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專家:新冠這場120年來最重瘟疫,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2020-12-23 鳳凰WEEKLY

記者/盧伊

整個2020年,無疑是屬於新冠病毒的。

作為冠狀病毒家族中的一員,同那些僅能引發一場普通感冒的前輩相比,新冠病毒更年輕,也更具威脅。

僅用不到一年時間,它便升級為全球第二致命的傳染病殺手,致使全球超4000萬人感染,100萬人死亡,並幾乎攪亂了整個世界。

同樣被攪亂的,還有安東尼·福奇這一年的工作與生活。

作為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即將80歲的福奇半輩子都在追蹤病毒和疾病暴發,並一直被視為全球抗疫的標杆人物。

但面對新冠,這位曾抗擊過愛滋病、非典、豬流感和伊波拉的老手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從未見過哪種病原體(像新冠病毒這樣)有著如此廣泛和幾乎矛盾的表現」。

面對各方壓力,福奇始終堅持「以科學事實講話」的強硬態度,他曾多次呼籲公眾應保持社交距離,倡導政府加大核酸檢測和對密切接觸者追蹤的力度,並因在個別藥物能否有效治療新冠、疫情會否「自動消失」及如何恢復經濟生產等問題上,屢次與美國總統川普意見相左,遭到部分美國民眾的非難甚至死亡威脅。

2020年10月下旬,福奇罕見地以視頻演講的形式現身世界肺部健康大會。也許是因為接連遭遇川普染疫、部分美國上市新冠候選藥物被世衛組織「蓋章」無療效,及一新冠候選疫苗因現不明原因疾病而叫停臨床試驗等,福奇略顯疲憊,但思路仍保持敏捷。

演講中,他評述新冠病毒使人類正面臨「120年以來最嚴重的瘟疫大流行」,並對今年底有望研發出新冠疫苗表示「謹慎樂觀」。

針對新冠病毒如何發展成一場曠日持久的全球災難,人類又該如何渡過難關等疑問,福奇從全球視角也給出了如下答案:

我們正面臨120年來最重瘟疫

今年1月,我和同事曾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發表過一篇題為《冠狀病毒感染,而不僅僅是普通感染》的論文。我們絕不是想用這樣的標題來譁眾取寵,而是想向讀者指出新冠病毒的嚴重性。

過去幾十年裡,我們一直在應對冠狀病毒。目前已知的多種冠狀病毒中,一些可以感染蝙蝠和其他動物,還有一些會致人染病。

其中,4種人類冠狀病毒較為常見。幾乎每年冬天,我們反覆經歷的普通感冒中,約15%-30%都由這幾種病毒所致。它們相對溫和,幾乎沒有例外。

但直到2002年,我們經歷了第一次冠狀病毒大流行,它被稱為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或SARS,最早在中國暴發。病毒從蝙蝠轉移到果子狸身上,再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由此傳染給人,並在人群中傳播,致全球超過8000人感染,近800人死亡。

這是真正的瘟疫大流行。但由於當時所採取的公共衛生措施,SARS疫情被遏制住了。

十年後的2012年,我們遭遇了第二次冠狀病毒大流行。另一種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病毒出現在沙烏地阿拉伯,並由蝙蝠途經駱駝傳給人類。與「非典」疫情相類似,這一嚴重的冠狀病毒大流行持續了約一年半,就被公共衛生措施控制住了。

而今,我們遭遇了第三次冠狀病毒大流行,它最早於2019年12月底被人們發現,並於次年1月經分子生物學方法被鑑定為新冠病毒。

自1918年西班牙流感暴發以來,我們曾經歷多場瘟疫,但這次卻大不相同。新冠病毒大流行已成為過去120年裡最為嚴重的一場瘟疫,導致全世界超過4000萬人感染,超過100萬人死亡。其中,美國是目前全球受災最嚴重的國家,全國累計800萬例確診感染,21.5萬人死亡。

