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地鐵「聽音師」李任鵬:夜半寒風中靜「聽」為列車診病

2021-01-09 瀟湘晨報

文/攝 生活報記者 王秋實

不論冬夏,他終日與列車為伴,尤其冬日的寒風中,他依舊忙碌在自己的「檢修陣地」,任憑雪花飛舞,臉上掛滿白霜,只為在夜深人靜時聽到列車微小的聲音,保證一列列地鐵能迎著朝陽安全出發。哈爾濱地鐵集團運營分公司車輛中心檢修車間均衡修班組工班長李任鵬,1991年出生,在這個團隊卻是有名的「老人兒」,從事檢修工作8年的時間裡,每一輛車都摸過、查過、修過。用他的話說,在別人眼裡是車,在我眼裡像自己的朋友,既熟悉又親切。

聽聲問診 判斷車「病」在哪裡

7日19時15分,一輛地鐵駛入位於太平橋的地鐵大庫內,李任鵬戴上棉帽、手套,拿著手電和檢查工具一路小跑開始了自己的檢修工作。先是車下檢查,從頭到尾,一點一點排查,與組友們交流著哪些位置重點排查,另一組人員開始車內檢查。

「今年冬季溫度低,這樣的惡劣天氣下,有些位置出現的故障率就會高。」李任鵬告訴記者,冬季對他們的檢修工作來說,是故障頻發的時段,空調、牽引、制動、廣播、顯示屏,這些都是重點檢查項目。

在均衡修班組工作8年,李任鵬從學徒開始,一邊學習一邊檢修,多年來已練就了特殊的本領。呲呲呲呲……嗒嗒嗒嗒……這些聲音在常人聽起來裡是噪音,而對於李任鵬來說卻是「救命」的聲音,因為出現這些聲音時,就證明車輛某些部位出現了故障。

「一次,我們正在車下檢查,他說有呲呲的漏氣聲,聲,但當時我們都沒聽見,後來跟著他找漏氣點,真在供風管路上找到了漏氣點,大家都說他神了!」班組的同事小劉告訴記者,靠著聲音,李任鵬還有一次發現了電子門尺帶鬆動的故障。

120米列車 45分鐘須全部查完

李任鵬告訴記者,目前哈爾濱地鐵集團共有31輛地鐵,隨著一號線延長和二號線三號線的開通,車輛還在陸續增加。他和班組維修人員每個月都要定期給車輛做保養和檢測,儘可能地延長車輛使用壽命。 「每輛車進庫後,就有檢修人員開始對車輛檢查,從車下到車內,車下檢查要在20分鐘內完成,車內要在25分鐘內完成,才能保證車輛按時運營。」早晚高峰時車輛會增加運營數量,早高峰結束後一些車輛就會回到庫內,檢修人員24小時不停歇檢修,夜班的檢修人員整夜不能合眼。

李任鵬說,當年和他一起到檢修組的同事,很多都換崗或到其他城市發展了。很多人問他,你不覺得枯燥嗎?他總是笑著說,有時會覺得枯燥,但想到自己擔負著運營車輛的安全,擔負著每天幾萬名乘客的安全,就有幹勁兒了。「工作中,也經常會遇到一些新故障,那時就得請教師傅繼續學習,解決問題,對我來說,既是挑戰也是責任。」

8年與車相伴 總結一套「 聽、看、細、磨」經驗

李任鵬告訴記者,當年他報考大專選專業時,家裡人曾勸他不要報檢修專業,認為這個行業很辛苦,但他堅持選擇了檢修專業,畢業後看到地鐵集團招聘相關專業人員,他就開始了與地鐵的不解之緣。說起檢修,李任鵬在8年工作中總結了自己的一套經驗——「聽、看、細、磨」。聽,就是在檢修中根據聲音找到故障點;看,是尋找車輛外部的零件、螺絲等部位是否有鬆動、變形的情況;細,所有的位置在檢查和維修時都要做到細心、細緻;磨,就是時間和經驗,只有每天不斷學習,不斷研究,才能在遇到故障後第一時間來判斷如何最短時間內維修,降低損失。李任鵬說,這四點中,細是最重要的,只要心細,不放過任何細節,就不會讓運營車輛帶「病」運營。

多年的工作中,李任鵬最愧對的是愛人和孩子。「女兒七個月大了,我每天早出晚歸,很少陪伴她,家裡的事情都是愛人在張羅,基本指不上我,有時候真覺得對不起她們,但是愛人和家人都很支持我,讓我沒有負擔,每天輕裝上陣。真的很感謝他們!」說到這裡,李任鵬露出了一絲笑容,看著庫裡那一輛輛的列車,他說,真的有一種和老朋友見面的感覺,幾年下來,每輛車他都熟悉,擰過十幾萬個螺絲,換過上萬個零件,與列車為伴的日子充實且欣慰,也希望自己能繼續做好檢修工作,為每一輛車保駕護航。

