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裡的影像詩

2021-02-07 MESPACE電影工作室


新年伊始, 倒是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一切照常的平靜.


聖誕+元旦, 收到了許多可愛的禮物, 其中有幾本書格外令人開心. 因為這些記憶會和書籍一樣在書架上或床頭邊躺下來, 偶爾翻一翻, 都會帶來新意.



今天想要分享一個系列紀錄短片——《書店裡的影像詩》(Poetries From the Bookstores)


這部紀錄片於2014年由夢田文創製作。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擔任監製、作家楊照擔任顧問,導演侯季然拍攝。


左圖為2014年第一季的海報

右圖為2016年第二季的海報


導演紀錄了臺灣40家獨立書店,一共兩季,每集3-5分鐘,總共40支紀錄短片,挖掘書店主人的自由靈魂,希望透過影像找回人與閱讀之間的溫度。


適合早餐時, 通勤路上或睡前看一眼, 總會受到觸動. 在忙碌的生活中, 靜下來一小會兒, 觀看、認識80間獨立書店, 80段不同人生.


2016年8月《書店裡的影像詩》推出第二季,導演侯季然再度紀錄下一批40家書店,遍及臺灣、澎湖、金門、馬祖,以影像喚起沉睡的記憶,挖掘40位書店主人的生活哲學、定格出此時此刻臺灣的書店風貌。


書店並不只是書店,而是社區文化與思想萌芽的基地,它們的風華將透過影像紀錄跨世代流傳



「新手書店」是一處持續成長與改變的有機書店,靜靜佇立在街角,希望成為城市人文風景,也為居民提供一處休憩與閱讀的無壓力空間。


書店致力於傳遞閱讀精神,也將持續發掘新手創作者來此分享,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城市居民可以從「閱讀」、「樂趣」、「分享」中學習,自在呼吸。



花蓮的「舊書鋪子」寬敞明亮,書籍整齊有序,一踏進店裡還能聞到書櫃木頭香。



書店主人喜愛在回收場挖寶,除了可以找到經典珍本與讀者分享外,最大的收穫就是能挖到許多與人相關的情感物件,諸如:老照片、畢業紀念冊。


老闆認為這些東西與書一樣,都保存了人的回憶。



這是一家專注於偵探主題的書屋, 分類仔細嚴密: 日本本格派、日本社會派、美國硬漢派、英國犯罪小說、臺灣本土推理等等. 



小間在日本的算法,是約六個榻榻米大的空間,意即物慾的最小量化,而「小間書菜」在宜蘭員山,用一座手工改造且有20年歷史的舊碾米廠作為書店空間。



這裡有自家栽種的「小間米」、友善蔬菜,以及文學、旅遊、美食等書籍,也能用二手書「以書換菜」,帶領讀者回到最簡單、滿足的生活。



書店店主買下小巷裡的老宅, 將老宅中的窗、瓦、門、板重新作用書架. 每個月的第一周開門.



「書店吃茶一二三亭」有古本、新冊、文具、吃茶,但最珍貴的,是知識的流轉,是思潮的形塑。


書店空間曾經歷戰前的繁華,躲過美軍的轟炸,從20世紀初的高級料亭,到今天的吃茶店。這是一座跨越百年,看盡高雄繁華起落的日治、戰後建築混合體。


臺東「晃晃二手書店」提供二手書或專才交換住宿,成為旅人旅途中的家和臺東文青的客廳。


這裡也是對狗貓友善和推廣TNR理念的地方,擺有各式貓主題的書籍和文創品,常見到店裡的貓咪和鄰居的狗自由進出。



晃晃的書籍其實很廣也雜,店主是以「賣不掉自己也會想看」為收書原則,國內外文學、環保生態、旅遊、生活類為主。


獨立書店之所以獨立, 因為從裡到外、由下往上, 每一個角落, 以及俯首拾及的每一本書, 都妝點著主人的靈魂, 拼貼著書店裡的每片光影.


誰沒有一個開書店的夢想呢? 

