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納:帕西法爾

2021-02-07 知樂古典音樂

▽ 

《帕西法爾》(Parsifal)是華格納最後一出歌劇,也是情感最為細膩,最具宗教性的一部。


《帕西法爾》於1882年7月26日在拜魯伊特首次公演,1903年12月24日聖誕夜登陸紐約大都會歌劇院、1905年,進駐阿姆斯特丹……



我們講《羅恩格林》時候,提到過「帕西法爾」:在《羅恩格林》「第三幕」裡,當騎士羅恩格林說出自己的身世時,自己是保護聖杯的騎士之一他的父親就是「帕西法爾」。只是在《羅恩格林》中寫成較為古式的「佩奇瓦爾」,在此劇中的劇名為日耳曼式的《帕西法爾》。


後人說它具有宗教性,完全是以華格納自己的角度來詮釋的,事實上它跟任何宗教教義無關。



劇情是:高山之上,聖杯騎士們保護著兩件基督教的聖物:朗基努斯之矛——聖矛,以及聖杯。年邁的老騎士古內曼茲率領一眾人等正為國王安福塔斯的傷勢一籌莫展;此時孔德麗來了女騎士來了。她能在空中馳騁,這次她從阿拉伯為國王取來鎮痛劑。她把裝著「巴爽」藥水的水晶瓶交給古內曼茲,並表示說:「此藥若再無效,那麼阿拉伯再無計可施了。」


國王安福被人抬出來,他痛苦的喃喃自語:「在這聖湖沐浴固然可以稍輕痛苦,但要真正治癒我的傷口,正如神所宣告的,還要等到因同情而獲得智慧的純潔愚者出現。」


 

國王對孔德麗的贈藥表示真誠的感謝,而是從們卻咒罵她是異教徒、是女巫。古內曼茲卻為她辯護。原來國王是受朗基努斯之矛的攻擊才受傷的,而且傷口一直不能育兒。之所以受傷也是因為國王被異族妖女迷惑所致,更糟糕的是聖矛還遺失了。在雙方爭執不休時,孔德麗疲憊不堪,橫臥在地上。


 「巴爽」之藥起了作用,國王的疼痛減輕了。然後侍衛們一起催促古內曼茲繼續講下去,這位老騎士便又靜靜地說出陳年往事來。


邪惡的異教徒克林莎威脅純潔的信仰之國,某夜,救世主造訪國王,把聖杯和聖矛交給前王狄都雷爾。老國王為了保護這兩件聖物,建蓋了這座聖杯城,募集了心地純潔的聖杯騎士。克林莎一次又一次地試圖奪取這兩件聖物,都被聖杯騎士擊退了。


最終克林莎使出美人計:他在荒野中施法,變出一個歡愉之國,裡面全是妖豔的美女,試圖用美色誘惑聖杯騎士,使他們墮落、毀滅。



歲月流逝,保護兩件聖物的重任落在年輕的國外安福塔斯身上。年輕的國王御駕親徵,要一舉殲滅克林莎,不料還是落入美人計中,既丟掉了聖矛,自己也受了傷。


回國後,國王在聖杯前禱告,終於得到神諭:「等候我所選擇的人吧!他是因同情而獲得智慧的愚者。」古內曼茲的故事到此結束。他重複念著神諭的預言:「忠實的愚人啊!憐憫可以得到安慰,你等著他吧!」


此時,一隻受傷的天鵝落在古內曼茲腳邊。騎士們替天鵝拔掉身上的箭,不幸的天鵝還是死了。眾人紛紛說:「天鵝剛才在聖湖上盤旋,國王正高興地喊說這是吉兆時,卻飛出一支箭射中它。」騎士逮捕了一名青年,這就是傻子帕西法爾。


帕西法爾的愚鈍令所有人都滿頭霧水,還是孔德告訴老騎士:「他是戰士遺孀,母親不想讓他像父親那樣戰死沙場,刻意在荒野中把他養育的像傻子那樣。」帕西法爾插嘴說:「有一天,我看到男人們騎在閃閃發光的白馬上,非常羨慕,所以就在後面追……」孔德麗接著說:「他不在家的時候,母親已經死了!」帕西法爾聽了勃然大怒,撲向孔德麗掐著她的喉嚨,老騎士連忙把他拉開,帕西法爾全身戰慄、喃喃地就要昏倒。孔德麗見狀跑到森林裡,取來水讓他喝下。古內曼茲稱讚她說:「善有善報」,但她卻表示:「我沒有行過善」,此時克林莎施在她身上的詛咒開始發作,她搪塞著躲進了森林。