【來源:生活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地鐵列車「生病了」怎麼辦?別怕,有「地鐵醫生」!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在當今社會,地鐵已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但是你知道嗎,每天夜裡地鐵運營結束後,一節節車廂都將在軌道上排隊「候診」,等待接受「醫生」的檢查。而這名「醫生」則是車輛檢修工。
  • 高溫下的寧波地鐵人丨「全副武裝」在車底為地鐵列車「洗塵」是...
    當天上午,在寧波市軌道交通運營分公司天童莊車輛段,記者目睹了4名軌道交通電客車維修員「全副武裝」,在長約120米、寬約1米的列車底進行吹掃作業的場景。90分鐘的作業後,維修員們脫下防塵服,汗水早已浸透了全身。「95後」葛曉威微笑著說:「說不辛苦那是騙人的,不過一想到乘客們能坐上安全的列車,就什麼都值了,也不覺得累了!」
  • 酷暑中他們 為地鐵「接風洗塵」
    地鐵列車正在接受清掃。(張燕 李崇寧 攝) 記 者 張 燕實習生 李崇寧通訊員 水微娜 頭戴防塵面罩,身著防塵服,腳穿絕緣護趾鞋,手裹塑膠手套,置身於「桑拿房」似的地溝……昨日上午11時,軌道交通天童莊車輛段維修車間,10多名地鐵列車修理員正忙著為地鐵「接風洗塵」
  • 酷暑中,他們為地鐵「接風洗塵」
    年輕的電客車維護員葛曉威和他的工友們正準備鑽進列車底下,為這輛地鐵列車做一次全面的「乾洗服務」。 「地鐵列車在長時間的運營下會導致車身底部電氣箱等重要部件積塵,情況嚴重時會因無法散熱而出現列車故障。」葛曉威介紹說:「為了保證列車狀態良好,運營時平穩安全,定期為地鐵列車進行吹掃作業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 石家莊地鐵石家莊造!車迷開啟地鐵列車探秘之旅
    參加活動的「車迷」和市民,年齡跨度從50後到00後,有學生、有老師、有攝影達人還有軌道車輛專家,涉及各行各業。「我們現在看到的這臺編號為8257『建設B型』蒸汽機車......」活動開始後,大家首先來到了探秘「打卡」第一站——老火車頭前,聽講解員對中國蒸汽機車五大類型和主要構造的介紹,其中不時穿插的火車知識問答環節,在現場掀起一陣陣互動高潮。
  • 記者實測北京地鐵噪音 八通線最安靜4號線最吵
    記者最近花了一周時間,拿著噪音計逐條地鐵線、逐個地鐵站進行了測量。結果顯示,八通線最「靜」,最高值為85.3分貝;4號線最「吵」,最高值達106.2分貝。  現有線路18個分貝最高的地方,平均值達96.4分貝,超過噪音的允許值90分貝,相當於在吵鬧的酒吧裡。
  • 「中車四方造」地鐵列車運抵香港|今年年底開跑
    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為香港市區線製造的首列地鐵列車正式運抵香港最快在今年年底「中車四方造」地鐵新車
  • 首列無人駕駛地鐵列車在泉州臺商區下線
    首列「福建造」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列車泉州網4月11日訊(記者遊怡冰 黃雅珊 通訊員何經偉 吳宏道 文/圖)清晨,在一陣悅耳的「蜂鳴」聲中,地鐵列車從車庫裡自動「醒來」,自檢無誤後,自動開往始發站。到站後,地鐵自動敞開車門,迎候乘客登車,在「滴滴」的提示聲中關閉車門,按照運行圖發車,平穩駛向下一個站點,穿梭往復……晚上,地鐵自動「回家」,安然「入睡」。整個運行過程中,列車上沒有一個操作員,全部實現自動化……這不是電影裡的情景,而是剛剛誕生的一項高科技。
  • 「福建造」無人駕駛地鐵列車來了 首列在泉州下線
    首列「福建造」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列車  廈門網訊 據泉州晚報報導 (記者遊怡冰黃雅珊通訊員何經偉吳宏道文/圖)清晨,在一陣悅耳的「蜂鳴」聲中,地鐵列車從車庫裡自動「醒來」,自檢無誤後,自動開往始發站。
  • 「未來列車」什麼樣?北京地鐵7號線列車變身藝術空間
    近日,由北京地鐵打造的「未來列車」在7號線正式發車。4位當代藝術家和多位兒童創想家共同為列車創作了別具一格、充滿奇思妙想的設計,給乘客耳目一新的體驗。「未來列車」的創作者們由「工作」、「約會」、「成長」、「回家」四大主題延伸,在8節車廂內分別呈現了「補給站」、「變美區」、「聰明屋」、「年貨集」四個主題專區。乘客們將在這裡看到:「變美間」裡瑞獸出沒;「補給站」裡補充能量的異形加油西瓜;「聰明屋」裡孩子們天馬行空的幻想;「年貨集」裡由大海送來各地珍饈和寶物。
  • 伊斯坦堡新機場將迎「中國造」地鐵列車