(世上最奢侈的夢想之一)


另推薦兩部書籍相關的紀錄片推薦:

央視9套的《書迷》和嗶哩嗶哩的《但是,還有書籍》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27249/from=search&seid=15622030319902762480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左下角進入新片場

喜歡的話請在右下角WOW一下吧~

相關焦點

  • 書店裡的影像詩 獻給孩子們的書店
    2014年,導演侯季然拍攝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我們得以初見臺灣40家獨立書店的今天,看到他們最真摯、最堅持的一面。■《書店裡的影像詩》侯季然|導演孩子,從古到今都是我們最關愛最珍惜的寶貝,然而在今天手機、平板、電腦、遊戲機的侵襲下,多少孩子還記得在睡前纏著母親給自己講一個故事呢。
  • 書店裡的影像詩,願做走心的記錄者
    書店裡的影像詩,願做走心的記錄者 2020年1月10日晚19:00, 古西樓特邀象陽全民影像俱樂部創始人之一, 史陽陽老師為大家揭開手機攝影的秘密, 用精緻的乾貨和輕鬆的氛圍給大家帶來, 一場別開生面的「書店裡的影像詩」。
  • 書店裡的影像詩:40個書店,40個故事
    微信ID:ibookreview『與113000位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 編者按: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名字挺有詩意——《書店裡的影像詩▲市場邊的書店——荒野夢二下面附上《書店裡的影像詩》裡紀錄的全部40間特色獨立書店,到臺灣遊玩的朋友不妨收藏下,有機會帶著他們的故事去坐坐也不錯哦。
  • 書店裡的影像詩:四十家書店,四十樣人生!
    【往期文章回顧】點擊右上角→查看公共號,選擇『查看歷史消息』 書店不僅僅只是書店,它,因你因我因時代因故事,沉澱而出各種各樣的定語。比如—— 這些悠悠然坐落在臺灣各處的獨立書店,被侯季然導演用鏡頭記錄下來,讓我們有幸開始一場書店之旅,一起來讀這一首首泛著微光的《書店裡的影像詩》。
  • 書店影像詩 | 臺灣書店暴走日記
    好樣本事的主人王麗琴說,每到一個城市,她先去的一定是書店,然後發現意想不到的作者,他們腦袋裡想了很多有趣的事,把它用一本書呈現出來。於是她把自己喜歡的書通過書店和大家分享。,同性議題等的書籍和影像製品。
  • 在難熬的時刻點開:《書店裡的影像詩》
    在難熬的時候點開:《書店裡的影像詩》。
  • 書店裡的影像詩|臺灣獨立書店紀錄片
    《書店裡的影像詩》記錄臺灣40家獨立書店樣貌,每集三四分鐘,呈現一家書店的故事和氣質。
  • 王依民|題侯季然《書店裡的影像詩》十絕
  • 《書店裡的影像詩》:世間最美好的存在
    住在書店附近的一位常客——藝術家亦馨,剛開始是開玩笑地說,不如我們也學《清明上河圖》一樣,來個《南崁上河圖》好了。於是亦馨有空的時候,就會來畫幾個小時。書店裡有很多便條,客人來的時候會在上面留言:今天我在哪看見了一隻狗,今天我在哪做什麼呀。亦馨就把這些都填入畫裡,等於這個作品就是全社區的人一起完成的。
  • 書店裡的影像詩| 101-1131
    詩歌存在於一切事物:醜陋的、美麗的、惹人厭惡的;難的是知道我如何發現詩歌,如何喚醒靈魂裡深邃的湖。2021 101在書店的時候覺得自己像條魚遊來遊去,觀察著來來往往的人們。接近傍晚的時候一對情侶進來店裡,她們在店停留了超過了半小時。
  • 一首來自臺灣40家獨立書店的影像詩
    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名字挺有詩意——《書店裡的影像詩》,片子記錄了臺灣獨立書店的生命樣貌,長120分鐘,每3分鐘表現一家書店,共40家。《書店裡的影像詩》記錄臺灣40家獨立書店樣貌,每集三四分鐘,呈現一家書店的故事和氣質。導演侯季然笑稱,「拍完才知道開書店並不浪漫。