古內曼茲隱約覺得帕西法爾就是神諭中的愚者,便把他留在了聖殿之中。可好景不長,在又一次聖餐會上,國王安福塔斯再次承受著傷痛的折磨,一干人等卻束手無策。帕西法爾注視這些情景,由於劇烈的痙攣使他下意識的用雙手按住心臟。古內曼茲問他:「你為什麼總是呆站著,你是否明白自己看到什麼?」老騎士看到這青年只是猛烈地搖著頭,很失望地認定他只是個純粹的傻瓜,把他趕出了聖城。


擁有墨鏡的克林莎卻早已知道帕西法爾就是真正的救世主,他再次命令孔德麗去誘惑帕西法爾,並把他幹掉。孔德麗本想拒絕,但卻仍然擺脫不掉克林莎的魔咒。克林莎第一次與帕西法爾遭遇就被帕西法爾手中的聖劍擊退。他巫師那裡得:「只要能夠奪取這年輕人的童貞,就能為所欲為。」


克林莎再次丟出美人計去迷惑帕西法爾,風塵女人對帕西法爾並無殺傷力,孔德麗卻扮成母親的模樣溫柔的呼喚著,「帕西法爾!帕西法爾!等一等。」帕西法爾被這樣的呼喚勾起了曾經與母親在一起的回憶。孔德麗說:「你的父親賈姆雷特在阿拉伯戰死時,留下遺言,要你的母親替體內的兒子起名為「純潔愚者」。你的母親為了不讓你像父親一樣命喪戰場,便在遠避戰爭的地方將你養育長大。你出外旅行久久不歸,她過分焦慮終於心碎而死。」



帕西法爾知道是自己的愚蠢害死母親,悲從中來。此情此景,孔德麗逐漸靠近他,「你應該了解母親給父親什麼樣的愛……」然後熱烈地親吻了他——這與她陷害安福塔斯的方法如出一轍。年輕的帕西法爾突然感受到和安福塔斯相同的傷口之痛。就當孔德麗要奪去他的童貞時,他堅決地推開她。


孔德麗一計不成,再施毒計:「我因羞辱了救世主而被詛咒。但我的吻能給你帶來智慧。」帕西法爾對她說:「只要告訴我到國王安福塔斯曾經的徵途,我就會幫你。」孔德麗卻說:「只要你同情我,愛撫我,我就告訴你路該怎麼走。」帕西法爾明白了她的陰謀詭計;孔德麗也發現自己的誘惑毫無意義,她只能向克林莎求救。




克林莎暗示冷箭,他向帕西法爾投出聖矛。奇蹟發生了,聖矛飛到帕西法爾的頭上就停在那裡。帕西法爾取下聖矛,在胸前畫著十字;隨即花園變成荒野,孔德麗狂叫後倒在了地上。帕西法爾告訴她:「你應該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我」後就轉身離去,只剩下孔德麗無奈的身影。


數年之後,帕西法爾經歷了說不盡的苦難終於成長為聖杯騎士,他帶著聖矛回到了聖城。他為久治不愈的國王安福塔斯而來。古內曼茲為這神聖的奇蹟高興不已,他告訴帕西法爾說:「國王因拜見過聖杯而無法死,如今他已經很久不再拜見聖杯了,因為他一心只祈求死亡。前王狄都雷爾駕崩了,騎士們也喪失神力。」帕西法爾聽後,請求古內曼茲為他引見安福塔斯並為他洗禮。



洗禮後,帕西法爾把聖泉水澆到孔德麗頭上,為她施洗。孔德麗感動地哭出聲來,此時森林如同從詛咒的大氣中獲得解放,清晨的陽光放出萬道光芒,清爽又綺麗。教堂的一邊,騎士們抬出狄都雷爾的靈柩,另一邊則推出躺在病床上的安福塔斯。帕西法爾在古內曼茲和孔德麗的陪伴下進入教堂。他說:「此傷唯有傷你的聖矛才能醫治」。說罷,他用聖矛碰觸傷口。傷口癒合了,安福塔斯臉也上也有了生氣。帕西法爾走到舞臺中央,高舉聖矛向眾人宣告:「這支聖矛終於是從克林莎處奪回來了。


帕西法爾走上聖壇,捧著聖杯跪拜。聖杯開始發出五彩光芒,教堂內被這光芒所照耀。所有的聖杯守護騎士、衛士和少年們,開始唱出讚美神的合唱。一隻白鴿從教堂的圓頂上飛下來,在帕西法爾頭上盤旋後,又落在他的頭頂上。目睹這一切經過的孔德麗不聲不響地倒在帕西法爾腳下斷了氣。帕西法爾高舉著聖杯,為跪拜的安福塔斯和古內曼茲,以及所有的騎士祝福。幕緩緩落下,音樂還在繼續,給聽眾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直到最後靜靜地迎來全劇終。



