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作為兩朝老臣,為何雍正一定要將他置於死地呢?

2021-01-09 騰訊網

《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堯演繹的很悲慘,不肯認錯,但真實歷史中的年羹堯不是不向雍正認錯,而是連真正認錯的機會都沒有。他執著的是傲慢與貪婪,最終為自己安排了一條不歸路。

年羹堯與雍正本身「感情」基礎薄弱

對於年羹堯來說,從情感角度來看,他更感激的是康熙帝,與雍正帝的結合,看上去更像「拉郎配」。

一個人家世好,在個人發展的道路上佔據著一大優勢。如果再加上這個人一身的才華,那簡直如虎添翼,前途不可限量,年羹堯便是如此。

他出生於高官之家,年氏一家原本寒門,靠三代人的科舉之路逐步成為高級官僚。年羹堯的祖父年仲隆是進士出身,從其始年氏家族呈上升態勢,至年羹堯之父年遐齡這一代,年氏家族的政治地位陡然提高,年遐齡官至工部佐侍郎、湖廣總督,成為清王朝的高級官員。所以,年羹堯的成長環境是非常佔優勢的。

再加上年羹堯少年高第,康熙39年,21歲的年羹堯便中進士,同年入翰林院學習。三年後通過散館考試成功留館,任職翰林院檢討,是從七品官。

康熙44年,年羹堯以翰林院檢討的身份,作為欽差擔任四川鄉試主考官,時年二十六七歲。後升任正六品的侍讀、從四品的侍講學士、正三品的內閣學士,並加禮部侍郎銜。他還出訪過朝鮮,之後出任了四川巡撫。

巡撫明明是管民政的官,年羹堯到任之後偏偏鍛鍊出了一身軍事才能,由此得到了由文轉武的機會。當西藏發生叛亂,即蒙古準噶爾首領入侵西藏,攻佔拉薩,試圖控制達賴喇嘛,進而影響蒙藏局式。康熙當即派出大軍前往援藏,此時的年羹堯在軍務方面的積極表現,很是令康熙帝滿意,信任度日增。

在此情況之下,他性格中的「明目張胆」便顯示出來了,他直接上書康熙向其要官,意思是你給我四川總督的頭銜,以便名正言順的管理四川綠營。康熙沒有猶豫給了,清軍入藏戰爭勝利後,他又升任川陝總督,成為大將軍胤禵的後勤部長和重要軍事助手,這為他日後接手撫遠大將軍創造了條件。

年羹堯娶過兩任妻子,第一任是大權臣明珠的孫女、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女兒--葉赫那拉氏。納蘭小姐病逝後,明珠又再次做媒,將其夫人家的一位宗室格格介紹給年羹堯做繼妻。可見,明珠的慧眼識才,對年羹堯的看重。

到康熙末年,年羹堯已成為朝中最年輕、最重要、最受皇帝信任的封疆大吏。而他取得如此出眾的政治、軍事成就,與胤禛並沒有多大關係。反而他靠著嶽祖父明珠這條線,與多位皇子,特別是「胤禩系」有所交往。

但是年羹堯的小妹,也就是後來的年貴妃,改變了他與雍親王的關係,年家么女通過選秀被康熙指婚給雍親王為側妃,這讓他們二人由主屬關係轉變成了郎舅關係。而且由於胤禛晉升為雍親王,隸屬漢軍鑲白旗的年羹堯一家,隨著所在的旗分佐領,被劃撥到了雍親王屬下,與胤禛形成了主屬關係。因此,他們二人的結合屬於開篇所提的」拉郎配「。

這兩個關係的轉變對於雍正和年羹堯都很重要,在儲位爭奪激烈之時,雍正曾寫信敲打過年羹堯,說他是一個輕薄浮浪的官二代,混到總督的高位,純屬僥倖,並羅列了他幾大罪狀,揚言要將他這個不懂君臣大義的人上奏,讓康熙來處理他。

雍正此舉意在提醒年羹堯站隊,不要不顧主屬之份、郎舅之親,倒向自己的對手。因為最有競爭力的對手胤禵,在年羹堯的輔佐下連戰連捷、名望日盛,這對爭位的胤禛亦是一大威脅。此後,年羹堯將帶在身邊的子侄悉數送回北京,交給父親教養,算是緩和了一度緊張的郎舅關係。

