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極一時 的拿破崙帝國,
除了光芒四射的拿破崙本尊外,他手下的元帥們也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在1804年5月19日,在巴黎,由拿破崙冊封了18名帝國元帥,之後又陸續冊封了8名,構成了帝國的26大元帥,跟當年光武帝的雲臺28將可有一比。
在此不妨結合元帥們的生辰,看一看哪些星座是真正能打的?哪些星座是背叛組織的?哪些星座的結局是橫遭殺害的?哪些星座的結局是身後榮耀的?
結合之後的論述,★(一顆)和☆(半顆)代表元帥的作戰能力,3星半是評定元帥是否能徵善戰的合格線。對背叛者的認定,情況就比較複雜,根據法國人的文獻,拿破崙失敗後,復闢的波旁進行了報復,判處了驍勇的內伊元帥死刑,很多元帥參與了陪審團,所以把該元帥有沒有投票判處內伊元帥死刑或者是否與法軍作戰作為依據則更可靠。
▵ 從表格來看:
處女座和巨蟹座似乎沒人當得上元帥,看來完美主義者和宅男在軍隊裡吃不開
元帥人數最多的是勇敢的 大白羊和精於計算的 金牛座
火象星座的元帥最善戰,土象、風象也不錯
元帥人數依次是火象星座9,土象星座6,風象星座6,水象星座5,能徵善戰的比例也大致相同,可見火象星座好戰,而水象星座比較溫和
背叛者在風向星座中有2個,比例較高,是不是牆頭草隨風倒的意思
白羊座:3月21日-4月19日,火象星座
領導型人才。性格熱情,做事衝動,為人慷慨。做事有堅持到底的持久恆心,有一種讓人看見就覺得開心的感覺,因為總是熱情陽光、樂觀堅強,對朋友慷概大方,性格直來直往,就是有點小脾氣,但不記仇。
若阿尚·繆拉
(1767.03.25 ~1815.10.13)
那不勒斯國王。 ★★★★☆
繆拉元帥是典型的白羊座,法國有史以來最優秀的騎兵統帥,身材勻稱,舉止文雅,偏好奇裝異服。他拉對大戰略缺乏理解,不過作為騎兵指揮員卻天下無敵,早年拿破崙贊他「在戰場上指揮的20個人抵過一團人」,後來又說,「在戰場上,當他面對敵人時是最勇敢的人,除此之外都表明他是一位蠢人。」
從 1795年 就追隨拿破崙的繆拉,先後作為拿破崙的副官及騎兵統帥,隨其參加了義大利戰役、奧地利戰役和對土耳其的戰役,有一次被標槍射傷了頭部,還親手砍傷並俘獲了土耳其司令。
之後他娶了拿破崙最小的妹妹卡羅列娜,青雲直上。
繆拉長期擔任騎兵軍軍長。在多瑙河作戰、烏爾姆戰役、奧斯特裡茨戰役、耶拿戰役中大放光彩。在普魯希~艾勞戰役中,率80個騎兵團約1萬多人,發起了軍事史上最偉大的騎兵衝鋒,一口氣消滅了俄軍70個炮兵連。
在對俄國的遠徵中,他率先攻入了莫斯科。1813年以後,法蘭西帝國開始走下坡路。德勒斯登之戰,他率10,000名騎兵迂迴擊潰了聯軍。在萊比錫戰役中,他帶領12,000名騎兵衝散了南線聯軍戰線2個營的步兵,差點俘獲俄、普、奧三國皇帝。很多人認為,如果在滑鐵盧戰役中領導騎兵衝鋒是繆拉的話,戰局可能會逆轉。
1814年之後,他以那不勒斯國王身份在聯軍與拿破崙之間反覆無常,最終玩火自焚,在1815年被奧地利軍事法庭宣判了死刑並槍決。
尼古拉斯·蘇爾特
(1769.3.29~1851.11.26)
達爾馬提亞公爵。★★★★☆
拿破崙曾將蘇爾特稱為「歐洲最好的戰術家」。他在危急時刻總能鎮定自若,並果斷地提出對策。
早年的蘇爾特就因為出色的作戰才能在法蘭西保衛戰中脫穎而出,受到當時梅塞勒軍團司令儒爾丹的器重,25 歲就當上了準將。這時比他大2歲的繆拉還是個副官,同歲的拿破崙是歐洲最年輕的準將,也只比他早一年。
