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託起明天的「太陽」

2020-12-22 紅網

4月7日至8日,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瀘溪縣、吉首市調研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旅遊扶貧等工作。在同自治州負責同志舉行座談中,許達哲指出要充分發揮人才在興業、三農、辦學、基層醫療、文旅等事業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強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要結合教育扶貧,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抓好村小及農村教學點建設,建好辦好人民滿意的芙蓉學校。(4月8日 《湖南日報》)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斬斷根植於貧困戶身體裡的窮根,讓貧困戶的腦子富起來,才能從根源上解決貧困問題。我國自古就有家貧子讀書的傳統,只有讓孩子們受到更好的教育,才能讓他們不輸在起跑線上。「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一技在手,終身受益」。「扶貧必扶智」決定了教育扶貧的基礎性地位,「治貧先治愚」決定了教育扶貧的先導性功能,只有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

靶向施策,以教育為支點翹起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貧窮不是不可改變的宿命,扶貧必須要先扶出貧困戶「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志氣,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自覺行動起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這就要求扶貧幹部將教育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支點,靶向施策,激發脫貧內生動力,讓貧困人群在知識與技能獲取中「換腦子、想法子、變樣子」,獲得自主脫貧、奮力致富的能力。

轉變思維,以教育為風帆走出脫貧攻堅自主道路。扶貧不能扶懶漢,脫貧不能等靠要,扶貧幹部要轉變救濟性扶貧的思路,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阻斷返貧之路。扶貧幹部必須認識到,扶貧的主體是人,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激發貧困戶自主意識,提升其行動能力,讓其能夠靠自己脫貧致富,而不是救助者本位下給錢給物型的淺層次幫扶。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剝奪的貧困,是比收入貧困更深層的貧困,加大教育扶貧力度,就是對能力與權利缺角的填補,讓貧困戶有能力自主脫貧致富。

築巢引鳳,以教育為契機引入發達地區先進經驗。擺脫貧困首要的並不是擺脫物質的貧困,而是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思路通了,萬事可達。因此脫貧致富不僅要注意富貧困戶的口袋,更要注意富貧苦戶的腦袋。貧困地區要想徹底拔掉窮根,必須把教育作為長遠的事業來抓,築巢引鳳,引進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技術,為貧困地區的發展注入動力,推動脫貧進程。

精準扶貧,教育先行。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是決勝脫貧攻堅的必由之路,只有讓貧困戶的腦袋富起來,擁有丟掉拐杖走路的能力,才能更徹底地跳出貧困泥沼,兌現我國「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

