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顧:中國文化中逢七必變,是個千古不變的定理

2021-02-23 笑先生閒談歷史

關注「笑先生談歷史」每天更新有趣的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等等內容



探究歷史的真相,挖掘過去的故事,聽聽老一輩講述腳下土地曾經發生的故事


正文

《管子·形勢》中有一句話「天不變齊常,地不易其則,春夏秋冬不更其節,古今一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的常規不會改變,地的法則不會變化,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規律也不會改變,這是從古至今不曾改變的規律。

天地萬物四季更替都存在著規律,包括社會規律、自然規律和歷史規律,而在我們上千年的中國文化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也同樣存在這種規律——逢七必變,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每七百年就出現一次大的變革,是個千古不變的定理,這種規律猶如魔咒,又猶如時刻準備敲響的警鐘,一直懸掛在我們的心頭。讓我們一起來回顧歷史上的「逢七必變」

一、 姬旦攝政

公元前1043~1036年,周公旦,也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文王在世的時候,周公十分孝順,在周武王登基之後,周公也是十分勤懇,協助周武王治理朝政。

同時作為周武王的弟弟,生活上的事情或是軍政大事,武王皆會詢問周公的意見,而此時正是商周矛盾激化的時間點,武王日夜思慮如何獲取諸侯的幫助以剿滅商,而周公此時便提出「順德謀事」,這也成為了後世許多君王的行事守則,也幫助武王推翻殘暴的商統治,而周武王也因為日夜憂心國事操勞。

短短四年就已經耗盡了畢生精力,在武王去世,成王登基之後,由於成王年僅十二歲,尚不懂朝政大事,周公只能挑起這份重擔,殫精竭慮輔佐帝王,稱為「攝政」,但未曾想到一片忠心卻被汙名化成了野心,正是管叔、蔡叔、武庚三人散播的謠言,這三人還一起造反,是歷史上有名的「三監之亂」。

周公平定叛亂之後,各諸侯皆臣服於周朝,周公建都洛邑,改善禮制,在遭到成王懷疑後自請退休,在成王病重時悄悄為其祈福。周公也被後世尊為「良相佐國」的歷史的典範,忠於國家、忠於君主,忠於自己。

二、 漢武帝登基

西漢歷史上的第七位皇帝,漢武帝劉徹,於公元前141年正式登基。漢武帝登基時,竇太皇太后仍然在朝,竇太皇太后熱衷於黃老之學,而年輕的漢武帝在頒布新政的時候就被竇太皇太后阻撓鎮壓,這時他才發現自己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天子。

在竇太后去世之後,漢武帝立刻就改了年號,而後開始了自己勵精圖治的一個時代,三次召見董仲舒,董仲舒所發表的天人三策觀念被漢武帝所採納,他並不是因為認同董仲舒的理論,而是他認為這些,理論可以作為滿足政治需求的工具來對付古老的黃老理論和縱橫技術。

再往後多年,在漢武帝的勵精圖治下,大漢朝的名聲威望傳遍世界,有「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聲音在外,所以即使到了後面改朝換代之時,外國人還是喜歡叫我們為漢人。

漢武帝在在位期間將嶺南,福建,西南等多個地區重新收回中央的管轄之下,並且將統治範圍擴展到了朝鮮半島,越南、西域等大部分地區,塑造了儒家漢文化政治意識形態,不斷地招攬人才進行內政改革,建立自己的一套貨幣制度和財政制度,不斷擴大外交範圍,漢武帝的深謀遠慮,為後來中國直到清皇朝時千年間的君主制度提供了一套十分完備和成熟的模型。

三、 貞觀之治

唐朝,是中國古代史上極為繁盛的一個朝代,尤其是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期間。貞觀之治出現在大唐王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統治期間,唐朝建國初期,隋朝留下的是一片民生凋敝,人口銳減。

天下大亂,百廢俱興的一幅場面,唐高祖李淵在位時沿用隋朝的制度,並未有什麼大的創新和發展,唐太宗李世民也是親眼目睹著隋朝的衰敗滅亡,所以他深知農民階層的重要性,意識到人民的重要性,十分重視民生的改善,聽取百姓的意見,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糾前朝的弊端,從諫如流,不計人才出身,注重德才兼備。

貞觀之治時期是一個基本上不存在貪汙的時期,皇帝垂範,官員一心為公,並且制定了一套科學的政治體系來防止貪汙的出現,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在此時期也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在貞觀之治期間,大唐帝國成為東亞地區最強的國家,並且唐太宗尊重外族的文化,使得四方服悅,被周邊的諸侯稱為「天可汗」,也把中國傳統社會推向一個鼎盛時期,不歧視商業,並且給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有利條件,也出現了許多有名的商業城市,同時由於唐朝的強大。