蘇爾特在義大利戰役時開始跟隨拿破崙,此後屢立戰功,尤其是在奧斯特裡茨戰役中,他的第四軍扮演了主角。之後,他跟隨開掛的拿破崙,在耶拿會戰、普魯希~艾勞會戰、攻克柯尼斯堡、入侵西班牙的戰役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滑鐵盧會戰時,由於具有與威靈頓作戰的豐富經驗,他提出了集中兵力消滅英軍的建議,但因皇帝輕敵而未被採納。
蘇爾特的缺點是貪財且性格高傲,與人無法相處,在西班牙戰爭中老是和馬塞納元帥內鬥。但在後來從政期間,他贏得了法國人的厚愛,甚至以前的敵人也開始敬重他。先後出任陸軍部長、外交部長、內閣總理,成為了法國歷史上僅有的四個大元帥之一。
讓·拉納
(1769.4.10~1809.5.31)
芒泰貝洛公爵。★★★★☆
拉納元帥是一位勇敢、無畏和頑強的軍官,與繆拉同樣典型的白羊座,當時歐洲最傑出的進軍掩護指揮官。在野戰方面很少有人能匹敵。
拉納在 1795年參加了拿破崙的義大利遠徵軍,在偷渡波河的行動中表現出色,被提拔為上校,出任拿破崙衛隊的擲彈兵指揮。拉納在的戰鬥中勇敢異常,並立下赫赫戰功。曾以500餘人的傷亡殲敵7,000餘人,被拿破崙看做最可靠的部下。大仲馬小說《紅屋騎士》中勇猛無雙的羅蘭,據說原型就是繆拉和拉納的合體。
在烏爾姆戰役、奧斯特利茨會戰、薩爾弗爾德之戰、耶拿會戰、弗裡德蘭會戰中,他的第五軍都是最先趕到戰場且最頑強的部隊。
1809年,阿斯佩恩~埃斯林會戰,他在盤腿坐在地上悼念一位老友的陣亡時,被一發炮彈擊中,是拿破崙一世麾下第一位死於戰場上的元帥。拿破崙痛惜道:「在我發現拉納時,他還是一個勇敢的武士;當我失去他時,他已是一名不可替代的幹將了。」
古維翁▪聖西爾
(1764.4.13~1830.6.2)
侯爵,1812年,8月25日,被授予元帥權杖★★★☆
算不上拿破崙嫡系的聖西爾元帥,也是很早就加入軍隊的老兵了。雖然很少參與皇帝親自指揮的戰役,但由他自己指揮的一系列戰役基本都獲得了勝利。
他在戰鬥中富有勇氣和洞察力,算得上當時一流的的野戰指揮員和戰術家,但對部下的生死毫不關心,導致人緣和口碑比較差。
1812年,他作為第六軍軍長很難得地跟著拿破崙遠徵俄國,終於在普羅圖斯之戰中抓住機會,被授予了元帥權杖。 1817年,他擔任了復闢的波旁王朝的陸軍大臣,重建了法國陸軍,被封為侯爵。
金牛座:4月20日-5月20日,土象星座
是穩重肯幹的實業家。金牛座是保守的星座,喜歡穩定,不愛變動。在性格上慢熱,對工作、生活、環境都需要較長適應期。但屬於理財高手,對於投資理財都有著獨特的見解。
安德烈·馬塞納
(1758.5.6~1817.4.4)
埃斯林親王1804年10月18日,晉封元帥。★★★★★
走私犯出身的馬塞納元帥體格強壯、精力充沛,個性頑強。他性烈如火,在戰鬥中勇往直前、不惜一切代價。拿破崙曾評價自己的元帥,認為馬塞納功勞最大。
他的對手威靈頓說:「在以往的作戰經歷中,還沒碰到比他更強的對手。」 但馬塞納缺乏管理才能,也不關心軍紀,在進攻時缺乏周密考慮。他的貪慾尤其讓人詬病,對於金錢和女人——能偷就偷,在搶劫財富方面,猶如在打仗時一樣衝鋒在前。巨星貝爾蒙多主演的《亂世冤家》中男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他。
這個年輕時做過侍者、遊民,加入過波旁王朝軍隊14年連軍士長都沒當上的傢伙,在大革命後獲得快速提升,成為拿破崙執掌義大利軍團時著名的「五師長」之一。在義大利作戰時,他戰無不勝,獲得了「勝利的寵兒」的綽號。隨後又因為貪汙軍餉、擁護共和及與拿破崙關係緊張而去職,轉入預備役。
但到了 1805年,惜才的拿破崙又把退休的馬塞納召回,參與了之後的阿斯佩恩~埃斯林戰役、瓦格拉姆戰役、平定西班牙、豐特斯~德奧尼奧羅戰役。
路易斯·尼古拉斯·達武
(1770.5.10~1823)
埃克米爾親王,★★★★★