新冠病毒是一種呼吸道病毒,它可存在於呼吸道飛沫甚至氣溶膠中,這些飛沫非常微小,小到可在空氣中停留數秒鐘,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就能夠使人感染,尤其是在密閉空間裡。但由於空氣流動,新冠病毒不易通過接觸被汙染的物品表面而實現傳播。

此外,新冠病毒也可在血液、精液、眼分泌物等體液中存留,只是其傳播作用暫未可知,可能不是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寵物還有動物園裡的展覽動物也極少被感染,我們認為它們在人類傳播中並不起主要作用。

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與接觸病毒的途徑、持續時間及病毒載量有關。當人們不使用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家庭、郵輪、監獄、醫療機構等場所都更易出現病毒傳播。尤在人員密集且通風不良的地方,新冠病毒空氣傳播的風險也將大大增加。人們甚至無需咳嗽或打噴嚏,只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如大聲說話、深呼吸或唱歌等,就能實現病毒傳播。

現在已有一些防止新冠病毒感染和傳播的方法,如勤洗手、戴口罩、與人保持6英尺(約183釐米)以上的社交距離,以及儘量避免到人員聚集的場所,尤其是室內,畢竟戶外活動總是比室內活動安全得多。這些我曾在公開場合反覆說過多次,現在它們仍值得再次提及。

全球第二致命傳染病風險不容忽視

若觀察感染新冠病毒後的臨床表現,你會發現它與流感樣症候群非常相似。大部分感染者會發熱、咳嗽、疲乏,還有相當比例的人出現厭食、氣短和肌痛等症狀。此外,還有部分患者出現呼吸道症狀前,會喪失嗅覺或味覺,這一現象與流感不同。

但與許多病毒感染不同的是,約40%-45%的人被病毒感染後沒有症狀,成為無症狀感染者。一些模型研究顯示,很大一部分新冠疫情傳播,都是由無症狀感染者傳給健康人導致的。

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會導致人們對新冠肺炎的理解陷入混亂,因為它對一部分人而言非常溫和,幾乎像是從未存在過一樣,但同時在另一些人群中又擁有極高的死亡率。

確診患者中,高達80%均為輕症或中等症狀,他們無需住院治療,或接受其他特殊的醫療幹預即能緩解。重症或危重症患者佔比僅為15%-20%,多份研究顯示,需機械通氣患者的病死率多在數個百分點到25%之間浮動。

特定醫療條件中,老人和一些基礎疾病患者出現嚴重症狀的風險更高,如癌症、糖尿病、慢阻肺、高血壓、各種心血管疾病患者,甚至也包括超重和吸菸者。

新冠病毒不僅能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嚴重症狀,隨著我們對疾病本身和症狀的了解越來越多,我們發現其他器官也會受病毒影響。

如對心肌炎或其他功能不全的心臟病患者,新冠病毒有時會導致猝死。病毒還會影響神經系統,在一些情況下,患者會出現毛細血管微血栓或血栓栓塞現象,這會導致神經障礙和中風。還有患者會出現急性腎損傷。

對兒童感染者,新冠病毒則會導致一種非常嚴重且罕見的小兒多系統炎症症候群,後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川崎病。一些兒童感染新冠病毒數周后,就會因出現這一嚴重的炎症反應而住院治療。

此外,新冠肺炎還有一個最令人不安的特徵,它會給不同族裔感染率帶來巨大差異。以美國為例,與白人和亞裔相比,非裔、拉丁裔美國人和印第安人的新冠感染率更高。受工作性質影響,後者常在社區前線工作,並與他人接觸,這不僅使他們暴露在更高的感染風險中,由於他們也更易患有其他疾病,一旦被新冠病毒感染,出現潛在併發症的機率也很高,更易導致嚴重後果。

疫苗有望於年底問世

為應對新冠肺炎,如瑞德西韋、地塞米松等藥物,有的已經過部分國家推薦或緊急授權使用,正在一線發揮效用,還有如其他抗病毒藥物,及免疫調節劑、採自康復期患者血漿的單克隆抗體等,也有望抑制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其療效有待通過臨床試驗驗證。

