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的暮色黃昏,讓風燭殘年的杜甫想到故鄉,寧靜的詩句令人嚮往

2021-01-18 老張侃詩詞

我們今天讀杜甫的唐詩,很容易發現它的題材內容非常廣泛。有的是詩人直面社會現實的黑暗,表達出了古代士大夫憂心國事的品格精神。有的是詩人寫自己的懷才不遇,把內心所有的傷悲和國家歷史進程中的發展緊密聯繫。

另外詩人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平淡生活,這一類的詩詞主要寫於杜甫的後期。經歷了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這樣一種年齡過程,杜甫的內心變得更加平淡,也更加確認了自己在文學上、在歷史進程中的位置。

今天我們所談的這首唐詩,就是晚年杜甫的故園之思,寫出了唐詩當中的最美的黃昏,難得杜甫詩中的平和和安寧。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頭白燈明裡,何須花燼繁。

這首唐詩就是杜甫的《日暮》,題目當中就告訴我們,這是一首寫黃昏的唐詩。古人筆下的黃昏有很多種的意蘊表達,不過都帶有一種傷感的情緒。在很多詩詞來看,黃昏和秋天、人生的暮年都是相一致的。而在杜甫的這首唐詩當中更是因為看到了黃昏,就想到了故鄉,想到了自己的風燭殘年。

畢竟寫這首唐詩的時候,杜甫已經55歲,距離生命的盡頭只有不到三年的時間。此時詩人已經遠離成都,流寓夔州,正在度過生命中最為艱難的一段歲月,但是和平常詩歌當中所浸透的那種抑揚頓挫的情感相比,這首唐詩當中的平時更讓我們看到了晚年杜甫的淡泊寧靜。

一開始是一派田園風光,充滿安詳。「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黃昏時牛羊都已經從田野中回到家裡,家家戶戶也都各自關閉上的柴門。畢竟太陽西墜,黃昏代表著這一天即將過去,即將迎來夜晚。

這一切的環境非常宜人,從當前的天氣情況來看,也很美。「風月自清夜」,可惜杜甫無法靜下心來去欣賞眼前的美景,因為「江山非故園」這裡畢竟不是自己的故鄉。年老的人都有落葉歸根的盼望,此時的杜甫也是如此。

淡淡的鄉愁一直在杜甫的心頭環繞,他獨自去看山上的風景,希望能夠排除這種憂愁。「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流水潺潺,發出清冷的清脆響聲。野草更是凝聚了露水打溼了詩人鞋子。這樣的一個秋夜,詩人感覺到陣陣寒意。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景當中,詩人對於故鄉的思念,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激發。

「頭白燈明裡,何須花燼繁」,對於一個根本感覺不到秋夜寒冷、而獨自在山間遊蕩的人來說,必然有許多的心事。杜甫就是如此,他已經滿頭白髮,在明亮的燈光下更為扎眼,心緒難平。想到自己這一生、這坎坷、到最後收穫的只有一頭白髮,內心依然有無限的悲情。