這個出身貴族、喜歡跳華爾茲的矮個子是拿破崙手下最有能力的將領,從未戰敗,且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達武元帥勤勉踏實,在戰場上是冷靜、堅定、靈活和富有成效,儘管脾氣暴躁,但關心下級,贏得了士兵的愛戴。
拿破崙遠徵埃及時,達武跟隨拿破崙最鍾愛的大將德塞,在金字塔會戰中表現出色。德塞在馬倫哥會戰中陣亡後,由達武長期接任他的第三軍軍長,70後的達武也是所有元帥中最年輕的一位。
之後的達武絲毫沒有辜負拿破崙的寵愛,在歷次戰役中表現搶眼,尤其是 1806年的耶拿-奧爾施塔特戰役,當拿破崙一世親率法軍主力在耶拿痛擊普魯士留下的2個軍團時,達武的27000人卻在北面的奧爾施塔特迎頭撞上了普軍主力58000人,最終居然以7,000餘人的代價消滅普軍15,000餘人,還幹掉了對方的總司令布倫瑞克和師長施美陶,以至於很長時間拿破崙不敢相信這是事實。
由於在作戰中的堅韌頑強,他被士兵們稱為「鋼鐵元帥」。在之後的對奧戰爭、對俄遠徵中以及之後的防禦作戰中,達武都是作為獨當一面的方面軍統帥。
1814年,在抵擋聯軍長達一年的圍攻後,他收到了皇帝退位的消息,在路易十八使者的勸說下,他交出了城市後隱退。在百日王朝時又出任國防大臣兼巴黎防衛總司令。
尼古拉斯·烏迪諾
(1767.4.25~1847.9.13)
勒佐公爵 1809年7月12日,在戰場上被封為帝國元帥★★★☆
烏迪諾的勇敢精神僅次於拉納和內伊,曾負傷34次是最好的證明(恐怕也是元帥負傷的吉尼斯紀錄了),實在是金牛座裡的異類。他不是一位嫻熟的戰略家和戰術家,在單獨作戰時缺乏能力。拿破崙說:「再沒比烏迪諾更缺乏頭腦的人了 。」
但1807年在蒂爾斯特,拿破崙也曾以讚許的態度向沙皇介紹烏迪諾為「法國軍隊的拜亞爾(中世紀的法國名將,被稱為無懈可擊的無畏騎士,1473~1524年)」。
出生於啤酒商之家的烏迪諾也是參與了拿破崙指揮的絕大部分戰役,他的特點就是老是負傷,但卻一直不會掛。先後在哈圭瑙之戰中頭部中槍受傷;在曼海姆之戰中負傷;在烏爾姆之戰中6次負傷、被俘;在因格爾施塔德戰役中被軍刀砍傷4處,大腿被子彈穿透;在蘇黎世戰役中胸部受傷;任馬塞納的總參謀長時受傷不止兩次;在霍拉布倫之戰中再次負傷;但澤包圍戰,腿被打斷;普羅茨克之戰中肩膀被子彈打穿;別列津納河之戰中側背受傷;被送到醫務所後遭炮擊,房梁落下將他壓傷;在布裡埃納之戰中雙腿受傷……
1814年3月20日,在阿爾西城下的血戰中,他被子彈擊中胸部,但勳章使子彈偏離了心臟,這是他一生中最後但也最非同尋常的戰傷。
1815年,終於厭倦受傷的烏迪諾拒絕效忠拿破崙,隨後被拿破崙從元帥名單上除名。
約瑟夫·安東尼·波尼亞託夫斯基
(1763.5.7~1813.10.19)
波蘭親王1813年10月15日被授於帝國元帥銜 ★★★☆
波尼亞託夫斯基是一位深受波蘭人民愛戴的民族英雄。拿破崙評價他為:「充滿榮譽感和勇敢精神,具有高尚品質的人。」
他的一生為了波蘭的獨立而戰鬥,企圖利用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來達到這一目的,卻導致波蘭成為強國的侵略基地,這也是波蘭這個國家的一貫宿命。
從1792年,他就開始指揮波蘭軍隊抵禦入侵的俄軍。華沙投降後,他拒絕了沙皇的邀請,退役回到在華沙附近的莊園。
1807年,拿破崙任命他為在法國服役的第一波蘭榮譽軍團司令。
1809年,率波蘭軍隊15,000人將40,000奧地利軍阻擊於拉什因。
1812年,出任新建大軍團第五軍軍長,參加對俄國的遠徵,在斯摩稜斯克之戰和博羅季諾會戰中表現搶眼。
1813年10月,在被授於帝國元帥銜的4天後,他騎馬衝入河流,在埃爾斯特河被淹死。11月19日,在華沙的神聖十字教堂中,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儀式。
