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我,經常會聽到的評價:
你怎麼這麼敏感,你想太多了。
你怎麼這麼情緒化,太不成熟了。
你想開一點,這麼點小事至於嘛。
是的,深受敏感、情緒化之害的我,經常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為什麼討論問題時別人都可以自如的發言,可是我卻每每找不到說話的時機;
為什麼跟別人說完話之後腦子會不停地轉,一刻也不能休息,拼命懊悔自己又說錯話了;
為什麼平常的時候看起來信心十足,其實一點點小事就能翻騰起內心情緒之海的狂風暴雨。
我覺得自己像謎一樣,無法了解自己。時不時走在夜路之上,迷茫又看不到星光,黑暗之中,對光和溫暖的渴望無比的強烈。
然而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我無數次慶幸自己在六年前開啟了心理學的研習,加上後來心學、塔羅、教練的踐行,一點點掙開了限制性信念加諸自身的種種枷鎖,從焦慮和滅頂的恐懼之中解脫出來,終於走上了一條心靈自由之路。
心理學對我來說,是了解自己的起點,特別是從情緒入手,一點點揭開自己行為背後的真相,從一個又一個的情緒糾葛中,潛入冰山之下去解讀自己的情緒、信念、價值觀、期待,終於慢慢完成了自己的冰山拼圖,在這個過程中也改寫了不少自己的底層信念,開始見到了自由的曙光。
薩提亞的冰山模型告訴我們,在情緒,即感受之下,還可以去探索感受的感受,自己的信念和觀點,觀點背後的期待、深層的渴望和對自己的認知定位。
平常的生活裡,我們往往與情緒共舞,憤怒、委屈、悲傷、失望、羞愧、恐懼、焦慮等等,纏繞心間,然而多數時候會想著儘快從這些情緒裡逃開,很少去深究過這些情緒從何而來,因此也錯失了從情緒模式中解脫出來的契機和主動掌控情緒的力量。
實際上每一次的情緒都是了解自己的契機,而我確實從一輪又一輪的情緒探索中受益匪淺,情緒探索不是什麼愉悅的事情,但卻是收穫巨大的,下面將以憤怒和恐懼為例分享下具體的探索過程。
憤怒: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力量
曾經我對「放鴿子」是有點接受無能的,特別是對於最後一刻才通知,看上去誠意缺缺的「鴿子」,更是第一時間就會湧起憤怒的情緒,再想想又空出一段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安排,又覺得很鬱悶。
用薩提亞的模型梳理過後,會發現憤怒背後有著一套複雜的邏輯在運作著,也有一顆柔軟的害怕受傷害的心。
感受:憤怒、鬱悶
感受的感受:被放鴿子是因為自己不夠重要,不夠重要這件事牽動了受傷害的感受,而有一段只能跟自己呆在一起的時間又牽動了被拒絕的傷害感;
信念:如果自己夠重要,是很少會被放鴿子的,不夠重要就代表自己不夠好,而一個人吃飯更是不合群的表現,不被接納的人是孤獨的;
渴望:渴望別人的重視、接納;
自我:深層次覺得自己不夠好,需要很多外在的認可、接納、鼓勵。
所以認真探索下來,其實憤怒是對自己受傷害感覺的一種攻擊性防禦,而這種受傷害的感覺根因在於覺得自己不夠好,也來源於過往經驗裡被拒絕、不被接納的一些負面情緒的沉澱。
心理學裡有一個神奇的魔法,就是潛意識意識化,當這些情緒、信念、渴望浮現出了水面,才能用理智去甄別影響情緒的信念合理不合理,是該保留還是該拋棄。
以憤怒為例,後來被放鴿子就很少會引發憤怒了,會想到對方可能確實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處理,但有事情比自己更重要,並不意味著對自己的否定,扔掉了這個「否定」的枷鎖之後,真的感覺輕鬆了太多,更能客觀的從各個角度上看待對方的行為。
就拿放鴿子而言,也有太多的可能性了,一次的「鴿子」裡面有太多的偶然因素,多次的「鴿子」裡可能潛藏著對方的性格習慣和潛意識的問題。
當能輕鬆的接過「鴿子」,順其自然前行之時,時不時發現恰恰是被放鴿子後的那段時光孕育了生命中更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發生的可能。
恐懼:面向未知和不確定性時的絕望
恐懼是一個非常底層的情緒,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到它的真相。
外在表現出來,就是工作上一旦出現風吹草動,剛開始的時候還會想各種辦法來應對困難,但是如果這些方法都不奏效,心中會相信困難像山一樣橫亙在面前,找不到跨越的路,失去了信心之後,心中的野草就會瘋狂的生長起來。
就要失敗了吧,失敗了怎麼辦?別人會怎麼看待自己?未來的路又去向何方?找工作還能不能找到?不能找到的話天就要塌了吧?
