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の書】《孽子》白先勇的現代愛情

2021-12-29 一個園子LY

白先勇曾說:「我之所以創作,是希望把人類心靈中無言的痛楚變成文字。」在白先勇的作品裡,悲傷是人類情感的內核,黑格爾認為,悲劇的特性來源於兩種對立理想和勢力的衝突。人為何常常悲傷,是因為常常得到,而這種得到不是永久的,總會隨著時間的流失慢慢消失,甚至觸不及防,引起極大的悲傷。而此刻,那些曾經令你歡喜的一切,成為了悲傷情緒的緣由。

白先勇說:「我寫的常是人的困境,因為人有限制,所以人生有很多無常感。在這種無常的變動中,人怎樣保持自己的一份尊嚴?在我小說裡,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題目:他們過去的一些輝煌事情、一些感情、能夠保有的一些東西」。因此,在白先勇唯一一部長篇小說《孽子》,訴說這些被邊緣任務的愛與痛,「寫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獨自彷徨在街頭,無所依歸的孩子們。

來自劇版《孽子》截圖

龍子出生於官宦世家,規規矩矩,本本分分慣了。後來,某一天他遇見了阿鳳——一個自由慣的浪子,龍子便一發不可收拾了,心馳神往。可是他的家教裡不允許他們的事情的存在,可是龍子動了真情,不要命地瘋狂。

阿鳳失蹤了兩個多月,龍子找遍了全臺北,找得紅了眼,發了狂。在一個深夜,那還是一個除夕夜,龍子終於在公園的蓮花池畔找到了阿鳳。阿鳳靠在石欄杆上,大寒夜穿著一件單衣,抖瑟瑟的,正在跟一個又肥又醜、滿口酒臭的老頭子,在講價錢。那個酒鬼老頭他出五十塊,他立刻就要跟了去。龍子追上前拼命攔阻,央求他跟他回家,阿鳳卻一直搖頭,望著龍子滿臉無奈。龍子一把揪住他的手說:「那麼你把我的心還給我!」阿鳳指著他的胸口:「在這裡,拿去吧。」龍子一柄匕首,正正地便刺進了阿鳳的胸膛。阿鳳倒臥在臺階的正中央,滾燙的鮮血噴得一地。」

來自豆瓣

小玉,外形俊美、性格張揚,他是唯一一個將欲望掛在嘴邊的,他聰明伶俐,接近有錢人,為自己的「櫻花夢」尋找一個又一個機會。他敢說敢做,等機會一來,他就毫不猶豫一把牢牢抓住,也就真的去了日本!他將命運的悲傷都壓制,有人說小玉是唯一一個不渴望愛情的人,可是真相真的如此?不盡然,他也曾想過和別人安安穩穩,可是看到那些老去的未來,他將這份對安穩的渴求轉化為對命運的反抗。

小玉笑了起來,「我去旅館櫃檯去查,查日本來的旅客名單。唉,艱苦呢!先查他的中國名字,又要查他的日本名字。我常常做大夢:我那個華僑老爸突然從日本回來,發了大財,來接我阿母跟我到東京去。」「又在做你的櫻花夢啦!」我笑道。「阿青,你等著瞧,總有一天,我會飛到東京去,去賺大錢,賺夠了,我便接我阿母去,我來養她,讓她好好享幾年福,了了她一輩子想到日本去的心願。我要她離開她現在這個男人——那個混帳東西,不許我們母子見面呢!」

來自豆瓣

阿鳳,長相俊美,一個人闖蕩江湖,自由慣,缺愛也不敢愛,他害怕完全把自己交出去,怕被忽視。於是,他遇見了龍子,他想要去嘗試一把,可是龍子的若隱若現,卻讓他從未得到他想要的安穩和安全。

「我要離開他了,我再不離開他,我要活活地給他燒死了。我問他,你到底要我什麼?他說,我要你那顆心。我說我生下來就沒有那顆東西。他說:你沒有,我這顆給你。真的,我真的害怕有一天他把他那顆東西挖出來,硬塞進我的胸口裡。郭公公,你是知道的,從小我就會逃,從靈光育幼院翻牆逃出來,到公園裡來浪蕩。他在松江路替我租的那間小公寓,再舒服沒有了。他從家裡偷偷搬來好多東西,電扇、電鍋、沙發,連他自己那架電視也搬了來,給我晚上解悶。可是——可是不知怎的,我就是耐不住,一股勁想往公園裡跑,郭公公,你記得麼?我十五歲那年在公園裡出道,頭一次跟別人睡覺,就染上了一身的毒,還是你帶我到市立醫院去打盤尼西林的。我對他說:我一身的毒,一身的骯髒,你要來做什麼?他說:你一身的骯髒我替你舔乾淨,一身的毒我用眼淚替你洗掉。他說的是不是瘋話?我說:這世不行了,等我來世投胎,投到好好的一家人家,再來報答你吧。郭公公,我又要溜掉了,飛走了,開始逃亡了!」

