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小李子憑藉電影《荒野獵人》摘得奧斯卡影帝,朋友圈一片沸騰,想當年大家為小李子也算操碎了心,除了頒獎禮之外,還有很多人關注奧斯卡晚宴都有哪些美食。就拿這屆晚宴來說,光龍蝦就用了3000隻,牛肉300磅、魚子醬10公斤,小金人巧克力、金槍魚塔塔、松露和芝士麵包棒、神戶牛肉,各種美食琳琅滿目,其中每年最受歡迎的就是煙燻三文魚配魚子醬了,三文魚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今天我們來講講魚子醬—caviar。
煙燻三文魚配魚子醬
有天我問同事有沒有吃過魚子醬,她說吃過,馬哈魚魚子醬,我笑了,然後她說我嫌棄她的馬哈魚魚子醬。其實「魚子醬」在過去數百年來都是專指鱘魚卵。雖然圓鰭魚、鮭魚、白鱘和鱈魚的魚卵也會採取和處理鱘魚卵一樣的方法用鹽保鮮,但嚴格說來,只有鱘魚的魚子可以被稱為魚子醬(caviar),其他的魚卵製品只能稱為魚子醬代替品(Substitute for Caviar)。2010年聯合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也對魚子醬做出明確規定:鱘科魚類的魚卵與食物鹽加工的產品,魚卵特指在卵巢中發育到第Ⅳ期的未排卵。
在沒有魚子醬食用傳統的美國,只要瓶罐上印有出產魚類的名稱即可,但在法國,魚子醬定義之精確、嚴格一如香檳:只有鱘魚的魚卵才有資格製成魚子醬。
鱘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魚種之一,它們是魚子醬的生產者,在北半球的水域中生活著大約20種不同鱘魚。鱘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雖然它們龐大的個頭看起來非常像海水魚。一般來講鱘魚都有2~3米長,最長的有7~8米,平均體重是200~400千克,當然體重在1000千克以上的鱘魚也不在少數,體型這麼大的海生魚是很常見的,但是淡水魚就很少見了。
鱘魚密集分布的地區有兩個:一個是處於東歐地區的裏海和黑海,一個是亞洲東部和北美洲西部地區,在我國境內野生的鱘魚有8種,它們是分布於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的史氏鱘、達氏鰉和庫頁島鱘,分布於長江、金沙江流域的中華鱘、達氏鱘和白鱘,分布於新疆伊寧等地水域中的裸腹鱘,分布於新疆額爾齊斯河、布倫託海、博斯騰湖的西伯利亞鱘。其中,中華鱘是中國特產的珍貴魚類,屬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中華鱘
水裡待的太悶了出來透透風
我要和爾康比比誰的鼻孔大!
魚子醬—caviar一詞源于波斯語Khāg-āvar,本意是「魚卵生產者」,魚子醬最負盛名的產區是裏海(CaspianSea)南北兩岸的俄羅斯和伊朗。裏海是世界最大的內陸水域,也是鱘魚的故鄉,這裡的漁民在春秋兩季撈捕雌魚,取卵製作魚子醬。
俄羅斯漁獵鱘魚的歷史最早,12世紀時,俄羅斯魚子醬已遠近馳名,法國人吃魚子醬那一套則是從伊朗國王那裡學來的,寥寥幾顆,就能被看成炙手可熱的「神藥」。由於伊朗沒有重工業,再加上生態環境保護得力,所以伊朗出產的魚子醬被認定為世界最高品級的魚子醬。
世界範圍內共有超過20種的不同鱘魚,但並非所有鱘魚卵都可製成魚子醬,只有Beluga、oscietra及Sevruga三品種的魚卵製成魚子醬,最高級的Beluga,一年產量不到一百尾,而且要超過六十歲的Beluga才可製作魚子醬。
Beluga:看什麼看,沒看過美女啊!
中級的Oscietra,12歲左右便可取卵製成,最低級的是Sevruga,到了7歲便可取卵。就魚子醬自身來講,又有三六九等之分。品質和口感超群的要數用Beluga的卵製成的魚子醬。品質的區分,可以從外觀上進行辨別。越是高級的魚子醬,顆粒越是圓潤飽滿,色澤清亮透明,甚至微微泛著金黃的光澤,因此人們也習慣了將魚子醬比喻作「黑色的黃金」。
人們常說殺雞取卵,要做魚子醬,也要殺魚取卵,但這卵取得並不容易,魚子醬若僅只是把鱘魚抓來剖腹取卵就成了,那價格肯定會壓低許多,而且滋味也絕對不是如此。由魚卵化身為美味的魚子醬,靠的全是加工的過程,而這加工所需的熟練技巧和知識,足可稱為藝術。
加工需要在約15分鐘之內,完成十多道手續,否則魚卵便不新鮮,下面咱們就來看看魚子醬的加工過程。
1.取卵
圖片來源於卡露伽魚子醬
經過超聲波及微創手術檢測,確定卵徑達到標準,才能取魚子。
首先,是把鱘魚給敲昏(可不是弄死,因為那樣魚卵腐敗的速度會更快)。然後用刀刮掉表皮黏液,再換一把鋒利的小刀插進大約兩公分厚的魚皮。為了不傷到內臟,避免血液汙染魚子,師傅再換上球頭刀,迅速劃破魚腹,滿滿密密泛著黑金色光澤的魚卵便出現在面前。
2.搓卵
圖片來源於卡露伽魚子醬
魚子粘連著脂肪,搓卵便是將魚子與脂肪分離的環節。一張鋼絲網內放上一坨魚子,手掌揉搓的過程中,魚子一粒粒掉入鋼絲網下的容器。這是個極需經驗和手感把控的環節—用力過猛,魚子會被搓破,用力不夠,則不能迅速將其解下,每一步既要注重速度,又要小心謹慎!
