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富寧織牢控輟保學「四張網」。雲南網記者 黃鵬 通訊員 陳二琴 攝。
作者:姜瑛
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但由於地域、經濟、發展的不同,出現了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一些鄉村教育資源匱乏,人們的生活也因為基礎教育的缺失,而受到了影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貧困地區更是如此。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局看,教育扶貧推進了脫貧的整體進程。那麼教育扶貧,究竟扶的是什麼?
資助全覆蓋,不讓一個學生因貧而失學。「讓孩子們都能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讀書,再也不要出現因拿不出學費放棄上學或中途輟學的事件……」這些來自基層教育工作者的早期願望已經變成現實。
全面改薄,讓學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建設校舍、室外運動場地,以及完善校園配套附屬設施,配備教學儀器和信息化設備等,使中小學的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支教下鄉,讓農村孩子享受優質教育。因為雲南有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很多孩子的普通話不太好,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有些困難,需要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不斷重複講解。還有些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要從基礎抓起。每年都抽調優秀教師赴少數民族地區和偏遠山村支教。支教老師們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帶到山村學校,讓山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樣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教育是最基礎、最根本的扶貧工程,但同時也是一項艱巨、漫長的工程,必須長期堅持,才見功效。堅持教育扶貧不放鬆,嚴格執行國家資助政策,以確保貧困學生不失學為核心,凝聚全社會教育扶貧強大正能量,將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鏈條,確保高質量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