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究竟扶什麼?

2020-12-23 雲南網

雲南富寧織牢控輟保學「四張網」。雲南網記者 黃鵬 通訊員 陳二琴 攝。

作者:姜瑛

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但由於地域、經濟、發展的不同,出現了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一些鄉村教育資源匱乏,人們的生活也因為基礎教育的缺失,而受到了影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貧困地區更是如此。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局看,教育扶貧推進了脫貧的整體進程。那麼教育扶貧,究竟扶的是什麼?

資助全覆蓋,不讓一個學生因貧而失學。「讓孩子們都能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讀書,再也不要出現因拿不出學費放棄上學或中途輟學的事件……」這些來自基層教育工作者的早期願望已經變成現實。

全面改薄,讓學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建設校舍、室外運動場地,以及完善校園配套附屬設施,配備教學儀器和信息化設備等,使中小學的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支教下鄉,讓農村孩子享受優質教育。因為雲南有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很多孩子的普通話不太好,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有些困難,需要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不斷重複講解。還有些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要從基礎抓起。每年都抽調優秀教師赴少數民族地區和偏遠山村支教。支教老師們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帶到山村學校,讓山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樣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教育是最基礎、最根本的扶貧工程,但同時也是一項艱巨、漫長的工程,必須長期堅持,才見功效。堅持教育扶貧不放鬆,嚴格執行國家資助政策,以確保貧困學生不失學為核心,凝聚全社會教育扶貧強大正能量,將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鏈條,確保高質量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