二人雖結為郎舅,但是到年羹堯被賜死的十五六年間,君臣真正在一起相處的時間甚少。年羹堯只有四次短暫待在北京,最後一次還是以失去自由的囚犯身份。

康熙死後,雍正在京西暢春園即位,登上大寶的第二天,即令胤禵速歸,軍務全權交給年羹堯。而年羹堯在關鍵時刻不負新君所望,憑著自己長期駐守西邊的威望,穩住了頂頭上司胤禵。這也是他對雍正的首功。

由此可以看出,年羹堯與雍正二人的感情基礎並不牢靠,雍正繼位初期重用年羹堯,一是朝中無人能繼西北將軍之位,二是感激年羹堯在關鍵時刻表現出的忠心,這將他們的之間的隱性矛盾一時掩蓋了下去,但遲早要爆發。

年羹堯的傲慢性格

雍正與年羹堯,從二人的經歷和性格上看,都很不協調。一個半生沉潛,心細如髮,城府極深;一個是少年得志,大大咧咧,狂妄不羈。隨著身份的轉變,二人的心態也發生了重大轉變。

年羹堯是個文武全才,是年氏家族中的一枝獨秀。他的「獨」在家族中有兩方面,一方面他是家族中功勳最高的一位,年氏一家原本寒門,靠三代人的科舉之路逐步成為高級官僚,因為年羹堯的卓越才華,徹底打破了通往貴族階層的壁壘,一舉成為當時的一等豪門。

另一方面,他的性格也與家族中人大相逕庭。年遐齡子女較多,重要的有長子年希堯、年羹堯排第二,還有幼女年貴妃。年遐齡為人謹慎小心,忠厚老實,因此宦途之路比較平順,從湖廣巡撫退休後,常居北京,與女婿雍親王往來應該比較多。

哥哥年希堯在性格上與父親年遐齡相近,膽子也小,除此之外,這位博學廣識的科學家還有些「呆」氣,被妹夫胤禛稱為「呆公子」。

年貴妃就更不一樣了,她並非如《甄嬛傳》中蔣欣所塑造的那樣驕橫跋扈,恰恰完全相反。身為年家么女,性格與父親、長兄類似,為人溫和小心,從不恃寵而驕、幹預政事。

結合史實,雍正帝對女色興趣不大,但也有其審美標準。他曾命人畫了十二幅工筆重彩漢裝美人圖,畫中美人或讀書,或對鏡,或賞花戲蝶,雖姿態各異,但特點一致,均是體態纖柔,相貌清秀,氣質文雅。而在雍親王府邸,符合雍正審美標準的恐怕只有年貴妃。年貴妃與雍正相差十幾歲,嫁入雍親王府,十年生育了三子一女,可見其備受雍正寵愛。

年羹堯就不一樣了,與其家人性格完全相反,與蔣欣所飾演的劇中年貴妃倒是半斤對八兩。年羹堯的性格有其天生的一面,但更多是後天「慣」出來的。

在進入雍正朝的最初幾個月,年羹堯的地位飛速提升,先後以佐理軍務有功等原因,連升三級,短時間內,從官僚階級殺入貴族階級,而且是「爵列上公」的大貴族,年氏一家也都得到了特殊的待遇,連書呆子哥哥年希堯也升任廣東巡撫,這可是一個大肥差,據說,當時廣東巡撫的灰色收入在所有巡撫排位中位列第一。

年羹堯對於雍正的第二大功勞便是平定青海和碩特部的叛亂,從此,年羹堯徹底成了雍正的恩人,開啟了他開掛的職場生涯,什麼撫遠大將軍、太保、一等公、川陝總督等,頭銜眾多。可惜只風光了大半年,彌天大禍便向他逼近,從位極人臣到身死名裂也不過一年時間。

何以至此?其中少不了他的傲慢性格,作為加速器,更進一步將其引入深淵。青海大捷後,聲勢愈勝,要人要錢,無所不至,而雍正對於他的要求基本是有求必應。年羹堯有「沽名」之好,愛慕虛榮,時常將皇帝的聖恩賣弄成自己的功德,自我宣揚,自我標榜,打破了理想的君臣關係。