來自豆瓣

吳敏是一個缺愛的人。他委曲求全,去祈求那一點點的愛,他笑的蒼白,只是希望獲得曾經缺失的家的溫暖,他把一切都付諸於張先生,儘管張先生無情冷漠,從始至終都在拋棄他,他仍然卑微挽留,甚至割腕自殺,也沒換來一個轉身的一撇。

吳敏割腕的前一天,還到公園裡來,見到我們,說道:「阿青,我不想活了。」他說時,笑笑的,我們都以為他在開玩笑。小玉接口道:「你去死,你去死,你死了我來替你燒紙錢。」誰知道他真的用把刀片把手腕子割得鮮血淋淋。

阿青,小說的主角,生活於支離破碎,流浪到包容自己的王國。

「在我們的王國裡,只有黑夜,沒有白天。天一亮,我們的王國便隱形起來了,因為這是一個極不合法的國度:我們沒有政府,沒有憲法,不被承認,不受尊重,我們有的只是一群烏合之眾的國民。」

於是,他不停地假裝對一切雲淡風輕,看似最乖的存在,卻也對愛的渴望望而卻步,對自己產生懷疑。

俞先生恐怕是我遇見的這些人中,最正派,最可親,最談得來的一個了。可是剛才他摟住我的肩膀那一刻時,我感到的卻是莫名的羞恥,好像自己身上長滿了疥瘡,生怕別人碰到似的。我無法告訴他,在那些又深又黑的夜裡,在後車站那些下流客棧的閣樓上,在西門町中華商場那些悶臭的廁所中,那一個個面目模糊的人,在我身體上留下來的汙穢。我無法告訴他,在那個狂風暴雨的大颱風夜裡,在公園裡蓮花池的亭閣內,當那個巨大臃腫的人,在兇猛地啃噬著我被雨水浸得溼透的身體時,我心中牽掛的,卻是擱在我們那個破敗的家發黴的客廳裡飯桌上那隻醬色的骨灰罈,裡面封裝著母親滿載罪孽燒變了灰的遺骸。俞先生一直不停地在拍著我的背,在安慰我,可是我卻愈哭愈悲切,愈更猛烈起來。