3.挑卵
以上圖片來源於卡露伽魚子醬
顧名思義,挑卵就是為了將魚卵中顏色黯淡、破損、顆粒不飽滿的魚子篩選出來,每個挑卵操作臺上方都有一個倒計時的計時器,每個計時器的設置是10分鐘,也就是從魚卵被取出時刻開始計時,10分鐘內要完成洗卵、搓卵、挑卵全過程!
4.鹽漬
以上圖片來源於卡露伽魚子醬
Malossol,是俄語「輕微鹽漬」的意思,是魚子醬製作中最為關鍵的一步。用鹽量多少(一般不超過5%)直接決定了魚子醬的口感——手法和時間會精確控制,時間和力度則取決於觸碰魚卵的手感。加了鹽分之後,細胞失水,令細胞內鹽分濃度變高,於是又重新吸水。這樣反覆,細胞內就會結出晶體,反射出點點星光,讓魚子醬看來格外誘人!
5.裝罐
圖片來源於卡露伽魚子醬
將鹽漬好的魚卵按照種類、大小、色澤、堅實程度、聚散密度、氣味,來加以區分,最後裝進罐子中。
6.壓罐
圖片來源於卡露伽魚子醬
用較重的鉛塊放在盛裝魚子醬的盒子上,將其中多餘的水分擠壓出來,這樣魚卵就會保持在乾燥的環境中,新鮮的品質會一直保持到餐桌上!
雖然加工的時間短,但這其中靠的都是師傅的手藝,那麼究竟怎樣的魚子醬才算是好的魚子醬呢?
1.好的魚子醬每一顆要完整、圓潤,光線下亮晶晶的,一般直徑為2.5~3毫米為宜;
2.新鮮的魚子醬味道不濃烈,某些品種會有奶香或淡淡的黃油香氣。至於那些入口冒出魚肝油腥味的,一定是放置時間過久,不建議再吃;
3.魚子醬摸上去應該不會黏黏的。
記住這幾點,下次有機會吃魚子醬的時候,咱們也可以品鑑一下了。
如此珍貴的魚子醬,究竟應該怎樣吃呢?
將魚子醬放在裝著冰的小巧器皿裡,使其保持品質鮮美,同時可根據個人口味配上不同的輔料。最經典和大眾的輔料是配上奶油和烘烤的白麵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魚子醬不能與氣味濃重的輔料搭配食用,如檸檬等。
一般最常見的食法是在蘇打餅乾上塗上少許魚子醬,細細地品味它的滋味。先準備帶點鹹味的小圓幹,在餅乾上抹少許酸奶油(sour cream),酸奶油上再鋪一點魚子醬即可。魚子醬本身已有鹹味,所以餅乾切記不要太鹹。
在法國餐廳中,魚子醬也常被用來作為開胃前菜,同樣是魚子醬塗抹於蘇打餅乾上,又添上一片切片的白水煮蛋並撒上蔥花,即可大塊朵頤了。也可用四分熟白水煮蛋,敲開蛋殼,攤上一匙魚子醬,軟滑素樸的蛋液,包裹著魚子醬鮮美卻又濃醇而複雜多變的口感,交揉出不可思議的鮮香,令人傾倒。
點擊圖片瀏覽|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魷魚捕撈國:中國槍烏賊、日本槍烏賊、曼氏無針烏賊及金烏賊
點擊圖片瀏覽|阿根廷魷魚、日本魷魚、美洲赤魷魚,全球捕撈量最大的三種魷魚你吃過幾種?
點擊圖片瀏覽|中國海洋魚類原色圖譜第四部|推薦收藏
本文文字及部分圖片主要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卡露伽魚子醬(ID:kalugaqueen)隸屬於杭州千島湖鱘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如未註明出處,請勿隨意轉載,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卡露伽魚子醬最新精彩文章,寫文不易,請尊重作者。如需轉載我們原創文章,請在文章明顯處註明:【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八鮮過海(ID:baxianguohai8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若是我們轉載的文章,請跟原作者聯繫取得授權,允許轉載後方能轉載,我們歡迎大家轉載我們的原創文章,只要註明好出處,謝謝。(寫文不易,請尊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