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得味,坐禪得道,且隨我去看中國古代茶具

2021-01-12 藝周刊

茶與禪,一個是平常日用,一個是哲理思悟。兩種文化本不相同,卻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逐漸接觸、趨於合流,茶在品, 禪在參, 參禪如品茶, 品茶可參禪,茶禪境界的達到, 關鍵在於「 妙悟」 。所謂「 禪道惟在妙悟, 茶道亦在妙悟。」由此觀之,「 茶禪一味」所寄託的實際是一種恬淡清淨的人生境界, 一種古雅澹泊的審美情趣。周作人說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塵夢。這是深得禪茶三昧之語也。能夠表現禪茶的事物有好多,禪是無一物,茶道也無心,茶具卻是其中最具形象性的一種。各位,喝茶得味,坐禪得道,且隨我去看茶具。

清 錢慧安 煮茶洗硯圖軸

圖文/上海博物館

和是茶之魂,也是禪之心。喝茶之人通過茶追求平常心, 茶和禪相結合的時候, 人們從可以從一杯茶中覺悟到人生的至理——中道和諧。玉有五德,類似玉的茶具,溫潤爾雅,冰心一片,本身就可啟人慧性,助人向和。

南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執壺

北宋 定窯刻花葵口碗

明 德化窯石榴壺

明 成化景德鎮窯仿哥窯碗

明 晚期德化窯白釉扁執壺

清 雍正景德鎮窯仿官釉蓋杯

清是茶之味,也是禪之理。「清」用禪宗的話來說,就是虛融淡泊,為禪宗修行理念之一。與禪境相通的茶道,也非常重視清靜淡雅之風,崇尚淡泊無為之美。古人說茶是「清虛之物」,因而品茶的嗜好也被稱為「清尚」。青花瓷器幽冷素澹,氣靜神清,最宜茶性,明清以來多作茶具;又有以詠茶詩為裝飾的各種杯壺,別具趣味。

清 乾隆景德鎮窯青花龍鳳紋執壺

清 嘉慶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花卉紋開光題句執壺

清 乾隆景德鎮窯青花抹紅題詩茗碗

清 乾隆景德鎮窯紅釉題詩杯(十一年)

寂是茶之性,也是禪之境。寂寂山林中,二三知己圍坐,在靜寂的境界中,起火,沸湯,吃茶。拋卻雜念,以求寂靜無為之,「始可堅守寂只本意,以保佛戒」。沒有寂,茶就無法超越文化層面,上升到宗教的高度。宋代流行的黑釉盞,雖為適應鬥茶之風而流行,它所表現出的寂靜之態,和禪茶正保持著某種程度的契合,後世各色祭藍、黑釉茶具,亦可視作這種靜寂之尚的遺孓。

宋 建窯黑釉兔毫盞

金懷仁窯油滴瓷碗

清 雍正景德鎮窯藍地白花魚藻紋蓋碗

清 雍正景德鎮窯祭藍釉執壺

雅是茶之韻,也是禪之趣。作為茶文化的固有特點,追求雅致是茶道與禪教共同的文化性格。古今茶人無不以品茗談心為雅事,以茶人啜客為雅士,即宋人所謂「 俗人飲酒, 雅士品茶。」 而禪宗「行看流水坐看雲」,展現出古雅寧靜的氣息。在中國的古代社會中,文人往往崇尚「 雅致」,因而文人的茶具也就往往帶有這種儒雅的氣質。

清 陳曼生銘楊彭年制唐井紋紫砂壺

清 曼生紫砂竹節壺

清 曼生銘提梁紫砂壺

清 光緒宜興窯伯年書東石制紫砂石瓢壺

清 瞿子冶玉川飲茶圖紫砂壺

茶會又稱茶宴,是以茶代酒作宴,宴請款待賓客之舉。僧人禪師們在禪林中舉辦茶宴,而文人學士、詩家墨客們,則是於山水天地之間。雖然設宴的地方不同,但是文人墨客在品茗論藝、吟詩作賦的同時,也起到了修身養性的作用。他們一邊品茗一邊遊賞山水,將禪茶中的「正清和雅」與自然風景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充實和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並將其表達在了詩句、繪畫以及書法之中。