 

本劇和《齊格弗裡德》一樣,主角都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年青人:主角帕西法爾純真的甚至有些愚憨;然而帕西法爾和齊格弗裡德也有不同,苦難使他成長——劇終之際,他已變成聰明和胸懷寬廣的聖杯騎士首領。


在華格納眼中,帕西法爾是人類得以救贖和慰藉的方式。他更像是《魔笛》當中的塔米諾王子,經歷一連串考驗,終於進入光輝而榮耀的殿堂。


劇中,帕西法爾也需對抗邪惡的魔術師克林索和後者的代理人孔德麗。孔德麗這個角色可以說是華格納歌劇世界中邪惡女性的集大成者:她是女性的原型,具備母親和娼婦的雙重人格,而她由邪惡演變到寬容和悔悟,這個過程恰巧與帕西法爾的成長並行。至於安佛塔斯最後因創傷化膿不治而死,在臨終之際,他唯有得到帕西法爾的原諒(擁抱)才得以自我救贖,解脫長久以來的折磨。這齣歌劇也出現一個年老的智者古恩曼茲,他沒有戲分只旁白,角色類似希臘悲劇的合唱團,為觀眾詮釋舞臺上的表演。



在華格納歌劇中,《帕西法爾》的曲風沉靜,所以觀賞需要相當的耐心。不過你的耐心會總會得到回報:精緻的音樂、有趣的理念以及本劇特有的永恆色彩……


此劇同《漂泊的荷蘭人》、《崔斯坦》、《指環》一樣,也應用到水的象徵意義。華格納一直把水做為淨化邪惡的源流,也是人類受苦難的止痛劑。《帕西法爾》嘗試為人類的苦難尋求慰藉,苦難可以藉由贖罪到解脫。