  • 四時更迭,這些書店卻留下了秋天的影像詩
    這個記憶,比讀許多秋天意境的詩更為生動、深刻。」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一個愜意舒適又幽靜的環境,很容易把愛書人拉到書的世界中。在這個叫囂擾攘的世界裡,我們很難像古人一樣,棲息自然深處,一卷書、一杯茶度一日,書店成為許多人的靈魂棲息之地和避難所。冬天已經如期而至,許多書店把秋天留了下來。
  • 【分享】豆瓣9.4的《書店裡的影像詩》每集3分鐘,這是我看過最浪漫的紀錄片...(內附發車地址)
    在臺灣,有這麼80家書店,每一家都有著自己的風格。店面不大,內容很滿,每一家書店都有一個故事。《書店裡的影像詩》《書店裡的影像詩》一共有兩季,每一季40集,每集3~5分鐘。短小而精湛,每一集記錄一家書店,看完之後總是莫名的感動。
  • 《書店裡的影像詩》-第三期紀錄片拍攝體驗營活動公告
    四、參加活動須知1、活動時間:4月2日-4月4日2、活動地點:青木童軍攝影基地(三好街百腦匯2a21)、歌德書店3、活動選題(4、活動流程安排d1:13:30-17:00 三好街百腦匯a、紀錄片選題b、學習紀錄片拍攝流程c、拍攝腳本設計、角色分工d2、9:30-17:00  歌德書店
  • 《書店裡的影像詩》&《最後的書店》|獨立書店紀錄片觀影會
    否則我們會像其他書店一樣停業摘自《最後的書店》《書店裡的影像詩》這部短小的片子用心記錄了臺灣獨立書店的生命樣貌長120分鐘,每3分鐘表現一家書店,共計40家科學技術爆炸的時代我們的生活得到了各種便利與快捷比如電子閱讀方式的興起使紙質書籍受到了冷落在美國也不例外,大規模的連鎖書店接二連三的倒閉然而這部紀錄片裡位於紐約市中心的
  • 書店裡的影像詩臺北‧全國最愛聊天的書店‧水準書局
  • 她站在神話的暗影裡,升級了畢贛影像詩裡的性感
    《路邊野餐》電影截圖亞熱帶季風的河岸畢贛影像詩裡的性感背著手在亞熱帶的酒館門前吹風晚了就坐下看柔和的閃電背著城市亞熱帶季風的河岸淹沒還不醉的橋不醉的建築用靜默解酒——《路邊野餐》 畢贛的電影裡散布著零散的詩,男主人公斷斷續續念出的片段,像生活的碎片被雨水淋得潮溼。
  • 40家臺灣獨立書店的故事
    -加布瑞埃拉澤文《島上書店》▂導演侯季然以《書店裡的影像詩》記錄了全臺灣共40家獨立書店,每集3分鐘,共120分鐘。40家獨立書店的故事,也是40個愛書人的故事。其中有以書換菜換床鋪的,有開書店只是為了保護一棵老樹的,有為了一隻黑貓而開店的,有奔波在大街小巷和廢紙收購站撿書的,還有耄耋之年仍舊收書修書的。感動於老闆們的講述,也感動於一個小島的人文情懷,竟至於如此。所以,迫不及待的想推薦給你們。侯季然說:「拍完才知開書店是辛苦、一點也不浪漫的行業,也慶幸這些書店為連鎖店滿街的臺灣保留了文化多樣性。」
  • 溪木素年主題放映日|畢贛影像裡的夢境與詩意
    夢境裡,你遇見自己回憶中的人,把人生中的遺憾,以最溫柔的方式消解。導演畢贛用影像繪就了一首永恆的詩歌,那是一首打破時間與空間的散文詩,搭配獨具氣質的畫面,營造出一場夢境裡的隻言片語。生命的永恆是建立在個體生命的毀滅之上的。
  • 書店生存:為「詩與遠方」提供閱讀「島嶼」
    「每當繁忙工作後,周末能抽空來書店,都心懷幸福感,如果有人把圖書館比作天堂的樣子,我覺得書店也有這樣的實力,這裡對我來說,是一方世外桃源」。5月17日,在新華書店銀川書城三樓文學書架旁,35歲的王林杺正在過道裡靜靜地閱讀。 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周末到家附近的書店逛一逛,成了同王林杺一般都市人生活中充滿文藝氣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