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格弗裡德·耶路撒冷的「華格納人生「

2021-02-16 北京博麗朗特國際文化藝術中心

早在70年代初期沃夫岡·溫德加森 (Wolfgang Windgassen)退離華格納舞臺之後,巴伊洛伊特華格納國際音樂節總監沃夫岡·華格納(WolfgangWagna), 在劇院大門上懸掛了一塊牌子,宣告公眾: 「劇院從此關閉,直到新的男高音找到」.幸運的是, 一個名叫齊格弗裡德·耶路撒冷(Siegfried Jerusalem)的德國年輕歌劇演員出現了!他不再是斯圖加特交響樂團中的大管演奏家,而是正式成為了歌劇演員,開始了他全新的歌劇演唱生涯。

1977年他被沃夫岡-華格納邀請到巴伊洛伊特華格納國際音樂節, 在那裡他演唱了他的首部華格納歌劇-羅恩格林.儘管評論褒貶不一,但耶路撒冷還是被承認為繼沃夫岡·溫德加森(Wolfgang Windgassen)後最成功的華格納男高音典範.在此之後的20多年裡,他兢兢業業地獻身於華格納歌劇作品中。

他在巴伊洛伊特華格納國際音樂節和著名指揮丹尼爾·巴倫勃伊姆(Daniel Barenboim)工作了多年,在1993年他們合作錄製了至今最暢銷的CD-「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眾神的黃昏」,達到了他事業的頂峰。 80年代, 耶路撒冷又出演了「特裡斯坦與伊索而德」、「女武神」和「帕西法爾」,很多人都質疑他是否合適這些作品,但是他再一次證明了他是當代歌唱家中最好的戲劇性男高音.特別是在1999年當耶路撒冷宣布退離華格納國際音樂節舞臺後,劇院宣告公眾: 「劇院從此關閉,直到新的男高音找到」耶路撒冷大師就是這樣一位傳奇的華格納歌唱家!

11月9日-13日,中國歌劇舞劇院再度攜手北京博麗朗特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共同邀請耶路撒冷大師來華舉辦大師班!一睹大師風採的機會到了!

聯繫我們吧!

