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煮,炒肝,爆肚,燉吊子......!北京人的最愛!

2021-02-17 新豐臺

想每天收到類似信息?請果斷關注並置頂吧!(微信號:dafengtai)堅持每天清晨為您奉上新鮮、有用、有趣的實用生活信息。

說起老北京的吃食,大傢伙能嘮嘮叨叨數出一大片。但是最著名的無非是什麼滷煮火燒啊,爆肚啊,炒肝啊,炸灌腸啊,羊雜湯啊,芫爆散丹啊這些個吃食。然而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小吃中,以下水為原料的佔了一大多半!


下水就是豬牛羊的那些個內臟。在過去吃肉是件奢侈的事,但老百姓又想打打牙祭,所以這些便宜的食材,就變著方的給做出了花樣。

相傳這滷煮火燒是當年宮中的「蘇造肉」流傳至民間而形成的。那時候乾隆愛吃厚重口味的食物,蘇州廚師張東官用五花肉製作的這道吃食非常受乾隆的喜愛,因此得名「蘇造肉」。然而五花肉價格高昂,普通老百姓吃不起,就改用下水來製作,加上神秘的改良,就成了現如今的滷煮火燒。


北京人都有個滷煮情懷,隔三差五的得來一頓。其實這滷煮火燒就是豬下水在大鍋裡一起燉,加上斜切的火燒、豆泡一起燉,火燒透而不粘,肥腸香而不膩。澆上蒜汁,一碗又有肉又有主食,就齊活了!

燉吊子是傳統的滿漢小吃。以大腸為主,加豬心、豬肚、豬肺等,獨不加豬肝。擱砂鍋裡慢慢燉熟。


其實這燉吊子和滷煮火燒有點相似,可說北京人得多愛吃下水吧,一個差不多的做法,都得來兩道菜。


只不過這燉吊子啊,沒有火燒,也沒有豆泡,基本上都是小砂鍋慢慢燉的,用料上也不大相同,當然這裡頭的秘方咱就不得而知了。因而燉吊子和滷煮在口感上還是稍有區別的。

爆肚是北京清真館子中的翹楚,物盡其才在爆肚這道美食上可謂是體現的淋漓盡致。爆肚是把鮮牛肚或鮮羊肚洗淨整理後,切成條狀爆熟,再加一些調料拌食而成。我們現在一般吃的是水爆,就是用開水一焯就得。


正經精細的分爆肚的種類,應該有十三樣,叫做「羊九牛四」!

羊散丹、羊肚領、陽面肚板、陰面肚板、蘑菇兒、蘑菇兒尖、食信兒、葫蘆兒、大草牙



然而現在能做到這麼精細的館子已經很少了,您要是真講究的食客,可以去找找正經的爆肚館子一探究竟。

這個芫爆散丹,其實我們也可以理解為爆肚的一種,只不過咱這個是油爆,比一般的水爆要講究一些。


就是用羊散丹加上香菜(芫荽)熱油爆炒而成。清香柔軟,鹹鮮微辣,口感爽脆。

炒肝兒是咱北京人喜聞樂見的早點,從宋朝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用的也是豬下水,肺頭、肝兒和大腸為原料。鮮魚口的「會仙居」首創不勾芡炒肝而名揚京城,有歇後語稱「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


這炒肝兒雖說叫炒肝,但其實是以大腸為主,輔以肝和肺。焯水放口蘑湯、豬骨湯等煮,開鍋以醬油調色,最後勾芡撒上生蒜,這口兒地道的北京早點就算成了。


吃的時候您得配上包子,再沿著碗邊兒吸溜著吃,千萬不能攪和洩了,那就不好吃了。您要說大早上就吃這麼葷啊,那還真沒轍。北京人子一輩父一輩的就這麼吃的,習慣了,就好這口兒!

羊雜湯是清真館子裡回民朋友特別喜歡的一道湯,後來很多的老北京的漢族人也喜歡吃羊雜。羊雜也就是羊的下水,養肝羊肚羊腸等等。


老北京人吃羊雜講究湯底得白,這奶白的湯底就得靠羊腸了。得大火把羊腸中的脂肪煮到融進湯裡,才能出這種奶白色的湯底。香菜不能少,還得多來胡椒麵。


大冬天的來一碗熱乎的羊雜湯,再配上一個酥脆的燒餅,那可是太美了!整個人都溫暖起來了!

