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反法西斯戰爭的主戰場,中國承擔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角色。中國不僅在時間和人數上大量的牽制了日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到後來的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也稱七七事變爆發,中國正式進入全面抗戰時期。
再到後來1945年日本接受中國,美國,英國提出的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至此,日軍在我中華大地上的侵略行為至此結束。這也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不可一世,失去人性的日軍終於滾出了中國,回到了自己的土地。其中1945年日本人在受降儀式上的一幕,曾經引起了軒然大波。讓我們再把鏡頭回到當時那個受降的時間和地點。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日本利用廣播向日本全體民眾宣布日本將在這次戰爭中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國內也是一片恍然。他們認為日本軍隊不可一世的侵略,必將戰勝中國的美夢就這樣破滅了。
在中國戰區的儀受降儀式上日本人派出了崗村寧次 ,而中方派出的接受投降的是我國著名將領何應欽將軍。當時在受降儀式上日軍本來是滿臉愁容隨同崗村寧次將軍一同前往受降儀式參加籤字儀式。日軍美夢的破滅導致這幫前來受降的將軍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傲氣。滿臉的愁容,顯示出了一副失敗者的樣子。而中方派出的由何應欽將軍為代表的籤字受降團則表現出了一副自信高興的樣子。因為在這長達八年的抗戰中,中國人民為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是頑強的中國人最終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人,成為二戰的戰勝國中國理應非常自信驕傲的站在這次受降儀式上接受日本的投降。可事實卻不是這樣。在雙方互相遞交投降書籤字的時候。卻發生了令人難以理解的一面。
當時的日本的崗村寧次將軍在籤字交換投降書時竟然抬起頭昂著胸挺直腰板非常淡然地接受了這次投降儀式。而中國的何應欽將軍則是頭微微低下,腰微微躬下接受投降書。倒像是中國是戰敗國,而日本是戰勝國一樣。
事後也有很多人對此進行了討論。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大家都知道中國一直是一個謙卑的民族,是一個禮儀之邦,雖然中國在二戰中取得了勝利。雖然中國從來不喜歡盛氣凌人的樣子。
中國的自信是生在骨子裡的,雖然何應欽將軍在接受受降的時候頭是微微躬下的。但這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謙卑的一面。而日本人總是昂首挺胸的,接受這項儀式,他們是戰敗國,卻沒有意識到他們的罪行。
不得不說,雖然日本在軍事力量還是很強,但是他們的思想觀念沒有做到謙卑對人。是一個不太懂得文明禮儀的國家。當然歷史已經過去,我們不便再進行過多的討論。但不可忘記的是中國永遠是戰爭的勝利國,永遠是反法西斯戰爭最大的受害方。也正是如此中國人為之付出了巨大代價,最終獲得的勝利。也正是中國軍隊的殊死搏鬥才為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做下了鋪墊。他們是我們永遠不可忘卻的英雄。
我們的民族只要懂得聯合起來將是一支戰無不勝的強大之師。任何困難和侵略都抵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