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政治正確不足以淹沒一個好故事

2020-10-10 像素高斯拉

總體來講沒有讓我失望,還是值得各位看官找原片一看。更不需要因為黑人的出現就陷入政治正確影片的偏見。我認為,種族歧視是只是故事的起因,人人平等的是影片的去向,生而為人有責任改造現實,才是作品的立足點。看起來的身份不同只是包裹在人體外表的一種偽裝,用喬的話來講,就是表演。表演在影視作品裡呈現的是一種簡單的複雜性,也是作品之間有所區別的基礎,人物塑造的不同結果賦予了影片更多魅力。在此要誇一誇傑克遜,人格魅力簡直完勝。

偏見的開始依然要從好萊塢說起,由於多年來類似《綠皮書》《黑豹》《月光男孩》等作品的登錄,從信息傳播上來講,大多數的評論焦點都放在種族歧視這種政治正確的話題上,只要出現膚色差異就是這些老套的論述,只提政治正確便忽略故事的價值,難道不也是偏見嗎?

當然好故事不等於好作品,好萊塢的標準化影視工業,讓影片的視聽風格顯得中規中矩。缺少了天才的氣質。在電影工業體系下,天才作品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不過即使是這樣的標準化作業,也足夠讓我們學習很多。

標記幾個不可忽略的關鍵片段 :

1 女性 伯納德的妻子 尤妮絲 與自己的伯父講,我老公是個天才;尤妮絲 告訴馬修,有時候人得承受巨大風險才能獲得尊重;尤妮絲對伯納德說,看看你的成就。白人能買房創業,但黑人沒有,也許是時候有個人來打亮明燈。

2 父子 自己是個孩子時,被父親告訴,黑人沒辦法靠金融掙錢 面對自己的孩子時,一定要讓他的更好的環境中長大。 多年之後與父親重聚,父親說,我想你是對的,用白人的方式掙錢,但在這裡還是做不到,可能會更慘;當帶著自己的孩子走在他出生的地方 恰好發生在電影的中點段。改變身份才是伯納德最根本的願景。

3 商人 當巴克幫助他拿到貸款時,所說,商業常規就是讓你這種人處於劣勢。而商人可以打破它,因為對交易有信心。

4 司機 清潔工 警衛 工人 從伯納德覺得穿工人制服是對自尊的踐踏,到聽證會上那件象徵工人的衣服高高舉起。完成的不僅僅是自我的轉變或者黑人的成功,而是天然的人不需要任何條件都可以宣讀人人平等的建國條例。

5 喬 從不相信任何人到結尾與伯納德一家擁有兩棟相鄰的房子。憤怒的伯納德也笑了起來。完成了人生意義的重建。「當你了解人生的真相,就只能笑了」。

從這五點,足以顯示故事的特別之處,打破無盡的循環,擺脫思想的控制,是通往自由的必經之路。

所以我認為《銀行家》和其他「政治正確」影片的根本區別在於,後者告訴你需要怎樣待人,而《銀行家》是告訴你需要怎麼樣做人,在個人主義盛行的當下,找到自己在家庭,族群,職業等不同社群內的位置。面對現實世界,肩負起自己的責任,是生而為人的必經之路,推薦觀看原片。