讓·巴普蒂斯·儒爾丹
(1762.4.29~1833.11.23)
伯爵,1804年10月18日晉封元帥。★★
60後的儒爾丹元帥是一名年輕的老幹部,出身布販的他抓住了大革命的機遇,加入了國民自衛隊,法軍的很多元帥都是被他提拔的。在保衛共和國的戰役中,儒爾丹是一位勇敢、合格但不傑出的指揮官,思考周密的他缺乏魄力,面對強大的外敵敗多勝少,於是棄軍從政,1797和1798年,靠著資歷兩度當選「五百人院」主席。
他在霧月政變中反對過拿破崙,拿破崙成為第一執政後赦免了他。之後他指揮的作戰大部分都是悲劇,1813年,面對威靈頓的優勢兵力,連他的法蘭西鑲金元帥杖也被繳獲。威靈頓將這件戰利品呈獻英國攝政王,獲得了元帥的稱號。
1815年,拿破崙退位,他重新投效路易十八,主持了對內伊元帥的軍事審判,並與莫蒂埃、馬塞納、奧熱羅一起確認了內伊所稱的法庭無權對其審判的要求。
雙子座:5月21日-6月21日,風象星座
喜歡追求新鮮感,有點兒小聰明,卻耐心不夠,往往做事三分鐘熱度,難以堅持,但是可愛的性格會讓很多人喜歡跟你做朋友。
弗蘭克斯~克裡斯多夫·克勒曼
(1735.5.28~1820.9.23)
瓦爾密公爵。★★
貴族出身的克勒曼元帥熟悉舊式的作戰方式,在關係到法蘭西存亡的瓦爾密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他贏得了巨大聲譽。
但在新的戰爭環境面前,他缺乏相應的決斷力,1795年在義大利的短期作戰後,在瓦爾密獲得的威名即不復存在。但他在行政、組織方面的技巧,使他到了高齡仍得以有機會繼續效力國家。拿破崙發揮了他的行政才幹,1801年,當選為元老院議長,使之為軍隊服務。
多米尼克·佩裡尼翁
(1754.5.31~1818.12.25)
伯爵。★★★
1793年保衛共和國的戰爭中,佩裡尼翁是一名勇敢堅定的指揮員,在庇里牛斯的作戰中出色地展現了卓越的才能和指揮藝術。 但他的天賦還是在於管理,在這一領域遊刃有餘。1802年,任元老院副主席。11月11日,任代表團成員,赴西班牙解決依《巴塞爾條約》確定的法國和西班牙的邊界問題。
1815年,拿破崙在法國登陸後,受路易十八命令率第十師阻止,但沒構成對任何有效阻擊, 4月10日,被拿破崙從元帥名單上除名。 此後,他參加了對內伊元帥審判的軍事法庭。投票贊成處決內伊。
獅子座7月23日-8月22日,火象星座
炎熱的夏天賦予獅子座的人果敢和膽略,有著宏偉理想,總想靠努力成為人上人,嚮往高高在上的優越感,期待被仰慕、被崇拜的感覺,自信自大愛面子,熱情陽光,對朋友講義氣。
邦·阿德裡安·蒙塞
(1754.7.31~1842.4.20)
孔內利阿諾公爵,★★★
50後的蒙塞元帥和儒爾丹一樣,也是老資格的革命家。1793年就混到庇里牛斯軍團司令了。他作戰時精於計算,很少正面強攻。彬彬有禮的舉止、對部屬的關愛贏得了廣泛愛戴和尊敬,他對西班牙人的友善為取得庇里牛斯戰役的勝利起了良好作用,也為他贏得了巨大聲望。在拿破崙時代,他主要起到了老同志定海神針的作用。
1814年巴黎保衛戰中,他是巴黎國民自衛隊司令,組織防禦,率部戰至最後,直至有條件向反法同盟軍投降。儘管復闢的波旁王朝對他不斷加官晉爵,但他一直高度忠於拿破崙。為此被革職囚禁。
1840年,拿破崙骨灰回國,病重的他反覆對醫生說:「請讓我多活幾天,一定要等皇上回來。」葬禮上,他坐著輪椅、流淚守護靈柩道:「可以死而瞑目了……」
讓·巴普蒂斯·貝西埃爾
(1768.8.6~1813.5.1)
伊斯的利亞公爵。★★★☆
貝西埃爾是低配版的繆拉,同樣是一位精力旺盛、勇往直前的將軍,無疑也是那個年代最好的騎兵指揮官之一。