年羹堯為川陝總督,後兼管轄雲南軍務,對四省文武的仕途都有很強的發言權。隨著他在軍事上的卓越表現,開始不斷以軍功名義要求中央政府為他保薦的人員加官晉爵,走得還是特殊通道。他將名單密送給雍正,再由雍正以聖旨的形式下達給吏部,這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吏部的選官流程。而且這種事不是一次兩次,而是相當頻繁,之後吏部為此專立一檔,謂之「年選」。

除了西部四省官員外,他還憑藉自己的特殊地位,對中央部院和其他各省地方官的任用提出意見,皇帝都照辦。特別是青海大捷後,年羹堯愈發膨脹,「年選 」人數越來越濫,連其家奴也被保舉為西安知府。因為吏部沒有對自己兒子年富建造營房之功從優獎賞,他就「痛詆和卿,切責吏部」。更不可思議的是,被皇帝憎恨的廉親王胤禩的門人也帶著金銀到年家行賄,謀求升遷。

回京慶功期間,不講禮儀,舉動傲慢,這也情有可原,因他常年在外領兵早已習慣不拘小節,但卻引起朝中同僚的反感。更大的問題是在京中招權攬勢,四處插手各項政務,宣揚自己的權威、功績,囂張跋扈說得就是他吧。

為此,雍正帝旁敲側擊了他很多次,他絲毫沒有意識到危險的來臨。隨著雍正帝自己培植的人事班底的成熟,他的優勢逐漸下滑。對於皇帝的軟警告,他只是表面認個錯,過後還是我行我素。當雍正發起「倒年」運動後,往日遭受他施虐的官員,以及倒戈的屬下,羅列他九十二項罪名,很是輕而易舉。

雍正對年氏軍政集團的戒備

年羹堯的大本營在川陝甘地區,從武力到文場都布滿了他的親信。從奮威將嶽鍾琪等武將到川陝甘三省的文官,多是出自年羹堯的舉薦。如果年羹堯真的打起反清的大旗,很難保他們不會一呼百應。這對雍正的江山實在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威脅,也是雍正對年羹堯從力捧轉向剿滅的重要原因。

雍正在決定「倒年」後,一邊在外圍排兵布陣,為自己的「倒年」運動造勢,一邊對年羹堯的勢力範圍--川陝甘進行清洗,他採取的策略是離間計。

第一把火燒向的奮威將軍嶽鍾琪,他是年羹堯一手提拔的將領。年嶽兩家有通家之好,嶽鍾琪有軍事天分,但早年卻是學文的。後經年羹堯勸說,才改任武職,在平叛入藏的戰爭中表現不俗,立下大功,提任四川提督。之後又跟隨便年羹堯平叛青海,受封三等公,爵位之高在清代的漢人功臣中十分罕見。

雍正向嶽鍾琪透露了「倒年」的意圖後,一面對其百般撫慰,一面保證他不僅不會受到牽連,而且還會接替年羹堯的職位,擔任川陝總督,並作為日後進軍準噶爾的三軍統帥。而且還會為他的「背叛」做好充足的輿論造勢,讓他不會背上背叛恩師的道德壓力和受到輿論譴責。不得不佩服雍正的政治才華。

身為年羹堯集團的核心成員,嶽鍾琪深知,如果站在皇帝的一邊,一旦年羹堯倒臺,他也必死無疑。除非年造反,但哪有那麼容易!嶽鍾琪內心激烈鬥爭了幾個月後,最終選擇了倒向皇權。

第二把火是陝西巡撫範時捷,他是漢軍鑲黃旗人,清朝開國謀臣范文程之孫,根正苗紅的八旗勳貴。年、範二人早年相識,在年的推薦下,從甘肅巡撫調任到陝西巡撫。

雍正將範時捷調回北京,一經會面,範便領會到了皇帝「倒年」的意圖,很快便參奏年羹堯冒濫、挪用軍需,錯舉官員,欺凌文武大臣等五款大罪。範時捷的倒戈如此之快也有原因,因為在西安,範不過是個擺設,真正布政的是胡期恆。

當然,這個人雍正也沒有放過,青海大捷後,胡被舉薦為甘肅巡撫。當了沒多久,就趕上了雍正發起的「倒年」運動,但是胡期恆頂住了來自皇帝的威逼利誘,沒有揭發年羹堯,之後被革職下獄。