其中,瑞德西韋是一種直接的抗病毒藥物。在對包括美國在內的10個國家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中,同安慰劑相比,使用瑞德西韋可明顯縮短肺部受累住院患者的康復時間。目前,該藥已獲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新冠疾病治療指南推薦,可用於特定新冠患者的治療。

2020年9月24日,中國北京,一名科研人員在實驗室,參與研發新冠病毒肺炎的疫苗。

地塞米松則為一種常見的皮質類固醇。英國一項納入6000餘名新冠患者的初步臨床試驗顯示,對需要機械通氣的危重症患者,使用該藥後,患者28天死亡率可顯著降低。由於對新冠危重患者有救命作用,地塞米松現在已廣泛用於重症患者治療。

疫苗研發方面,美國已投入數十億美元,並採用一種戰略方法,協調各方力量達成協議,建立共享數據的安全檢測委員會,來檢查臨床試驗主要和次要終點的各項數據與免疫參數,從而為6款新冠候選疫苗的研發工作提供直接或間接支持。

這6款候選疫苗採用不同的技術路線。如Moderna公司及Biontech與輝瑞公司分別研發的核酸疫苗,這是目前疫苗研發領域的一種新技術,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公司、楊森製藥公司及默克公司則研發不同的病毒載體疫苗,Novavax公司和賽諾菲公司則進行重組蛋白疫苗研發。

其中5款疫苗已進入III期臨床試驗,受試者總數為3萬-6萬人不等。根據當前試驗進展情況估計,到今年11月或12月,我們就能知道是否將會有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問世。

需要強調的是,沒人能保證我們一定能獲得一款安全有效的疫苗,但我謹慎樂觀地認為,基於動物模型和臨床試驗令人鼓舞的數據,屆時不止一款候選疫苗或能有望提供準確答案。

不管怎樣,我們終會得到答案的。

然後在今年年底和2021年初,我們將提前生產出預定數量的疫苗。儘管此時仍未確定這些疫苗是否安全有效,且或導致重大財務風險,但此舉能在不損害生產安全性和科學完整性的前提下,節省生產時間,以保證進入2021年後,我們即能開始向醫護人員和有潛在疾病者等最需要疫苗的人群,優先分發新冠疫苗。