這個外科醫生之子,從1796年開始擔任拿破崙私人衛隊騎兵連指揮,這支衛隊名為「嚮導者」,不僅擔任警衛,而且在戰役中常使用在具有決定意義的方向和時機。在1799年徵討埃及的戰役中,表現出了不亞於馬木留克騎兵的強大素質。
貝西埃爾率近衛軍參加了奧斯特裡茨戰役、耶拿戰役、艾勞戰役、弗裡德蘭戰役,都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在1813年的呂岑會戰中,被一顆炮彈擊中身亡。
奧古斯特·馬爾蒙
(1774.7.20~1850.3.2)
拉古薩公爵。1809年7月12日,被授予元帥權杖★★★☆
炮兵學校出身的馬爾蒙元帥在土倫戰役中成為了拿破崙的摯友,之後一直忠心耿耿追隨拿破崙,作為炮兵指揮時冷靜勇敢、機變百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戰術家、組織者和管理者。
但隨著職位升遷,在指揮大兵團作戰時,面對更強勁的敵人如威靈頓公爵時,他指揮上的缺陷便暴露無遺。
1814年,在法國戰役中,深受拿破崙信賴的馬爾蒙統帥著最精銳的重建大軍團第六軍,多次打退聯軍的進攻。
但在皇帝最危險的敵人塔列朗的分析下,最終他選擇了背叛皇帝。當拿破崙得知一貫忠於他的馬爾蒙也叛變了,痛苦道:「忘恩負義的人!唉,他會比我更痛苦的。」百日王朝期間,他隨國王流亡,被拿破崙從元帥名單上除名。
此後,在對內伊元帥的審判中,他投票贊成處死內伊。
馬爾蒙的背叛從未被法國人忘記,「拉古薩」成了不可靠的象徵。克羅埃西亞人民也不願意原諒他,因為「拉古薩」是他們頭號景點「君臨城」——杜布羅夫尼克的古稱。
天秤座(出生日期 9月23日-10月23日)
風象星座
追求平等、和諧,擅於察言觀色,交際能力強。足夠真誠,真心朋友不少,缺點是面對選擇猶豫不決。
查爾斯·奧熱羅
(1757.10.21 ~1816.06.12)
斯蒂維耶雷公爵。★★★★☆
年輕時做過小偷的奧熱羅元帥,在加入波旁軍隊後曾三次開過小差。他喜愛政治辯論和行政活動。身材高大,令人生畏,儘管治軍嚴格,仍得到大家的喜愛。
他是一位勇敢和精力充沛的指揮官和戰術家,也是拿破崙手下最能打的元帥之一。從1795年拿破崙剛執掌義大利軍團時,就是著名的「五師長」之一。在耶拿會戰、艾勞會戰、平定西班牙、遠徵俄國、萊比錫會戰中都有他矯健的身影。
出眾的能力與天蠍座追求平等的性格,讓他做不到俯首帖耳。1814年,他直言不諱地指責拿破崙「陛下的狂妄野心斷送了法國的前程,也使無數士兵做了無謂的犧牲」。1815年,波旁王朝復闢,他歸附王朝,拒絕效忠拿破崙,4月10日,被從元帥名單上除名。但又出於義氣,在軍事法庭上投票保護內伊元帥,被削去爵位並撤職。
埃曼努爾·格魯希
(1766.10.23~1847.5.29)
世襲侯爵,1814年4月15日,晉封元帥★★★☆
格魯希作為師級乃至軍級騎兵指揮官,幾乎是完美的,他憑藉自己的勇敢果斷,奪取了眾多作戰的勝利。作為一個貴族出身的將領,他排除萬難,在大革命之後的軍隊裡站穩了腳跟,本身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但在後期需要獨立指揮作戰和指揮大型戰鬥時,格魯希顯然缺乏相應的魄力和信心,尤其是在滑鐵盧戰役中,他死抱著追擊普魯士軍隊的命令,未能支援數英裡之外滑鐵盧的作戰,又沒能阻止他追擊的布呂歇爾軍團回援,加速了戰敗。拿破崙一世對他在滑鐵盧的失誤並沒有過分指責,把一半主力交給這個從沒有獨立指揮經驗的人率領,顯然是不謹慎的,在當時卻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波旁王朝第二次復闢後,格魯希為避免遭受政治迫害而流亡美國,這個決定無疑是英明的,沒出國的元帥們都遭到了迫害,內伊更是丟掉了性命。
天蠍座:10月24日-11月22日