除陝甘外,四川也是年羹堯的勢力範圍,在年羹堯擔任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期間,四川巡撫先後由蔡珽和王景灝擔任,但是蔡珽因與年羹堯不和,被其擠出了四川,之後年的親信王景灝才升任。

說起來,蔡珽也是因禍得福。他被年參倒後,革職逮捕,押送往北京刑部受審。等到了北京就變天了,京城已經颳起了「倒年」大風,多虧當時沒有飛機高鐵,為蔡珽贏得喘息時間。

他一到京城,借著皇帝便親自提審他,狠狠參了一本年羹堯,說年「貪酷殘暴各款」,說他自己是被年冤枉治罪,為皇帝提供了大量可利用的信息。之後皇帝免去了他所有罪名,授為都察院左都御史,並不斷加官晉爵,一時「身任六官,信用之專,在廷無比」。

但這個人後來走上了一條邪路,從掀翻紅人中受益的蔡珽,此後挑戰紅人上癮,以踩皇帝紅人以展示自己忠心,風光了不到兩年,就以十八款大罪被判了斬監候。到乾隆即位才放出,八年後離世。

由此可見,年羹堯在川陝甘的政治影響和軍事影響有多大。

年羹堯被免去川陝總督之職後,當他發現前來接任此職的人竟是嶽鍾琪時,他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川陝軍政集團已經被雍正帝徹底瓦解了,離開川陝大本營,意味著他再也沒有與皇帝討價還價的條年了。

之後的他,爵位從一等公降為二等公,又從二等公降為三等公,再降為一等子爵、男爵、車都尉、都尉、騎都尉,最後革爵,職務到最後也全部革去。

皇帝和大臣們列出九十二條大罪,要求其「明白回奏」,在不斷催促下,隨著形勢的日益緊張,年羹堯向皇帝上了一封「乞憐折」,求主子饒了臣,臣還年輕,還可效犬馬之勞。所問之罪都可以問死罪而論,臣如何回奏?

話說這九十二條大罪,多半是在皇權的主導之下,欽差、刑部配合皇帝的刑審程序而加工出來的罪名,這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主專制下的悲劇。雍正三年(1725年),年羹堯被康熙賜自盡,年僅47歲,與他同赴黃泉的還有他的兒子年富。

不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雍正的倒年運動對年氏家族的其他成員並未造成人身傷害。但是對川陝地區的政治格局,比如在倒年運動中,川陝軍政集團中的文官不少被治罪,甚至重處。以及清廷西北對準部的作戰在整體上都產生了重大而長久的影響。比如嶽鍾琪雖然接替了年的職位,在地位和待遇上與昔日年羹堯不相上下,但在事權和信用上遠不及年的時代。

