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大師」趙季平來蓉 講《笑傲江湖》《水滸傳》《1942》裡的...

2021-01-18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婷)「唉,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呀頭…」作曲家趙季平為電影《黃土地》《霸王別姬》《水滸傳》《笑傲江湖》等創作的歌曲唱響了大江南北。5月26日,滿頭銀髮,一身黑色線衫的趙季平來到成都,與觀眾分享歌曲創作拾零。

談劉歡唱《好漢歌》:好的配樂來自民間

「市面上太多程式化、晚會化、雷同化的音樂作品,它們譁眾取寵,不是來自創作者內心。」一開場,趙季平針便分享了他最近的憂慮,他認為好的歌曲創作,應該有獨特個性,有感人的魅力,同時要有創意。

1997年,張紀中擔任《水滸傳》製作人,他帶著厚厚的48集劇本找到趙季平寫主題歌。當時已經配樂過《大紅燈籠高高掛》的趙季平是拒絕的,為了保證音樂的完整性,他希望做的是整部劇的配樂和主題曲。

「說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趙季平回憶,易茗的詞讓他很喜歡,於是與劇組談妥後,創作了《公道在人間》《好漢歌》《天時地利與人和》等系列作品。

而《水滸傳》中大名鼎鼎的梁山泊,位於山東省濟寧市下轄。當時他去當地採風,結合山東方言的音調,最後《好漢歌》唱出來的開頭「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其實與山東方言白話相差無幾。「好的民樂來自民間,方言是一塊寶庫,這是音樂對語言的延伸。」趙季平說自己去山西採風《喬家大院》,聽到嗩吶和夥伴感動到流淚,這些源自民間音樂最令他動容。

同時,《好漢歌》並沒有用傳統歌曲的開頭,轉而用打擊樂,民間戲曲結合,最後讓流行歌手劉歡演唱。「劉歡的版本是最讓我滿意的,匪氣不過分,又不是中規中矩。」

談王菲錄《笑傲江湖》錄了40遍:藝術是嚴謹的

而在1999年創作的《笑傲江湖》主題曲中,趙季平反其道而行之。他考慮到老版《笑傲江湖》中有《滄海一聲笑》這樣膾炙人口的歌曲,和「好漢歌」有異曲同工之妙,於是把《笑傲江湖》主題曲定位為既能感受到江湖難平危機紛紛,但同時又能優雅大氣。

「咿—呀——」趙季平現場唱出了這首歌的開頭。「其實這就像是令狐衝寶劍出鞘寒光一閃。」趙季平分析,配以「一劍飄飄,一生笑傲,浮世滔滔,人情渺渺,一劍飄飄,一生笑傲」的男聲合唱作為背景音樂,從而帶出男主音,令人盪氣迴腸。

由於《笑傲江湖》主題曲是劉歡和王菲合唱,令趙季平印象深刻的是,王菲錄中間的合唱錄了40遍之多。「這不是我們不滿意,而是她為了達到自己心中的標準。」這一點讓趙季平非常讚賞,他認為做藝術就是應該這樣,真正厲害的藝術家,會十分嚴謹地對待自己作品,對自己的作品有極致的追求。

談姚貝娜絕唱《1942》:要錄一首「天上的歌」

《1942》中的《生命之歌》是趙季平近年來的新作。提到這首的創作,趙季平說,這首歌的歌詞原本取自教堂上的歌詞。

「生命的河,喜樂的河,緩緩地流進我的心窩。」趙季平當時一看到這句歌的歌詞就深深被打動。「在那樣一個地震的年代,荒蕪的年代。」需要一首「天上的歌」,我們雖然頂著頭上的烏雲,但是要把憂傷灑落。

趙季平現場播放了這首歌,當他看到已經過世的女歌手姚貝娜演唱視頻時,聲音有些哽咽。「這也算是她的絕唱了,那時候她身體還很好,我們錄了幾遍,溝通彼此的想法,也合作得不錯。」

趙季平簡介>>>

趙季平,作曲家、教授。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陝西省文聯主席,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主席,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及主席團成員,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他在中國音樂創作領域獨樹一幟,被譽為中國樂壇最具中國風格、中華氣質和民族文化精神的作曲家,是目前活躍在世界樂壇的中國作曲家之一。代表作交響詩《霸王別姬》、交響音畫《太陽鳥》、交響組曲《喬家大院》、民族管弦樂《慶典序曲》、《古槐尋根》、大提琴協奏曲《莊周夢》、管子協奏曲《絲綢之路幻想組曲》、二胡協奏曲《心香》、《第二琵琶協奏曲》、《第一小提琴協奏曲》、舞劇《大漠孤煙直》、《花兒》、陝北秧歌劇《米脂婆姨綏德漢》、交響京劇《楊門女將》、室內樂《關山月》、歌曲《大江南》、《斷橋遺夢》、《好漢歌》、《關雎》等。

