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羅逸然 責編: 羅逸然 來源: 網上車市記者:羅逸然
編輯:牛莉
伴隨著多家傳統車企陸續入局,演繹高端電動車戰場的這部「大電影」正在從「四國鼎立」升級為「群雄逐鹿」,同時為2021年的劇情拋出了一個看點十足的「彩蛋」:面對蔚來、理想、小鵬,乃至特斯拉,傳統車企如何制勝?
長城汽車攜「沙龍」新鮮入場。此前,東風嵐圖、上汽智己、長安CHN已陸續亮相,加上已獨立的廣汽埃安和北汽ARCFOX、處於領跑位置的特斯拉和比亞迪,以及躍躍欲試的紅旗和領克,高端電動車市場一下子擁擠起來,好不熱鬧。
「大潮將至,我輩當躬身入局。」
面對關於全新高端電動車品牌的提問時,長城汽車的回應暗含深意。我特意搜索了「躬身」的準確涵義。與字面上的「彎腰」低姿態不同,「躬身」實際上是「親身」的意思。而曾國藩在《挺經》中,講述了這樣一個關於「躬身入局」故事:
兩個肩挑重擔的農人相遇在狹窄的田壟上,因不願踩到泥濘的水田裡,誰也不願相讓。作為旁觀者,如何破解此局?曾國藩的答案是接過其中一個人的擔子,讓他先過。
這個故事詮釋出「躬身入局」的真義:面對複雜局勢,要想做事,首先要置身其中。
2020年是電動車私人消費元年,B端和C端市場此消彼長的背後,是消費需求和商業模式的快速轉換。在看罷這一年的市場走向和紛爭後,長城汽車躬身入局,將如何制勝?又將帶給市場怎樣的改變?
12月11日,上海沙龍智行實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該公司正是此前盛傳的長城汽車SL項目的實體公司。
天眼查數據顯示,沙龍智行的前身是上海哈弗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法人是仙豆智能創始人、長城汽車數位化執行官李鵬,且該公司的唯一股東上海玥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為長城汽車100%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沙龍智行的經營範圍不僅包括新能源整車銷售、充電樁銷售,還涵蓋新能源汽車換電設施銷售,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物聯網技術研發服務,以及相關技術服務。
結合特斯拉和蔚來目前的主營業務來看,長城沙龍的主營業務將集二者優勢於一身,或將提供覆蓋電動車、電池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
不僅如此,智能是長城沙龍的另一突破口。
在今年長城技術品牌日上,長城汽車數位化執行官李鵬作為「咖啡智能」技術品牌的宣講人,首次亮相於公眾面前。
李鵬曾於2019年3月創辦仙豆智能。在官方介紹中,仙豆汽車是「一家面向萬物互聯時代專注於出行場景的科技公司,助力汽車行業的數位化升級,從汽車製造商變革為用戶服務商。」
2019年7月,長城汽車、騰訊和仙豆智能三方達成戰略合作,並推出了Fun-life智能網聯繫統。彼時,長城汽車面向年輕市場推出哈弗F系新產品,這一系統為其注入了智能屬性。
隨著Fun-life的持續迭代,仙豆智能已負責為長城汽車全系品牌提供智能解決方案,兩者的聯繫越發緊密。雖然李鵬入職長城汽車背後的原因已不可考,但他作為「咖啡智能」的奠基人,顯然長城汽車為其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李鵬曾在公開場合數次發表過長城汽車對未來智能出行的暢想和見解:「當下競爭已由單一汽車製造轉變為打造智能產品,汽車將成為第三個生活空間,成為能源載體、數據終端,以及計算平臺。
在經驗豐富的李鵬操盤下,「智能」無疑是長城沙龍破局高端電動車市場的重要砝碼。但市場錯綜複雜,能否準確把脈市場,也關係著長城汽車入局的成敗。