相關焦點

  • 還原傳染病的真相 | 霍亂:19世紀的世界瘟疫
    還原傳染病的真相 | 霍亂:19世紀的世界瘟疫 2020-11-16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美國傳染病專家福奇:我們本可以真正阻止新冠疫情暴發
    美國傳染病專家福奇:我們本可以真正阻止新冠疫情暴發 據央視新聞9月25日消息,美國迄今已有超過20萬人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
  • 世界上十大最恐怖病毒和十大最慘烈瘟疫
    最可怕的病毒有時不是毒性最強的,而是那些新出現的病毒,因為科學家要找到對付新病毒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往往會造成大範圍內的傷亡。 讓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病毒是如何被發現的吧。
  • 人類史上最嚴重的4大瘟疫,哀鴻遍野,比冠狀病毒更可怕!
    人類史上最嚴重的4大瘟疫, 哀鴻遍野, 比冠狀病毒更可怕! 雅典鼠疫襲擊了整個古希臘和羅馬,是一種毀滅性的傳染病,兩千多年過去了,瘟疫對一個精心設計的文明城邦的破壞仍然令人記憶猶新。這場災難是由一位倖存的學者修昔底德記錄的。從那時起,人類瘟疫的編年史就從這裡開始了。
  • 瘟疫來襲,《魔獸世界》能教會我們什麼?
    乍一看,你肯定認為遊戲《魔獸世界》在2020年的生活中不能教給我們什麼東西,這款2004年發布的大型多人角色扮演遊戲充滿了傳奇色彩,各種有特殊技能的角色和瞬間移動、復活這樣的技能,根本不可能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然而,由於一個小小的代碼錯誤,這個遊戲給現實世界的傳染病傳播研究帶來了啟示,甚至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新冠病毒是如何在全球範圍內傳播開來的。
  • 讀威廉·麥克尼爾的《瘟疫與人》的一點思考
    新冠疫情肆虐期間,我拜讀了《瘟疫與人》這本書。思緒萬千,頗難平靜。該書的作者威廉·麥克尼爾是當今最著名的歷史學家之一、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歷史學科的「現代開創者」。威廉·麥克尼爾以一種獨特的視野,從瘟疫流行這一角度來解釋人類文明的進程。
  • 伊斯蘭教如何應對瘟疫?
    ,從而改變歷史的進程:雅典大瘟疫使得即將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取勝的雅典優勢喪失殆盡;安東尼大瘟疫則給羅馬帝國帶來了毀滅性打擊,基督教因而趁勢興起;建安大瘟疫則使曹魏元氣大傷,無力南下攻吳伐蜀……而在中東,瘟疫和傳染病也並不會有所不同。
  • 外媒盤點:歷史上瘟疫改變世界的啟示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0月24日報導,美國麥卡萊斯特學院的政治學教授安德魯·萊瑟姆認為,瘟疫流行往往會從三個方面改造人類社會習慣:首先,可以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的基本世界觀;其次,可以改變基本經濟結構;最後,甚至可以影響國家之間的角力。
  • 永恆的瘢痕——人類歷史上的致命瘟疫
    文.修昔底德《歷史》 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一場大瘟疫在非洲大陸的埃塞阿比亞悄然降臨,並通過商旅船隊依次流傳到埃及、利比亞以及波斯帝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公元前430年在希臘世界的重鎮雅典驟然爆發,而當時正是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的第二年。突然爆發的瘟疫沉重地打擊了雅典,並成為了導致雅典敗於斯巴達之手的重要原因。
  • 1932年大瘟疫:席捲關中的霍亂是如何散去的
    瘟疫持續數月,白鹿村裡隔三差五抬埋死人,哭聲甚至已經引不起人們的同情,白嘉軒的媳婦仙草就是在這場瘟疫中死去的。原上的人認為這是田小娥的鬼魂帶來的邪氣,直到白嘉軒修起一座鎮妖塔,瘟疫才過去了。 白嘉軒抱著瘟疫病死的仙草 | 圖片來自2017年電視劇《白鹿原》 《白鹿原》中的很多事件,都有真實背景。這場大瘟疫,實際上寫的是發生在1932年的關中大霍亂。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一種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飲用或者食用被病菌汙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
  • 超級瘟疫,人性惡疾,這8部劇揭露傳染病的「來龍去脈」
