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高校音樂產業人才如何培養?聽聽他們怎麼說

2020-12-24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7日訊 2020年是新文科建設的重要一年。今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教育工作組專門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從共識、遵循及任務三個方面對新文科的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隨著新文科建設正式邁入實施階段,藝術門類下的設計學、美術學、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音樂與舞蹈學等五大專業學科的人才培養問題愈發受到業內關注。

《新文科建設宣言》明確提出,「推動融合發展是新文科建設的必然選擇。進一步打破學課專業壁壘,推動文科專業之間 深度融合、文科與理工農醫交叉融合,融入現代信息技術賦能文科教育,實現自我的革故鼎新,新文科建設勢在必行。」在前不久召開的 2020第七屆音樂產業高端論壇上,來自產學研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就當前藝術高校的音樂產業人才培養問題進行探討交流。

重在融合發展

如中國音樂家協會高校音樂聯盟秘書長鄒薇所言,2020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學習方式,但這對於音樂產業或者藝術管理人才的培養或許是一個新的發展起點。而當新技術和產業浪潮奔騰而至,信息技術在賦能藝術的同時,也對藝術教育及音樂產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在充分利用新科技的同時,對音樂產業的人才培養提出更為全面的要求。

北京迷笛藝術傳播有限公司CEO劉歡在現場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目前國內高校,包括一些音樂高校裡,能夠涉及到如吉他、貝斯鼓、薩克斯、鍵盤、說唱等具體門類的專業教育課程其實很少,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這些專業課程對於當前的師資團隊而言相對新穎,「這樣的話就會制約它(音樂教育)的發展。」結合迷笛音樂節的舉辦經驗,劉歡也談到了當前市場上專業藝術管理人才相對空缺這一現實性問題。

談及對於新文科建設的理解,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藝術管理專業委員會會長田川流認為,首先,新文科要重在學科融合,音樂專業人才的培養既要做到音樂學科與相關的同類演藝類學科如戲劇、舞蹈等專業的融合,做到演藝類學科與其他藝術類學科如視覺藝術、影視藝術等專業的融合,也要做到藝術類學科與相關人文學科以及與更廣泛社會學科的相互融合。同時,也應符合當下現代化建設及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在田川流看來,對於音樂產業人才的培養,既要讓他們懂得使用科學技術與靈活把握技術創新,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其將科技思維與傳統藝術思維相互連接的能力。

 與時俱進 豐富完善培養體系

人才培養要與時俱進,如此才能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星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教授趙樂談到,教育是面向未來的,面對時代巨變,我們需要首先認識到時代變化,理解這些變化可能給教育行業以及相關行業帶來哪些變化,進而重新調整人才培養的定位,適時轉換教學角色。