2020年,高端電動車市場初具雛形。在1-11月整體新能源市場中,高端電動車銷售佔比為24.4%,銷量同比增長超過200%,市場潛力巨大。
國產賦予了特斯拉席捲市場的契機,今年1-11月,Model 3累計銷量達11.36萬輛。比亞迪漢上市後迅速引爆市場,也實現了月銷過萬。二者以單點爆破之勢,領跑市場。
另一邊蔚來、理想、小鵬三家新勢力均在下半年實現了銷量跨越式增長,且暫時度過了資金危機。但三家車企的財報顯示,蔚來仍處於虧損狀態,理想和小鵬剛剛實現了毛利率轉正,三者仍處於不能犯錯的關鍵階段。
滿打滿算,沒有任何一家車企能實現兩款及以上數量的產品月銷超過5000輛。尤其理想、小鵬只在細分市場布局了一款產品。
這讓高端電動車市場顯得很「藍海」。從銷量來看,20-30萬元區間只有Model 3、比亞迪漢、小鵬P7三款轎車;30-40萬元市場僅有蔚來ES6、理想ONE兩款SUV;40-50萬元市場則由蔚來ES8和EC6獨佔。
市場玩家有限,且成長規模迅速,但對後來者並不友好。原因在於購買高端電動車消費者的胃口已被吊得足夠高。
趟雷、踩坑之後,新勢力們已摸清了這一細分市場的生存邏輯:以強大的軟體迭代能力賦予消費者不同於燃油車的智能體驗,並以獨立渠道建立透明定價體系,提升他們的信任感。
對於長城汽車這樣的傳統車企,實現前者不存在高門檻,但對於後者,需要顛覆組織架構和銷售模式才能實現。
據相關消息顯示,長城沙龍將作為獨立公司和品牌運營,完全不同於以往附屬車企的子品牌模式。
當然,長城在調研市場後,或將開發出新的商業模式,引領市場進階。
汽車行業需要前瞻性思維,但更重要的是能將這些思維早日落地。
這兩年許多傳統車企都在大談「轉型智能出行公司」,並與信息、IT公司強強聯合,成立了不少出行公司與滴滴搶市場。
本質上,這些動作的目的仍是提升銷量。但IT和信息公司坐擁數據優勢,俯瞰天下,已執出行行業之牛耳。
新勢力們則在悄然間走完了電動汽車從0到1的C端商業化路徑,並以換電、付費軟體升級等服務開闢新的利潤增長點。
長城沙龍面對的是別人已走過的路。實現後來居上的前提,對標和開闢新路缺一不可。
高端電動車市場存在巨大的新產品空間,長城汽車可以充分發揮已有規模化體系優勢,以檸檬、咖啡智能技術平臺,以及無鈷電池、果凍電池、熱阻隔電池包等一系列核心技術為基礎,迅速爆出一批出色產品。
同時依託長城沙龍勢必獨立的銷售渠道,快速完成與新勢力們的全盤對標。
智能出行市場的想像空間更廣闊,其商業模式的關鍵詞將由「出行」轉變為「智能」。就如同智慧型手機的到來,讓「打電話」已不再作為手機的核心屬性一樣,「智能」取代「出行」成為汽車的主要屬性也將成為大趨勢,今年以來廣泛出現的「車載KTV」功能,已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汽車的定義。
這或許就是魏建軍選擇李鵬操盤沙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李鵬深度參與咖啡智能的研發和建立,對長城汽車的智能技術板塊瞭然於胸。另一方面,他對智能出行生態的理解透徹獨到,突破現有商業模式的新路徑,或許他已經找到了。
改變社交生態或成為突破口。「沙龍」一詞原指會客廳,現在則用來泛指社交聚會。如同微信改變了手機的社交生態一樣,長城汽車將新品牌命名為「沙龍」,或預示新品牌將以「社交」為突破口,探索汽車屬性的變化趨勢。
車市觀點:
關於新能源,長城汽車近兩年動作頻頻,且不斷突破自我,嘗試全新發展模式。
推出集團子品牌歐拉,切入A0級純電動市場,並有效定位女性用戶,成績斐然;同寶馬合資的光束汽車已啟動工廠建設,項目穩步推進,將助力長城汽車銷量進一步提升;而沙龍則是長城汽車顛覆了自己的子品牌模式,對高端電動車市場的一次進擊,不止於賣車,重塑智能出行生態將成為重頭戲。
這一系列布局的背後,長城汽車的思維正在迅速轉變:新能源車就要有新玩法,新勢力可以,傳統車企也可以。
從上帝視角來看,越來越多的新玩家和新模式,受益的終將是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