水象星座
天蠍座的人精力旺盛、熱情、善妒,佔有欲極強,如蕭瑟秋風中粗獷倔強的生命。他們想要每天過得非常充實,如果失去了目標,很難認真投入精力。復仇心理重,自我主義色彩很強烈,自我保護意識強。
路易斯·亞歷山大·貝爾蒂埃
(1753.11.20~1815.06.01)
納夏泰爾和瓦格拉姆親王,★★★★
貝爾蒂埃元帥的父親是地形測繪工程師,所以讓他在青年時代受過地圖測繪的訓練,對地圖的記憶力極好,善於領導偵察部隊和將複雜的軍事行動寫成簡明的報告。
他精力充沛,為人嚴謹,一絲不苟,但缺乏果斷,所以不適合擔任軍隊指揮官。上述特點讓他具備了成為優秀參謀長的要素, 從1793年大革命開始他就是個優秀的參謀長,直到1796年搭上了拿破崙之後,一直是他得力的左右手。
不過,天蠍座的忠誠度是不夠的,1815年,拿破崙從厄爾巴島回國,他拒絕效忠,被拿破崙從元帥名單上除名。不久,跳樓而亡。
雅克~亞歷山大·麥克唐納
(1765.11.17~1840.9.7)
塔蘭託公爵。1809年7月12日,被授予元帥權杖★★★
作為蘇格蘭移民的麥克唐納元帥也是老資格的軍隊指揮官,在大革命之前就加入了軍隊,曾經擔任過早期共和國將領迪穆裡埃將軍的侍從副官,也是拿破崙政敵莫羅將軍的摯友。
雖然麥克唐納在共和國保衛戰中曾贏得巨大聲望,且帶兵徵服了丹麥,卻失寵於拿破崙,因為他公開為被以叛國罪起訴的莫羅辯護。此後賦閒,直到1807年再次被起用。
作為一位早期的名將,他曾經擅長獨立作戰,但長期賦閒也導致他能力下降,復出後的作戰差強人意,但也跟隨參與了大部分拿破崙指揮的戰役。拿破崙評論:「麥克唐納是一位優秀勇敢但不幸的指揮員。」
1814年,巴黎失陷後,麥克唐納和內伊元帥去與聯軍談判,談判失敗,內伊見大勢已去,私自離去,麥克唐納隻身回到皇帝身邊。
1815年,厭倦戰爭的他拒絕效忠拿破崙,4月10日,被從元帥名單上除名。
但人品很好的麥克唐納後來仍然照料了拿破崙幼妹卡羅利娜,最終他也和蘇爾特一樣,成為法國歷史上的四名大元帥之一。
弗蘭克斯·勒費弗爾
(1757.10.25~1820.9.14)
但澤公爵。★★★
勒費弗爾元帥沒什麼政治頭腦,但具備軍人的一切優秀品質,他唯一的精神寄託就是部隊,關心下屬,得到了下級將士的廣泛尊敬和愛戴。他是一個忠於職守的人,1789年,在護送路易十六外逃途中兩次負傷。在霧月政變中,又帶領擲彈兵保護拿破崙免受憤怒議員的圍攻,保證了拿破崙順利登上了第一執政的寶座。次年被任命為參議員,接著任參議院議長。
作為一個老幹部,原本可以跟儒爾丹一樣在政界混退休。忠誠的勒費弗爾仍然作為軍團長參與了皇帝的一系列徵戰。並取得了不俗戰績。1812年,出任新建大軍團老年近衛軍軍長,參加對俄國的遠徵,雖然失去了唯一的兒子,仍堅持戰鬥直到拿破崙退位。
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
火象星座
射手座的人就像弦上之的箭,喜歡主動出擊,迎接初冬的寒意,迫不及待到廣闊天地裡馳騁。為人樂觀、誠實、熱情、喜歡挑戰,是十二星座中的冒險家,崇尚自由,討厭被束縛,果斷獨立,敢想敢做,任性。
克勞德·維克託
(1764.12.7~1841.3.1)
貝盧諾公爵,1807年7月13日,被授予帝國元帥稱號★★★☆
維克託是在 1793年 土倫包圍戰時,因強攻關鍵性的小直布羅陀要塞而受傷,從此受到拿破崙青睞,此後跟隨拿破崙南徵北戰,幾乎參與了拿破崙指揮的所有重大戰役。
依靠英勇作戰和紀律嚴明、服從指揮,他在拿破崙的徵戰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1815年,出於厭倦,他拒絕效忠拿破崙的百日王朝,被拿破崙從元帥名單上除名。
12月,他在審訊內伊元帥的法庭上投票贊成處決內伊。
