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讓人肅然起敬的小人物

2020-09-04 姜小二爺



其實有關《八佰》的文章,應該看完電影的當天就完成的。

奈何看完電影三四天了,依舊有種莫名的的矛盾讓我遲遲沒有動筆。

就算在此時,小爺感覺依然有口氣堵得慌。

故事從稻田裡一幫增援上海的鄉下雜牌軍拉開序幕,他們中甚至有的連槍都沒有摸過,完全不知道將要面對的是怎樣的殘酷戰鬥。

之後部隊遇日軍衝散,小隊被編入四行倉庫的守軍88師中,而88師的任務就是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



電影整體可以說是,前半段驚豔,後半段混亂,倉促間收了個爛尾。

拋開真實的歷史事件,管虎在靜與動、天堂與地獄間,用蘇州河這條分割線詮釋。

至於管虎本人是否歪屁股,了解下「飛將軍」事件,看官自行醒悟。

時至今日,蘇州河畔,四行倉庫,西山牆上,千瘡百孔,銘刻著那段民族大義的悲壯歷史。

淞滬會戰的尾聲,《八佰》是最後的倔強。民族不屈,恰恰是一場小人物的成長經歷。

民,國之根本!



這幫雜軍的各懷心思,貪生、怕死,塔下慫出一片天。

卻又是那麼的真實,真實到讓你覺得窒息,沒有人想成為英雄。

南岸萬家燈火,繁華鬧市,歌舞昇平;北岸焦土一片,硝煙瀰漫,屍橫遍野。

一條蘇州河劃出了天堂地獄。

坐在影院裡,是矛盾的,疑惑的,想看到英雄大殺四方,衝擊視覺神經,又受限於本能希望都不要成為英雄。

成為英雄,是要付出代價的,付出的代價染紅了五星紅旗。



歐豪潛逃後高聲示警,瓜慫的補位,老算盤最後時刻的義無反顧……高大上談不上,但就是一點點的敲擊著你的內心。

陳樹生那段自報籍地跳樓自爆確實讓小爺淚目,廢墟中的血肉漸漸地喚醒南岸人內心的民族大義。

姚晨那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一面天堂,一面地獄,就看如何抉擇!

影片中多次出現白馬,是的,戎裝白馬之前代表他們對活下去的渴望,對南岸燈紅酒綠的希冀。

最後時刻白馬滿身傷痕地站在倉庫門口,不正映射中華民族是在炮火中崛起的嗎?


420人的保衛戰,關鍵還是一場表演戰,看客們真是世界上的各國列強,同時也給國人自己看,用生命豪賭一場引起世界關注的可能性。

悽涼、無奈、悲壯……

這樣的信念讓英雄在殘酷的戰爭中淬鍊、成長。

不知女人滋味的羊拐,學鬼谷之術的洛陽鏟,樓頂的揮舞砍刀的瓜慫,跟上敢死小分隊的小湖北……

終歸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八佰人,其實就是一個人!一個築起民族之魂的人!


