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瓷器款識的特點及高清圖樣

2021-02-13 古玩元素網


關注"古玩元素網"-微信號:shgudong 帶你進入古玩行! 


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紋葵口碗


青花纏枝花紋天球瓶


青花海水龍紋缽


青花夔龍紋罐


青花藍查體梵文出戟蓋罐


青花牽牛花紋四方委角瓶


明宣德霽藍釉暗花雲龍紋盤

  「年款」是從明朝開始興起的一種在瓷器上印上帝王年號的藝術形式。明代年款大體有兩種楷書題寫和篆書題寫。篆書題寫的自永樂開始,以後宣德、弘治、萬曆等朝代也有。用篆書題寫的以刻劃暗款為主,一般為「某某年制」四字。並且錐刻款多見於單色釉瓷器上。明宣德起開始出現以青花楷體題寫,題於青花框或圈中的年款有「大明某某年制」、「大明某某年造」、「某某年制」等,成為以後明代歷朝乃至清代題寫年款的主要形式。除口沿、器肩、器腹等無圈框年款外,宣德官窯瓷器上以青花、紅彩在器心、器底位置題寫的年款,有單圈、雙圈、單框、雙框、橢圓、蓮瓣等邊飾。從文字排列看有直行和橫書兩種。總之,宣德年號款的款式種類之多,為明代歷代款式之最。此種現象正說明宣德是「年款」起初階段,尚沒有固定的規範格式形成,所以才會給後人留下一個「宣德款遍器身」的說法。

  宣德款的常見筆跡特徵

  字體寫法不一,風格多變

  宣德官窯楷書年款中,有一種風格尤其突出,其筆法工整、清秀、剛勁,自然大方,以前人們多認為這是仿晉唐小楷的筆法,近年有人提出宣德官窯年款的藍本,出自當時功力深厚的大書法家沈度之手。沈度以長於「臺閣體」書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賞識,名重一時。「臺閣體」結構以方正為主,筆道粗細一致,各部停勻,屬於楷體,適合皇家的欣賞口味和審美標準。書寫一筆不苟,法度謹嚴,點畫巧妙,轉折分明,提按清楚,運筆便捷利落而沉實;線條輕重,粗細有變化,其收筆、落筆、撇捺、轉折勾挑處,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字中牽絲搭筆,顯得十分自然。可以肯定的是,當時景德鎮御窯廠臨摹當時官方常用「臺閣體」書寫宣德款絕非一人。因此造成宣德官窯瓷器上年款字體的寫法不一。

  以「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為例,常見「大」字的撇畫,下分割第一筆橫劃,有右邊長的,也有左邊長的,也有左、右相等的,且這一橫還有長短之分的。但,由橫劃左側三分之一處分割為常見,並且上方出頭適中,過長者為清代仿筆特徵。

  「明」字的日部常低與月部,日與月的最下一橫筆,其左右高低、倚斜之勢基本保持一致,在一個基準線,而月部卻絕無長勾現象。

  「宣」字第一筆向右點,往往與第三筆橫勾連接。第三筆橫勾左高右低,帶動整體橫劃有倚斜之勢。

  篆書「德」字心上有一橫,而楷書「德」字心上無一橫。「德」字雙人旁與左邊有支離不合之貌,「德」字「心」中三點在一個基本平直面上,最後一點無拖拉。

  「年」字雖然有五種不同的寫法,但第四筆用向右平斜點代替短豎,少有右短豎為常見特徵。本朝款不見第四筆左斜是宣德款的重要特徵。第五筆左高右低,倚斜之勢能收得住,筆不下塌。最後一筆直畫下端常見頓筆收尾色濃,極少見尖銳之鋒。