相關焦點

  • 6家保險機構被監管接管,別忙著罵保險的「政治正確」!
    今天(7月17日)刷新聞的時候,看到一條新聞:銀保監今日起接管6家保險機構,為期一年。沒有看是那幾家公司,先看了評論區,果然一個打著「新華保險」的網友已經開始了譏諷,內容大概是「這就是保險中介們喜歡的高佣金中小保險公司,被接管了」。沒錯一個賣保險的,在做罵保險的「政治正確」行為。
  • 瘋狂動物城:政治正確的美麗烏託邦
    這確實是個「用力過猛」的時代,那種《廊橋遺夢》、《一棵梨樹壓海棠》似的好電影譯名變得可遇不可求,連《獅子王》、《花木蘭》這種直譯名字的都成了稀缺作品。仿佛不把名字起得狂躁一些,不足以吸引觀影熱情,殊不知《頭腦總動員》這樣的糟糕翻譯趕走了多少本應該走進電影院看看《Inside Out》的觀影人群。
  • 《中國金融》|做一個真正的銀行家——銀行哲學要義之十
    銀行家要從宏觀經濟角度看問題、想問題,從微觀主體需要和潛能出發找切入點和突破口。做有政治信仰的銀行家,這是方向;做有專業精神的銀行工匠,這是飯碗;做銀行界的哲學家、理論家,這是水平;做銀行界的行動派,這是品德。第一,堅定理想信念。銀行是有靈魂的,理想信念就是靈魂,亦即與實體經濟同呼吸共命運,服務民生,改善民生。銀行既是一個有形的金融機構,又是一個精神組織。
  • 政治正確
    什麼是政治正確?其實質就是統一戰線,用宣揚美好的理念來緩和淡化各種矛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 不過時的「黑白配」,是「政治正確」,還是「內容取巧」?
    有人吐槽它們過於強調「政治正確」,有人說它「內容取巧」,但拋開題材與種族,這些電影所展現的靈魂之間的碰撞,卻別有一番韻味。《綠皮書》《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一名黑人鋼琴家,為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個粗暴的白人混混做司機。
  • 《誓血五人組》:強行政治正確的政治正確
    《誓血五人組》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影片裡穿插了大量的4:3的鏡頭,這與現代寬銀幕形成了對比,也展現出了他要打通時空、塑造一個統一的種族體系的野心。在影片的最後,出現了一張五人組的合影,除了黑豹之外,其他的四個人都是皚皚老矣的形象。四毫無疑問,《誓血五人組》是政治正確的,影片順應了歷史潮流和時下的社會運動熱點。
  • 政治正確和文藝評論
    不過這個人設,如今的廣電是會要求修改的),鍵盤俠覺得這種人活該人財兩空,所以對最後選擇清苦醫生從良的小三,想必也不好苛責。當時,「小鮮肉」還沒有流行起來,舉國女性都沉浸在對「大叔」的意淫中。但在「睡男神」和「掰彎禁慾老幹部」才是王道的今天,吳秀波這個除了人好之外沒什麼色彩的老男人角色說不定也會被揶揄成「接盤俠」「備胎轉正」和「喜當爹」。
  • 美國兩黨之爭背後的故事,「政治正確」下的第一強國
    傑斐遜認為,人民好不容易通過艱苦卓絕的鬥爭贏得了獨立,爭得了自己的權力,如果再搞出一個凌駕於北美十三州之上的「聯邦」,這不就是趕走了「英國爹」,自己又給自己造了個爹嗎?這違背了「自由」原則!所以為了抵制聯邦黨人建立「聯邦」的思想,傑斐遜在1790年代創建了民主共和黨。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最大的爭議就是「北美十三州要不要由邦聯轉變為聯邦」。
  • 政治正確與學術
    所謂政治正確,應該是爭取各方平權,而不是給予某一方特權,雖然在爭取平權的過程中會存在矯枉過正的現象,但也要儘量控制在一個範圍內。在這裡,筆者只認同給予育有子女的女性一定的特權,除此之外種族,性別認同都不應該是得到特權的理由。如果有心留意美國的大學近幾年新招的助理教授,就會發現同等職位的差異非常大,有很多人只因政治正確就拿到了很好的職位,但其水平可能還不及其他族裔的博士在讀生。
  • 《銀行家》中規中矩,穩中求彩
    而這部《銀行家》也正如近幾年雨後春筍般的探討種族題材類電影一般,正向著美式「樣板戲」的道路發展。說「樣板戲」或許過於戲謔,但不可否認的是,片子多了,觀眾勢必要比個明白,珠玉在前,後生往往陷入雷同。討論種族問題、宣揚平等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刁鑽的觀眾這時便更關注於電影本身的品質。可以說《銀行家》至少做到了合格標準。穩,四平八穩。