「 結合目前音樂產業的一些現狀,我們迫切需要建設一套音樂產業方面的人才培養體系。」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蒯衛華從招生、課程設置、人才培養、師資力量與學制建設方面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蒯衛華認為,從招生方面,學生需要在具備音樂的基礎素養之外對行業保持一定的敏銳性,在課程設置方面,則要探索建立一套「音樂+」系統的教學應用課程,與此同時,要探索嘗試通過「網絡+教育」的方式突破國內外及兄弟高校之間教育的屏障,促進跨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協作,此外,還要補齊如人工智慧等專業的師資缺口,在學制建設方面,如果有可能的話,可以嘗試探索本碩7年的人才培養項目,保證學生在系統化跨學科、跨專業的課程培訓之外,還能充分參與到社會實踐的過程之中。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公衛人才培養如何破局 高校培養方式與社會需求存偏差
    公衛人才培養如何破局3月12日,武漢市新洲區人民醫院,兩名工作人員在對一名剛剛進行過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的老人進行流行病學調查。3月12日,武漢市新洲區,幾名流行病學調查員在進行流調報告的討論。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疫情大考,讓加強公共衛生人才供給力度,成為學界、業界、政府共同思考的問題。近期,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宣布組建或籌備布局公共衛生學院。與此同時,不少省市、相關部門及時出臺方案,對公共衛生人才隊伍體系進行全方位、多領域、多層次完善補強。
  • 人才培養是發展文旅產業的第一要素
    新時期,應如何推進中國旅遊產業素質的全面提升,為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一個很好的基礎?我國文旅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文旅產業發展應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曾繁文觀察到,近5年來,相較於觀光遊,人們對於體驗遊的選擇越來越多。
  • 新時代下AI如何賦能人才培養?聽聽學界和業界大佬們怎麼說
    1.人才培養方案知識體系更新置於腦後,人才培養的知識體系仍然固於傳統的學科和專業40年高速增長給了我們很好的製造業基礎,但是傳統的學科和專業如何融入新技術進行改造升級,尤其把人工智慧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信信技術,用傳統製造業如何深度融合,培養未來發展的人才,在這方面我們除了系統性地思考和布局,這幾年我們發展速度很快,比如今年教育部公布了2019
  • 高中對話高校 雙方這樣聯手培養人才
    近日,四川、重慶近百所中學校長走進川大,出席「川渝百所高中進川大——高中人才培養與高校人才選拔對接高峰論壇」,討論高中如何為高校培養人才、高校如何吸引優秀的學生。為何聯手高校和高中缺乏交集,培養目標不同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在論壇開幕式上說,把高中校長請進校園,彼此交流,才能讓高中校長知道大學是如何培養人才的;同時高校也能夠了解到高中的需求。通過雙方的合作,共同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培養一流人才。
  • 產教融合的AI人才培養怎麼做?聽聽業內大咖這樣說
    同時,百度飛槳在會上宣布開啟「大航海」計劃,正式發布其中圍繞高校人才培養的大航海「啟航」計劃。產教融合已成為目前高校AI人才培養的新趨勢,除了為高校提供實踐平臺、課程與師資等外,企業還能做什麼?王蘊紅另闢蹊徑,給出了非常動人的答案:要通過各種方式激發人才對工作的最深層次的熱愛。「要讓他們在企業提供的開源開放平臺上展示、成長,見證成功,也經歷挫折。讓熱愛的火焰越燒越旺!」
  • 強化高校藝術聯盟力量共建「成渝藝術走廊」
    近日,由四川音樂學院、四川美術學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和安嶽縣政府聯合主辦的「成渝藝術走廊」建設峰會在安嶽舉行。會議討論修改了《成渝藝術走廊建設指南》。高校藝術聯盟與安嶽縣政府籤訂了《成渝藝術走廊合作協議》,與內江市、郫都區、大足區、榮昌區籤訂了《成渝藝術走廊框架協議》,並為安嶽縣、隆昌市、榮昌區、大足區共建「大學生藝術實踐基地」授牌。
  •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打造康養產業人才培養與研究「新樣板」
    「要做就做精品,要引導和改變社會對養老事業和養老人才的偏見」。為此,該校堅持選配優質師資,堅持高規格投入軟硬體設施,堅持聘請業界學界專家作為客座教授、特聘教授或產業教授,讓學生接受「研究生式」培養。通過建立跨學科融合產業學院等方式,以期突破體制機制瓶頸,為培養地方領軍型人才開「配方」、施良策,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發展需求側的全方位融合對接。  該校一直強調和遵循「產學研用」四位一體發展,不斷構建平臺共搭、專業共建、人才共育、師資共培和資源共享的協同育人機制,以實現學科專業融合和產教融合,實現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政合作及校校合作。
  • 哈爾濱華德學院推進「銀色教育」進校園 培養冰雪藝術人才
    黑龍江省青年冰雪藝術委員會成立儀式現場。 人民網哈爾濱11月23日電(袁成亮)11月22日,哈爾濱華德學院與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冰雪藝術委員會共同舉辦黑龍江省青年冰雪藝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和哈爾濱華德學院冰雪旅遊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旨在為龍江冰雪雕塑藝術行業培養更多的人才,進一步推進「銀色教育」走進高校並生根發芽。 活動現場舉行了「黑龍江省青年冰雪藝委會」和「哈爾濱華德學院冰雪旅遊研究中心」揭牌儀式。