相關焦點

  • 創新「三全三扶一檔」教育精準扶貧機制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在扶貧開發中具有基礎性、先決性、關鍵性作用。近年來,寧化縣創新「三全三扶一檔」教育精準扶貧機制,通過全員參與、全面覆蓋、全程管理和扶志工程、扶智工程、扶助工程,為每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建立專門檔案,全縣教育精準扶貧實現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全覆蓋,真正讓每一位貧困家庭孩子「有書讀、讀好書」「有學上、上好學」,走出一條貧困山區、革命老區教育精準扶貧的新路子。
  • 教育扶貧,託起明天的「太陽」
    4月7日至8日,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瀘溪縣、吉首市調研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旅遊扶貧等工作。在同自治州負責同志舉行座談中,許達哲指出要充分發揮人才在興業、三農、辦學、基層醫療、文旅等事業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強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 普洱:「扶貧+扶志+扶智」三扶模式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本網訊 普洱市瀾滄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結合全縣貧困群眾脫貧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等、靠、要思想突出,主動參與脫貧致富意識不強的實際,依託「扶貧+扶志+扶智」三扶模式,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活動,完善村規民約,建立積分扶貧激勵長效機制,持續開展「三個一」行動,培育新型農民等八項措施
  • 2020齊魯最美教師馮鋼銘:扶志扶心扶技,做教育扶貧路上的播種者
    響應東西部扶貧協作的號召,52歲的馮鋼銘同志跨越2000多公裡,「四赴」巫山擔任煙臺·巫山 「組團式」支教團領隊,在教育扶貧路上播種希望的種子。他精準把脈,以支教為支點,撬動教育、科技、創業等領域,使支教成果遍地紮根;以扶貧為導向,扶志、扶心、扶技同向發力,創新性地開展了「優秀傳統文化進巫山」「博士進巫山」 「心理關愛進巫山」的三「進」巫山行動。
  • 副監事長鄧清河參與港扶會周年大會 見證中港兩地扶貧成果
    南江縣黃羊產業扶貧項目入選聯合國全球減貧最佳案例5月8日,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港扶會)召開周年大會,通報2019年工作總結及財務報告,通過新一屆架構成員50多位名單。第二屆執委會蔡加贊會長兼任召集人,蘇長榮續任主席,譚錦球續任監事長;新增2位常務副會長和9位副會長。
  • 【地評線】南方網評:「一個都不能少」,教育扶貧書寫奮進篇章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先扶智,絕不能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堅決阻止貧困代際傳遞」。擺脫貧困,不僅要和物質貧困告別,更要提高人的素質、增強內生動力、實現全面發展,作為「造血式」扶貧的教育扶貧,無疑是打贏脫貧攻堅戰、衝刺「最後一公裡」的關鍵所在。  從「人人有學上」到「人人上好學」的美麗蝶變。
  • 中糧長城葡萄酒發布微電影《陌生一家人》,助力教育扶貧
    (原標題:中糧長城葡萄酒發布微電影《陌生一家人》,助力教育扶貧)
  • 文化扶貧 志智雙扶 三峽博物館「重博扶貧印記」活動增強脫貧內生...
    該館還通過派駐第一書記、開展文創扶貧等形式增強脫貧內生動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文博力量。3年巡展4802場用傳統文化浸潤鄉村孩子心靈一座博物館,能為脫貧攻堅做些什麼?在謀劃和推進扶貧工作時,三峽博物館將文化扶貧、志智雙扶作為首要任務,立足館藏資源優勢,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困難群眾激發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幫扶手段中,巡展是開展範圍最廣、覆蓋人數最多的一種形式。「11月,我館巡展隊伍走進酉陽縣浪坪鄉、車田鄉育才初級中學,秀山縣隘口鎮中心校,黔江區金溪鎮中心校,為廣大群眾和師生送去了展覽36場、教育活動23場。」
  • 海南萬寧市智志雙扶 開出軍訓扶貧「複方藥」
    萬寧市扶貧辦供圖中新網萬寧7月22日電 題:海南萬寧市智志雙扶開出軍訓扶貧「複方藥」記者 張茜翼「脫貧後,生活更有了奔頭。」談及脫貧後的變化,海南萬寧市禮紀鎮青溪村貧困戶李海玲22日說,如今不僅生活上有保障,工作上也有成就感。
  • 中國郵政教育扶貧模式獲贊
    中國郵政按照定點扶貧規劃,依託所屬的石郵學院和企業優勢資源,以校企合作的方式,針對定點扶貧地區——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和洛南縣,打造了獨特的「教育+就業」扶貧模式,取得了扶貧扶志又扶智的成效,受到與會領導和代表的稱讚。
  • 紮實推進「五扶一美」幫扶模式 敏捷集團走出精準扶貧路
    這裡原本是省定貧困村數量最多的革命老區蘇區、深山地區的梅州市五華縣,如今,通過具有敏捷特色的「五扶一美」幫扶模式,一條條平坦整潔的水泥路讓村容村貌大變樣、長勢喜人的百畝桑芽菜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嶄新的教學樓和運動場在孩子們心中播種下了夢想的種子……曾經貧困的五華縣正在發生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蝶變。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 呼和浩特市新聯會走進紅色塔布賽開展「百企扶百村」扶貧項目推進
    本網訊:6月4日,為了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百企幫扶等相關政策,呼和浩特市新聯會組織走進紅色塔布賽「百企扶百村」扶貧項目推進會召開。參加走進塔布賽「百企扶百村」項目推進會與會人員首先參觀了計劃改造的塔布賽紅色文化研學基地項目,塔布賽紅色文化電影特效工廠項目,以及正在改造興修的塔布賽湖、塔布賽河等項目,在參訪了解了各個項目的推進情況後,與會人員舉行了座談會。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建達:「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2020-12-18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扶貧先鋒:三峽人的扶貧情
    三峽人:「志智雙扶」抓得實三峽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始終把教育扶貧擺在優先位置,將「扶志」與「扶智」相結合,從發展教育入手,幫助貧困地區孩子走進校園,改變命運,擺脫貧困。其中,先後新建擴建幼兒園25所、小學87所、中學50所、職教學校10所,極大地改善貧困地區教育基礎設施條件;連續十年開展各類「娃娃行」活動,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走近大國重器、激發心中夢想……家住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的趙欣婷是三峽人在教育扶貧領域幫扶的眾多孩子之一。
  • 「扶什麼」「怎麼扶」「扶得好」 都昌縣龍泉村脫貧解困三部曲
    原標題:「扶什麼」「怎麼扶」「扶得好」 都昌縣龍泉村脫貧解困三部曲   「這茶園的茶樹長勢不錯,150畝的茶園已經有了規模,只要我們好好打理,五年後,每畝均產有望實現萬元收益
  • 「扶什麼」「怎麼扶」「扶得好」都昌縣龍泉村脫貧解困三部曲
    為確保龍泉村貧困群眾與全市人民同步邁入小康社會,近年來,駐點幫扶單位——江投集團下屬公司江西贛鄂皖路橋投資有限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以「扶什麼」「怎麼扶」「扶得好」為主線,創新脫貧解困新路徑,穩步實現幫扶村「兩不愁、三保障」的總體目標,確保每一個貧困人口都不能在小康路上掉隊。
  • 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扶貧先扶智 扶智先通語 ——通渭縣推廣普通話...
    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扶貧先扶智 扶智先通語 ——通渭縣推廣普通話助力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張芳齡事跡 2020-12-14 1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育扶貧路,青年志願行」——昆明市青年文明號集體赴播卡小學...
    9月25日,由共青團昆明市委組織昆明市青年文明號集體代表赴東川區拖布卡鎮播卡村播卡小學,開展「教育扶貧路,青年志願行」公益捐贈活動暨青年大學習·致敬革命路」紅色教育主題團日活動。共青團昆明市委書記王彥彥指出:「短期的扶貧靠務工,中期的扶貧靠產業,長期的扶貧靠關心和培育好下一代,只有教育扶貧上下功夫,讓下一代走出大山,才能斷掉窮根,找到出路。
  • 扶貧先扶智 作業幫教育扶貧在路上
    或許這就是下沉教育市場巨大的痛點之一。如何讓更多的貧困地區的學子能夠吸收到均等於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是諸多教書育人者不斷思考的問題。作業幫作為K12在線教育領域的領軍者,匠心研發新技術賦能平臺,降低教育資源不均等的壁壘,積極探索教育公益扶貧的路徑和實現方式,讓全國孩子都有機會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 龍頭村志智同扶促脫貧
    龍頭村志智同扶促脫貧 來源:張家界日報2020-09-09字號:【大 中 小】訪問量: 本報訊 9月2日,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龍頭村舉行「愛心圓夢·扶貧獎學助學」活動,向該村今年12名考上研究生、本科、專科及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發放了1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助學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