想像力太豐富與恐懼情緒也是一對絕配,它讓小事在心中無限放大成了壓死駱駝的稻草。
直到後來從恐懼情緒之中解脫之時,才發現根因之處在於內心深處的信心不足,所以在面對不可測的未知之時,傾向於把可能性解讀為負面,甚至是絕對負面,沒有任何光亮的至暗時刻,而絕望會打消人一切努力的願望。
而恐懼的反面是希望,絕處逢生的希望,暗夜裡的光,後來我用「盲目樂觀」來形容這個品質,在經歷絕境之時,哪怕現實處處令人絕望,但仍然相信一定會走出去的,所以就會給自己繼續走,不要停的動力。
實際上,只要不停的走,任何低谷都有爬上來的那一天,就像黎明之前的黑夜,太陽終究會升起。
從恐懼中解脫之前,十幾年來自己是一天的工作空窗期都沒有的,無法想像沒有工作的日子,好像離開了工作就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和存在的意義。解脫了之後終於可以切換到自由職業者的路線之上,學會了與不確定性和平相處,也給了自己無限可能的空間。
對心學四句口訣的領悟多年以後才找到一點感覺,經過了心理學指導下的情緒探索,對信念-情緒-情緒影響下的行為-重複行為形成的習慣這條路徑越來越熟悉,對情緒模式的識別越來越多,每一次的識別都像是一次情緒的清掃,掃除了遮蔽本心的烏雲,也就能更精微的體會到吾性自足的本心,體會致良知的奧妙。
致良知是心學的主旨。語出《孟子·盡心上》 :「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心學認為,「致知」就是致吾心內在的良知。這裡所說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識,也指最高本體。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將良知推廣擴充到事事物物。
「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鍊,見諸客觀實際。「致良知」即是在實際行動中實現良知,知行合一。
就自己的體悟而言,當情緒的蔽日烏雲被清掃的差不多之後,臨事之時,能夠感受到起心動念的原點,對自己的念頭有更精微的覺察和捕捉,而當覺察到念頭之時,同時會自然的產生一個判斷,即這個念頭的善惡之分。而在此時轉念,其實是最省力的。
反之,覺察不到這個信念,就會不自知的引發情緒、順著情緒去做出行為的反應,又深陷這些行為帶來的惡果中無法自拔。
比如去找一位朋友幫忙,朋友回復的語氣很冷漠也很不耐煩,此時如果捕捉到心中的念頭--她這麼做太過分了,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憤怒的情緒,而隨著憤怒的情緒可能自己也會惡言相向,或者以後敬而遠之,總之很可能會破壞與朋友之間的關係。
而為善去惡則會多一點包容和其他可能性的推測:她可能現在太忙了,時機不對,或者她可能遇到什麼煩心的事了,等她狀態好了再來,則一場風波可能消弭於無形之中。
分辨善惡之念,雖小惡而不行,則內心世界平和而喜悅,境由心生,外在世界也會少很多不必要的衝突,想想先生在貴州龍場時的心境,就可以知道每個人生活的世界,實際上是由內心創造的,因為世界的意義是由自己的心賦予的。
在這麼多年積攢的塔羅案例裡,一次次感受到塔羅的「神準」-呈現潛意識的線索,來訪者意識層面不自知的部分,一次次解開潛意識線索的過程裡,深深感受到以下幾點:
每個人都是複雜的。根據外在的部分:自己的溝通、行為的表現、他人的評價等等得來的印象,統統在深入溝通後發現那只是冰山一角,甚至每個人對自我的認知程度也只是冰山一角,比如有的人既天真又務實,人生大事上做決定只聽內心的聲音,轉換城市、轉換職位都是一轉念的事,做起具體的事情來卻事無巨細計劃周詳。所以審慎的使用標籤去界定一個人,在不同的領域裡,不同的狀態下,每個人的表現都可能是不同的,永遠保持好奇和覺知去了解一個人。
每個人的世界觀如果不經過精神的探索,往往是構建在自己的經驗之上的。比如順理成章的認為所有人的性格特徵都是跟自己一樣的,做出不一樣的行為就是一種缺點的體現。比如夫妻關係中,感性的丈夫覺得妻子怎麼跟親戚之間的關係這麼冷冰冰,也不會主動張羅聚會增進感情,務實的妻子覺得錢給到位就夠了。這種思想上的差異觸發了不少激烈的爭吵,無法改變的對方,恨鐵不成鋼的心情都是消磨感情的快刀。