  • 2020年星級學校特輯——如何培養排舞專業人才?
    體育工作的政策出臺 學校開始高度重視和積極倡導 青少年體育鍛鍊 「陽光排舞進校園」項目也不斷發展壯大 全國越來越多的學校引進了排舞這項運動 排舞運動得到了全面的普及與推廣 如何培養排舞專業人才
  • 長三角區域音樂教育與藝術產業發展聯盟在上音成立
    組建聯盟是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區域發展的務實舉措和具體行動,將有力發展長三角音樂文化、藝術創作、藝術展演、文化傳承和音樂產業,也有利於推動長三角演藝市場一體化與區域一體化市場的培育建設,帶動高水平的產業和教育發展,對於傳播中國音樂文化、提升長三角音樂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上音是我國最早創辦的音樂高等學府,學科齊全、師資雄厚、人才專業水平高,在國際上也有很強的影響力。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成立
    重慶晨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孔令強)昨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在成都正式成立。據悉,藝術聯盟是為推動成渝地區的藝術教育、藝術創作和藝術產業發展而成立的合作性聯盟,成員高校有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大學、西南大學、四川音樂學院、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68所藝術類院校或院系。
  • 北京交通大學與騰訊聯手 發力產業新型人才培養
    12月23日,北京交通大學與騰訊教育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智慧校園建設等方面展開深層次合作。北京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黃泰巖,北京交通大學副校長高豔,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騰訊雲副總裁、騰訊教育副總裁付曼青等嘉賓出席了本次籤約儀式。
  • 如何把海南島打造成「故事發生地」?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如何吸引人才和資金來海南島拍攝和製作電影?如何吸引更多的影視企業落地?近日,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來自電影行業的專家學者以及電影產業鏈的各方精英匯聚一堂,從內容、製作出發,探討「講好海南故事,把海南島打造成為電影故事的發生地」。
  • 百度飛槳秀出最新成績單,產業應用、人才培養、開源生態全面繁榮
    大航海計劃包含面向核心開發者的「領航」、面向人才培養的「啟航」和面向產業智能化升級的「護航」三個部分。本次正式發布圍繞高校人才培養的啟航計劃:未來三年,飛槳將投入總價值5億元的資金與資源,支持全國500所高校,重點培訓5000位高校AI教師,聯合培養50萬AI未來人才。
  • 百度飛槳全新發布「大航海」計劃,5億資源重磅加碼高校人才培養
    大航海計劃包含面向核心開發者的「領航」、面向人才培養的「啟航」和面向產業智能化升級的「護航」三個部分。本次正式發布圍繞高校人才培養的啟航計劃:未來三年,飛槳將投入總價值5億元的資金與資源,支持全國500所高校,重點培訓5000位高校AI教師,聯合培養50萬AI未來人才。
  • 中科天璣高校大數據實驗室建設方案 賦能大數據人才培養
    中科天璣攜創新高校大數據實驗室建設方案,亮相本次展會,科技創新賦能大數據人才培養。 當前,國家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在政策制定、資金扶持、體系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中科天璣響應國家政策號召,著力打通「產學研用」鏈條,有效激發了校企合作的創新活力。
  • 從臺灣音樂產業看政府資助藝術
    製冷觀察 | 從臺灣音樂產業看政府資助藝術編者薦言:政府該不該資助藝術?政府如何資助藝術?本文從臺灣音樂產業的過去與當下入手,簡析政府資助藝術的功能性和可行性,或許可以作為我們反思政府文化政策的一扇窗口。本期製冷劑的專欄作者——我們的朋友餃子面,坐標臺灣,獨立音樂愛好者。
  • 聽聽他們怎麼說!
    聽聽他們怎麼說! 第十七次全體會議召開 會後,參會人員 紛紛圍繞加強科技創新 推動城市有機更新 大健康產業功能區建設
  • 湖北遠佑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 促進就業和產業發展
    他說,截至2020年12月,公司旗下有自學考試、成人教育、開放教育、網絡教育、在職研究生招生教學點19個,也是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湖北師範大學、湖北經濟學院、武漢紡織大學、湖北理工學院、湖北科技學院、長江大學、荊楚理工學院、湖北文理學院、湖北廣播電視大學、湖北科技職業學院、荊州理工職業學院等高校的官方備案學習中心。
  • 全國從業人員僅三千餘人 緊缺的精算人才如何培養?
    全國從業人員僅三千餘人,年薪動輒上百萬——緊缺的精算人才如何培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易禹琳通訊員 徐建美 劉依妮精算是對金融風險的識別高校、精算諮詢、會計師事務所、大數據、網際網路、AI、養老、社保等行業領域及監管部門,精算人才供給嚴重不足。很多人羨慕精算師的百萬年薪,卻不知要獲得精算師資格證卻至少需6至8年,比傳說中難考的註冊會計師更難。要成為大公司的總精算師,對從業經驗更有苛刻的要求。因此,精算師大多在「北上廣深」,留在湖南的精算師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