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大佬張忠謀,身為美國華人,他是如何被「忽悠」到臺灣的?

2020-12-22 騰訊網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張忠謀

張忠謀身為一個美國華人,怎麼就被「忽悠」到臺灣地區創業了呢?

當然,這一切的發生,張忠謀的個人意志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到歷史進程。

上世紀70年代末,蔣經國掌權之後,將重心轉移到對臺灣地區的經濟建設上來。在他手下湧現出了一批能臣良將,如孫運璇、李國鼎等人。

玩權謀或許他們不是行家,但是作為技術官僚,搞起經濟來卻是一把好手。這些人高瞻遠矚,為臺灣經濟起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八十年代,隨著美國因長期負債,強迫各國各地區貨幣升值。不到兩年,新臺幣兌美元的匯率已從40元上升到25元。

臺灣地區出口競爭力大失,企業紛紛出走,轉戰中國大陸、東南亞。臺灣當局寄希望於以科技帶動產業升級。

此時孫運璇李國鼎等人,將目光瞄向了大洋彼岸人在美國的通用器材總裁張忠謀。

一、海外的弄潮兒

張忠謀1931年生於浙江寧波,其父曾任寧波市鄞縣財政局長,其母是寧波清代著名藏書家徐時棟的後人。

年幼時一家人為避戰亂輾轉遷徙,先後到過南京、廣州、重慶、上海、香港。在遍地烽火的年代,張忠謀的童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香港度過。

在銀行工作的父親張蔚觀收入豐厚,如果沒有別的變故,就可以這麼一直優哉遊哉。直到1941年年底,香港也遭到日本飛機轟炸,一家的生活霎時失色。

香港淪陷後張蔚觀攜妻帶子前往重慶,張忠謀隨之進入南開中學就讀。

年輕時的張忠謀

當時的校長張伯苓令張忠謀印象深刻,而他們這一批也湧現出了很多知名人物,吳敬璉、茅于軾和張忠謀竟然是重慶南開中學的校友。

1949年, 18歲的張忠謀,成功申請到美國哈佛大學就讀。全校100多位新生,他是唯一的中國人。

大二時,他轉學到麻省理工學院,專攻機械工程。

由於家裡無法繼續承擔他的學費和生活費,張忠謀一方面節流,省吃儉用,減少生活開支;另外一方面開源,申請獎學金,以及勤工儉學補貼生活費用。

1952年9月取得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學士學位,次年九月獲得碩士學位。

由於當時中國人,畢業後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很不容易,只有在科技教學或研究領域好找,而科技教學或研究單位又最看重學位,所以中國學生大多都要讀到博士。

張忠謀也不不例外,在取得碩士學位後,他希望能讀到博士,但兩次參加博士入學資格考試均落選。

據張忠謀自己回憶,這是他有生以來最大打擊,好幾天寢食難安。

好在24歲的張忠謀踏入半導體產業,在波士頓附近的一家電器公司 Sylvania的半導體部門從小工程師做起。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忠謀得知德州儀器正在招聘新員工,他順利成為第一個中國員工。

年輕時的張忠謀

德州儀器總部位於達拉斯,當年營業額不到1億美元,比 Sylvania小很多。但張忠謀認為半導體行業潛力無窮,更符合自己的志趣。

1958年,27歲的張忠謀帶著妻子,從波士頓到了德克薩斯州,也開始了他的開掛人生。

進入德州儀器後,由於表現出色,公司決定派他去史丹福大學讀博土。經過三年苦讀,他終於圓了博士夢,重回德州儀器。

學成的張忠謀連續立下戰功,接連升任,在41歲時,張忠謀升任資深副總裁,成為公司的三號人物,「讓競爭對手發抖的人」美國電子雜誌曾這樣描述張忠謀。

二、與臺灣地區結緣

張忠謀第一次到臺灣是1968年,那時他負責德州儀器的全球半導體廠,來成本低廉的亞洲考察設廠事宜。

張忠謀也第一次見到了在「經濟部」任職的李國鼎。李國鼎好知好學,任何不知道的東西都學都問,這樣的態度給張忠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年之後,張忠謀因為常去日本,受邀順便在臺灣做了場演講。張忠謀對於七十年代的臺灣地區認知就是很落後。

