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在古代為什麼被作為圖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什麼?
最早的蛇類化石發現在白堊紀初期的地層裡,離現在大約有1.3億年。在西方的文化體系中,伊甸園中蛇因引誘夏娃吃下禁果而被趕了出來,殃及亞當,是惡毒、誘惑的象徵。在東方,神話傳說中的「女媧」也是人首蛇身,出土的很多文物都有女媧伏羲蛇身交纏的圖畫,創造了後來的人類,受到膜拜。可以說蛇在東西方文化中崇拜與遭受唾棄並存,這讓蛇類在當今各地區傳統文化裡有著亦正亦邪的角色。
-
中國傳統文化——圖騰之美
圖騰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古人對自然、上天,乃至萬物的高度崇拜。上古人們無法解釋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但這些物質條件成為了他們活下去的基本條件,所以在他們的想像中出現了一種極其神秘、崇高的東西,他們將它稱之為「神靈」。從中國民族傳統圖騰龍就可以看出,古人就對圖騰的審美有獨特的見解。
-
在中國文化中,蛇有著特殊的意義,代表著圖騰,也代表著愛情
在中國文化中,蛇有著特殊的意義,代表著圖騰,也代表著愛情蛇,給人的印象就是毫無感情的,冰冷的身軀,讓人頭皮發麻的軀體等等一些不是很好的方面。其實,蛇在中國,有著獨特的文化,在人們的心中,也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的。在我們的十二生肖中就有蛇,而且排在了第六位,有著重要的地位。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圖騰象徵
項圈苗族對龍的特殊感情,是基於圖騰崇拜和認龍為祖先的原因。鳥圖騰龍不是數種圖騰合併的產物。這就是他們都說到龍和蛇或是牛和犬。據此分析,有關伏羲、女媧人首蛇身或人首龍身的來源,主要是西南、中南、華東等地民族習俗的反映就順理成章了。由此看出龍是由蛇圖騰演變發展而至,龍的出現比純正的蛇圖騰或其他圖騰都晚,具體來說,它產生於圖騰制後期即母系氏族社會解體前後一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
-
蛇圖騰 ——《泰國異聞錄》中的神秘文化
很多人都認為蛇是地球上最可怕、最令人厭惡的生物,這些殺手不受腿的限制,所以它們不管在地上、水中、樹上都能進行獵殺,無情地追捕獵物,即使同類也毫不留情。然而世界上也有不少國家卻對蛇有著狂熱的崇拜,將蛇視為神,各種蛇的節日層出不窮。古老的中國文化中,蛇首先被視為民族的始祖而受到供奉。漢代畫像就曾經出現過人面蛇身交尾狀的蛇,這是傳說中的人類始祖──伏羲和女禍。不過,人類對蛇的崇拜,並不僅限於中國。印度就有一群酷愛玩蛇並以此為生的耍蛇人,他們常常遊歷各地,進行既驚險又刺激的耍蛇表演。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圖騰意識
本文乃作者曉星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圖騰首先是一種觀念,一般認為這種觀念基於這樣的認識:本氏族的祖先與某種動物或植物有淵源關係,如自己氏族的男性祖先與某種雌性動物結合繁衍的後代就是本氏族人,或本氏族的女性祖先與某種雄性動物結合才繁衍了子孫
-
來自遠古的標誌:中國圖騰文化及食用圖騰獸
圖騰這個名詞雖然是舶來品,但圖騰這種古老的文化現象卻在中國根深蒂固。不過圖騰在中國真正被重視成一種文化,倒是晚於西方國家。第一個將「圖騰」一詞引人中國的是清朝著名學者嚴復,他在1903年翻譯的英國著作《社會通詮》中,第一次將英文"totem" 翻譯成圖騰。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原始社會圖騰雕塑
像蛇、蜥蜴、鷹、梟(貓頭鷹)、虎、熊、龜等等,都具備著古人無法達到的一些神奇能力,人們膜拜它們,更希望能夠具備和它們一樣的本領,和嚴酷的大自然搏鬥。這就是動物圖騰崇拜。正如學者們指出的:「商周時期以及以後的繪畫、雕塑中盛行的龍、鳳、梟、朱雀、玄武、金烏、蟾蜍等神話性質的紋樣圖案,也許和這時代蜥蜴、鷹、梟、烏龜、蛙等動物與形象有著信仰。上的繼承演變關係。」
-
從中國古代的「蛇圖騰」談起,追溯「白蛇傳」故事的形成和發展
本文從中國古代的「蛇圖騰」談起,淺析「白蛇傳」的故事形成和發展。一、文化溯源:古代的蛇圖騰和民間信仰白蛇傳的故事主人公是白娘子和許仙,講述了一個人蛇相戀的傳奇故事。1910年,芬蘭人發明了「國際通用民間故事類索引」,簡稱AT分類法,按照AT分類法,白蛇傳應該被列為411型,即美女蛇故事類。
-
