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2021-02-10 休閒茶座

這是一部義大利影片,羅馬一解放,電影的拍攝就開始了。

1945年9月,《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於義大利解放的幾個月後上映,K.阿米臺依、F.費裡尼等編劇,R.羅西裡尼導演,主要演員有A.法布裡奇、A.馬尼亞尼等。

它真實地反映了義大利人民在法西斯德國佔領時期的生活與鬥爭。導演把演出場地搬到戰爭瘢痕累累的大街上,在實景中拍攝,產生強烈的真實感。

影片中的角色,除去個別的以外,全部是非職業演員,由於他們都親身經歷了這場戰爭,有著深刻的體驗,所以演來自然真實。

影片第一次集中體現了新現實主義的美學原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945年,羅西裡尼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成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歷史的開始標誌。   

羅西裡尼曾說:「對我來說,新現實主義最重要的是從道德立場去看世界,然後才是美學。其開端是道德。」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上映後,羅西裡尼說:「當時情形即是如此」(this is the way things are!)

而這句話後來即成為新現實主義運動的座右銘!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一經上映便在美法評論界收穫了廣泛的讚譽,並獲得了第1屆坎城電影節最高獎(與其他十部影片並列)、第19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電影名: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Roma, città aperta   (1945)    

導演: 羅伯託·羅西裡尼

編劇: 賽爾喬·阿米德伊 / 費德裡科·費裡尼 / 羅伯託·羅西裡尼 / Alberto Consiglio
主演: 阿爾多·法布裡齊 / 安娜·馬尼亞尼 / 馬塞洛·巴格利埃羅 / 維託·安尼基亞裡科 / 南多·布魯諾
類型: 劇情 / 驚悚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語言: 義大利語 / 德語 / 拉丁語
上映日期: 1945-10-08(義大利)
片長: 103分鐘

又名: 不設防城市(港/臺) / 羅馬不設防 / Rome, Open City

劇情簡介:

所謂不設防城市就是戰時沒有軍隊防禦和軍事設施的城市。

當某個主權國家遭侵略,它的首都或城市面臨被佔領的危險,這個國家的政府本著人道主義保護市民,並保護城中的文物古蹟不被毀滅,就會宣布它為不設防城市,命令守軍撤出,自動放棄城市的佔領權,該城奉行不抵抗原則。

二戰時的羅馬就是這樣一座不設防的城市。

二戰結束前夕,德軍佔領了羅馬,並以保護古蹟為名,宣布羅馬為不設防城市:即不允許義大利人在此城進行軍備,以便德國任意控制。其實是瘋狂掠奪財物,殘酷鎮壓義大利的革命者。

1944年,羅馬,被納粹侵佔下傷痕累累的大街。德軍肆無忌憚的搜捕著保衛家園的遊擊隊,義大利地下反抗組織領袖、工程師喬治·曼菲蒂(馬塞羅·巴格利埃羅 Marcello Pagliero 飾)遭到德軍追緝。

另一位天主教神父唐·彼得羅(阿爾多·伯立茲 Aldo Fabrizi 飾)則在曼菲蒂行動受限時作為曼菲蒂與其他遊擊隊員的中間聯繫人。

危急中,曼菲蒂逃往朋友弗朗西斯科家中暫避,在弗朗西斯科的未婚妻碧娜(安娜·瑪妮雅妮 Anna Magnani 飾)的幫助下,曼菲蒂見到了唐·彼得羅神父,並請神父將一筆巨款交給遊擊隊。

弗朗西斯科為了掩護主角曼菲蒂逃離而被德軍抓捕時,碧娜掙脫了德軍的阻攔追了上去,她一個人奔跑在大街上,一邊喊著未婚夫的名字,一邊情緒激動的追趕汽車。於是,不幸發生了:碧娜中槍倒地。