此外,他接觸電影音樂從《黃土地》的配樂開始。先後又創作出了一系列為電影《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秋菊打官司》、《梅蘭芳》、《孔子》以及為電視劇《水滸傳》、《大宅門》、《喬家大院》、新版《三國》等家喻戶曉的音樂作品。他曾兩度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以及法國南特國際電影節最佳音樂獎,中國電視「飛天獎」優秀音樂獎,「飛天獎」突出貢獻獎,四度獲得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音樂獎,六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金唱片「藝術成就獎」,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作品大獎」,「二十世紀華人經典作品獎」, 榮獲2017「中華之光」 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大獎。

相關焦點

  • 這版《笑傲江湖》從5.5到8.2分,審美變化了還是90後長大了?
    李亞鵬版《笑傲江湖》在2001年開播,收視率並不低,可是槽點滿滿。
  • 7080後,這場《笑傲江湖》武俠金曲音樂會邀你致敬經典!
    只有用《小刀會片段》來描寫江湖世界的波瀾壯闊用《一生所愛》來述說俠骨柔情 今日入蘭若寺,嘗今世生死別離張國榮所飾寧採臣戲裡戲外處處是江湖來這裡重溫那些風華絕代吧!)王進打高俅趙季平 - 水滸傳《神鵰俠侶》、《笑傲江湖》、《黃飛鴻》等經典武俠影視作品中的情節與人物,已作為我們這代人心底裡一份不可磨滅的回憶而存在,其衍生出的無數音樂大師為影片嘔心瀝血所譜出的一首首笑傲江湖,更讓我們設身處地的感受武俠的精髓。
  • 你一定還記得李亞鵬版【笑傲江湖】裡那盪氣迴腸的壎曲吧.
    ,也未能逃脫如此命運,逐浪而逝,只剩一曲《滄海一聲笑》,把那說不盡的江湖往事一遍又一遍的唱著。    江湖,每個人心中都有,但也只有真正富有特色的才能經的起時間的考驗。     李亞鵬版《笑傲江湖》的人物造型和選景非常出色,實景拍攝的名山大川,為這個江湖增添了濃烈的厚重感。
  • 笑傲江湖/電視原聲帶
    笑傲江湖/電視原聲帶
  • 趙季平:我的音樂中有老百姓的聲音
    演出時,年逾90的女作曲家黃準、86歲老作曲家呂其明,分坐趙季平兩側,為他助陣。中場休息時,一位上海老觀眾認出了趙季平,直接對他豎起大拇指,「你寫出了中國民族音樂的大作!」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楊燕迪也來到音樂會現場。「業界公認,趙先生的作品雅俗共賞。他是寫旋律的大師,酣暢淋漓,又帶有強烈的陝西風格。」
  • 央視版《笑傲江湖》:它才是最好的江湖
    這次央視接手拍《笑傲江湖》頗有一點「下凡」的意思,1994年,央視推出《三國演義》,1998年央視推出《水滸傳》,都是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但都改編自四大名著,原著本身就是精品中的精品。
  • 我心中的江湖,都是從這些武俠劇主題曲裡聽來的
    詞句工整意境瀟灑,既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又有生死與共浪跡天涯,既有武俠感,也有中國風,不能更好聽~《刀劍如夢》來也匆匆 去也匆匆 恨不能相逢愛也匆匆 恨也匆匆 一切都隨風狂笑一聲 長嘆一聲 快活一生悲哀一生 誰與我生死與共主題曲對一部電視劇來說太重要了,尤其是武俠劇,兒女情長和英雄氣概都要融合其中,但凡經典的武俠劇,
  • 在音符中「重遊江湖」,《笑傲江湖》經典武俠影視金曲視聽音樂會11...
    作為香港四大才之一,華語武俠小說大師,他為世間留下的15部武俠小說流傳數年,創造了一個個家國、歷史、俠義共存的江湖世界。  這些小說和翻拍的影視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大家精神世界的烏託邦。  每逢聽到那些經典的音樂配曲,總會想到金庸先生的離開,也總會覺得,那個熱鬧、喧囂、美好、夢幻的武俠世界似乎就這麼逝去了。
  • 李亞鵬《笑傲江湖》:時間終為它正名
    而九十年代的大陸影視拍攝的是什麼樣的作品呢?1994年,央視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電視劇《三國演義》;1998年,央視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電視劇《水滸傳》。因為金庸的不滿,張紀中在後來拍攝《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作品時,則便得小心翼翼了起來,嚴格按照原著故事,只做細微調整。在這樣一片罵聲中,還有著不一樣的聲音,那些聲音來自沒看過《笑傲江湖》故事的觀眾:「央視拍的電視劇一貫很大氣,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我都很愛看,有人說《笑傲江湖》和《水滸傳》有點像,那又有什麼不好?
  • 江湖不再 俠客不再——電視劇笑傲江湖的尷尬