因此,唐朝對外開放程度很高,絲綢之路興盛,以和親的方式強化與周邊其他民族的關係,減少了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種族隔閡,也增強了民族之間廣泛的互補和血肉的融合,奠定了我們如今的中華民族的基礎。

四、 明朝建立

1368年,明朝正式建立。說起草根皇帝,就不得不提在中國帝王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朱元璋,許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支配慾極強,猜疑心極重的皇帝,但這位草根皇帝也有著天生的領導才能,可以說他為之後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朱元璋作為草根出身,身為農民的他深知貪汙腐敗對百姓的傷害有多重,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間制定了十分嚴苛的反腐方式,只要官員貪汙金額達到60兩銀子,就必須立即處死,並且在針對貪汙腐敗方面還制定了像剝皮、抽筋這種十分嚴苛殘酷的刑罰,可以說是以鐵血方式來反腐。

元末明初的中國,是群雄並起的時代,在朱元璋的統治下,漢族經過許多年的徵戰討伐,終於結束了由蒙元的統治,再一次重新的建立了由漢民族主導的政權,在蒙古統治的期間內,實行的是種族歧視的政策,漢民族被看作最低等的民族。

甚至失去了取名字的資格和權利,而明朝的建立也是中華民族、漢族再次邁向繁榮和富裕的開始,讓我們漢人的風骨和節氣重現於世,極大地增強了我們漢族人民的地位和自信心,還將我們漢族文化發揚光大。

在長期的戰亂之中,朱元璋施行的是人口遷移的政策,免費發放種子給農民,並且鼓勵農民拓荒,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了一套農民的保護政策,輕徭薄賦,休養生息,讓人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在政治上,地方政權進行分化,避免地方和中央分庭抗禮,後來西方國家的三權分立,就是從朱元璋這裡學習到的。一系列的措施穩定了民心,讓明朝能夠順利發展。

五、 逢七必變,歷史趨勢

從周公攝政到漢武帝登基、貞觀之治,再到明朝的建立,這中間都是隔了700年的時間,這幾次的「逢七」,似乎都是我們國家迎來大轉機的時刻,都標誌著我們國家在越來越強大。

而下一次700年就是近在咫尺的2041年,或許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而現在,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要為了祖國的繁榮和富強而努力奮鬥。