讓·馬蒂厄·塞律裡埃
(1754.12.8~1818.12.21)
伯爵。★★★
貴族出身的塞律裡埃元帥是一位勇敢、誠實的指揮官,13歲就被授予裡昂民兵的中尉。1795年,他也是拿破崙剛執掌義大利軍團時著名「五師長」之一,在一系列義大利作戰中取得了不俗的戰績。但他的軍事生涯因災禍和身體虛弱而受到妨礙,後來又敗於俄國名將蘇沃洛夫元帥的優勢兵力。
他也是一位優秀的行政官員,正直、忠誠的人格為人欽佩。1802年當選為上院副議長。1804年4月,被任命為榮軍院院長。
1814年,聯軍逼近巴黎,他下令銷毀法軍歷次戰爭中繳獲並收藏於榮軍院的1400多面軍旗後辭職。
先後被路易十八和拿破崙一世冊封為貴族。
摩羯座:12月22日-1月19日,土象星座
摩羯座是十二星座中最有耐心,為事最小心、也是最善良的星座。他們做事腳踏實地,充滿絕對意識,理想和抱負,也比較固執,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米切爾·內伊
(1769.1.10~1815.12.7)
莫斯科親王。★★★★☆
內伊的勇敢無畏以及滷莽衝動,讓人懷疑是否他是否是一個真正摩羯座,不過他也因此贏得了士兵的愛戴和敵人的畏懼。
少年時代的內伊是一名優秀的騎手、勇敢的劍客,在波旁軍隊就受到重視,並得到迅速提拔。在保衛共和國的戰爭中,他屢立戰功,卻多次拒絕接受準將軍銜,寧願在一線殺敵。
在1800年的霍恩林登戰役後,他成了拿破崙的嫡系,歷次徵戰中都作為拿破崙的主力軍長。
從莫斯科後撤期間,他擔任後衛,不斷與俄軍作戰,以巨大的勇氣和卓越的戰術技巧贏得了「最勇敢的紅臉鬥士」的綽號,是最後一位離開俄羅斯的法國人。
由於他的英勇和悲慘的結局,內伊元帥留下了許多經典造型,這是一張描繪他在別列津納河撤退時的畫作
1813年起的呂岑之戰、包岑之戰、德勒斯登戰役與萊比錫戰役,內伊依然勇猛過人。但此時大勢已去,加上內伊指揮失誤、胸無全局,法軍屢屢被擊敗。
1814年,內伊作為元帥的代言人,要求拿破崙退位。
1815年3月,拿破崙復闢,受命阻止的內伊再次投奔皇帝麾下。並且在之後的林尼之戰、四臂村之戰中衝殺在前。在滑鐵盧之戰中,內伊任戰場指揮,毫無技巧可言,步兵、騎兵、炮兵缺乏配合,只知蠻衝硬打,大量騎兵預備隊被白白犧牲。
這幅著名繪畫表現英國格洛斯特步兵團與拿破倫的騎兵第三軍在四臂村鏖戰的場景,步兵組成方陣抵抗法軍騎兵的衝鋒。原作被英國維多利亞國家藝術館收藏。
戰爭失敗後,他返回法國退役,被波旁王朝逮捕送審。這次對內伊的審訊被認為是衡量參與陪審團成員的道德標杆。最終內伊被判有罪,在盧森堡被槍殺。
水瓶座:1月20日-2月18日,風象星座
總有著新奇古怪念頭的革新者。水瓶座的人很聰明,最大特點是創新,追求獨一無二的生活,個人主義色彩濃重。對人友善又注重隱私,算得上「友誼之星,喜歡結交每一類朋友,但很難交心。
讓·巴普蒂斯·貝爾納多特
(1763.1.26~1844.3.8)
蓬特~科沃親王,★★★★☆
帶有摩爾人血統的貝爾納多特個子很高,一頭黑髮,目光如炬,外貌剛直不阿,內心卻足智多謀。 他指揮作戰的手段變化多端,早期在儒爾丹手下時就屢立戰功。但他似乎一直對拿破崙很有看法,1799年,霧月政變時,差點準備以臨陣脫逃的罪名逮捕拿破崙。
據說這一切都是為了他美麗的妻子德西蕾.歐仁妮,這個拿破崙哥哥的小姨子最初是準備嫁給拿破崙的。當然也有人認為貝爾納多特是為了堅持共和理想,他年輕時代是著名的共和派人士,手臂上刺有「暴君亡」,反對篡奪革命成果的拿破崙理所應當。然而拿破崙元帥中唯一當上國王的就是貝爾納多特,這種奇異的腦迴路也的確是水瓶座的特色。
在拿破崙一世發動的戰爭中,他一直表現平平,還時不時搗點亂,要不是靠著老婆的關係,早被拿破崙抓起來了。1809年,他被傳召至維也納並解除職務,從此賦閒。