    一邊看,腦子裡生出好多個「假如我是真的」。  假如現在傳媒沒那麼發達,報紙、刊物、電臺、電視臺的數量銳減90%,回到二十年前《敵營十八年》的狀態,就沒人罵了吧?即便有人罵,也絕對罵不成片,你也聽不見。假如所有的電視觀眾,尤其那些白居易對著寫詩的村婦們,都會寫文章,又都能上上網,投投稿,也會聽到些讚譽之聲吧?否則收視率裡百分號後邊那些數字哪兒來的呢?
  • 趙季平:用民族音樂講好中國故事(附趙季平音樂作品集)
    他,長期從事音樂創作,先後為數十部影片配曲,作品在國內外電影節獲獎;他,酷愛中華傳統文化,並善於從中汲取營養,創作出諸多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本期《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文藝名家講故事》欄目對話著名作曲家趙季平。
  • 笑傲江湖金庸,這麼多版本你最喜歡哪一版?李亞鵬王菲合唱的不錯
    笑傲江湖作詞:易茗作曲:趙季平原唱:劉歡、王菲男:傳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水遠山高正義不倒會盟天下英豪無招勝有招一劍飄飄 一生笑傲一劍飄飄 一生笑傲女:英雄肝膽兩相照江湖兒女日見少心還在 人去了回首一片風雨飄搖合:心還在 人去了回首一片回首一片風雨飄搖
  • 李亞鵬版《笑傲江湖》:時間終為它正名
    在這樣一片罵聲中,還有著不一樣的聲音,那些聲音來自沒看過《笑傲江湖》故事的觀眾:「央視拍的電視劇一貫很大氣,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我都很愛看,有人說《笑傲江湖》和《水滸傳》有點像,那又有什麼不好?以前看過一些港臺的武打劇,比如前一段中午播的香港版《笑傲江湖》,那些俠客們老是在房間裡說話、打鬥,演來演去老是那麼幾個人,每個門派似乎只有三四個人。
  • 趙季平魏明倫陳智林沈鐵梅支招
    「巴蜀鬼才」魏明倫,著名音樂家趙季平,川劇表演藝術家沈鐵梅、陳智林分別從劇本、音樂、聲腔、人物塑造等方面暢談自己的川劇情懷,抒發自己對「川劇振興」的個人見解,並祝福川劇未來:「出人出戲出觀眾,花開滿園!」
  • 方證大師:笑傲江湖中的權鬥高手
    此時的他如孤魂野鬼般,被嶽不群逐出師門,身負重傷。令狐少俠眼中的方證老和尚容顏瘦削,神色慈和,也瞧不出有多少年紀,心下暗暗納罕:「想不到這位名震當世的高僧,竟然如此貌不驚人,若非事先得知,有誰會料得到他是武林中第一大派的掌門。」令狐衝看人的眼光,一向是非常不準的。玩政治的講的是偽裝,他看不透師傅嶽不群的偽君子真面目,又怎能明白眼前這位慈祥老人如何坐的幾十年武林超級大幫的領袖?
  • 新《倚天》有《刀劍如夢》,這幾部武俠劇的主題曲也都江湖味濃
    而該劇沿用1994版《倚天屠龍記》的主題曲《刀劍如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愛也匆匆,恨也匆匆 ,一切都隨風。」的歌神響起時,也在不少武俠迷的腦海中蕩起了一陣陣的漣漪。一部好的武俠劇,總是伴隨著一首經典的主題曲。94版《倚天屠龍記》裡,馬景濤的「張無忌」、周海媚的「周芷若」、孫興的「楊逍」,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記憶。
  • 從《笑傲江湖》裡的小人物狄修來看大師是怎樣煉成的
    今天我們就從金庸的經典作品《笑傲江湖》裡,一個叫狄修的小人物來看一看。何物狄修?沒有看過《笑傲江湖》原著小說的人可能都會覺得疑惑:狄修是誰?狄修是左冷禪座下的弟子,排行未知。但他這個人物雖小,人品之惡劣,為人之惡毒無恥,卻是在整部人稱「腥臊撲鼻」的《笑傲江湖》裡都是很難找的。他的第一出場,是在劉正風「金盆洗手」的宴會上。在劉正風控制住了嵩山派費彬,而陸柏等人又控制住了劉正風的家人的時候。
  • 水滸傳的片尾曲《好漢歌》,原來是這麼誤打誤撞出來的
    大家應該都看過98版的《水滸傳》,其實這版本的水滸傳是當年拍攝的四大名著中最後拍攝的一部經典,當年隨著《水滸傳》的熱播,片尾曲《好漢歌》一下子傳唱了大江南北,而歌詞中的一句「該出手時就出手」也成了當時的流行語,但是你們知道嗎,其實這首歌的誕生也經歷了諸多波折,最後是誤打誤撞產生出來
  • 金庸把《笑傲江湖》版權1塊錢賣給央視,其實是別有用意
    金庸先生最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大俠」,因為他的一生都在致力於武俠小說的創作,《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乃至於有人說,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
  • 水滸傳《好漢歌》不是給劉歡唱的?張紀中揭秘
    劉歡演唱《好漢歌》名導張紀中和音樂大師趙季平在成都青城山下合影。2018年,距離張紀中版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在中央電視臺首播已經整整20年了。「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啊……」這首由劉歡演唱的《好漢歌》,也已經問世2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