實際上北京人的小吃,都是當時物質匱乏時期,勞動人民發揮聰明才智,用相對便宜的食材,製作出來適合勞動人民的吃食。雖然沒有多金貴,也沒有多精緻,但是透著生活,透著實在。這和老北京人氣質和精神一脈相承,延續至今。

(轉自北京四九城)

投稿郵箱:42507651@qq.com     商務QQ:42507651

 文字&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新豐臺」整理 轉載請註明來源

看完記得分享,懂得分享,生活會越來越美好\(^o^)/

相關焦點

  • 肥腸爆肚炒肝滷煮…通往內臟的路上都是朋友
    我有個在紐約茱莉亞學習古典鋼琴的朋友,每次回北京都要在深夜吃一碗「髒滷煮」,不僅如此,他還會在桌上找出幾瓣生蒜扒開,就著滷煮的湯汁咽下。看到這裡,我很難想像面前的這位鋼琴家曾在全球那麼多的音樂廳裡演奏過貝多芬或卡普斯汀,他卻不以為然,說他在紐約的時候最想吃的就是這一口兒。
  • 這一口北京小吃,讓人又愛又恨!
    這芝麻醬糖餅最地道,帶著老北京人最愛的醬香,既有芝麻醬的濃鬱,也有紅糖的香甜,烤得焦香酥脆,幾乎每一桌客人都要點一份。終於到了測評員們都很期待的天興居炒肝,南方人沒吃過很好奇,北京人炸醬早就摩拳擦掌準備大幹幾回合。
  • 老北京小吃屆的「四大天王」,不是北京人吃得下嗎?
    ,如果是因為踩了雷,今天得給大家推薦一下吃這「四大天王」,最靠譜的地方。炒肝兒,是一款有著悠久歷史的北京特色美食,但在外地人眼裡,肥腸豬肝加澱粉糊,實在是品不到它好吃在哪裡,北京炒肝名氣最大的是姚記,因接待過外國首腦而名聲大噪,還有位於沙子口的趙記也很有名,但是在天興居面前立馬黯然失色,天興居絕對能代表老北京的炒肝兒,這家店做出來的炒肝,特別正宗,吃起口感很好,沒有一絲內臟的異味,而且色澤油亮也很有人,對於老北京人來說,能吃到天興居的炒肝
  • 吃在大連-京韻京味,滷煮、爆肚、汆面最有滋味~
    北京人心裡的北京味兒,永遠是家裡飯桌兒上從小吃到大的那個味兒。烤鴨、涮羊肉、好是好,但誰能見天兒吃個沒完啊?到最後,還是炸醬麵豆汁兒芝麻醬燒餅最實在,滷煮、爆肚、汆面也最有滋味~聚齊兒趙記爆肚汆面第一次來吃就愛上他家的羊肉汆面,
  • 說說北京小吃的「4大天王」,外地人吃不慣,找錯了店就踩雷
    這話給北京人說了,肯定不愛聽,但給其他地方的人說了,肯定莞爾一笑,覺得還挺有道理。為什麼北京小吃被那麼多外地人詬病?這主要是因為北京地道小吃說來說去,就是糕點、羊肉涮鍋和內臟。糕點和火鍋好歹不怎麼容易踩雷,吃內臟就是大問題,找不到合適的店面,外地人又普遍不能接受內臟+麻醬的搭配,於是怎麼吃都吃不慣。
  • 京菜並非中國「八大菜系」,但這四大名卻讓老北京人愛不釋手
    炒肝:作為北京的特色小吃,這種黏糊糊,油亮醬紅,看起來又膩又鹹的東西,可能很多外地人光看就有點接受不了。在北京有這麼一句順口溜「要想吃炒肝,北京一拐彎」,「姚記炒肝」號稱全北京最火爆最出名,雖然這些年經常被人吐槽說「姚記炒肝」這不好那不如以前。但炒肝,依舊是很多北京人的早餐標配,一碗炒肝二兩包子,正式開啟美好的一天。
  • 老北京城的美食,疫情結束帶著你最愛的人去吃吧!
    雖說疫情又嚴重了起來,趴窩在家的您肯定對外面的食物垂涎三尺,接下來小言為您推薦點老北京的美食,疫情帶著您最愛的人,和朋友一起去吃吧!北京作為六朝古都,在這皇城腳底下,不但有著北京城自有的特色小吃,還有著北京城特有的菜系。
  • 最全北京旅遊攻略,北京特色美食合集
    北京是一個特別的城市,拔地而起的高樓,川流不息的車流,為夢想奮鬥的年輕靈魂,雕刻精美的屋簷,磚紅的牆壁共同組成了北京味兒一,景點一覽,參考圖片1-4二,美食合集1,特色美食(1)北京烤鴨:鴨皮蘸白糖入口即化,趁熱包餅吃,超級滿足。
  • 北京小吃測評,很主觀
    包包:我是個內臟深度愛好者,跑去青島上學後發現外省人不吃內臟,嫌髒。而北京滷煮,簡直在我吃不到豬雜粥的情況下一次滿足了我所有願望。有大腸、有肝、有肺,雖然不全,但已經很滿足了。肺是最最最好吃的。包包:坦白說我很喜歡炒肝那種帶點豬臭味的味道,就像榴槤味。肝是我最愛之一,底湯由於是用澱粉勾兌出來的,所以比較黏糊糊,但其實也挺好吃的。
  • 疫情期間,北京那些小吃還開著嗎?
