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由臺灣導演侯季然製作,用詩意的畫面,訴說40個「敢於不一樣地活著」的獨立小書店背後人的故事。今日推送第一集:《臺北‧全國最愛聊天的書店‧水準書局》
「這本五折半,超級好看,三年內你沒去京都我送你來回機票一張,」曾大福指著一本書對顧客介紹,買書的姑娘不好意思地推辭「不要不要」。大福是臺灣水準書局的老闆,這一集紀錄片的名字叫做《最愛聊天的書店》。
「我是很喜歡跟客人互動的人,有一種互相取暖、成長的感覺。全世界有一種花朵不會凋謝,就是知識的花朵智慧的花朵。」曾大福面對鏡頭侃侃而談。旁邊的牆上,寫著「增添一家書店,少蓋一座監獄」。
這家坐落在臺灣師範大學附近的書店早已享有盛名。每賣出一本書,曾大福都會在書的最後一頁蓋上印章,上書「全臺灣最便宜的書店」。
「最便宜的書店」何以得來,短短三分鐘的紀錄片無法有詳細的呈現,但曾大福這個「最愛聊天的書店老闆」的形象倒是活靈活現。有大陸讀者親切地把曾大福稱為「性感的小老頭」。這位讀者曾去水準書局買書,看到「小老頭」呼喚他命名為「馬英九」的小狗吃飯,於是附和著批評了馬英九,小老頭投去讚許的目光,結果那本書打了五折,而「三年前我曾在這個書店買書,接了一個電話,語言習慣暴露了我大陸人的身份,這哥們沒給我打折」。
這樣的故事沒有被納入紀錄片中。鏡頭對準遍布臺灣大街小巷的40家書店,記錄它們的氣息和生存,將開書店的人稱為「勇敢的時代釘子」,是面對網絡大潮衝擊的倔強行為。
(目前只能找到某盤的資源,請大家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