1810年,完全沒有皇室血統的貝爾納多特意外地成了瑞典王儲,站到了反拿破崙同盟一邊。1813年10月萊比錫戰役前後,貝爾納多特率軍加入了反法同盟,那個強大的貝爾納多特忽然又回來了。他提出了專打拿破崙手下元帥,避免和拿破崙直接作戰的主張。還親自率軍,先後擊敗了法國元帥裡最勇猛的烏迪諾和內伊的十多萬部隊,然後在萊比錫會戰中說服了薩克森軍隊叛變,最終拿破崙獨木難支而戰敗。
在1814年間,要不是英、奧等國反對,他還可能繼拿破崙之後當上法國國王。於是他拒絕了加入第七次反法同盟,隨後攻打佔領了挪威和丹麥。
阿道夫·莫蒂埃
(1768.2.13~1835.7.28)
特雷維佐公爵,★★★☆
和拿破崙麾下的大部分元帥一樣,莫蒂埃元帥中規中矩,早期加入國民自衛隊,為保衛共和國功勳卓著。隨後忠心耿耿地參與了皇帝的歷次徵伐,總是能出色完成拿破崙布置的各項命令。
在法國危亡的最後關頭,他也能恪守職責,在1814年的後方保衛戰中,出任重建大軍團的老年近衛軍軍長,屢次擊敗聯軍。
值得一提的是,在攻佔莫斯科後,作為莫斯科總督,他將大部分精力用於撲滅大火,以免該城被毀;撤退時,也沒有執行炸毀克裡姆林宮的命令。
1814年,聯軍攻入巴黎後,他與馬爾蒙元帥一起同聯軍談判,交出了巴黎。但沒有象馬爾蒙那樣投敵,仍向拿破崙表示忠誠。
1815年,在審訊內伊元帥時,聲明自己無權對一位元帥作出判決,因而被撤職。
1835年1月28日,當陪同國王路易·菲利普檢閱國民自衛隊時,他被一枚炸彈炸死,時年67 歲。這枚炸彈本來是給國王準備的。
莫蒂埃既是一位獨立作戰的行家裡手,也是位稱職的下屬。儘管不是最卓越的人,但卻是唯一得到所有元帥尊敬的人。
雙魚座:2月19日-3月20日,水象星座
十二宮最後一個星座,冬天即將離去,鑄造了他們獨特的緘默方式。集合了所有星座的優缺點於一身,受水象星座的情緒化影響,使原來複雜的性格又複雜的性格又添加了更複雜的一筆。最大的優點是有一顆善良的心,願意幫助別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利益。
紀堯姆·布律納
(1763.3.13~1815.8.2)
★★☆
出身打字員和作家的布律納,也是 1789年大革命之初就加入國民自衛隊的,在早期保衛法國功勳卓著,跟儒爾丹、馬塞納是同期出道的將領。由於他在作戰中的局限性和政治上的共和派立場,被拿破崙外放到土耳其當了大使。由於不太受信任,他一直被拿破崙委派去打一些不太重要的戰役。
早期在阿爾卑斯山區的作戰
拿破崙失敗之後,他在赴巴黎的路上被暴徒殘殺,屍體扔進了河裡,是帝國元帥中下場最慘的一位。據說法國成語裡,布律納就是「倒黴蛋」的意思。
路易斯~加布裡埃爾·絮歇
(1770.3.2~1826.1.3)
阿爾布費拉公爵。1811年7月8日,被授予元帥權杖★★★★
跟馬爾蒙同為70後的絮歇元帥,也是在土倫戰役中被拿破崙發掘並賞識的。作為師一級的指揮官,他敢於冒險、智力超群而且勇氣可嘉,其管理天才也同樣聞名,很快在後期的作戰中脫穎而出,在1807年接替受傷的拉納成為第五軍軍長。
他在西班牙作戰時的表現也無人可比,作為唯一在西班牙被晉升為元帥的將軍,拿破崙評價:「如果有兩個象絮歇這樣的元帥,我不僅將徵服西班牙,還可永遠佔有西班牙!」
拿破崙帝國的侵略暴行在西班牙
引起了強烈的反抗,各地起義此起彼伏
1815年,替百日王朝指揮第七軍,在阿爾卑斯山與聯軍作戰,仍然取得不敗戰績。因為皇帝的失敗,被迫於7月同奧地利軍隊籤訂休戰條約。因為再次為拿破崙效力,他被取消了貴族資格,直到 1819年才得以恢復。
本文作者:岑小強
本文編輯:洪小琥
排版設計:NIKI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