相關焦點

  • 教育扶貧託起寒門學子求學夢
    80後的陳棟,是涪陵區義和鎮教育管理中心的財務管理員,同時身兼該中心教育扶貧專幹一職。在日常工作中,陳棟除高質量做好本職工作外,還聯繫幫扶義和鎮臨江村7戶建卡貧困戶,並採取入戶核實、檔卡對照、平臺修改的步驟,對義和全鎮648名3至23歲建卡貧困戶子女享受教育資助情況進行覆核,確保「戶表機」三方數據一致,讓教育扶貧政策落到實處,託起寒門學子求學夢。
  • 安徽省宣城市聚力關愛未成年人 託起明天的太陽
    隨著線下教育領域的全面復工復學,向陽花開萬木春,校園再現勃勃生機,宣城市聚力教育未成年人,託起明天的太陽,共赴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扶貧助學澆灌留守的花朵  283個校內留守兒童之家充滿了歡聲笑語,483名心理輔導教師引導留守兒童向陽生長,萬名農村學校教師與萬名留守兒童結對呵護,524名家庭經濟困難留守兒童的線上學習沒有耽誤……目前,宣城市1.3069萬名留守兒童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成長環境不斷優化。
  • 文明伴成長,託起湖裡區「明天的太陽」
    文明君:各位家長不要急,文明湖裡今天就來聊聊未成年人成長路上的湖裡故事~在本期內容裡文明湖裡為大家分享的兩個事例來自於我區未成年人教育實踐的生動探索文明用情,久久為功湖裡區各界凝聚文明和愛心的力量暖心助幼不斷鏈,愛心護幼不掉線為未成年健康成長築起一道愛心牆譜寫出童心有愛的湖裡童謠
  • 託起明天的太陽,泰康人壽理賠泰安客戶重疾保險金40萬元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也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和寄託,當幸福和平靜被病魔所打破,泰康為家庭的希望送去了慰藉,讓家庭有能力託起明天的太陽。近日,泰康人壽山東泰安中心支公司理賠重疾保險金40萬元,為不幸家庭撐起「半邊天」。
  • 愛伴童行,託起幸福明天
    9月11日,區民政局、區殘聯、區婦聯聯合在特教校開展以「愛伴童行,託起幸福明天」為主題的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政策宣講進特教校」活動。 侯炎律師為家長們分享民法典,結合6起實際案例,宣講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保護未成年人知識,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撫養教育未成年人,從而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同時呼籲孩子們受到各種傷害後
  • 扶貧·項目|小百合託起扶貧大事業
    點擊藍字關注「通化通」扶貧·項目東昌區環通鄉長流村小百合託起扶貧大事業環通鄉長流村位於通化市西出口,距離市區僅七公裡,村民長期靠種植蔬菜供應市區獲得經濟效益,所以蔬菜種植水平可以說居全市前列。為減少扶貧百合項目的投入,在整個管理期間,鄉裡機關幹部同村裡「兩委」人員、駐村幹部一同到棚裡除草、施肥、澆水、採摘、包裝,無論棚外是冰天雪地,還是豔陽高照,棚內的人都是大汗淋漓。但是,看到經過大家共同努力,一株株百合含苞待放,一束束鮮花將改善貧困村民的生活條件時,所有人都充滿了成就感。
  • 開封多措並舉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託起明天的太陽
    圍繞理想信念教育、行為規範教育、素質發展教育「三大任務」,開封市將深入推進4個方面11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重點專項工作。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是創文的基礎,文明建設要從娃娃抓起,形成「小手牽大手」氛圍,需要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
  • 就業扶貧 託起「穩穩的幸福」
    多年來,北京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多措並舉,通過產業扶貧帶動就業扶貧、當地就業與在京就業相結合、推薦就業與技能培訓相結合等方式,為貧困戶插上勤勞致富的「翅膀」,託起「穩穩的幸福」。送崗上門「在土豆加工廠上班,每月削土豆皮可以賺3000元!
  • 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產科精英「戰隊」用愛託起明天的...
    產科專家王萍主任和孕媽面對面進行產科團隊籤約嬰兒呱呱墜地,當第一聲清亮的啼哭響徹產房時,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產科助產師、醫護人員用努力和汗水雙手託起孩子,像一輪初陽緩緩升起……然而,很少有人想到醫護人員需要怎樣的付出
  • 「我的扶貧故事」用愛與責任託起教育扶貧丨劍河縣第四中學教師劉琳
    教育扶貧是我們國家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實現全民小康路上的先鋒保障。這項措施猶如暖人的春風,撫慰貧者; 猶如綿綿的細雨,沐浴困者。我叫劉琳,是劍河縣第四中學的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根據學校安排,我和妻子一起聯繫劍河縣久仰鎮奉黨村。
  • 託起貧困群眾的小康夢——遼寧方大集團在東鄉的扶貧實踐
    怎樣找到適合東鄉的扶貧路子?怎樣找準東鄉扶貧的突破口?    2019年5月,遼寧方大集團實業有限公司入駐東鄉縣開展產業扶貧工作後,通過調查研究,現場論證,座談交流,把「貧」脈找「窮」根,針對性地制訂精準脫貧措施,確定了「全面幫扶、項目運作、微利持久、讓利東鄉」的扶貧模式,積極投身產業扶貧。
  • 扶貧先扶智 作業幫教育扶貧在路上
    或許這就是下沉教育市場巨大的痛點之一。如何讓更多的貧困地區的學子能夠吸收到均等於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是諸多教書育人者不斷思考的問題。作業幫作為K12在線教育領域的領軍者,匠心研發新技術賦能平臺,降低教育資源不均等的壁壘,積極探索教育公益扶貧的路徑和實現方式,讓全國孩子都有機會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 「石榴紅了」——我們的教育扶貧故事
    駐村幫扶之餘,因為同在教育系統,我經常跟隨陶廟鎮中心校扶貧工作隊到後店子村調研了解基層教育扶貧情況。金秋十月,正值石榴成熟季節,貧困戶家中石榴樹早已紅滿枝頭。每當入戶扶貧時,熱情的鄉親們總會摘下石榴讓著給我們吃,石榴很紅很甜,但大部分卻因為貧困戶年紀已大,或身患殘疾行動不便而壞在枝頭、掉落到地上,十分讓人可惜。
  • 離石區:三張「就業答卷」託起穩穩的幸福
    王燕華 攝 今年以來,離石區多措並舉,全力推進就業創業,把就業壓力轉化為助推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動力,穩住就業基本盤,讓廣大群眾用雙手託起穩穩的幸福。 答卷一: 「硬核」舉措 千方百計兜底線 搭平臺,積極探索實施技能培訓。
  • 教育扶貧,究竟扶什麼?
    作者:姜瑛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但由於地域、經濟、發展的不同,出現了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一些鄉村教育資源匱乏,人們的生活也因為基礎教育的缺失,而受到了影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貧困地區更是如此。
  • 冠縣:「小財政」託起「大教育」
    冠縣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按照「三個一」(哪怕只上一個項目,也要加快學校建設;哪怕只進一名財政供養人員,也要留給教師;哪怕只有一元錢投入,也要花在孩子們身上)工作方針,全力提升辦學條件。2017年至2019年,冠縣三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33.59億元,但是,縣委、縣政府用於改善辦學條件的投入就達16.7億元以上,佔比49.7%,真正以「小財政」託起「大教育」,實現了辦學條件、教學質量的「雙提升」。2020年冠縣高考本科上線人數2853人,錄取1893人,綜合排名從5年前的聊城市末位上升至中遊,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位居聊城市第二位。
  • 河南鎮平馬莊:小小雙孢菇,託起致富夢
    河南鎮平馬莊:小小雙孢菇,託起致富夢 2020-12-22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景山區教育扶貧典型案例
    推進精準脫貧攻堅、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 中國郵政教育扶貧模式獲贊
    中國郵政按照定點扶貧規劃,依託所屬的石郵學院和企業優勢資源,以校企合作的方式,針對定點扶貧地區——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和洛南縣,打造了獨特的「教育+就業」扶貧模式,取得了扶貧扶志又扶智的成效,受到與會領導和代表的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