  「制」字下「衣」一點或有或無,有「衣」款將點和第三筆的撇一筆連成。「衣」字提筆和撇筆書寫無連接,「衣」字提筆與捺筆分筆書寫常不在一個對應線上。

  寄託宣德款的時代特徵

  研究宣德款識的字體和書法也是對其他朝代所具有的時代書寫款識個性和風格特徵的研究。

  仿宣德款自明代正德開始,字體不如宣德款遒勁,顯得方正寬博。具有正德款寫款特徵。明正德仿宣德官窯制器,因為「年」字的書體是正德的特色(雖然不是絕對),但「年」字的真款第四筆一小平右點,在正德瓷器上常書寫成一小橫。萬曆民窯青花仿款,筆畫豪放跌宕,青花雙圈緊靠圈足,線條無力松棉。「宣德年造」、「大明宣德年造」青花楷書款多為明正德、天啟、崇禎等朝寄託款及後代仿製。「德」字「心」部加一橫的,基本可以斷定為後代仿製。至於部分仿宣德款較為成功,是字與字之間的空間處理,字體的特徵、書法,都極忠於原器,所以鑑定時如不注意其製作、造型、紋飾及釉色等項,即易魚目混珠,被矇騙過去。而正德以後,至民國大肆仿造。其款識帶康熙楷書款風格為最多見。從寫法看,字大而工整,字間布白舒展。不象真器款識,字有大小的不同,倚斜之勢的六字雙行,常顯高低錯位之分。康熙楷書仿款,雙圈青花粗細濃淡一致,首尾無明顯的接筆痕跡。「大」字的撇畫橫筆以上出頭過於長;「明」字月部第二筆橫、豎、勾轉折處,具有宋體的外拓性;「制」字下「衣」豎提後直接寫捺,或者「衣」字提筆和撇筆書寫連接一線;萬曆或者康熙有的仿款,楷書筆畫不同真款橫豎粗細大致相同,而顯示出橫細豎粗特徵。在仿宣德青花款的發色上,康熙青花瓷器因施釉方法採用了吹釉工藝,釉面薄,青花發色濃豔明麗,不見了鐵鏽結晶斑。至於後貼款的鑑別方法就不在這裡討論了。

  研究宣德款識的字體和書法,不僅僅是對一個朝代的寫款特徵作研究。而是因為歷代對宣德瓷器的追捧,使的我們對它進行研究的同時,可以兼顧了解其他朝代所具有的時代書寫款識個性和風格的特徵。仿品的款識往往帶著時代書寫風格,不是顯得字間結構軟弱無力,就是體現不出宣德本朝的那種書法韻味。如果我們牢牢記住各個朝代款識最典型的書寫青料(或彩料)的深淺、浮沉的呈色變化,和其習慣性寫法以及款識的內容、排列格式、字體結構的演變規律,便可以結合器物本身的年代特徵,來考慮是否後朝仿前朝,或正處於朝代交接之際,存在著專人延續寫款的情況了。雖然說眼下仿製的風氣非常猖獗,製作一件宣德瓷器似乎也並不那麼難。但是假的總歸是假的,它們總免不了有「過」或「不及」的毛病。只要我們仔細觀察,深入研究,年款的書寫真偽仍不難發現其間的差距,瓷器的「真」、「偽」鑑別也不出例外了。


仿哥釉菊瓣碗


青花纏枝蓮紋瓶

版權申明:

此文來自知名微信公眾平臺:人民瓷壇  如涉及版權問題,第一時間聯繫我們進行刪除,並給您滿意的答覆!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也可關注我們的微信號:shgudong 閱讀更多精彩的文章。