點擊

但是在這樣一個黃昏,在這樣一個風景如畫的田園景色中,詩人的內心終於回歸淡泊。即便是思念故鄉又能如何?他的這一生經歷足夠豐富。

相關焦點

  • 時光你快點吧,讓我風燭殘年
    我愛的人啊我將枷鎖套在脖頸之上我再也離不開,飛不起來在欲望的河,追逐著虛無的源頭時光你快點吧榨乾我最後一滴熱血時光你快點啊讓我風燭殘年他鄉容不下靈魂故鄉會收容我老去的肉身四十度的陽光烤焦了曾稚嫩的臉龐這是誰的孩子?
  • 他鄉裡的故鄉
    因為是第一次去歐洲,第一次參展如此規格的盛會,他有些緊張,擔心地域文化、社會形態迥然不同的他鄉的觀眾,能夠理解拍攝於他的故鄉,中國汾陽的故事嗎?》 切爾諾夫 200-150cm 賈樟柯在《小鎮》裡找到了自己的故鄉,因此他相信,即使在柏林這個他鄉,也一定有人能夠看懂他的《小武》,找到他們自己的故鄉。
  • 從五下課文《月是故鄉明》中,感受季羨林老先生生命中飄蕩的鄉愁
    故鄉的月亮:每逢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卻仍然是故鄉葦坑裡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季羨林爺爺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鄉,依然對自己的故鄉念念不忘。關注題目,豐富語言的積累這篇課文的題目取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中的一句詩。這首詩寫了杜甫兄弟幾人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於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的月亮,這種思念之情越發顯得深沉和濃烈。
  • 由杜甫詩句想到的……,聲音嘶啞的原因?
    就連給人們「沉鬱頓挫」印象的偉大「詩聖」杜甫也曾有詩吟到:「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正所謂「流聲悅耳」,不就是如此嗎?圖1 杜甫「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圖3 每個人都嚮往擁有天籟之音一般來講,每個人天生下來,聲音都是動聽的,都是獨一無二的。
  • 一首什麼樣的詩,竟讓詩聖杜甫讀之流淚?
    因而讀者讀詩時,往往喜怒哀樂隨詩句而升華。讀「漫捲詩書喜欲狂」則喜不自禁,讀「從此無心愛良夜」則惆悵失落,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則既悲且怒…… 唐詩中很多反映現實、表達悲情的詩讀來不僅僅情緒為之感染,甚至還催人淚下。
  • 我打杜甫的詩句裡走過
    我打杜甫的詩句裡走過,那些讀詩的時光,如蓮花的開落般靜好。幽居在山川相連的秀美之地,堂前種修竹,屋後有茂林,我翻開那篇《佳人》: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登高品讀「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中杜甫獨有的傷悲。在秋雨綿綿的陰雨天裡,親身體驗「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的尷尬窘迫。冬歸——「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我在風雪常顧的東北,有幸見過「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的景象。
  • 杜甫晚年寫下一首千古絕唱,讓人讀後忍不住落淚!
    假如李白官居高位,或許成不了令人膜拜的詩仙;假如柳永不寫「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憑藉過人才華,考取功名並踏入仕途,也就沒有天下聞名的柳三變,婉約派必將少了一位填詞高手,「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情況也就不會存在。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 廣東音樂的故鄉與他鄉
    今天,這種憂患意識繼承在餘其偉身上,便是對廣東音樂在他鄉傳播發展的研究、對廣東音樂優秀傳統技藝的繼承、對廣東音樂交響樂化嘗試的思考、對粵港兩地音樂教育的比較、對廣東音樂修史迫切性的呼籲。餘其偉對廣東音樂的敘述,充滿歷史觀和時代感。
  • 細數最令人感到悽涼的詩句
    在浩如煙海的詩詞裡面,最吸引人的往往是那些慷慨激昂,氣勢恢宏的句子,但是,一些悽涼的詩句卻更加引起共鳴,觸動人心中的那一塊柔軟。今天讓我為大家整理一下那些令人倍感悽涼的詩(詞)句。《金縷曲》顧貞觀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我也漂泊他鄉很久。自中舉十年來,我辜負了你的深厚恩情,未報答你這位生死之交的師友。
  • 《月夜憶舍弟》唐 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 從此,他鄉是故鄉
    今天推出第十集:《他鄉是故鄉》,講述了主動申請延期駐村的第一書記張紅全,在三年駐村工作中舍小家為大家,把百姓當成家人、把他鄉當作故鄉,一心為老百姓脫貧做好一件件實事的故事。《加油!脫貧攻堅》第十集《他鄉是故鄉》出品:廬江縣融媒體中心▼▼編輯/施傑校對/張媛、蘇敏微聚廬江傳播廬江聲音展示廬江風採—— 分享新聞