    6個月完成研製,創新造地鐵列車下線世界紀錄伊斯坦堡新機場將迎「中國造」地鐵列車7月14日,中車株機研製的伊斯坦堡新機場線首列地鐵列車下線。張燦強 攝華聲在線7月1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永亮 見習記者 顏青 通訊員 梁超)今天,一列造型、塗裝極富鬱金香元素的地鐵列車從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城軌事業部緩緩駛出,宣告首列「中國造」土耳其伊斯坦堡新機場線地鐵列車下線。
  • 那些藏在90後mp3中的歌曲,現在聽起來還是那麼甜蜜
    如今,無論在公交、地鐵還是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都是帶著耳機陶醉在音樂中的「文藝青年」。流行、民謠、搖滾、爵士……手機中,無數的在線音樂供我們選擇。對於90後,最幸福的時刻,當屬拿著mp3,戴著耳機,聽著當時愛豆的愛情歌曲。
  • 上海地鐵「消音令」後怎麼辦?逸鷗骨傳導耳機為你解憂
    近日上海地鐵的「消音令」被推上熱搜。自2020年12月1日起,上海地鐵要求乘客在車廂內使用電子設備時,禁止外放聲音。如今的5G時代,使用電子設備聽音樂、看視頻已經成為多數上班族乘坐公共運輸時的首選。「消音令」後,大眾都必須使用耳機在地鐵上看視頻聽音樂了,那麼什麼樣的耳機適合在地鐵使用呢?東京地鐵給出了答案。一直以來在日本,地鐵運營方不止是「消音令」,更不提倡在地鐵上使用耳機,也從不在地鐵上做耳機相關的廣告,認為在乘坐公共運輸時戴上耳機塞住耳朵無法注意到周圍的情況及聽不到車內廣播,非常不安全。
  • 西安90後小夥堅持10年陪鄉村老人聊天拍照 西安地鐵為其辦影展
    今年4月,90後西安小夥許凱開始創作「和9999個陌生人打招呼」系列視頻。
  • 14/15/18號線最新列車齊亮相,上海地鐵問鼎兩項世界第一
    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地鐵從德國引進了16列西門子全進口列車,當時的地鐵列車採用直流電傳動,車廂客室內配置了定頻空調、日光燈照明和木質地板,列車駕駛也主要依靠司機操作,僅有簡單的ATC防護系統輔助司機保障列車安全。
  • 90後小夥堅持10年陪鄉村老人聊天拍照,影展開進西安地鐵
    許凱在西安地鐵2號線車廂內的影展。 本文圖片 西安晚報今年4月,90後西安小夥許凱開始創作「和9999個陌生人打招呼」系列視頻。這些拍攝于田間地頭、農家院落的視頻,記錄了他跟偶遇的鄉間留守老人搭訕聊天,送禮物,為他們拍照片的全過程,憑藉著樸實的風格,一經上線便引發了眾多關注。
  • 「最新」中高考期間,上海地鐵將減少列車鳴笛,控制廣播音量
    此外,運營方還將加強現場客運服務保駕力量,對於重點換乘車站將增加現場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為乘客提供服務;相關車站還將加強與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景點、活動主辦方等單位的溝通,建立信息互通工作機制,主動收集相關信息,及時掌握客流動態情況,確保各項應對措施提前落實到位。
  • 生活垃圾分類地鐵宣傳列車正式發車
    儀式現場  12月16日上午,南寧市垃圾分類辦在南寧軌道交通地鐵一號線南湖站舉行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地鐵專列發車儀式地鐵宣傳列車內景  「垃圾分類新時尚,綠色南寧新主張」地鐵宣傳列車共有6節車廂組成,每節車廂對稱形式投放垃圾分類宣傳畫面30餘幅,宣傳標語十餘條
  • 太原地鐵二號線列車時刻表來了!開通在即!
    太原地鐵二號線列車時刻表來了! 小編最近找到了太原地鐵首末班車時間表!有需要的朋友們請自行收藏。太原地鐵二號線的末班車是22:00始發,圖中有詳細時間,我不多囉嗦了根據上圖時刻表顯示:從上一站到下一站的運行時間,基本控制在兩分鐘,其中包括了行駛時間和停靠時間。這是依據列車、車站數量及行駛裡程長短,按照地鐵行駛標準計算得出的運行時刻。
  • 6個月實現新造地鐵列車下線 伊斯坦堡新機場將迎「中國造」地鐵...
    人民網株洲7月15日電(匡瀅 梁超)全自動無人駕駛,全壽命遠程跟蹤、診斷和維護,全車內循環感應系統,極具土耳其風情的外觀及內飾……7月14日,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為伊斯坦堡新機場線研製的首列地鐵列車下線,這是中國首個交付伊斯坦堡的地鐵項目,標誌著我國首個出口海外的12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