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大家都知道,莊子是最愛講寓言故事的一位古代先賢了,而且他還有一位講故事的好CP——惠子。
圖片來源:暱圖網
在《莊子|內篇·逍遙遊》中就記載著這樣一篇故事。一天惠子來找莊子侃大山,說:「魏王送我了幾顆葫蘆子,我種下去之後就結出了七個小葫蘆還都叫我爺爺!」
哈哈哈,上邊是開玩笑的啦!其實慧子說魏王送自己幾顆葫蘆子,結出來的葫蘆很特別,容積有五石那麼大。但是裝水時,葫蘆卻承受不起水的重量。惠子見其無用便把它給摔碎了。
圖片來源:暱圖網
這時莊子邊說:「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看不懂古文,可以觀看下方視頻哦
👇
時間來到距離莊子2200多年後的中華民國,被稱為「京城四大名醫」之一的孔伯華先生便用此典故中 」不龜手之藥」 的名稱,作為自己的齋號——「不龜手廬主人」。
孔先生以此為號是頗有深意的。這「不龜手」三個字,一則表現孔先生謙虛的品質,自謙說自己醫術低微不過雕蟲小技,二則也表明了他心中的志向,想用自己的醫術來懸壺濟世。
孔伯華先生即便在他彌留之際,仍然為患者診病。臨終時只留下了「兒孫弟子,凡從我學業者,以後要各盡其力,為人民很好服務,以承我未竟之志」的遺志,並無一間房、一攏地。
他一生的命運都與中醫緊緊的捆綁在一起,隨著中醫的興衰起伏著,他為中醫傳承付出了畢生的心血。他曾經開過一個方子,而這副藥劑便是「不龜手廬膏」,這個源於莊子,行於今世的不龜手廬膏顧名思義同樣具有防止皮膚龜裂的功效。
這些都是對他「不龜手」之志的最好詮釋!!!
而今,孔伯華先生的後人孔令謙先生繼承了祖父的遺志,「辦診務以求實效,興教育以繼傳承」。
當年孔伯華先生的門診,每天前十個號都是免費的,主要為了幫扶那些無錢看病的貧苦之人。
孔醫堂發展到今天,也延續了孔伯華公益活動的這一傳統,幾乎每天都會有「公益號」來幫助有需要之人。一年下來用公益號診治達數千人,而這種公益活動,孔醫堂堅持了多年。
一路走來,孔醫堂傳承著孔伯華先生的精神,懸壺濟世,興辦中醫教育。
2019年,孔醫堂的全體同仁和各位大夫還將繼續前行,踐行著「不龜手廬主人」所留下來的精神,為廣大的患者排憂解難,為中醫的傳承與發展而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