那年頭,張忠謀說實話都沒怎麼關注過臺灣。因為與英、法、德、意美、歐、日本這些國家比起來,新加坡和臺灣市場真的是小而又小。

儘管如此,張忠謀和李國鼎建立了朋友關係,每當李國鼎或孫運璇去德州,尤其是到德州儀器參觀的時候,幾乎都是張忠謀接待他們。

李國鼎

1982年,身為臺灣地區「行政院」院長還未中風的孫運璇,給張忠謀發了一封英文版的offer letter,開出了三個職位供其選擇:一是工研院院長,二是孫運璇先生的特別顧問。

而當時張忠謀仍然對自己所在的德州儀器抱有希望,因而婉拒了孫運璇。

三年後臺灣「工業研究院」董事長徐賢修,代表當時的「行政院長」俞國華,再次找到了張忠謀。這次,張忠謀的心境大不相同,儘管他已經跳槽到通用器材擔任了一年半的總裁,但仍然是鬱鬱寡歡。

想著正好可以換個環境的張忠謀,早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也沒太考慮到臺灣工作能拿多少薪水,就接下了工研院院長的職務。

張忠謀到臺灣時,很多人不知道他做過什麼,以為他是來鍍金,甚至以為是拿資金亂做事。好在李國鼎對他很有信心。

兩年之後,張忠謀決心踐行專業代工的觀念,在新竹科技園區創辦了臺積電。這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後張忠謀時代的臺積電
    這個單眼皮方圓臉、不苟言笑的華人當時是掌控德州儀器全球半導體業務的資深副總裁,是當時這家雄霸半導體行業全球第一公司的三號人物,也是在美國科技公司職位最高的華人,比後來「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陸奇,在市場廝殺中可要霸道得多。
  • 謝和博淺談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先生
    當時,國民黨徹底潰敗,父母也從香港去到美國,並在中國是回不去了的悲觀中,根據當時華人在美的就業發展情況再次決議,張忠謀必須轉學理工。學理工,最理想的就是去麻省理工了。張忠謀想去,就去了。張忠謀的厲害在於學東西飛快,工作一年左右,他提拔為非正式的小主管,手下也有了 4 個小兵。後來他因跟領導不合負氣辭職,跳槽到德州儀器。在德儀,張忠謀真正感受到美國科技公司的創新精神及力量:「『疲倦』簡直是聽不到的形容詞。加班是不成文的規定,而且全都是自願,也沒有什麼加班費。
  • 臺積電在美國建廠,欲斷供華為,張忠謀走到了背叛民族的懸崖邊上
    張忠謀,1931年7月10日出生,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積電)創始人,現任臺積電董事長,有"晶片大王"、臺灣"半導體教父"之稱。臺積電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半導體製造廠,客戶包括蘋果、高通、華為等等。其總部位於臺灣新竹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 為何臺積電如此強悍?張忠謀是如何做大臺積電的?
    早在1985年,張忠謀就接受了臺灣省邀請,出任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兩年後,張忠謀趕在政策紅利的大風口,創辦了臺積電!……第二,「晶片大王」張忠謀1931年出生的張忠謀,19歲時從哈佛轉學至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專攻機械工程;1954年,張忠謀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碩士學位!
  • 裸退的臺積電張忠謀
    今年 6 月,他將正式從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積電」)退休,不再擔任任何董事職位。懷念一個時代,也懷念一個典範人物。三十年前,張忠謀的一個理念改變了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運作模式,就此開啟了半導體專業代工的時代。其實,人生很難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去規劃。
  • 華人硬核學霸硬扛臺積電張忠謀,不懼封鎖,已成中國晶片之光!