當然,華格納提供的救贖方式源自藝術,這也是他的一生追求:以藝術充當宗教是拯救人類的不二法門。



文/茶茶斑竹 責編/倩兒


相關焦點

  • 華格納的最後一部歌劇《帕西法爾》
    華格納的最後一部歌劇《帕西法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華格納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帕西法爾》將是他的關門之作,直到1879年3月3日華格納才全部完成了《帕西法爾》,他給國王發去了電報:三月三日!可愛的三月!/我的讚歌屬於你,/冬日的統治已過去,/《帕西法爾》完成問世。1882年7月《帕西法爾》在拜羅伊特首演。1883年2月30日華格納因突發心臟病去世。
  • 周末歌劇 | 華格納《帕西法爾》(佩特倫科/考夫曼/妮娜·施特梅)
    華格納創作這部歌劇所參考的素材,最主要來自艾申巴哈的沃夫朗(Wolfram von Eschenbach)這位中世紀德語詩人的傳奇作品,敘述男主角帕西法爾通過考驗成為「純全的騎士」的過程。華格納的歌劇則將帕西法爾的傳說,改寫成一個人通過考驗成聖的過程。
  • 秋水丰神般的《帕西法爾》
    記得華格納準備按照「整體藝術」的追求改革歌劇藝術的時候,曾將常常賣弄空洞的聲樂技巧的義大利歌劇斥責為「妓女」,把堆砌表面效果的法國歌劇斥責為「風騷女人」,只有看完華格納的歌劇,甚至是必須看完了這部《帕西法爾》,你才會真正知道啥是「妓女」樣和「風騷女人」樣,你又才真正體會到那個秋水丰神般的女人究竟是啥樣的。
  • 《帕西法爾》首演 百年聖杯騎士穿越北京舞臺
    10月29日、31日,華格納封筆之作《帕西法爾》將迎來中國首演,兩大歌劇巨匠將上演巔峰聚會。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餘隆說:「今年音樂節即將迎來真正的高潮。」  >>《帕西法爾》中國首演  北京國際音樂節再創歷史  10月29日、31日,歌劇巨匠理察·華格納歷時25年完成的封筆之作《帕西法爾》將在保利劇院迎來中國首演。這部長達4小時30分鐘的鴻篇巨製,堪稱北京國際音樂節對華格納誕辰200周年的誠摯獻禮,填補了國內歌劇舞臺的空白。
  • 華格納15部未完成歌劇研究導論
    華格納談到:「可我在�j釀這項戲劇計劃的同時,我的興趣立即被一種更強大的吸引力所左右。這就是在尼布龍人和齊格弗利德傳說中相類同的題材裡的神秘情節施與我的那種力量。」 另外,由於時間侷促而放棄了歌劇《勝利者》。在華格納為路德維希二世撰寫的歌劇創作計劃當中,包括了《勝利者》與《帕西法爾》等作品。為了保證《帕西法爾》能夠完成,華格納不得不放棄《勝利者》。
  • 華格納與他的「雙頭鷹進行曲」
    他所作歌劇還有《漂泊的荷蘭人》、《湯豪舍》、《羅恩格林》、《歌唱大師》、《帕西法爾》等。主張歌劇改革應以福州為題材,戲劇與音樂須組成有機的整體,交響樂式的發展是戲劇表現的主要手段。他運用不間斷的音樂結構的主導動機手法、半音和聲體系和配器效果,豐富了歌劇的藝術表現力,對歐洲專業音樂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1865年開始,得到了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贊助。
  • 齊格弗裡德·耶路撒冷的「華格納人生「
    早在70年代初期沃夫岡·溫德加森 (Wolfgang Windgassen)退離華格納舞臺之後,巴伊洛伊特華格納國際音樂節總監沃夫岡·華格納(WolfgangWagna), 在劇院大門上懸掛了一塊牌子,宣告公眾: 「劇院從此關閉,直到新的男高音找到」.幸運的是, 一個名叫齊格弗裡德·耶路撒冷(Siegfried Jerusalem)的德國年輕歌劇演員出現了!
  • 華格納:羅恩格林
    今日主播:常婷◇◇◇▽用一個字來道出華格納歌劇的特點,估計所有人都會異口同聲說,「長」!的確!這次創作自然又是華格納編劇、作曲一肩抗,故事來自中世紀德國敘事詩《聖杯騎士羅恩格林》、《帕西法爾》以及其他傳說。1850年8月28日由李斯特指揮,在魏瑪國民劇院首演。
  • 華格納歌劇《女武神》再造「指環」傳奇
    其中的「女武神的騎行」「沃坦的告別」, 都是華格納歌劇中的經典唱段。    自1998年北京國際音樂節創辦以來,歌劇歷來是每年音樂節的重頭戲。20年間,音樂節為觀眾帶來超過20部部西方經典歌劇的中國首演,為國內歌劇舞臺填補空白。而如果要挑選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歌劇演出,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在2005年第八屆音樂節上中國首演的華格納四聯劇《尼伯龍根的指環》。
  • 華格納歌劇序曲音樂會舉行