然而絕處逢生的曼菲蒂被女友,一個吸毒女人的告密,曼菲蒂和神父被捕入獄。納粹故意在神父面前嚴刑拷打曼菲蒂,兩人最終在敵人的酷刑和槍彈下英勇犧牲。

以馬爾切洛為代表的小孩們親眼目睹了神父的英勇犧牲後,他們垂著頭,默默的沿著街道返回羅馬這座城市。

相關焦點

  •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解析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特徵、作用及內涵
    1945年,世界第一部新現實主義電影在義大利誕生,它便是羅西裡尼導演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這部影片結合了現實主義和唯美主義的特點,利用簡單的線性敘事結構,表現出二戰時期德國軍隊對義大利羅馬的佔領與侵襲,通過精神上的折磨營造出恐怖的壓抑氛圍,揭示了千瘡百孔城市風貌中可悲可嘆的人性與獨立自主頑強拼搏的反壓迫精神
  • 一文說清楚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始末
    1944年6月,古老的羅馬城終於從納粹德國的鐵蹄下被解放出來,羅西裡尼召集包括費裡尼在內的多位編劇,著手拍攝一部關於納粹統治末期羅馬居民生活境況的電影《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就此誕生,這是有聲電影以來,電影趨向於現實主義美學追求的最突出的一次成就,是一次從形式到內容的徹徹底底的美學革命,並且它是繼先鋒主義運動之後,世界電影史上所出現的第二次美學運動
  • 經典義大利電影1《死無對證》《屋頂探險家》《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霍比特人》+《指環王》6部義大利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直以來,
  • 【移動影院】譯製經典《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義大利)攝製:
  • 70年前的義大利,電影人在陰霾下反抗
    於是乎,1945年由羅西裡尼執導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出現了,它誕生於二戰之後義大利飽受戰爭摧殘的廢墟之中,掀起了一股超越影像的狂潮——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馬丁·斯柯塞斯稱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為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運動,這些電影都關注真實的生活,探索人性以及困難時期人們的日常生活。
  • 上譯經典 ▏《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
    上海電影譯製廠,是我國唯一一家擁有獨立建制的譯製外國影視片的國有企業。1950年6月,剛剛成立不久的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遷至萬航渡路618號(當時叫梵皇渡路,現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佐羅》、《追捕》、《虎口脫險》等一批譯製片經典在這裡誕生,邱嶽峰、李梓、蘇秀、趙慎之、畢克、童自榮、劉廣寧、喬榛、丁建華、曹雷、尚華、富潤生、楊成純、於鼎等新老配音演員成為深受觀眾喜愛的明星。
  • 簡單粗暴的理解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和法國新浪潮!
    而電影也成為了美國人大眾娛樂的主要方式,但在義大利卻不一樣,電影任然是中產階級的愛好,浸潤著中產階級的文化趣味。二戰後的義大利所面臨的社會困境變得更加嚴重,失業率高居不下。僱傭明星那更是不可能的了,於是一些新聞出身的記者們,開始聘請業餘演員,手提攝影機走在大街上開始拍攝。因為條件有限,他們使用的都是大全景鏡頭。於是這場運動就稱之為新現實主義。
  • 那些經典的義大利電影,你看過幾部?
    電影界更是面臨資金匱乏的窘境,電影人不得不把攝影機扛到大街上實景拍攝;同時,他們不滿現實,渴望用電影來反映義大利的現實狀況及戰爭造成的民族悲劇,因而幾乎都有意無意地拍攝了反映戰後義大利社會問題的電影。《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就在那一年8月橫空出世,標誌著新現實主義(Neorealism)學派的誕生,亦成為義大利電影史上一座無法超越的豐碑。
  • 開創電影新的書寫格式——義大利電影人
    ▲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Roma, città aperta,1945在當時資金和技術匱乏的情況下,《羅馬不設防的城市》依舊用其即興拍攝、簡陋的膠片和業餘演員的呈現,打破了影史。片中士兵的出鏡、現實的街頭也記錄下了最真實的影像。
  • 以電影《偷自行車的人為例》探析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藝術特徵
    義大利在經歷了「二戰」以後,社會各方面都陷入了崩潰,人民經受著物質的匱乏和精神上的極度傷害,失業、貧窮、犯罪等問題困擾著整個社會。義大利電影工作者在痛恨法西斯對民族傷害的同時,也有感於現實社會的嚴峻形勢,於是也藉助於電影,用新的手法來表現社會的現狀與他們的想法,這也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潮流出現的最直接原因。
  • 那些年我們看過的「新」電影