諮詢電話: 010-80225445;18811292020

電子信箱: info@chinabrilliant.net;2304244331@qq.com


相關焦點

  • 華格納的兒子齊格弗裡德和他筆下的齊格弗裡德
    文章導讀前面一期《華格納家族的那些人和事》中我們知道華格納的兒子叫齊格弗裡德,然後他寫的樂劇《尼伯龍根的指環》裡面的中心英雄人物也叫齊格弗裡德。莫非是華格納在對兒子寄託美好的期望?這部劇的中心人物是齊格弗裡德,第三幕整整一幕都是以他命名的,他斬巨龍、救美人、渾身的弱點只有因為樹葉遮擋沒有被龍血濺到的一塊皮膚。那麼齊格弗裡德到底是個怎樣的英雄呢?今天就帶大家從《尼伯龍根的指環》劇情入手,了解齊格弗裡德這個人。哦,對惹!你想聽華格納的的風流史嗎?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華格納對齊格弗裡德的感情嗎?你想聽聽音樂大咖是怎樣解讀《齊格弗裡德牧歌》的嗎?
  • 尼伯龍根指環-齊格弗裡德
    所以,其實華格納這部鴻篇巨製裡的人物我們早就邂逅過;在動畫片裡,他們早已披著有「奧丁藍寶石」的神聖衣、燃燒著小宇宙、跟雅典娜的五個青銅小強打的不亦樂乎了。「齊格弗裡德」意思是無畏懼之人(是個很霸氣的名字,就相當於《古惑仔》裡,「山雞」叫趙山河一樣),或許華格納是為了將「親情的牽掛」減到最小:讓齊格弗裡德出生就沒父親;沒吸娘親幾口乳汁,媽媽也死了;可憐的身世倒挺像楊過——不過,把楊過視為己出的郭靖可是「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的楷模;而齊格林德臨終前給兒子找的養父卻不是什么正人君子——那是尼伯龍根族的鐵匠、霧魔阿爾貝利西的弟弟米梅。
  • 歌手的忠誠——曾經的華格納歌劇演唱者
    他的老師除了拜羅伊特的基特爾之外,還有曾為馬勒情婦的密爾登伯格,她是十九世紀末最傑出的華格納女高音。1924年,梅爾喬爾正式在拜羅伊特登臺,此時尚有萊德爾能與他分庭抗禮,他們共同飾演著齊格蒙德、齊格弗裡德和特裡斯坦等角色。▼ 梅爾喬爾出演唐豪瑟於拜羅伊特,1924年
  • 古典音樂 | 華格納《女武神的騎行》
    ,這之前華格納將他的上一本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獻給叔本華。」韋啟昌在《人生的智慧》一書的譯者序中也寫到:「叔本華為他的巨著《附錄和補遺》所引用的這一句拉丁文題頭語「把整個一生都獻給了真理」,確實就是他作為哲學家的一生的真實寫照。因深刻而挑剔的哲學家尼採對他的哲學一度推崇備至,並曾寫下《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的讚美文章。音樂大師華格納特地把他的音樂名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獻給了他。」
  • 庫客現場 | 華格納「指環」第三部《齊格弗裡德》
    《齊格弗裡德》(Siegfried)是華格納「指環」中的第三部樂劇,經華格納長達15年的「精心雕琢」後,於1876年8月16日在拜羅伊特節日劇院的舞臺上首次亮相
  • 聽不盡的華格納,聊不完的「金指環」
    這位華格納最虔誠的信徒在拜羅伊特節日劇院中大多數時間是閉著眼睛在聽,而我從影碟裡看到的齊格弗裡德或布倫希爾德又總是大失所望。不是體態臃腫肥碩,就是一臉橫肉,頭髮稀疏,老裡老氣。就算我不是種族主義者,也無法忍受荷蘭人或哈根或女武神之一是黑色皮膚。其實,歷史上扮相俊美的華格納角色一直屬鳳毛麟角。
  • 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劇情
    一開始人類建立森嚴的律法、職責及權力體系,後來這個體系逐漸被宗教教規取代,教規鼓勵人們獨立,實現人生價值,而不依賴於眾神。但這樣也會出現不公平的事,人們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這也是引發憤恨的緣由。人們能否獲得生存的價值和尊重,取決於人們能否克制內心的憤恨。可是最終還是憤恨佔據上風,因為宗教無法證明其教義是有道理的,也無法遮掩其騙人的把戲,最後不得不退出人類舞臺。
  • 真理之戒 | 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劇情
    一開始人類建立森嚴的律法、職責及權力體系,後來這個體系逐漸被宗教教規取代,教規鼓勵人們獨立,實現人生價值,而不依賴於眾神。但這樣也會出現不公平的事,人們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這也是引發憤恨的緣由。人們能否獲得生存的價值和尊重,取決於人們能否克制內心的憤恨。可是最終還是憤恨佔據上風,因為宗教無法證明其教義是有道理的,也無法遮掩其騙人的把戲,最後不得不退出人類舞臺。
  • 庫客現場 | 華格納「指環」第四部《諸神的黃昏》