  • 電影《銀行家》
    《銀行家》在2018年秋季開始拍攝,成本約1100萬美元。2019年7月,蘋果公司買下了影片版權,據說他們當時十分看好這個黑人傳奇故事的積極社會意義,以至於只看了十分鐘成片片段,當即就拍板決定拿下版權。原本,蘋果公司準備拿著《銀行家》來衝擊今年頒獎季,為Apple TV+爭取一個開門紅。
  • 討厭「精確」和「正確」:政治不正確會讓人覺得更真實
    接下來是李誕的辯論:發言快結束的時候,李誕也講了一個故事: 我的一個記者朋友問過我,他說李誕我在採訪生涯中有一個很大的困擾,就是我經常採訪一個當事人,他把他的故事告訴給我,我覺得我報導出去,會幫助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這個社會的一些陰暗。
  • 政治正確?我看不太正確
    例如「黑名單」「白名單」等常見的術語,帶有黑=壞,白=好的意思成分,應當改成「阻止名單」和「允許名單」。當我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是完全,完全無法理解的,但是卻又知道谷歌這麼做的原因。在現在輿論趨勢下,種族平等,是一個鮮明,不可動搖的政治正確。
  • 官鬼: 公共的意義和政治正確
    這個故事本身沒什麼重要的, 但是故事中, 對於超自然存在 (黃鼠狼什麼的) 於人的關係的表述 (管住了), 一下子讓我明白了為什麼要把 「官」 和 「鬼」 合起來表述克制自己的東西.在我看來, 政治正確的核心是一種對於 政治表態的要求, 它包含著這樣的邏輯:任何一件事都必須包含一種政治主張;任何一種政治主張都是涇渭分明的正確和不正確的區分;所以我們做任何事, 說任何話都在表達正確和不正確的政治主張.
  • 《銀行家》想金子變成銅,想銀子變成窮
    為什麼《銀行家》伯納德就能從一個黑人擦鞋小子逆襲成大富翁呢?德州銀行大樓前的擦鞋少年中,他把鞋子擦得最亮,生意最好。擦鞋的時候在偷偷記下生意人的金口玉言,不擦鞋的時候偷偷趴在銀行大樓的窗子邊上偷聽。不相信爸爸說的搞經濟搞金融只是白人的專利。把房子裝修好一轉手就賺差價。被拒絕後仍然努力尋找機會,用執著吸引到白人合作夥伴。
  • 原泉:白俄羅斯在「政治正確」和「正確政治」的十字路口徘徊
    普京與盧卡申科 圖自克裡姆林宮網可以這樣講,是蘇聯解體後白俄羅斯面臨的紛繁複雜的局勢,將 「政治不正確」的盧卡申科推向了白俄羅斯政治舞臺的中心。亞歷山大·格裡高利耶維奇·盧卡申科1954年出生於蘇聯白俄羅斯維捷布斯克州科佩斯村的一個單親農民家庭。
  • 《逃離普利托利亞》政治正確的曼德拉式
    哈利波特長大以後修鎖功夫了得,但政治正確從來都是一道單選題,曼德拉的故事激勵了多少人,比樣樂隊還給他這唱了一首光輝歲月呢,但它僅僅是好人並沒啥治理國家的經驗,所以你看南非從發達國家經過他和祖馬大哥的管理,現在暴力頻發經濟滑坡,沒啥值得驕傲的了土地還是再白人手上。這種塑造出來的民主鬥士比比皆是,比如翁山蘇姬現在也被西方剝奪了全部榮譽吧。
  • 一個變性人NPC引發的血案:談遊戲的政治正確|愛玩網
    比起政治正確,什麼時候當少數群體不再是噱頭和爭議點,當特殊群體不再「特殊」,我們才真正成功了。
  • 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成功背後,站著一個猶太銀行家
    著有《文化絕望的政治》《權力的責任》《非自由主義的失敗——現代德國政治文化論文集》等。《金與鐵》出版前,許多歷史學者都對布萊希羅德以及同時代的銀行家存在刻板印象,認為他們是經濟利益的代表者。由於他們的猶太人身份,在歐洲,特別是在德國長期的反猶主義陰影之下,和他們相關的資料或被迫消失,或因時間的流逝被置放在世界各地難以搜尋。
  • 進擊的美國外宣:警惕美式散裝政治正確
    但這兩件事兒,在拜登上任不到一個月連續發酵,讓我有些擔憂。這畫風和美國散裝政治正確的套路實在太像了,是誰教的?02『女權主義』是政治正確的重要零件。歷史上女性往往被壓迫,男女平權的初衷毋庸置疑,也獲得了不少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