天。
卻又是那麼的真實,真實到讓你覺得窒息,沒有人想成為英雄。
南岸萬家燈火,繁華鬧市,歌舞昇平;北岸焦土一片,硝煙瀰漫,屍橫遍野。
一條蘇州河劃出了天堂地獄。
坐在影院裡,是矛盾的,疑惑的,想看到英雄大殺四方,衝擊視覺神經,又受限於本能希望都不要成為英雄。
成為英雄,是要付出代價的,付出的代價染紅了五星紅旗。
歐豪潛逃後高聲示警,瓜慫的補位,老算盤最後時刻的義無反顧……高大上談不上,但就是一點點的敲擊著你的內心。
陳樹生那段自報籍地跳樓自爆確實讓小爺淚目,廢墟中的血肉漸漸地喚醒南岸人內心的民族大義。
姚晨那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一面天堂,一面地獄,就看如何抉擇!
影片中多次出現白馬,是的,戎裝白馬之前代表他們對活下去的渴望,對南岸燈紅酒綠的希冀。
最後時刻白馬滿身傷痕地站在倉庫門口,不正映射中華民族是在炮火中崛起的嗎?
420人的保衛戰,關鍵還是一場表演戰,看客們真是世界上的各國列強,同時也給國人自己看,用生命豪賭一場引起世界關注的可能性。
悽涼、無奈、悲壯……
這樣的信念讓英雄在殘酷的戰爭中淬鍊、成長。
不知女人滋味的羊拐,學鬼谷之術的洛陽鏟,樓頂的揮舞砍刀的瓜慫,跟上敢死小分隊的小湖北……
終歸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八佰人,其實就是一個人!一個築起民族之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