 可以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收藏類文章

相關焦點

  • 明弘治瓷器!
    兩件均為民窯中具紀年款的上乘作品,即有成化時的特點,又具本時期的風貌,這兩種色調的器物在當時並非少數,完全可以作為我們鑑定弘治時期官、民窯瓷器的可靠依據。黃釉青花----此品種從宣德傳至嘉靖時期。弘治時的黃釉青花盤,其黃釉凝厚光亮,青花色調黑藍,器型及紋飾與前後各朝基本相同。盤心繪青花梔子花,圖以折枝石榴、柿子、葡萄、蓮寶,盤心壁為纏枝花,如掩蓋其款識,往往很難辨別朝代。但宣德、成化器多為邊款砂底,而弘治、正德、嘉靖器均為釉底寫款。
  • 明朝宣德蛐蛐罐是寶貝瓷器,為何在1455年都不見了,終於找到原因
    在中國歷史上,瓷器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比如,在宋代時期,中國瓷器就出口到西方各國,成為了中國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值得一提的是,在歷史上眾多的瓷器種類中,明朝宣德蛐蛐罐可謂算是最神秘的,相傳在1455年就全部絕跡了,但如今卻還有不少存世。這背後究竟有什麼奧秘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 明瓷器極峰製作,永宣瓷器!
    永宣瓷器的特點: 永宣時期,景德鎮民窯的制瓷工藝有了長足的進步。 永宣時期,盤類造型特點: 可見民窯仿官窯只是模仿圖案,在繪畫技法上仍保留著民窯的特點。
  • 說乾隆青花的主要特點,教你快速辨別
    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襲前朝,仿的最多的是明宣德青花瓷。 仿蘇麻離青的特點 乾隆中期青花瓷器 中期以後乾隆早青花瓷器的青花的發色清麗,很少再有暈散,作品也就不再模仿永宣
  • 大英博物館,33號廳,讓人心馳神往的宣德龍紋大罐...
    馬先生對大英博物館嚮往已久, 這裡有幾件珍寶,是一定要細看的,譬如宣德景泰藍大蓋罐。尤為重要的是口沿處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御用監造」兩處內外重複款識,罐內又重複鐫刻一遍,表明了此罐為宣德皇帝獨享,可見當年皇帝也是酷愛此物。明代以前的景泰藍少有體積能與此罐抗衡的。由於銅在明代仍是錢幣的用材,用如此之多的銅製作景泰藍顯然價格不菲。在大英博物館,這隻大罐陳設位置非常低,問其原因,專家告知此罐太重,放在高處恐不安全。
  • 明清瓷器底足演變
    內足牆向永樂時期的較垂直發展,觀察這時期的澀圈迭燒器,有些已經接近十五世紀,民窯未見底足心掛釉器及外足牆畫有青花圈線的現象明洪武青花纏枝碗底永樂宣德時期瓷器底足底足牆逐漸趨薄,器足由淺至深,由小至大。早期修足同洪武晚期,其後內足牆由離心過度我,挖足漸深,足端平切。明永樂青花雲龍紋盤-北京故宮釉面與露胎的交接處多呈現火石紅色。
  • 最新結果 | 誠軒春拍:瓷器工藝品重器成交一覽 (121件 全)
    拍品的尺寸和器形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及上海博物館藏品相似(參見《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清代》,頁26、27,圖15;《胡惠春先生、王華雲女士捐贈瓷器精品選》,頁92,圖57),均無款識。耿寶昌《明清瓷器鑑定》云:「魚缸中有器壁較淺似木盆的,稱之為魚淺,此器形自康熙時初創」。而除瓷器之外,尚見有乾隆時期掐絲琺瑯魚藻紋魚淺,尺寸、器形亦與拍品相仿。
  • 【藏界資訊】斷代依據 玩瓷須知:明清瓷器底足演變(珍藏版)
    瓷器的年代一直是衡量一個瓷器價值的重要標準,因此學會如何斷代瓷器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每個時期會出現那個時期所特有的特點,除了紋飾之外,從底足也有很一個很重要的斷代依據,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了一下不同時期的瓷器底足特點,僅供各位藏友參考。洪武時期瓷器底足早期承元代呈離心梯形,其後外足牆變垂直。足牆厚,足端平切。