    本報訊(記者崔小明 通訊員姚棟)前晚,俞峰教授執棒寧波交響樂團,在寧波大劇院開啟2020-2021音樂季第二場演出——華格納歌劇序曲音樂會。華格納是19世紀德意志浪漫主義歌劇巨匠,他的歌劇作品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體現出浪漫主義的美學觀。
  • 歌手的忠誠——曾經的華格納歌劇演唱者
    隨著華格納的作品無從模仿,對華格納歌劇的演唱模式也被確定了下來。歌手不僅需要特殊的條件,還要同時具有獻身的精神。這便註定了演唱華格納歌劇的演員在所有的時代都屬鳳毛麟角。在錄音技術尚不發達的本世紀中葉,華格納的歌劇並沒有太多的上演機會,當時的兩大重鎮是拜羅伊特和美國大都會,而演出陣容卻幾乎雷同便可說明一旦獻身於華格納,對歌手的風險該有多大。
  • 華格納童話歌劇《羅恩格林》| 聖杯騎士的傳說
    《野天鵝》裡有美麗的公主特麗莎,她和九個哥哥被惡毒的巫婆流放……嗚嗚嗚,得了,回到華格納寫的童話,他是怎麼忽悠我們呢?華格納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用弗裡德裡希·席勒評論他筆下最著名的悲劇人物華倫斯坦這個統帥的一句話來形容華格納,「歷史上愛他恨他的人各不相讓,他的形象也模糊不清,搖擺不定」,這個評論恰如其分。華格納是編劇高手,《羅恩格林》劇本就是他自己編寫,臺詞非常出色。
  • 歌劇《帕西法爾》
    少年名叫帕西法爾,是騎士哈穆萊德和格爾琳塔的兒子。哈穆萊德在戰鬥中陣亡了。格爾琳塔為了使兒子免遭厄運,把他帶到森林深處去撫養。一天,帕西法爾看見一隊武士,就去跟蹤,離開了森林。母親痛苦地死去了。帕西法爾並不知道母親死去了,他十分震驚,不能相信這個消息。他撲向孔德麗,要扼死她,但被古內曼茲拉開了。孔德麗十分疲乏。她走向灌木叢,睡著了。
  • 華格納 | 每一部歌劇都是震撼人類靈魂的鴻篇巨製
    理察·華格納後期的作品以其複雜的音樂織度、豐富的和聲及配器法著稱,另外他也在作品中靈活地使用主導動機,也就是會和特定人物、地點或是事物一起出現的一到兩個小節音樂。理察·華格納在音樂語言上的一些進展,例如極度的半音體系以及快速變換的調性,也影響古典音樂的發展。華格納的《特裡斯坦與伊索德》可以算是現代音樂的開始。
  • 拜羅伊特、《尼伯龍根的指環》與華格納
    二者並不構成任何競爭關係,因為前者僅上演華格納的作品,從《漂泊的荷蘭人》到《帕西法爾》,後者上演從蒙特威爾第到當代的各國歌劇、話劇、交響樂和藝術歌曲。夏季音樂節的好處是其他劇院都休假,因而不難湊齊一流的演員和指揮。而其他劇院正常演出時,拜羅伊特卻是一片寂靜。所以拜羅伊特節日劇院沒有自己的樂隊和合唱團,每年這裡都會聚了來自德國乃至歐洲各個城市的樂隊音樂家和合唱團成員。
  • 帕西法爾的聖杯尋求之旅(前言)
    似乎他的人生和事業達到了巔峰,在被亞瑟王接受為圓桌騎士慶祝的儀式過程中,女巫突然闖出來指責帕西法爾不配這個榮耀,在公眾場合當眾羞辱帕西法爾,由於他的無知在聖杯城堡的儀式上而沒有問問題,他因此而被蒙羞。帕西法爾為了救贖而邁上了聖杯尋求之旅。書中描寫帕西法爾經歷了一個非常艱苦和漫長的旅程,同時也是帕西法爾心路的歷程。
  • 重要推薦丨華格納書目(二)
    《羅恩格林》很有意思,它標誌著華格納的管弦樂配器變得完全個人化。這就是《羅恩格林》的特徵所在。華格納所創造出的聲音與以往任何人的作品都截然不同。從前奏曲就可以聽出,這位傑出的管弦樂作曲家的成就已完全超出前人的想像。
  • 聽不盡的華格納,聊不完的「金指環」
    他在1953年首次登臺拜羅伊特,指揮了《帕西法爾》和《指環》,第二年他便去世了。所幸他的錄音得到了保存。▼ 掃描二維碼聆聽皮埃爾·布萊茲指揮的《指環》▼ 掃描二維碼聆聽皮埃爾·布萊茲指揮的《帕西法爾》傑西·託馬斯是一位有著懾人氣度的戲劇男高音,他演唱的《羅恩格林》和《帕西法爾》無人能出其右,而在演唱齊格弗裡德時,雖然聲帶略顯單薄且有些發緊,但它們往往被生動多姿的表情和灑脫而不失細膩的唱功所掩蓋。
  • 魔王華格納:「我不能像巴赫一樣過小鎮風琴師的可悲日子!」
    許多德國劇院經理跑到蘇黎世,請求華格納授權演出作品。受到政治迫害的華格納贏得了不少人的尊重和同情。1853年5月,在華格納40歲生日這天,蘇黎世劇院舉行了為時三天的華格納音樂節,演奏了他所有作品的重要片斷。十年無人問,一朝天下知,華格納終於等來了這一天。他寫作大量樂劇理論文章,在給大眾展現他未來作品之前,他要先培養大眾的興趣,他燃起支配19世紀的野心。
  • 音樂故事|音樂改革家華格納
    滑稽作家吉洛姆寫的一篇小說中,幾個姑娘議論舞會中的男客無聊,開口不離幾句聽厭了的套話:您愛聽華格納吧?這倒正好可以為卡爾家信作個註腳:到處都用同一個問題折磨人:您對華格納的看法怎樣?再往前五十步就會遇到女華格納之徒(正像在勃拉姆斯五十步之外能遇到華格納一樣)。」(《悲劇的誕生》第314頁)這比起華格納忠實信徒肖伯納譏諷勃拉姆斯的語言還要來得尖刻。第三個重要的對立面非威爾第莫屬了,他也是歌劇大師。朗格在其樂史中將以上三人來了篇合論,題為《反潮流》。他們反的是音樂過分文學化、哲學化的浪漫主義之潮,自然也是同瓦派大唱反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