來自劇版《孽子》截圖

值得慶幸,公園裡的那些流浪者,他們終究會看清楚世界的模樣,然後向鳥兒一樣飛走了,找到自己的安身之處。

你在看什麼,阿青?」小玉問我。 

看月亮。」我說。

相關焦點

  • 悅讀 在舞臺欣賞白先勇長篇小說《孽子》
    《孽子》成書於30年前,出版後備受矚目,先後翻譯為英,法,德等多國文字,並改編成電影,10年前由曹瑞原執導,拍攝成電視連續劇,曾經膾炙人口,風行一時。10年來,經書法家董陽孜不斷敦促,終於有了搬上舞臺的構思。但是如何把白先勇的經典長篇改編濃縮為3個小時的舞臺劇,卻是一樁煞費苦心,難度極高的差使。白先勇是個眾所周知的完美主義者,經他欽點,決定《孽子》如要搬上舞臺,導演一職,除了曹瑞原,不作第二人想。
  • 白先勇同性戀小說《孽子》將改編為舞臺劇
    編者按  白先勇小說《孽子》出版迄今30年,是經典的同性戀小說。這部小說將被改編為舞臺劇,在2014年臺灣國際文化節上演。日前,白先勇再以作者身份細談文本——75歲的他接受了臺灣作家孫梓評的訪問,談《孽子》的創作,談此書出版後的反響以及舞臺劇的改編等。由孫梓評撰寫的訪談原文刊載於7月號的臺灣《聯合文學》雜誌,受篇幅限制,本文略有刪節。
  • 同志劇《孽子》移師高雄 白先勇盼內地公演
  • 別處看戲|月夜下亮晶晶的傳奇 ──創作社劇團、白先勇《孽子》2020經典重返
    白先勇小說《孽子》於1977年起連載於中國臺灣大學外文系《現代文學》雜誌,1980年在新加坡《南洋商報》刊登完結,迄今已整整四十年。中國臺灣和世界各地的華人讀者,從一開始對這部作品不盡理解,到如今可坦然見到它登上影視戲劇舞臺,並且多次重播、復排,不再將同性戀議題視為洪水猛獸。如果根據小說情節推算,那位在1970年5月5日被勒令退學的憂鬱善感的高中生阿青,如今也有七十多歲了。
  • 白先勇 :82歲,「孽子」回家
    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中國文學教授白先勇開授《紅樓夢》課程,用英文給外國學生講書裡的故事,用中文給華人學生講考據。 這一講就是整整二十九年,久到明媚的加州陽光足以把俊朗的青年學者沐浴成初老的教授。
  • 白先勇《孽子》:我們這群男人不過是因互相吸引而走到了一起……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部臺灣作家白先勇的小說《孽子》。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小說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積累了豐富的文學經驗。在現實主義小說方面,以《現代文學》為主要陣地,臺灣湧現出大批優秀作家,如白先勇、陳若曦、歐陽子、七等生、王文興、從甦(su)、施叔青等。
  • 白先勇:我為什麼寫悲劇
    他22歲創辦《現代文學》雜誌,28歲寫《遊園驚夢》,悽厲哀怨。在他的小說裡,瀰漫著強烈的悲劇色彩的背後是其深沉的悲憫情懷,這份悲憫情懷不經意間影響了許多人。在上海的一家香氣四溢的麵包房,白先勇見到了他的朋友杜聰,杜聰是做慈善事業的,他經營的這家麵包房也是為了幫助一些孤兒,這些孤兒們有的做了麵包師,有的當上了店長,他們製作出可愛的馬卡龍,獻給白先勇,預祝他父親節快樂。
  • 從新公園出發,重繪白先勇筆下的離家記──《孽子》的臺北印象
    距白先勇1981年連載完《孽子》至今,已經度過四十年,其中二十周年時曾上演電視劇《孽子》範植偉與楊佑寧談著戀愛;如今國家劇院的舞臺上,則重新搬演龍鳳之戀時光淬鍊,《孽子》已成經典,仿佛一則古老的愛情傳說,在人們的口耳傳誦中越來越美,如蓮花池裡的紅蓮:我們這個王國裡,我們沒有尊卑,沒有貴賤,不分老少,不分強弱。
  • 《孽子》與儒家世界的同性戀
    所以,當白先勇在《孽子》中塑造了諸多恪守封建倫理道德規範的父親的形象的時候,無疑讓《孽子》看上去有了一種投靠威權而不得的殷切之心。「李青的退役軍人父親,王燮龍的高官父親王尚德,以及傅衛的軍人父親傅崇山,他們無疑是中國傳統父權的嚴謹、規範、政正直形象的強勢代表,是道德與傳統社會的典範和象徵。」白先勇雖然塑造了這些正值父親威權外的孽子,但是也塑造了這些家庭之外的新公園「楊教頭」楊金海。
  • 金鐘大贏家《一把青》背後的八卦:換角、白先勇《孽子》以及沒有等到的林青霞
    這部費時3年、《孽子》導演曹瑞原三度翻拍白先勇名著的公視大戲,展現了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國共內戰這一大時代下,幾段小兒女的離合悲歡與人性輓歌。從籌拍、開鏡、播出、宣傳、獲獎,都彰顯史詩巨著的風範。09《孽子
  • 範植偉:《孽子》背後
    白崇禧有七個兒子、三個女兒,屬五子白先勇的名氣最大——他無論信仰還是性向,都不隨他爹。這點啊,讓人倍感欣慰。白先勇與父親1970年,白先勇開始著手創作長篇小說《孽子》。他前後花了11年,直到1981年才正式發表。
  • 白先勇,與他的《臺北人》