信念的力量是強大的,吸引力法則在我們的底層運行,不了解自己潛意識的來訪者可能一生都在重複一個模式而不自知,比如擁有「我是不配得的」信念的人,可能一生都會與美好的生活擦肩而過。不解決底層的信念,就會在不自覺之中帶著有色眼鏡去篩選事實,一次次用生活證明「我的確是不配得」,或者對機會望而卻步,或者用焦慮、恐懼等各種負面情緒來扭曲自己的生活。
在塔羅的世界裡遨遊了這些年,學會了用一個更宏大的、敬畏的角度看待內心世界,正如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的:「這個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教練原則一:我們創造自己的現實。
教練原則二:生命中所有的經歷都有助於你的成長。
十一項教練原則,是我參與進化教練課程的第一個收穫,當時,我覺得:嘿,這些我都懂,因為經過了心理學、心學和塔羅的修習,我已經選擇了相信這些原則。
然而猜得到開頭,卻沒有猜到結尾,我在進化教練課堂上的收穫遠遠超過了我的想像。
那跟一個神奇的愛的場域相關,由五位mcc大師級教練和一群帶著愛生活的助教們帶領的,在學員們的共創、投入的氛圍帶動之下,越來越能感受到打開自己內心之門的渴望和勇氣,在允許、接納、相信的力量之下,深層次療愈自己的契機出現了。
是的,一場深層次的療愈讓我發現,在探索自己內心世界的過程中,學會了覺知和轉念的自己,越來越掌握了智慧的奧秘,可是深留在內心深處的悲傷,卻唯有愛能讓其充分的釋放。
當一個帶著與宇宙(mega)連接狀態的教練坐在面前,談話本身能夠給予自己充分的賦能,而當能量滿格之時,會自然調動起所有的資源去創造不可思議的現實。
對我而言,就是終於連接到了自己的內心小孩,盡情的釋放悲傷,用成年後的自己的力量給予內心小孩最好的關愛,在這一刻,我終於找到了「自我關懷」的力量。
從此以後,我擁有了一個24小時隨叫隨到的最好的朋友-那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是漫漫人生路上最大的依靠,給予了最大的勇氣去釋放潛能,積極面向未知的世界。
而在無限潛能的訓練環節裡,更是找到了「渺小」的自己影響世界的路徑,蝴蝶扇動的翅膀,也許就是一場颶風的前奏。
在vuca的時代裡,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堅定不移的做自己,做自己覺得最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會吸引到各種同頻能量的振動,這是教練課堂上根植進我內心深處的信念,相信也是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樣子的動力之源。
以下為一個潛能探索的對話節選:
coach:你的這股正義的力量非常有價值,並且現在有了靈活的處理方式,那麼它可以如何幫助到你身邊的人?
coachee:可以採用靈活的方式保護弱小的人不受到欺負,讓更多的人生活在愛之中
coach:讓我們想像下,如果更多的人,比如所在城市的人都受到影響,會是什麼樣子?
coachee:如果小孩子從小就生活在愛之中,那麼長大了之後就不會帶著憤怒和恨生活,會幫助這個城市減少很多負面事情的發生。
coach:讓我們更加大膽的想像下,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受到影響,會是什麼樣子?
coachee:如果世界上都能維持正義與公平,那麼也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戰爭。
感謝自己
在僅有一次的生命裡
擁有這段時光的雕刻
愛我所愛 行我所行
聽從吾心 無問西東
2019年值得終生紀念
心起點, 新啟程
擇一事,終一生,用生命影響生命
世界因我而不同
讓未來因我更美好!
星月
網際網路&金融行業16年從業經驗
擅長項目管理、團隊效能提升、身心靈提升及療愈
已幫助上千人增進自我認知,提升效能
國家心理諮詢師二級
ICF國際認證教練
美國PMI協會項目管理資格認證
美國PMI協會敏捷管理資格認證
歐洲項目管理體系EXIN在大陸的首批Scrum Master
歡迎掃碼關注「星月之築」公眾號,
分享身心靈健康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