明 文徵明惠山茶會圖卷

清 王震胡琪梅亭煮茶圖軸

宋拓 蔡襄書茶錄

明 婁堅行書茶賦卷

相關焦點

  • 喝茶真諦: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你懂了?
    朋友送給我一套精美的茶具,拿在手裡把玩,愛不釋手。大盅小盞,茶壺茶碗,精巧雅致。羊脂白釉,看上去細膩溫潤,淡雅柔和。小小的茶碗,細節處有返古設計,碗邊裝飾著小小的如意耳,寓意稱心如意。
  • 茶具,既是泡茶和喝茶的器具,也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自古就有喝茶的習慣,喝茶不僅對茶葉和水質有講究,泡茶用的器具也是很有講究的。在古代,泡茶用的茶具會根據等級和官階的不同而不同。就是在現代,我們待人接客時也會講究對茶具的使用。所以,茶具在茶道和茶文化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
  • 茶具其實很重要,它會讓你懂得如何正確喝茶
    前言:如果說談喝茶的文化,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和我們中國對比,因為中國的茶文化可以說博大精深,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油鹽柴米醬醋茶中就有它的一席之地,而茶文化裡面涵蓋的東西比較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談一下茶文化裡面的茶具,可能普通人喝茶就隨便找個杯子放點茶葉加開水一衝就行了
  • 隨著喝茶的人越來越多,如何挑選茶具也是一門學問!
    可能是隨著周邊喝茶人的影響越來越多,所以喜歡喝茶的人也開始多了起來,不乏有跟小約說抽空一起選選茶具之類的邀請。其實對於小約這類喜愛逛茶器店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快樂。我們都常說看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就能看出這個人的品味如何,從而也能知道這一個人的脾氣秉性如何。對於作為老茶客的小約來說,材質的選擇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工藝。那如何選購茶具呢,或者說,如果給予別人購買茶具時的建議呢?材質與工藝可以適當給予建議,圖案紋路花樣之類的,就不要多嘴了,以免別人最後購買回去之後會後悔,這完全不是他想像中的茶具。
  • 去老闆家喝茶才知道,有錢人這樣裝扮茶室,這4樣茶具讓我動心
    作為一個朝九晚五的小白臉,有機會去老闆家喝茶,才知道原來有錢的成功人士都喜歡喝茶,在家裡都會單獨置辦一間茶室。茶室有花有香、有畫有山水,雖然不是所有的道具都非常的高貴,但是很簡約,充滿了禪意。一進茶室就有一種撲面而來的品位感。
  • 福建建陽建盞茶具喝茶的好處是什麼?為何越來越多人用茶具建盞?
    建盞茶具與飲茶-飲茶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也是中華文明的繼承,飲茶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選擇正確的茶葉器具,使茶葉的顏色、香氣、味道表現得淋漓盡致,飲用過時。 而建盞茶具就是這樣一套茶具,茶友們稱之為茶王,茶具必備,多受追捧!
  • 愛喝茶男人,想要有格調,茶具的選擇很重要,待客用上檔次
    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要想泡出一壺好茶,好的茶具是必不可少的,對於剛剛開始喝茶的朋友,看到那麼多五花八門的茶具肯定是摸不著頭腦,不知該怎麼選擇,在市面上我們能夠看到不同材質的各種茶具,材質不同茶具的作用也就不同,那麼不同材質的茶具應該如何選擇呢?茶具平時又應該怎麼保養呢?
  • 這款拿了紅點獎的馬卡龍茶具,讓年輕人都愛上喝茶!
    但家居菌今天要講的這個小巨蛋,它是馬卡龍色的,只有巴掌大,但它是一套茶具,用來喝茶的~獲獎經歷:曾獲ONESHOW金鉛筆廣告獎、臺灣金點設計獎、中國廣告節長城廣告獎、中國公益廣告黃河獎、廣州日杯華文廣告獎及福建省廣告獎等獎項。
  • 日常喝茶時,泡茶、煮茶,需要配備哪些基礎型的茶具呢?
    到那時,再去將茶湯飲下,顯然不適宜。另外,從平時的保養成本看,金屬壺不好保管。鐵壺易鏽,銅壺容易出現銅綠。如果是直接用金屬壺煮茶,平時打理過程還會有不少麻煩。最後從安全成本上看,市面上不少品質沒有保障的鐵壺、銅壺內部摻雜了其餘金屬。因而,從健康喝茶的屬性看,任何金屬材質的壺,使用前要慎重!5、適合煮茶的壺,應該怎麼選?適合煮茶的壺,推薦兩大類。