點擊下方公眾號名片關注我吧,每天更新不一樣的奇聞趣事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三生萬物,逢七必變這句話?
    靈遁者油畫「逢七必變」這句話來自《易經》根據易經的說法,一為太極初始,二為陰陽,即男女雄雌,陰陽所生為三,就是後代,無數的萬物陰陽後代就構成了萬物。萬事萬物又分為六個階段,由開始到結束的六步驟,而六步走完就已進入其他大情況,所以逢七必變。
  • 古人智慧:三生萬物,逢七必變,道出了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
    中國古人從很早開始就研究天地之間的運行規律,他們在定數與變數中不斷的探索找尋,希望能夠窺探出宇宙的奧秘。  同時,又有一定的實際用途,可以方便靠天吃飯的農民適時的進行農業生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測出人的命運。
  • 為什麼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逢七必變?
    為什麼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逢七必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指的是萬物生成的原理。
  • 古代講究「逢七必變」,現代一周有七天,數字7有啥神奇之處?
    其實我國傳統文化中,也有比較受寵的數字,你想到的是幾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數字「七」的講究。你有沒有聽說過「三生萬物,逢七必變」,怎麼說?一是太極初始,二是陰和陽,陰陽矛盾統一,相交從而產生第三者,這就是「三」,三是陰陽後代之道,由此構成萬物。
  • 一般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
    最初學習的三角函數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為了表示邊長之間的關係而定義的。後來隨著角度定義的擴展,三角函數的定義範圍也擴充了,將其角度擴展到了任意2角。現在我們利用三角函數作為工具來分析一般的三角形。一般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在一般形狀的三角形ABC中的其中一個頂點向對邊作垂線,可形成兩個直角三角形,在這兩個三角形中,根據直角三角形中斜邊與直角邊的關係,可得這就是一般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它表示了邊和對角之間的比例關係。
  • 中國剩餘定理應用詳解
    中國剩餘定理又稱孫子定理,數學著作《孫子算經》卷下第二十六題,叫做「物不知數」問題,原文如下: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即,一個整數除以三餘二,除以五餘三,除以七餘二,求這個整數。《孫子算經》中首次提到了同餘方程組問題,以及以上具體問題的解法,因此在中文數學文獻中也會將中國剩餘定理稱為孫子定理。
  • 三生萬物,逢七必變
    我們常會有特別喜愛的數字,或者覺得幸運的數字,在《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其中的一即是太極初始,二則是陰和陽,陰陽矛盾統一相交從而產生第三者,三即是陰陽後代之道,由此構成了世間萬物,既符合道家所講述的適勻的狀態,又符合《易經》中所提到的萬物相輔相成,既對立又統一
  • 韓信點兵,物不知數和中國剩餘定理
    為了統計剩餘士兵的個數,韓信令士兵3人一排,多出2人;5人一排,多出4人;7人一排,多出6人。韓信據此很快說出人數:1049人。漢軍本來就十分信服韓信大將軍,經此之後就更加相信韓信是「天神下凡,神機妙算",於是士氣大振,鼓聲喧天,在接下來的戰役中漢軍步步緊逼,楚軍亂作一團,大敗而逃。韓信由此名揚天下,被後世譽為「兵仙「,「神帥」。
  • 費馬最後定理及理想類
    他為 Andrew Wiles 對費馬最後定理的證明完成了關鍵性的前置工作。很榮幸在 NCTS 周年慶演講。我在柏克萊的第一批研究生中就有一位來自臺灣, 他是在座的紀文鎮教授。很久以前他邀請我來臺灣, 今天算是我第三或第四次訪問, 記得在三年前參加過 NCTS 的研討會, 印象深刻。
  • 霍金為什麼說哥德爾定理是物理學的終結?
    這種偉大的生命不屈的精神力量,已經使得霍金在中國的知名度遠遠超過了楊振寧。霍金在去世之前做過一次演講,題為「哥德爾與物理學的終結」。他在演講中說道,「這和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非常相似……根據實證論科學哲學,一個物理理論乃是一個數學模型。因此如果有數學命題不能證明的話,那就有物理問題不能預測。
  • 二項式定理中的「對偶式」
    在三角函數的化簡求值中,有下列一類數學問題,如果巧妙地構造互餘型對偶式,可以使得問題的求解化繁為簡,出奇制勝,意想不到。同理,在數學的其他分支(特別是二項式)中,如果巧妙的構造二項式類型的對偶式,也可以簡便快捷解題過程,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 【歷史文化】易旭東 ‖ 崇州:成都「後花園」歷史文化內涵(中)
    崇州:成都「後花園」歷史文化內涵(中)易旭東2020年5月16日,崇州「三城論壇(愛情之城、創造之城、美酒之城)發起人易旭東就崇州歷史和地理符號中關於「愛情、創造、美酒」等元素進行全新的詮釋(圖片來源:西財智庫SWUFEINSTITUTION)
  • 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紮根中國大地,做有主體性、歷史性的...
    主辦方供圖中國政治學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會上,王浦劬介紹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來取得的成就,「概括地講,可以從三個體系來描述這樣的成就,第一,今天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學學科體系已經得到初步確立;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學科學術體系逐步形成;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學話語體系建設初見成效
  • 八年級數學,畢達哥拉斯定理,又稱為勾股定理
    在上面的圖形中,三角形PAD和三角形GAB全等,那麼它們的面積相等,再根據等底等高,它們也和三角形PAH、三角形ABM面積相等,所以矩形ABMN的面積等於正方形PAGH的面積。同理矩形CMND的面積等於正方形GDEF的面積,勾股定理可證,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 託勒密定理
    託勒密定理是平面幾何常用定理之一,其主要內容如下:圓內接凸四邊形兩對對邊乘積的和等於兩條對角線的乘積。
  • 初中數學之8.3 基本事實與定理
    初中數學之8.3 基本事實與定理【學習目標】1、我要理解公理、定理和證明的含義以及它們與命題之間的聯繫與區別;2、我會區分公理和定理的題設和結論,把命題寫成"如果……那麼……"形式;3、我會結合實例意識到證明的必要性,培養說理有據,有條理的表達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識
  • 披薩定理 . 生活中你不知道的數學
    哦嘿披薩定理??難道是改成美食節目啦?!不不不聽我慢慢說...
  • 弦切角定理及推論-相交弦定理、切割線定理
    ~~~~~~~分--隔--符~~~~~~~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的度數等於它所夾的弧所對的圓心角度數的一半,等於它所夾的弧所對的圓周角度數
  • 酉賢會仰韶雅集:「酒逢美食千杯少」座談會圓滿舉辦
    本次的雅集座談會由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助理、雲商研究院副院長、酉賢會創始人吳勇主持,特邀河南仰韶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郝惠鋒,河南仰韶營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市場中心總監王軍學,河南省社科聯原主席、河南大學黨委副書記、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會發起人張放濤 ,河南省委宣傳部機關紀委書記焦愛英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原正廳級巡視員、河南省博士後工作協會常務副會長毛整歲,河南省豫菜工程辦公室主任、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段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