相關焦點

  • 沒有明星只有演員的《八佰》,徹底將小人物演活了
    在《八佰》這部影片裡,咖位並非最大的杜淳所飾演的角色,是八佰壯士的團附謝晉元,相反身為影帝的王千源、姜武、張譯等人,飾演卻是一位位身在底層、艱難求存的小人物。而在電影《八佰》,類似於鄭愷這樣「認不出來」的演員,比比皆是!
  • 電影《八佰》:終究是小人物扛下了所有
    《八佰》從點映到正式上映,豆瓣評分從9.2回落到7.8分,作為戰爭片而言,《八佰》拍出了戰爭片的慘烈和管虎想要表達的內容,及格了。《八佰》可以說沒有主角,也可以說個個都是主角。不同於國內很多戰爭片,英雄是天生的悲天憫人的自覺性,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以一己之力扭轉局勢。比如說《戰狼》那是神的謳歌,戰爭中更多是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
  • 八佰——小人物的犧牲,大人物的秀
    八佰可以在愛奇藝看了,迫不及待地一睹為快。這部影片有很多爭議,是關於導演管虎的,而我只是一個看客,不想評價過多,只是感慨小人物的命運然而,我感受最深的還是作為小人物的那種無力感。蔣介石上演的一場政治「乞討秀」,卻要以普通的士兵們無謂地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代價,而對於高高在上的高層們,他們的生死無所謂。後人們對壯士們致以敬意,然而呢,他們的人生確實悲慘的,結局也沒有善終。過橋後的壯士們過得並不好,被惡意折磨,吃、穿、住、行每一樣都是差強人意。
  • 《八佰》真正改變歷史的,往往是群不起眼的小人物
    託爾金有句名言:「小人物改變歷史,因為他們別無選擇。」這句話用在影片《八佰》裡,再合適不過了。《八佰》的故事並非是空穴來風,而是源於歷史上的真實事件。試想一下,當臨時組成「雜牌軍」遇上了訓練有素的敵人精銳,毫無疑問高下立判,這本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但當戰爭真正打響的那一刻,這群孤軍所爆發出的戰鬥力,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 細評《八佰》|群像篇:以小人物突破,卻也落入窠臼
    《八佰》首先讓人難忘的,是它的人物群像刻畫。在以往的國產戰爭片,最常見的人物群像書寫模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截然對立的善惡。我方戰士智勇雙全,首長德高望重,老百姓擁軍愛國。屋子漏水也跟鄰居鬧得不可開交,對岸死多少人都沒這雞毛蒜皮的事情重要。租界街道上依然人頭攢動,有聲音特寫說道,「反正打不到租界來,這兒可是洋人的地界。」大家一樣的麻木,差別僅在於老算盤在戰場上,他們在戰場外。得益於題材上的「優勢」——聚焦國民黨正面戰場,《八佰》在人物群像刻畫上也獲得了更大的創作尺度——可以更多地刻畫這群軍人人性中的弱點。
  • 《八佰》小人物群像,一輩子的懦夫還是幾分鐘的英雄
    距離電影《八佰》上映第一天截止到今日,它的票房已經突破了13億,如此優秀的戰績足以體現這部電影的優秀,說它領跑了整個暑期檔票房也不為過。《八佰》的陣容可謂強大,上至大咖老戲骨,下至流量小鮮肉。而《八佰》則是採用了多視角的敘事方式進行劇情,這就決定了出場人物一定很多,但對所有人物很難進行深入刻畫。但在導演管虎的安排指揮下,電影絲毫不受影響,整部電影將角色們刻畫得淋漓盡致,震撼人心。不少觀眾觀看時受到深深的感觸,在銀幕前熱淚盈眶。
  • 《八佰》背後:鍾愛「小人物」的大個子導演,管虎的詩意與殘酷
    就這樣,電影世家出身的「壞小子」,還是走上了命中注定的「導演路」,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和各色中國式「小人物」結下不解之緣。 拍《八佰》這樣宏大的歷史題材,該從什麼角度切入?取材於近代史「公共資源」,怎麼講出新意?
  • 八佰:國難當頭,小人物亦是英雄
    《八佰》是一部抗戰題材的愛國主義電影,以淞滬會戰為歷史背景講述了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堅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由著名導演管虎執導,再加上眾多影帝的加持,這部電影從官宣以來就備受矚目,而且作為復工之後的第一批院線電影,《八佰》的火爆程度可想而知。
  • 小人物守住尊嚴!電影《八佰》拍出了中國人骨子裡的氣概
    今年最期待的電影,《八佰》終於來了。影片正式定檔8月21日,目前已在部分城市開啟超前觀影,且8月17日—8月20日,點映還會繼續。《八佰》的加入,也被視為今年電影市場的一個重磅炸彈。在這方面,《八佰》不遺餘力。整部電影用了300顆照明彈來重現當年戰場上的照明效果,地面近50000子彈炸點,平均一個鏡頭700子彈點,配合使用業內最頂尖的ALEXA IMAX 65mm攝影機拍攝,讓人身臨其境。
  • 《八佰》聚焦亂世小人物:深藏在中國人骨血裡的無價情義