    那些年我們看過的「新」電影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是指20世紀40年代在義大利開始的現實主義電影運動,對世界電影美學及電影拍攝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回望過去,讓我們來看一些曾經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經典電影。羅馬不設防的城市講述義大利人民為了保衛國家,與納粹德軍進行英勇鬥爭的故事。該片以極寫實的手法,生動地呈現義大利人在納粹鐵蹄下英勇抗暴的壯烈事跡,片中部分鏡頭為戰爭狀態下偷拍完成,故畫面雖然粗糙,卻具有逼真的親切感,是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首開先聲的代表作。觀眾在片中可以看到很多曾經非常熟悉的細節,關于堅強不屈、英勇就義,以及對於立場不堅定享樂主義者的批判。
  •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的檢討
    真正的新現實主義,從《羅馬,不設防城市》(Roma, città aperta,1945)到《風燭淚》(Umberto D.,1952),僅僅持續了6年,然後隨著義大利自戰爭廢墟中建設成歐洲繁榮的國家之一,這個浪潮便逐漸消逝。
  • 《費尼茲花園》:緘默和反抗——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兩副面孔
    ,必須從1945年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開始,這部電影被認為是新現實主義運動的裡程碑之作。三年之後,維託裡奧.德西卡執導,塞薩.柴伐蒂尼編劇的作品《偷自行車的人》問世,這部電影徹底拉開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的大幕。從1945年至1950年,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流派的導演將鏡頭對準了失業、貧困等問題,展示了下層人民遭受的壓迫、剝削以及不公的待遇。因此,新現實主義一開始就奠定了其風格和基調,表現社會問題和人的困境。
  • 《電影史話》(筆記)第五集:二戰後的電影1939--1952:戰爭的創傷與新電影語言
    第五集:二戰後的電影1939--1952:戰爭的創傷與新電影語言1、義大利新現實主義:(1945--1952)受到戰爭創傷帶來的電影拍攝方式,實景拍攝,《羅馬 不設防的城市》(1945 羅西裡尼),同時代別的電影。
  • 《戰火》:二戰結束前幾個月,盟軍登陸義大利後看到了什麼?
    義大利著名導演羅伯託·羅西裡尼 (Roberto Rossellini)因他拍攝的戰爭題材電影享譽全球,對於很多影迷來說,他最出名的是《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這部被譽為二戰影片最大的傑作,該片在坎城電影節光芒四射獲得大獎,也成為新現實主義的開端。
  • 羅西裡尼誕辰114周年:畢生追求不是拍漂亮電影,而是有用的電影
    羅伯特·羅西裡尼羅伯特·羅西裡尼Roberto Rossellini(1906年5月8日-1977年6月3日)生於義大利首都羅馬,義大利著名導演、編劇和電影製片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大師。這是圈內人對羅伯特·羅西裡尼的評價,似乎他作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大師的符號意義遠高於作品的意義,這可能與英格麗·褒曼的婚外情有關,在第四部分會重點講到。讓羅伯特·羅西裡尼獲得這樣的評價的主要原因是1945年他拍攝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 View 視角 | 費裡尼的一小步,現代電影的一大步
    戈達爾(Jean-Luc Godard)曾言道:「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設防的城市》(Roma, città aperta , 1945)。」沒有新現實主義就沒有法國新浪潮,更不會有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的一系列電影浪潮。
  • 這些經典的義大利電影佳作都是出自這些寶藏導演們(附電影觀看地址)
    ch=360_kan&site=360_kanRoberto Rossellini羅伯託·羅西裡尼羅伯託·羅西裡尼生於羅馬,是義大利著名導演,也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發起人。他拍攝的一系列低成本電影用最大的真實記錄了戰後義大利的民生,反應了飽受創傷的現實狀況。
  • 2016義大利羅馬大學暑期課程報名通知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那部老電影?美麗天真的公主出訪羅馬,受到夜色的蠱惑,輾轉出逃,在異國邂逅了一場短暫卻雋永的愛情。
  • 「第六代」導演作品的新現實主義論
    摘 要:現實主義理論誕生在19世紀的英、法等國,新現實主義電影則誕生於二戰後的義大利。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新現實主義電影則是第六代導演的作品。本文從現實主義的相關理論、義大利與中國當時的歷史背景、出現此電影流派的歷史環境以及「第六代」作品的本體角度,對整個「第六代」作品從新現實主義角度進行分析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