    @華格納「指環」中萊茵的黃金主導動機和寶劍主導動機相比前三部,第四部《諸神的黃昏》中動機的聯繫和運用更是達到了極其複雜的地步,每一次轉調、每一個和聲都是華格納圍繞故事情節的發展和角色的行為狀態特別設計的
  • 拿索斯音樂集團華格納指環系列榮耀歸來!
    近年在梵志登的率領下,香港管弦樂團以每年一套歌劇音樂會的形式對華格納的指環系列進行全套演繹。
  • 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 北歐神話的鴻篇巨製
    《尼伯龍根的指環》創作靈感來自北歐神話內的故事及人物,特別是冰島家族傳說 (Icelanders' sagas,冰島歷史英雄故事散文)。華格納整理這部敘事詩後,打算寫成歌劇腳本,卻招來很多反對,多數人認為這樣龐大的腳本無法配成音樂。但華格納成功了,他以二百多個主導動機貫穿全劇,採用明暗兩條線來推進劇情的發展。
  • 現實中的《尼伯龍根的指環》:音樂家華格納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
    除了非常美妙的音樂旋律外,華格納在他的一生中也對很多其他問題進行過思考和評論。從音樂理論到猶太人和種族,華格納向來口無遮攔。華格納對軍事衝突方面的評論,不僅讓我們得以一瞥他從1849年革命後逐漸形成的政治思想,也讓我們能夠想像,他對20世紀的兩場浩劫將是什麼樣的態度。華格納一生中經歷了四場德意志邦國捲入的衝突。第一場是前面已經說過的拿破崙戰爭。
  • 無詞指環,80分鐘的華格納精髓
    1945年5月1日晚,德國電臺播放了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眾神的黃昏》片段。一段恢弘而令人窒息的音樂之後,電臺突然插播了希特勒的死訊。於是有一種說法,第三帝國是在華格納的哀鳴聲中土崩瓦解的。「二戰以後,德國幾乎沒有劇院再上演華格納的作品。這是出於政治原因。
  • 華格納對以色列「文化強暴」?
    7月7日晚,如果你恰好在耶路撒冷聆聽德國柏林國家管弦樂團的音樂會,你一定會驚訝無比。因為,伴隨著樂團指揮巴倫波伊姆的指揮棒響起的,除了優美的樂聲之外,還有一些觀眾的噓聲和敲擊音樂廳大門門板的聲音。這與觀眾素質無關。令部分觀眾憤怒的原因,是正在演奏華格納的音樂,而華格納是納粹頭子希特勒最欣賞的音樂家。  對以色列來說,華格納是一個禁忌。
  • 華格納與他的「雙頭鷹進行曲」
    1848年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失敗以後,華格納逐漸接受了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論調以及尼採的超人論等思想,以及後來戈比諾(Arthur de Gobineau)的雅利安種族主義理論,晚年的時候,華格納也受到宗教神秘思想的影響。華格納與尼採曾是關係很好的朋友,他們的友誼維持了十年,當尼採與叔本華的關係決裂後,又因為華格納還是叔本華的信徒,所以尼採也就與他的友誼自然而然的決裂了。
  • 無論看沒看過《女武神》,你看電影時一定聽過華格納
    這位即將到來並拯救混亂秩序的英雄,就是那對亂倫情侶的兒子齊格弗裡德。這對天作之合仍在指環的詛咒下,誤解,分離,死亡,諒解,直至整個世界轟塌,重來。《危險方法》的整部配樂,大量運用《齊格弗裡德》裡的諸多主導動機,以鋼琴改編版為主,原聲碟收入郎朗演奏的長達32分鐘的「齊格弗裡德牧歌」(Siegfried Idyll),配樂師霍華德·肖認為這部電影的結構就源自這部歌劇的結構。
  • 華格納 | 每一部歌劇都是震撼人類靈魂的鴻篇巨製
    這些早期作品的創作風格總體上是較傳統的——相對更複雜的《黎恩濟》清晰地顯示其創作深受斯蓬蒂尼(Spontini)和梅耶貝爾(Meyerbeer)的大歌劇的影響——並沒有表現出華格納後來的創新,那樣的創新才決定了他在音樂史上的地位。
  • 華格納:帕西法爾
    ▽ 《帕西法爾》(Parsifal)是華格納最後一出歌劇,也是情感最為細膩,最具宗教性的一部。後人說它具有宗教性,完全是以華格納自己的角度來詮釋的,事實上它跟任何宗教教義無關。 本劇和《齊格弗裡德》一樣,主角都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年青人:主角帕西法爾純真的甚至有些愚憨;然而帕西法爾和齊格弗裡德也有不同,苦難使他成長——劇終之際,他已變成聰明和胸懷寬廣的聖杯騎士首領。
  • 十首最壯美的古典音樂,開闊你的人生境界
    我們看到這些標題大致可以了解它要說什麼,它描繪了一個學者的抽象的一生,有學術,有追求理想的歡樂與激情,有康復,說明他的人生裡面有病痛,有渴望,有舞蹈,有愛情,他追求愛情,徒留悲哀,追求科學真理,也是徒勞,這裡面,有生而為人的各種欲望與追求,但人生是一個不斷被剝奪的過程,被時間剝奪青春、美貌和激情,被命運剝奪各種擁有之物,所以思想者的人生即使再成功也是悲哀苦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