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生活報記者 王秋實
不論冬夏,他終日與列車為伴,尤其冬日的寒風中,他依舊忙碌在自己的「檢修陣地」,任憑雪花飛舞,臉上掛滿白霜,只為在夜深人靜時聽到列車微小的聲音,保證一列列地鐵能迎著朝陽安全出發。哈爾濱地鐵集團運營分公司車輛中心檢修車間均衡修班組工班長李任鵬,1991年出生,在這個團隊卻是有名的「老人兒」,從事檢修工作8年的時間裡,每一輛車都摸過、查過、修過。用他的話說,在別人眼裡是車,在我眼裡像自己的朋友,既熟悉又親切。
聽聲問診 判斷車「病」在哪裡
7日19時15分,一輛地鐵駛入位於太平橋的地鐵大庫內,李任鵬戴上棉帽、手套,拿著手電和檢查工具一路小跑開始了自己的檢修工作。先是車下檢查,從頭到尾,一點一點排查,與組友們交流著哪些位置重點排查,另一組人員開始車內檢查。
「今年冬季溫度低,這樣的惡劣天氣下,有些位置出現的故障率就會高。」李任鵬告訴記者,冬季對他們的檢修工作來說,是故障頻發的時段,空調、牽引、制動、廣播、顯示屏,這些都是重點檢查項目。
在均衡修班組工作8年,李任鵬從學徒開始,一邊學習一邊檢修,多年來已練就了特殊的本領。呲呲呲呲……嗒嗒嗒嗒……這些聲音在常人聽起來裡是噪音,而對於李任鵬來說卻是「救命」的聲音,因為出現這些聲音時,就證明車輛某些部位出現了故障。
「一次,我們正在車下檢查,他說有呲呲的漏氣聲,聲,但當時我們都沒聽見,後來跟著他找漏氣點,真在供風管路上找到了漏氣點,大家都說他神了!」班組的同事小劉告訴記者,靠著聲音,李任鵬還有一次發現了電子門尺帶鬆動的故障。
120米列車 45分鐘須全部查完
李任鵬告訴記者,目前哈爾濱地鐵集團共有31輛地鐵,隨著一號線延長和二號線三號線的開通,車輛還在陸續增加。他和班組維修人員每個月都要定期給車輛做保養和檢測,儘可能地延長車輛使用壽命。 「每輛車進庫後,就有檢修人員開始對車輛檢查,從車下到車內,車下檢查要在20分鐘內完成,車內要在25分鐘內完成,才能保證車輛按時運營。」早晚高峰時車輛會增加運營數量,早高峰結束後一些車輛就會回到庫內,檢修人員24小時不停歇檢修,夜班的檢修人員整夜不能合眼。
李任鵬說,當年和他一起到檢修組的同事,很多都換崗或到其他城市發展了。很多人問他,你不覺得枯燥嗎?他總是笑著說,有時會覺得枯燥,但想到自己擔負著運營車輛的安全,擔負著每天幾萬名乘客的安全,就有幹勁兒了。「工作中,也經常會遇到一些新故障,那時就得請教師傅繼續學習,解決問題,對我來說,既是挑戰也是責任。」
8年與車相伴 總結一套「 聽、看、細、磨」經驗
李任鵬告訴記者,當年他報考大專選專業時,家裡人曾勸他不要報檢修專業,認為這個行業很辛苦,但他堅持選擇了檢修專業,畢業後看到地鐵集團招聘相關專業人員,他就開始了與地鐵的不解之緣。說起檢修,李任鵬在8年工作中總結了自己的一套經驗——「聽、看、細、磨」。聽,就是在檢修中根據聲音找到故障點;看,是尋找車輛外部的零件、螺絲等部位是否有鬆動、變形的情況;細,所有的位置在檢查和維修時都要做到細心、細緻;磨,就是時間和經驗,只有每天不斷學習,不斷研究,才能在遇到故障後第一時間來判斷如何最短時間內維修,降低損失。李任鵬說,這四點中,細是最重要的,只要心細,不放過任何細節,就不會讓運營車輛帶「病」運營。
多年的工作中,李任鵬最愧對的是愛人和孩子。「女兒七個月大了,我每天早出晚歸,很少陪伴她,家裡的事情都是愛人在張羅,基本指不上我,有時候真覺得對不起她們,但是愛人和家人都很支持我,讓我沒有負擔,每天輕裝上陣。真的很感謝他們!」說到這裡,李任鵬露出了一絲笑容,看著庫裡那一輛輛的列車,他說,真的有一種和老朋友見面的感覺,幾年下來,每輛車他都熟悉,擰過十幾萬個螺絲,換過上萬個零件,與列車為伴的日子充實且欣慰,也希望自己能繼續做好檢修工作,為每一輛車保駕護航。
【來源:生活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