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wattbike
對許多車友們而言,尤其對平時忙於工作、休息日也不想在「垃圾裡程」上浪費時間的周末騎士來說,長途耐力訓練的機會可謂可遇不可求。一年下來,可能沒幾次機會讓你在戶外進行長途耐力騎行——這對提升有氧能力可不是什麼好條件。有人說耐力只能靠勤奮多騎,但數據證明室內騎行是耐力訓練的一條捷徑。只需要騎行臺和相對較少的時間(最低要求不過一小時),就能有效提升耐力水平和有氧適應度。「和在戶外不同的是,室內騎行的關鍵是要保持較高強度,將每次訓練的效果最大化,」知名功率騎行臺製造商Wattbike的訓練顧問David Nichols告訴我們,「提升VO2 Max值(最大攝氧量)和閾值功率一般被視為耐力訓練的目標,但除此之外,練耐力還給車手提供了提高踩踏效率的機會。比如,如果要參加一次7小時的長途騎行,維持90rpm的踏頻意味著38000次踩踏周期,這時踩踏技術就顯得尤其重要。」不論是長途還是在耐力賽中,任何一點騎行效率的差距都會被漫長的裡程和時間放大,因此耐力訓練是練習這些基本功的絕佳場合。
圖片來自@wattbike
另外,還要重申室內騎行的先天優勢:在騎行臺上進行耐力訓練允許你在隔絕交通、坡度和風阻的條件下專注於保持一定功率穩定輸出儘可能長的時間。在臺子上,一絲一毫的努力都不會被浪費,一點一滴的功率都作用於輪上。
圖片來自Cyclist
讓我們來看具體如何操作:其邏輯是以在短時間維持接近閾值功率來模擬拉扯,最大程度提高有氧耐力。經過20分鐘的充分熱身後(包含一次或幾次衝刺,強度遞增),以100% FTP騎一分鐘,放鬆一分鐘;接著以90% FTP騎行兩分鐘,放鬆兩分鐘;然後以85% FTP騎三分鐘,放鬆三分鐘;最後以80% FTP騎四分鐘,放鬆三分鐘。接著,以倒序將以上訓練程序重複一遍:3分鐘85% FTP,2分鐘放鬆,2分鐘 90% FTP,1分鐘放鬆,以1分鐘100% FTP結束。在騎行臺上休閒騎幾分鐘,直到心率降到不能再降為止。充分拉伸和恢復後,你就能享受這次訓練的成果。
本文譯自Cy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