    由於我國這方面發力相對較晚,目前與美國的差距還是肉眼可見的。但是差距的存在,並不影響一些想要改變中國晶片產業格局的科學家的決心。 臺積電的張忠謀算是一個,另一個則是張忠謀曾經的下屬張汝京。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在大陸打造出了最牛集成電路晶片公司的張汝京。
  • 如何在半導體界成就傳奇:圖說張忠謀的臺積電人生
    張忠謀是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積電)創始人,現任臺積電董事長,有「晶片大王」、臺灣「半導體教父」之稱。  27歲那年,作為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碩士生,他與半導體開山鼻祖、英特爾公司創辦人摩爾同時踏入半導體業,與集成電路發明人傑克-科比同時進入美國德州儀器公司。
  • 張忠謀: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臺積電
    李國鼎雖有心臟病,卻一直在內閣工作到年近80歲才退休。因此當今臺灣科技業大老,創業過程泰半受過他的提攜。因此,「他官不是最大,但人氣最旺,」中磊科技董事長、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王伯元說。他原先在美國IBM擔任主管,是受李國鼎感召而回臺的青年才俊之一。在臺灣高科技產業起飛時期,王伯元回憶,絡繹不絕來臺灣參訪、談生意的外賓,很多人第一個想見的就是李國鼎。
  • 臺積電押錯寶,張忠謀與蔡英文暗生嫌隙?
    當天,島內科技界大佬紛紛出席,甚至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與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來了一個時隔二十多年後的首次同臺,二人握手破冰。 不過民進黨當局卻沒有對這有意義的40周年有更多的表示,當天,蔡英文、賴清德還有蘇貞昌都未到場。據臺媒披露,蔡英文等人不到場可能是為了避免尷尬,雖然在前些時候,蔡英文和張忠謀還相談甚歡。
  • 臺積電張忠謀宣布2018年6月退休!
    7月10日出生),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積電)創始人,現任臺積電董事長,有「晶片大王」、臺灣「半導體教父」之稱。27歲作為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碩士生,他與半導體開山鼻祖、英特爾公司創辦人摩爾同時踏入半導體業,與集成電路發明人傑克-科比同時進入美國德州儀器公司。1972年,先後就任德州儀器公司副總裁和資深副總裁,是最早進入美國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層的華人。1985年,因理念不合,張忠謀辭去在美國的高薪職位返回中國臺灣,受臺灣方面邀請出任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 臺積電是怎樣煉成的(四):聯電和臺積電、張忠謀和曹興誠,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雙雄」對決
    作者 | 王義偉photo | 圖蟲創意當張忠謀和他的臺積電在臺灣島內風生水起之際,張汝京也在美國德州儀器大放異彩。現在回過頭看,張忠謀和張汝京應該是德州儀器發展史上最出色的兩個中國人。不同的是,張忠謀的優秀體現在管理和謀略上,張汝京的優秀更多體現在動手能力,他是德州儀器首屈一指的「建廠狂魔」。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爆炸性的增長,德州儀器也開始了大規模擴張之路,沉潛一段時日的張汝京被德州儀器高層發現,被委以建設晶片工廠的重任。張汝京先是在德州儀器的大本營美國德州建了4座晶片工廠,然後赴義大利,之後再去日本、新加坡、臺灣等地,一口氣建了10座廠。
  • 張忠謀回顧創辦臺積電過程,談臺灣半導體業的未來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接受竹科廣播電臺的專訪,23日播出了上集20多分鐘訪問內容。張忠謀首度暢談退休後的生活,表示很習慣,也透露原本打算寫的15萬字自傳下冊內容,將聚焦於從美國德州回臺後的生涯為主。他也坦言,創辦臺積電過程很興奮,雖不見得一定很辛苦,但有遇到很大挫折。