吳越先民的蛇圖騰:「南蠻蛇種」文化史
這些裝飾幾何紋和包括蛇紋在內的動物紋的青銅器群,是湘江流域青銅文化不同於中原傳統的主流特點,是中原青銅文化在湘江流域「土著化」、「地方化」的反映(19)。黎族是華南最重要的文身民族之一,蛇圖騰的文化內涵也表現在文身形態上。
-
蛇圖騰的崇拜
古埃及的蛇崇拜 埃及以埃及眼鏡蛇為崇拜對象,許多古埃及神明的形象都有眼鏡蛇的特徵,又或曾蓄養眼鏡蛇;埃及神話中的瓦吉特,正是以蛇為形象的神明。古羅馬擊敗古埃及後,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七世曾引寵物眼鏡蛇以咬腕自盡,也是西方文化所津津樂道的故事。
-
中華文化數千年崇拜的圖騰——龍
古人為什麼要崇拜一種虛構出來的動物,並且數千年來以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關於龍的秘密,有著太多的撲朔迷離。在這裡,我們將會追尋龍的足跡,探尋龍的秘密。中華文化中龍的圖騰龍文化的出現,始於新石器時代,距今大概有八千年。那時候的古人類,已經不再茹毛飲血了,他們學會了用火,製作陶器,蓄養家畜,以及種植作物。在生產活動的過程中,人類對自然力量的崇拜,越來越強烈。
-
吉盟國際大廈:展現傳統文化「竹」圖騰
(Aedas全新深圳商業綜合體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竹」圖騰) 由Aedas設計,吉盟國際大廈是深圳舊城改造再生的代表性項目,融合特力-吉盟總部大樓、可出租5A甲級寫字樓以及珠寶首飾交易中心三大功能為一體。
-
2016之「豔遇」——蛇圖騰
歷覽上古神話傳說,其實不僅女媧、伏羲兩位是人首蛇身,很多神話人物都是人首蛇身的形態,只不過這二位最為出名罷了。例如《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記錄軒轅國人相貌時就寫到其「人面蛇身,尾交首上」。這些古籍記載說明了先人對蛇的信仰和崇拜。
-
蛇圖騰為何在世界各地這麼普遍?
編者按:對龍的崇拜,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種綿延了數千年的特殊現象。龍的最初形象是什麼樣的呢?蛇。主要有三方面的例證,一為古籍,二為史記資料,三為龍蛇並提的習慣。上古時期,炎帝族和黃帝族屬於華夏族團;少昊部落和太昊部落則屬於東夷族團。少昊部落以鳥為圖騰,太昊部落則以龍為圖騰。
-
中國的龍與西方的龍為什麼長相不一樣
一項調查顯示,對蛇有天然恐懼的現代人接近40%,因此有人推測人們在遠古時崇拜靈活而小巧的蛇卻有讓人瞬間致命的本事,因此對蛇產生了敬畏之情。這種說法的佐證就是中國的「創世之神」伏羲女媧都是人頭蛇神的形象。
-
自古中國標誌性的圖騰「龍」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一下中國標誌性的圖騰,也是上古神話中的主角,更是自古以來帝王最喜歡的圖騰,因為它象徵著權力以及地位,它就是龍。自古龍就是帝王的象徵,皇帝被稱之為「真龍天子」,而且龍在中華文化裡面也是主要的圖騰、主要的象徵。
-
中國傳統文化:龍及龍九子
在中國,龍經歷了四個較大的發展階段:圖騰崇拜階段、神靈崇拜階段、龍神崇拜與帝王崇拜相結合的階段、佛教娜迦龍崇拜與中國龍崇拜相結合的階段。 在圖騰崇拜階段,中國遠古的某些部落把龍視為圖騰,作為自己部落的祖先和標誌。根據歷史文獻資料和有關傳說,龍(原形為蛇)原為伏羲氏族的圖騰,後來成為太暤(太昊)部落的圖騰。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姓名
本文乃作者寶寶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認為,姓名是標誌社會結構中的一種血緣關係和區別個人的標誌符號。姓名是姓與名兩部分的組合。姓一般是繼承的,並為家族成員所共有,一般與名或字連用。五千多年前,中國便開始採用世襲姓氏。姓氏是姓與氏的合稱,用以標誌家族系統。
-
年輕一代如何刻上「傳統文化的圖騰」?
原標題:年輕一代,如何刻上「傳統文化的圖騰」? 當下年輕人所經歷的一切,有著社會轉型的「時代烙印」,卻鮮受傳統文化精華的浸染。 當然,形形色色的表象有著同一指向:中國當代青年在社會化過程中,面對社會經濟轉型、西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衝突,其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發生著劇變,部分青年表現出道德淪喪、信仰缺失。 兩千多年的傳統文化,真的沒有在他們身上留下痕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