    早上是老三樣「豆汁兒、焦圈、鹹菜絲」,或者是燒餅就著豆腐腦,中午一碗炒肝或者滷煮下肚,再來一盤灌腸剛剛好,晚上總得整點「硬」菜,爆肚蘸著麻醬有滋有味。您問「下午茶」吃點什麼?炸糕、豌豆黃、艾窩窩,透著一股甜蜜。  疫情期間,京蜜在家已經研究出涼皮、炸雞、酸辣粉,奶茶、蛋糕、雙皮奶等居家美食做法。但那些幾十年的老北京小吃,仍然時不時地就勾起饞癮來。
  • 除了老北京人,有誰還能吃著爆肚和王致和臭豆腐,還喝豆汁?
    生活在北京的老北京人,也沒有這麼吃的呀。為什麼這麼想呢?怎麼那麼重口味呢?我在這想跟大家聲明一點。北京人沒有這麼重口味,吃東西沒有這麼狼虎。那都是沒有到過北京的人臆想中的形象。我也明白,有很多人,尤其是南方的朋友,對北京的小吃嗤之以鼻,尤其是看著滷煮和炒肝兒,還有麻醬麵的時候,都會皺著眉頭說,太膩了,你們怎麼吃得下。呵呵,是很膩,我們也知道。所以,我們也不是天天吃呀。說到這裡的時候,有很多朋友是不是有一個誤解。就是我們北京人天天都吃這些動物內臟。其實是不對的。我們也是偶爾去吃一下。我們年輕人就吃得更少了。
  • 北京十大爆肚名店
    北京最認真的美食分享平臺【北京吃貨小分隊】出品金生隆
  • 《正陽門下》的魂,《什剎海》的味,這就是北京
    對於北京,我很熟悉。雖然我不是北京人,但十八年的生活。讓與這座城市有了割捨不了的緣分。這裡見證了我的青春成長,這裡見證了我的北漂拼搏。最近追看一部京味電視劇《什剎海》,頗有幾分熟悉,又多生了一絲想念,尤其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裡。
  • 北京地道爆肚名店Top10
    毫無疑問北京最好吃的爆肚。金正隆,傳承四代老北京爆肚涮肉店,光緒年間就有了。來了這兒,您就知道其它都是浮雲了!常來這兒吃爆肚的北京人都是這口兒真正愛好者,爆肚好吃,味道絕,肚仁兒爽脆。地址:石景山魯谷小區七星園12號樓底商延伸閱讀:爆肚是絕對的北京名小吃,清真館子做出來的最地道。口淡卻有癮,沾著麻將香菜小料一起入口,不論什麼時候都覺得這是好菜,再來上兩盅小酒,那是美哉美哉了。即使夏天去吃,也不會覺得膩,反而更清淡舒服。
  • 說西方人不吃內臟的 怕是不知道肥腸
    人們最熟悉的肥腸愛好者,大概要算德雲班主郭德綱臺上總念叨的,于謙老師的父親——王老爺子。怹老人家的最愛,是著名的燉吊子和大腸刺身。那麼有錢的老爺子,就是鍾愛這口登不上大雅之堂、騷氣十足的平民美食。燉吊子喜愛肥腸的名人還有很多,最硬核大概要算陝西作家賈平凹。賈平凹喜歡用西安本地美食葫蘆頭待客,包括女訪客。
  • 對不起,我勸「跑男團」千萬別來北京!
    豆汁兒,這種自帶流量的老北京吃食,名聲在外又備受爭議,來北京玩的人都想一嘗其風味,嘗過後對它的評價也嚴重兩極分化,愛者極愛,惡者極惡。能勇敢喝完它的勇士+10分炒肝兒,名為肝兒,但其實是以豬肥腸為主,豬肝只佔1/3。炒肝兒配二兩包子,包子裹著湯汁。喝法就跟喝麵茶一樣,北京人喝炒肝也不用勺,講究託著碗,用嘴順著碗邊,吸溜著喝。
  • 燉吊子、葫蘆頭、朝天鍋,秋冬時節的爺們兒菜
    說到燉吊子、葫蘆頭、朝天鍋,估計很多人會一頭霧水,更不知其味。
  • 北京美食大全 前門大街美食攻略
    從天津運到北平的大批蟹,到車站開包,正陽 樓先下手挑揀其中最肥大者,比普通擺在市場或擔販手中者可以大一倍有餘。從那時的口感中,也能辨別出那時的世故,袁世凱是河南人,於是一家河南館子就生意 火爆,這家叫厚德福的河南館子藏在大柵欄,門面極小,經常走兩三個來回也找不到……這些都是往事,散見於各路民國文人的筆記,那時的絲絲縷縷滋味似乎能依然傳到如今。
  • 中國最難吃的幾種土特產,北京人最愛第1個,網友:其他4種「打擾了」
    今天咱們就來分享一下中國超難吃的幾種土特產,北京人最愛第1個,其他4種「打擾了」,都是網友評出的,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喜歡吃呢? 北京豆汁 北京作為我們大中國的首都,每年接待的遊客非常之多,很多人的旅行第一站都會選擇首都北京,在這裡不僅能看到故宮,還有八達嶺長城,以及北京的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