    這是白先勇到目前為止唯一的一本散文集,談文說藝,暢述情懷,並收錄《與胡菊人談小說藝術》,最難能可貴的是,本書還複印了一章將近二十年前的珍貴照片,當年十二位現代文學編輯委員如今天南地北,人各一方,人生聚散無常,暮然回首,少年時候的往事,都只是一團模糊消隱的回憶而已!▲長篇小說:《孽子》
  • 白先勇簡介
    本名:白先勇  大學時代曾和王文興、歐陽子、陳若曦等創辦《現代文學》雙月刊,旋又創辦《晨鐘出版社》。現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教授,教授中國語言文學。著有散文集《驀然回首》等兩種,小說集《臺北人》、《孽子》等多種,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等多種。   寫作風格:  白先勇的第一篇小說「金大奶奶」,刊登於1958年九月《文學雜誌》五卷一期。
  • 白先勇與他的《臺北人》
    作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的《臺北人》,是臺灣當代著名作家白先勇一部深具複雜性的短篇小說集,描寫了臺灣社會各階層人物在新舊時代交替中的人生轉變,具有歷史興衰和人世滄桑感。這是白先勇到目前為止唯一的一本散文集,談文說藝,暢述情懷,並收錄《與胡菊人談小說藝術》,最難能可貴的是,本書還複印了一章將近二十年前的珍貴照片,當年十二位現代文學編輯委員如今天南地北,人各一方,人生聚散無常,暮然回首,少年時候的往事,都只是一團模糊消隱的回憶而已!▲長篇小說:《孽子》
  • 《孽子》:那些被父母放逐的「青春鳥」,是家庭悲劇的宿命思潮
    這段文字出自臺灣作家白先勇的《孽子》,一部以同性戀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初讀你會在意白先勇細膩的文筆,再讀就不得不感慨於他筆下的晦暗和深邃。《孽子》最早連載於1977年,正式出版於1981年。時至今日,《孽子》依然是值得反覆閱讀的佳作,它所構建的絕非一個小團體的悲劇,而是整個時代背景下的人性之殤。白先勇筆下的「青春鳥」不只是每個家庭的孽子,更是整個社會的孽子,他們是毒瘤,卻也是最可悲的囚鳥。
  • 影視推薦||《孽子》
    當時觸發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點時我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曹瑞原導演以及他的作品«孽子»。         我一刷«孽子»的時候只有十四歲,這個讓很多人都很驚訝。我現在都還記得在刷完最後一集的時候我一整晚沒睡著。十四歲的年紀是不會從專業角度去分析一部作品的,對同性戀的認知也處於懵懂的狀態,但我確實能明確感受到裡面每一個人物壓抑的情緒以及當時戒嚴時期臺灣的"死氣沉沉"。
  • 作家·白先勇 |《孽子》臺北同性戀的王國
    法國書評家雨果.馬爾桑於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四日在法國第一大報《世界報》以幾乎全版的篇幅,評價白先勇的《孽子》,讚譽這部小說是一出"將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劇
  • 白先勇:生活就是一部《紅樓夢》
    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中國文學教授白先勇開授《紅樓夢》課程,用英文給外國學生講書裡的故事,用中文給華人學生講考據。1994年,57歲提前退休那天,白先勇終於把辦公室鑰匙返還給學校,那一刻他興奮得不得了,「像鳥一樣飛出去了,永遠不回來了。」相當決絕,那時他把《紅樓夢》的講義通通丟掉,並信誓旦旦地說:「我再也不要教書了。」沒料想二十年後終究還是食了言。因為他的好朋友,張淑香告訴他:「你應該來教《紅樓夢》的課,現在的學生沒耐心坐下來好好看那麼厚的書了。」
  • 《孽子》白先勇(節選)
    臺灣作家裡,除開我最喜歡的簡媜和袁哲生,我比較欣賞的就是白先勇了。下面是他著名作品《孽子》裡面我最喜歡的片段。是同性,接受不了的可以退出了。雖然是片段,但也是一個有頭有尾完整的故事,故事裡的故事,可以當短篇小說看看。"這些鳥兒,"郭老感慨道,"不動情則已,一動起情​來,就要大禍降臨了!"郭老翻到中間的一頁,停了下來。
  • 怎一個情字了得——那些在《孽子》中反覆書寫的父子、親情與人倫
    白先勇在〈寫給阿青的一封信〉清楚表明:家是人類最基本的社會組織,而親子關係是人類最基本的關係。同性戀者最基本的組織,當然也是家庭,但他們父子兄弟的關係不是靠著血緣,而靠的是感情。這些複合著親情、愛情、友情……的感情,便是關鍵所在,臺灣文學中繁雜而難道盡的感情正接隼中國的「情」文化。「情」文化之大成,莫過於《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