  • 喝茶會不會傷腎傷胃?原來喝茶還有這一番講究!
    茶文化從古代延續至今已經有千年歷史了,從武王伐紂時期,茶葉就被用作貢品進獻,漢代時茶已經成為佛教的特殊滋補品,而在魏晉南北朝,喝茶的風氣逐漸形成,唐朝茶葉行業更是蓬勃發展,直至如今,喝茶仍然是很多人的生活習慣之一。
  • 原來古代人都是這么喝茶的!真的長見識了
    好了,我也不溜須拍馬了小楊想問一下大家你家或者你的辦公室有沒有一套像樣的茶具呢?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很多家庭客廳的茶几上都會有一套像模像樣的茶具小資一點的還會設單獨的茶水間我們也不難發現,很多老闆,領導的辦公室也會有一套茶具是什麼原因讓喝茶這件事讓人們這麼追捧呢
  • 喝茶使用的茶具,青花、白瓷、黑瓷,你喜歡哪種?
    除了茶,茶具也備受眾人的推崇。這次就給大家介紹三種材質的茶具。一朵青花入夢來青花,高溫釉下彩之一,指白地青花瓷器。以含氧化鈷的鈷土礦為原料,在瓷胎上描繪圖案紋飾,然後罩一層透明釉,經1300攝氏度高溫還原焰燒制而成。鈷經高溫後呈藍色,著色力強,發色鮮豔,呈色穩定。
  • 茶具成收藏界新寵 頂級紫砂壺拍出千萬元天價
    寧波當代十大收藏家之一、雲適堂古代茶具博物館文化策劃人陳剛告訴記者,去年央視曝光的「紫砂煲」事件讓市場上的偽紫砂壺也現出原形,這讓人們更看重紫砂泥的品質以及更有保證的工藝師作品,為了保證紫砂的品質,很多藏友親往宜興,到工藝師家中「淘」其祖傳的紫砂泥。為此宜興市政府一度還將封閉依舊的紫砂礦重新開封,又開採了一段時間。
  • 茶具: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泡茶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自然茶具也頗有講究。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
  • 中國茶語,別在喝茶時候失禮
    五、「喝茶皺眉,表示棄嫌」客人喝茶時不能皺眉,這是對主人示警動作,主人發現客人皺眉,就會認為人家嫌棄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二、衝泡方法中國十大名茶衝泡方法圖解著名紅茶精品,簡稱祁紅,產於中國安徽省西南部黃山支脈區的祁門縣一帶。
  • 會喝茶的人,都很好!
    而普通人喝茶,意在解渴, 粗陶大碗,開水沏泡, 任何繁複的形式都是多餘。 美食家蔡瀾喝茶就很隨性: 「茶是應該輕輕鬆鬆之下請客或自用的。
  • 玻璃茶具喝茶,茶杯的選擇對茶湯的影響
    我們喝茶會用到各種各樣的杯子,而用不同的杯子泡出的茶湯也會有不同,杯子和茶湯是分不開的。杯子與茶湯這種密不可分的關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杯子深度、杯子形狀和杯子顏色。如果杯子是縮口的鼓形,就需要舉起杯子,傾斜很大的角度,喝茶時必須仰起頭才能將茶喝光;如果是直筒型的杯子,就必須傾斜至水平以上的角度,才能將茶全部倒光;如果是敞口、縮底的盞形杯子,就比較容易喝,只需要稍微傾斜一下,就可以將茶湯全部喝光。
  • 暮春三月去喝茶,去哪兒喝?
    一直囔囔著要春遊、要野餐、要到春光無限好的地方去看花,因為今年的特殊總是不能成行。暮春三月實在是個好時節,武漢櫻花的直播並不能解近憂,藏在屏幕後的風光看不真切,此時意識到所說的,科技發達人類足不出戶就可以去往全世界,其實都是鬼話。
  • 衝泡紅茶,用什麼茶具最好?你絕對想不到!
    清飲法,是中國大多數地方飲用紅茶的方法,即在茶湯中不加任何調味品,使茶葉發揮固有的香味。用清飲法來衝泡紅茶,除了需要有技巧外,還要有一件適合泡紅茶的器皿,因為並不是所有的茶器都適合用來衝泡紅茶。俗話說:器有多美,茶就有多香。這句話雖然有些誇張的成分,但也說明茶器的重要性。自古就有「器為茶之父」之說。
  • 喝茶的3個境界,有所不同又層層遞進
    在古代,茶不像今天一樣單純,有些會起如中草藥的作用,有些則會加入其它調料,即便是尋常阡陌間的鄉野農夫,也會「吃」上一碗茶。在今天,茶更是變得流行,簡單至極便是一份大碗茶。如今我們常常聽到「口糧茶」的概念,我想這大概就是老百姓的茶,是在自己消費能力內的品飲,沒有太高要求,順口就好。而當茶的市場不斷發展,流通增加,品種增多,老百姓喝茶的選擇也變得越來越多。想喝到性價比最高的茶,這是每個茶友最大的心願。但要實現這個心願,就需要花費一點心思,至少需要對茶的基礎知識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