  • 【學則優秀學生作品之影評】——淺析紀錄片《再說長江之他鄉故鄉》
    新朋友點上方學則教育快速關注遷徙中走向繁榮作者:朱麗華故鄉情細密地連接著所有故鄉人的身心
  • 每日詩話:捲簾唯白水,隱几亦青山-詩聖杜甫之「悶」
    這是最令人無奈的。大詩人杜甫,流落到成都浣花溪畔,結廬而居,過著類似隱士的生活。《浣花旅地誌》記載,杜甫在蜀地之日,常用七金購買半籃子黃米,一串細子魚,還有籠桶衫和柿油巾,這些都是蜀地窮人所需之物。另外,每到蠶絲成熟的季節,杜甫就會帶著兒子,到周邊的村落低著頭彎著腰去乞討蠶絲,逢人便說:「如果你可憐我,就送給我一絲兩絲的吧」。
  •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之所以思鄉經典
    「詩聖」杜甫的這首《月夜憶舍弟》,句句堪稱經典,如果非要找出其中的名句,那詩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原文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這首詩是杜甫在「安史之亂」開始的那一年九月,在秦州(今甘肅省天水)所作。當時,安祿山、史思明引兵南下,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
  •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已至,春天還會遠嗎,冬至詩句你了解多少
    冬至日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正是這樣的特色產生了一定的文化差異,但這樣的文化差異不會影響我們對節日的嚮往,以及紀念。關於冬至的詩句你還記得幾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小至·杜甫(唐)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這句詩出自詩聖杜甫的《小至》,他流浪在夔州時,閒來無事,寫下的詩句。詩人感嘆時間消逝之快,轉眼間就到了冬至,冬至到了,那春天還會遠嗎?
  • 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哪些?十句中秋祝福語簡短詩句!知道含義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意思為「今晚正是白露時節,清輝灑滿大地,不知不覺之中心裡生起了些許寒意,這就自然想起了遠方的弟兄,望月思鄉,故鄉的月亮應該比他鄉更圓更明吧。」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 詩詞新解:他鄉容不下靈魂?白居易說「大抵心安即是家」
    如今,很多年輕人在外工作打拼,異地他鄉,總讓人有漂泊不定的感覺。於是這樣一句話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共鳴:有家的地方沒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他鄉容不下靈魂,故鄉安放不了肉身。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加速,越來越多人進入大城市,肉身不在故鄉已然是事實,可是他鄉真的容不下靈魂嗎?古代也有比較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多數是政治原因。
  • 重陽節獨在異鄉的詩句,送給重陽佳節無法回家的遊子!
    但是自古以來就有人在重陽佳節無法回家,唐代詩人王維曾寫下「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如今也有很多朋友在外地工作或者求學,在重陽節也是沒辦法回家,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些重陽節獨在異鄉的詩句,送給重陽佳節無法回家的遊子!1、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
  • 他鄉縱有當頭月,不如故鄉一盞燈
    無論你變成了什麼模樣,故鄉,一直在等你歸來。無論你走了多遠,故鄉,是你常常回頭張望的地方。快過年了,在外面打拼的朋友,你是否會想起自己的故鄉!長大後,攜一身煙雨匆匆行走於陌上紅塵。我常常在記憶搜尋故鄉,常常被那些人,那些花花草草,那些山山水水感動得熱淚盈眶……清晨,故鄉在雞鳴犬吠,馬嘶牛吼,羊叫豬鬧的歡騰中醒來。山村熱絡得不得了,連霧氣也被感染,不好意思地褪去。
  • 李白、杜甫、李商隱、杜牧最經典的九句詩詞,點亮了整個大唐!
    一座是「詩聖」杜甫,他沉鬱頓挫,心系蒼生。李白和杜甫被合稱「李杜」,蘇軾曾盛讚 「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 如果說 李白、杜甫共同創造了盛唐詩歌的一個幾乎無可企及的巔峰,那麼作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則在晚唐已沒落的詩風中添上瑰麗的一頁!他們四個人的詩句,點亮了整個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