  • 完美謝幕,臺積電告別張忠謀時代!
    魏哲家為美國耶魯大學電機工程博士,曾任新加坡特許半導體資深副總經理,及臺積電南廠區營運副總經理、主流技術事業資深副總經理、業務開發資深副總經理、共同營運長和共同執行長。權衡兩人,張忠謀認為劉德音想得多,安排他擔任董事長,希望能為臺積電決策做最後把關;魏哲家則是決策快,由魏哲家擔任總裁,領導經營公司。張忠謀認為兩人個性有很強互補,希望兩人未來能起1+1>2的效果。
  • 臺積電張忠謀生於寧波,長於大陸,真心希望臺積電為國效力
    ,實際上,他生在大陸,長在大陸,只是後來才去的美國。  張忠謀是個能人,他翻出大學學過的《熱之傳導》,改良了焊接方法,良品率大大提高。這一舉動讓張忠謀一下子吸引了公司高層的注意,高管們甚至坐下來請張忠謀教他們如何焊接。一瞬間被人認同的滿足感,改變了張忠謀的一生。
  • 臺積電張忠謀的雙面人生:華為的金牌盟友 大陸半導體的冷面殺手
    記得多年前的一場華人企業家論壇上,有位企業家在演講時表示,華人只有兩位真正的企業家,一個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一位是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與他們兩位相比,其他華人企業家只能算是「商人」。任正非不用多說,經過川普的「另類宣傳」,如今在國內的名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創辦的華為已經成為中國科技企業的一座「豐碑」。張忠謀出生於1931年,比任正非大13歲,畢業於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與半導體開山鼻祖以及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同年踏入半導體行業。1985年張忠謀從德州儀器退休回到臺灣任工研院院長,1987年創辦晶片代工企業臺積電。
  • 斷了臺積電後路,蔡英文沒臉見張忠謀?
    臺灣新竹科學園區周年慶,蔡英文不敢出席近日,「臺灣之光」新竹科學園區成立40周年,臺積電、聯電、宏碁董事長們都出席了歡慶會,然而當天民進黨當局蔡英文並沒有露面,只派了個行政機構副手出席。有評論說,臺灣高層選擇缺席,是因為民進黨當局無法為科技行業提供有效扶持,沒臉面對科技大佬張忠謀。
  • 臺積電斷供華為背後:任正非的命,張忠謀的運
    「核心提示」任正非放棄「幻想」,僱包機從臺灣運回1.2億顆晶片。川普的禁令正式生效,臺積電無法繼續為華為生產晶片,一對緊密的合作夥伴,被生生拆散。任正非起於微時,一路跌跌撞撞養成華為,卻在暮年還要遭遇致命一擊,相比臺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他的命實在太差了。
  • 押寶川普,臺積電騎虎難下,張忠謀對蔡英文心生不滿?
    「臺灣之光」新竹科學園區15日歡慶成立40周年,島內科技界大佬悉數出席,臺積電、聯電、聯發科、宏碁董事長們都來到現場。島內媒體熱炒「王不見王」的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與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20多年後再次同臺,握手破冰。
  •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他創建臺積電稱霸全球,掌握華為晶片命運...
    張忠謀1931年出生於浙江寧波,是地地道道的寧波人。父親曾任寧波市鄞縣財政局長,母親是清代著名藏書家徐時棟的後人。抗戰期間,張忠謀一家顛沛流離,輾轉遷徙於南京、廣州、重慶、上海、香港之間。1941年香港遭日本佔領,一家人來到重慶,張忠謀進入重慶南開中學就讀。1949年,18歲的張忠謀考上了美國哈佛大學。隨後,張忠謀轉學到麻省理工學院專攻機械工程,獲得機械系碩士學位。
  • 89歲的張忠謀是何方神聖?臺積電的成敗,華為的生死與他有啥關係
    2020年7月17日,臺積電正式宣布,如果美國對華制裁不變,將在9月14日後停止對華為的供貨,消息一出 迅速成為了討論的一大熱點。臺積電正式斷供華為,是什麼意思?臺積電是做什麼的?這個屢屢出現在新聞重要位置的張忠謀又究竟是何方神聖?臺積電與華為的關係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