    最近,電影《八佰》非常火,不知道大家都去電影院看了嗎?它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片,這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在特殊的環境中所發生的特殊的攻防戰。不同於《戰狼》之類戰爭題材對單一的個人英雄主義的盡情展示,《八佰》小視角特點更加明顯。
  • 聚焦亂世小人物 電影《八佰》14日超前點映
    聚焦亂世小人物 終極預告熱血催淚 電影《八佰》14日超前點映本報訊(記者丁曉晨)管虎執導的華語商業大片《八佰》日前發布終極預告片,展示了抗日戰士們身為兒子、丈夫、父親,在國家和親情之間做出的選擇,呈現出軍民共同奮勇抗戰的熱血情懷,催淚的同時格外震撼人心。
  • 電影《八佰》看片會石家莊舉行,小人物捨生取義看哭觀眾
    8月17日晚,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在金棕櫚國際影城石家莊東尚店舉行看片會,燕都觀影團部分影迷提前觀看了這部影片。影片中,「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用熱血和生命守家衛國的故事深深感動在場觀眾。映後,不少觀眾都感慨看哭了,「平民英雄的堅守令人動容,他們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也令人振奮。」
  • 《八佰》眾星雲集 白恩再燃熱血演繹小人物大情懷
    電影《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英雄事跡。影片將視角聚焦在戰爭中底層小人物身上,就如白恩所飾演的「楊德餘」,在他的背後也有常人的懼怕和情感,但大敵當前,依舊有舍小家保大家的勇氣和決心,觀眾也能夠通過這樣的角色,將英雄的事跡傳頌和銘記。
  • 《八佰》讓人看哭的電影!
    從2011年劇本初稿成型到今日與觀眾見面,《八佰》這部令人們期待已久的華語戰爭大片整整醞釀了9年。宣布定檔8月21日之後,《八佰》提前一周開啟了全國點映活動,據燈塔專業版票房顯示,點映首日票房成績便突破1400萬,並且豆瓣開分8.3分,好多觀眾表示「《八佰》看哭了」。何為《八佰》?
  • 《八佰》編劇胡坤:寫出小人物身上那一絲絲「寒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電影《八佰》的編劇之一胡坤,和這個故事的緣分始於7年前。胡坤說:「之前臺灣拍過這個題材,是以謝晉元為主角的,如果這次還是以謝晉元為主角,那我就沒有任何興趣,我想寫小人物。」日前,編劇胡坤接受中青報·中青網專訪。身為《八佰》最早階段的創作者之一,胡坤說,從小人物入手,一直是他更傾向的創作思路。他覺得,聚焦於寫一個偉大人物的「宏大敘事」,這樣的寫法不太有新意,更無法吸引他。
  • 電影《八佰》賞析|小人物的涅槃·大民族的魂魄
    一電影《八佰》的開篇,並沒有像大多所謂主旋律電影一樣,先極力渲染炮火硝煙之中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軍人的英勇無畏,而是選擇保衛戰發生之前,已經被打殘了的524團的一個營,收編一群被擊潰的散兵遊勇。這群被收編的人,幾乎沒有一個帶有英雄的標識,卻都是再普通不過甚至各有弱點的活生生的小人物。
  • 小人物亦有民族氣節,看完《八佰》後我想對他們說聲謝謝
    《八佰》上映前,點映票房就破了2億,上映之後更勢如破竹,目前已經突破4億。高票房帶來的是好口碑,很多看完電影的觀眾都直言《八佰》太催淚,很多情節都看哭了。》肯定是一齣好戲,但《八佰》的好看程度又頗有些出乎意料。
  • 八佰影評:左岸地獄,右岸天堂,小人物大英雄,惟願世界和平
    疫情後,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八佰》,雖然,這是一場敗仗,正如特派員跟謝晉元說的話,這場戰爭或許對於高層來說是一場笑話。天堂裡的人看著對岸四行倉庫槍聲不斷,地獄裡的人看著對岸唱戲跳舞,燈火闌珊。四行倉庫像是一部電影,右岸的人開始站在岸邊鼓舞加油,左岸的人開始以右岸的鼓舞激勵人心。
  • 宏大戰爭場景之外,《八佰》中藏著的管式影像風格,你看出了幾個
    近期最熱影片,當屬《八佰》。很多人評價《八佰》是「救市之作」,停滯半年的影院,正等待著這樣一部大片提振信心。最終它也沒有辜負期待,上映僅3天15小時,票房就超過了10億,在社交平臺上也引起了大範圍公共討論,這都彰顯著一個行業回歸的決心。
  • 為什麼很多人《八佰》看哭了?
    宣布定檔8月21日之後,《八佰》提前一周開啟了全國點映活動,據燈塔專業版票房顯示,點映首日票房成績便突破1400萬,並且豆瓣開分8.3分,好多觀眾表示「《八佰》看哭了」。(以下內容有輕微劇透👇)01何為《八佰》?所謂「八佰壯士」,指的1937年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的400餘名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