    《病案追蹤》集數:30首播時間:2006豆瓣評分:8.6類型:劇情國家:中國劇情簡介:2003年的非典疫情,讓各國意識到疾控防疫的重要性。國家相關部門牽頭成立了「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行動組」,幾名來自醫學界各領域的精英匯集於此,衝在了消滅疫情的危險最前線。
  • 史上最可怕的十大傳染病事件
    史上最可怕的十大傳染病事件許多人看過美劇《行屍走肉》的恐怖畫面,看完後都心有餘悸,心裡默默念到:「這只是電視劇。」事實真的如此嗎? Too young too simple!瘟疫雅典大瘟疫這場瘟疫是人類歷史上記載較詳盡的最早的一次重大疾病,直接導致了近1/4的居民死亡。」
  • 魔獸世界裡的傳染病研究:10年前,暴雪出過一個大bug……
    一部電影,喚起了無數人當年在《魔獸世界》中浴血奮戰的美好回憶……哦不對,也可能並不很美好。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你在遊戲裡被團滅的痛苦回憶,曾經被科學家們用來研究傳染病,是不是感覺好一些了?2005年9月13日,暴雪發布了《魔獸世界》中的全新副本:巨魔城市「祖爾格拉布」(Zul』Gurub)。副本的最終Boss名叫:「哈卡——靈魂剝奪者」,又被稱為「血神」。
  • 遊戲世界中最恐怖的十大傳染病
    近期媒體巴哈姆特盤點了遊戲世界中那些滅絕人類的十大恐怖傳染病,下面就讓我們跟隨遊戲來回憶之前的那些「預言」吧。遊戲世界三不五時就會有病毒爆發,殭屍、瘟疫、外星病毒、香菇病等四處蔓延,造成社會大蕭條。遊戲世界中最恐怖的十大傳染病:10.Foxdie,《合金裝備》9.聲帶蟲,《合金裝備5》8.瘟疫,《魔獸爭霸3》/《魔獸世界》7.西格瑪病毒,《洛克人X》6.T病毒,《生化危機》系列5.變異蟲草菌,《最後的生還者》4.怪獸瘟疫,《血源詛咒》3.不死之力,《只狼》
  • 讓你對瘟疫深刻認知的11本書
    《疾病改變歷史》 [英]弗雷德裡克·F·卡特賴特、麥可·比迪斯 著 山東畫報出版社自古以來,饑荒、瘟疫和戰爭就經常給人帶來巨大災難,其中瘟疫危害尤甚。本書內容有趣,涉及面廣,探討了疾病對歷史進程的影響。作者用鮮為人知的史料,展現了疾病對文明、軍隊以及歷史上著名領袖人物的侵害,說明最有權勢的個人和強大的國家也可能或已經因疾病的致命打擊而衰弱。
  • 專家:明年(2021)瘟疫更可怕
    專家:明年(2021)瘟疫更可怕  國際衛生組織專家周一(12月28日)警告說,2020年我們經歷過的COVID-19可能不是最大的瘟疫,未來人類面臨的公共健康危機也許更可怕。  美國的抗疫專家也表示,明年的病毒危機更嚴重;有媒體參考著名預言家的預言,發現在預言中,明年人類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 從戰爭與瘟疫,來回顧抗生素的發展史
    面對瘟疫,束手無策的先祖們往往只能向神靈來祈求得到幫助,於是便漸漸有了瘟疫的神話傳說。 其中,虐鬼,死後化身為疫鬼,會經常出現在水流附近, 盤踞在有人居住的地方,驚嚇天真無知的幼兒,並傳染瘟疫,給當時的人們帶來恐怖的災難。 《論衡》記載:「一居江水,是為虐鬼;一居若水,是為魁艦鬼;一居人宮室區隅漚庫,善驚人小兒。」
  • ——中世紀歐洲瘟疫大流行
    引起黑死病的鼠疫桿菌直到1894年方被發現,感染鼠疫病毒的鼠類由蚤叮咬傳染給人,這個經由鼠類、蚤類傳染的途徑也遲至1898年方大白於天下。故14世紀的歐洲人對鼠疫這種烈性傳染病,毫無了解,更別說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案,威尼斯人曾最先想出了當時最為聰明的一項隔離措施:不準有疫情船隻的船員登陸,船員須在船上隔離40天。
  • 近百年來最致命的十大傳染病--中國數字科技館
    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傳染性強,病情重,沒有患過天花或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主要表現為嚴重的病毒血症,染病後死亡率高。最基本有效而又最簡便的預防方法是接種牛痘。  天花曾經是讓人聞之色變的恐怖疾病。
  • 刀塔百物語28:從瘟疫法師的故事學避免傳染病!
    遺蹟世界中,也曾有瘟疫爆發,而我們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在那場瘟疫中興風作浪的瘟疫法師。「在瘟疫肆虐時期,一個內心黑暗的無名僧侶,羅坦德吉利被提拔為紅衣主教,而原因則是他的上級們的過早死亡。於是,她從傭人幹到廚師,8年中在8家工作,每到一處,都會引發傷寒病,這也終於引起了衛生部門的注意。然而瑪麗反告衛生部門侵犯人權,雙方達成和解,條件是瑪麗不再當廚師。結果1915年,紐約一家婦產科醫院再次爆發傷寒,人們在那家醫院又找到了瑪麗。這次瑪麗終於接受了隔離,直到最後患上肺炎死去——不是「野味肺炎」。而她最後,身上也帶有傷寒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