  • 古代瓷器作偽技術也非常高超,了解瓷器作偽形式對鑑別瓷器很重要
    我國瓷器文化發展歷史悠久,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其藝術表現形式多樣,技藝高超,其使用價值已經遠遠低於藝術價值,。一、通過舊器進行加新彩,也叫坯新我們見過的以前仿古作偽的瓷器,不是全為新燒,由於彩瓷比白瓷的價值高,所以就有人將舊白瓷加彩加款,這種作偽方法叫做坯新彩。二、採用新瓷埋藏法有的不良商人為了賣個好價,將新瓷器做成像剛出土的樣子,長期埋人地下,使新瓷就像古時候的樣子。其中,低溫鉛釉的粉彩,五彩和三彩等瓷器,是比較容易氧化或者是腐蝕,這樣就顯得舊氣。
  • 一隻宣德高足杯的前世今生
    正是為了尊重Thornhill先生本身的遺囑,展示給更多的人看,所以我們拿出這批拍品中最珍貴的一件出來拍賣,希望憑此籌措資金建成這樣的一個博物館用於展示藝術品。因為學校本身並沒有多餘的資金去建博物館,所以特地聯繫當地的一家慈善機構,答應賣出最貴的一件——即這件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海水雲龍紋高足杯。拍出之後所得的款項便用於建立一個新展覽中心——以一個博物館的形式坐落於這個城市的中心。
  • 古董承載的歷史,宣德皇帝想要個玩具,卻無意中燒制出國寶
    洗過的碗裡底部竟然出現了六個字:「大明宣德年制」。這六個字是青花年款,筆畫是纖細規整,不像是仿製品的。如果這件器物真是明朝宣德年間的瓷器,那至少得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了。而且,普通瓷器落款都在外頭底部,可這個瓷器卻出現在碗的內芯,很是少見。看到這個情形,北京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員馬上意識到,這件瓷器恐怕不是一般的物件,趕緊上報吧,咱們店裡面算是撿了漏了。
  • 宣德皇帝與「蟋蟀罐」悲歡往事
    宣德皇帝就對養蟲和鬥蟲就十分喜好。 ,當時為了養蟋蟀和鬥蟋蟀的需要,他下令燒造了很多瓷器蟋蟀罐。 但在清宮舊藏宣德官窯瓷器1174件中,大多數是從宣德朝傳存下來的,卻罕見蟋蟀罐。
  • 明清時期的瓷器介紹,醬釉瓷的明顯特點,趕緊來學學!
    中國明清時期的瓷器是非常漂亮的!並且這一時期的瓷器也是到達了一個頂峰,在明清時期的瓷器也是有很多釉色,根據釉色的不同分了很多的版本,今天主要講講明清時期的醬釉瓷!明清時期醬釉瓷的明顯特點!早在明朝洪武時期,醬釉瓷器的釉色就已經均勻了,到了永樂時期胎質更加的細膩,釉色與今日的芝麻醬的顏色基本上已經沒有差別了,官窯中的醬釉瓷器的釉色穩定,釉面相對於洪武時期的醬釉瓷釉面要亮一些並且更加的地勻潤,釉色光潔滋潤,釉面肥厚,對光斜視可見釉表泛有橘皮紋。
  • 新春雅集·西泠網拍月拍丨文房古玩專場、中國歷代瓷器專場精賞
    ▲ 西泠網拍清早期·宣德年製款銅臺幾爐款識:「宣德年制」四字一行篆書款說明:彝譜中所載臺幾爐。經過反覆斟酌和層層篩選,本期「爐火純青·中國歷代瓷器專場」共精選出40餘件瓷器。其中,清三代官窯瓷器尤為亮點,清·雍正祭紅釉盤與清·天藍釉葫蘆瓶,器型飽滿,釉色溫潤,為寒冬帶來了絲絲暖意。另外,宋金時期的瓷器既有北方以紋飾見長的磁州窯獅子戲球紋瓷枕,以釉色取勝的鈞窯三足香爐,也有南方吉州窯黑釉茶盞。此外,水注、水盂、香爐等文房用具同樣值得期待。
  • 【寶雅解析】盤點 丨 康熙青花瓷的30個特點
    5 、 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廣東青料描畫,呈色灰藍,個別發色欠佳,濃重灰暗及藍黑,與順治青花特點很相似。康熙朝十分崇尚明代青花瓷器,根據文獻記載,多是在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郎廷極任江西巡撫時期燒制的。從傳世品看,仿明代青花,以宣德朝最多,且最為成功,不僅按照宮中宣德青花為藍本進行精心仿製,有的還將宣德紋飾畫在本朝風格的器物上。有目的是想「借古耀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