相關焦點

  • 雍正皇帝除掉了隆科多和年羹堯,為何沒有向老臣張廷玉下手?
    雍正能順利即位,也是有幾個大臣穩住了局勢。外有年羹堯牽制十四爺,內有職位居高的隆科多穩定大局。可以說,雍正能順利繼位,他們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隆科多,年羹堯都被雍正除掉,只有留下張廷玉這文官大臣,這是為什麼呢?
  • 後期的年羹堯已被解除了兵權,為何雍正還要將其除之?
    可這一切都是雍正的權宜之計,他早就在心裡謀劃「兔死狗烹」的橋段,年羹堯戰功赫赫、功勳卓著,並掌握著朝中主要的兵權,越發目中無人,連和皇帝吃頓飯也不注重禮儀,甚至讓皇帝身邊的貼身大太監來侍候。 此外,年羹堯還收受賄賂,將品行不端、為人不佳的官員引薦給皇上。而且,年羹堯還與敦親王等皇家子弟暗中勾結,恐有奪位之心。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前往西北指點年羹堯?兩個目的,很陰暗!
    最近好多熱心的粉絲都向筆者提問:鄔思道既然明知道皇四子胤禛登基後,肯定會有「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舉動,肯定會將其除掉,卻為何還要不遺餘力的將胤禛推向皇位,將那把砍向自己的刀親手磨鋒利呢?筆者認為,這並不是一件那麼難理解的事情。
  • 雍正為什麼要殺死年羹堯?
    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哲理,等待您的關注,歡迎加入QQ群:423261292,共同交流!  康熙寵臣、雍正親信、摯友兼郎舅、清代名將年羹堯為什麼會被雍正所殺,因為眾說紜紛,一直被史學家列為「雍正八案」之首。從不同角度探析雍正為何翻臉除掉「兩朝重臣」年羹堯,對於我們今天借鑑歷史不無意義。
  • 被解除兵權的年羹堯毫無造反能力,雍正為何仍要將其處死
    命運如此戲劇性的大轉變,讓深陷囹圄的年羹堯心有不甘而又感慨萬千。他知道,皇帝已經徹底對自己翻臉,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禱命運能給予自己的最後眷顧。然而,雍正皇帝並沒有打算眷顧這位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寵臣,在一篇聲討年羹堯罪行和極盡煽情的諭旨中,「網開一面」地賜年羹堯自裁。我們不禁要發問,雍正皇帝為什麼一定要處死年羹堯?
  • 雍正王朝:年羹堯和隆科多都被雍正收拾,為何張廷玉卻安然無恙呢?
    《雍正王朝》中,雍正能夠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靠的不僅僅是謀略,還有他的忍辱負重,最後之所以成功奪位,不可忽略他手下的年羹堯、隆科多和張廷玉等幾大重臣,在這次奪位之爭立下汗馬功勞。究竟為何,讓多謀善妒的雍正會行霹靂雷霆手段除掉了兩位權臣,唯獨留下了張廷玉呢?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被年羹堯引薦的,為什麼不報恩還用計害死了?
    《雍正王朝》中最厲害的軍師,無疑是鄔思道了。在他的幫助下,四阿哥胤禎,一步步獲得康熙的青睞,最終登上帝位。
  • 後期的年羹堯已被廢兵權,為何雍正還要將其斬盡殺絕?
    在《甄嬛傳》中,年羹堯是雍正帝最得力的助手,而他的妹妹華妃在後宮也很得力。雍正在位初期,十分忌憚年羹堯在前朝的勢力,因而對華妃百般寵愛,而華妃也是仗著哥哥在前朝的地位,日益恃寵而驕,肆無忌憚。雍正苦心經營的「九子奪嫡」下了江山,怎麼能拱手讓人呢?於是,他一面向年羹堯虛與委蛇,一面暗地裡培植勢力,慢慢地削弱年羹堯的勢力,最後結果十分明朗,年羹堯家族徹底崩潰。可以有一些歷史愛好者想不明白一個問題,雍正的後宮年羹堯被雍正完全剝奪了兵權,沒有造反能力,為什麼雍正還把年羹堯放在死地?
  • 年羹堯手握重兵,掌控西部,為何雍正還能輕輕鬆鬆把他除掉?
    如果結合後續對年羹堯的處置來看,他這是在給年羹堯挖坑,讓他一步一步陷入深坑中。再者,從雍正為了排除異己的手段來看,他是一個冷血的人。既然冷血,那麼這樣對待年羹堯就肯定有目的。綜合起來就是要通過上述方式讓年羹堯驕橫起來,給後續處置年羹堯打下基礎。年羹堯還真是往深坑裡跳,變得越來越驕橫。
  • 雍正王朝:孫嘉誠明知雍正派他到年羹堯處是送死,為何欣然前往?
    如果說每一部電視劇相當於一個小世界一般,那麼無疑雍正王朝這個小世界是相當完善的,很多地方都是耐人尋味的,有著諸多職場道理和人情世故,所以又被稱之為職場教科書。那麼今天宋安之來分析一個有意思的劇情,那便是孫嘉誠到底是死於雍正的設局之下,還是死於其他原因呢?為什麼有些人覺得雍正派孫嘉誠前往西北年羹堯處分明是一個死局,為何孫嘉誠還會欣然前往呢?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是在聽了張廷玉勸諫後,才下決定賜死年羹堯?
    《雍正王朝》中,雍正雖然將年羹堯不斷貶謫,但是他卻頂住百官的壓力,始終沒有下令將年羹堯處死。直到在聽完張廷玉對其的進言之後,雍正這才最終下定了決心,賜年羹堯以自盡。實際上,張廷玉向雍正諫言處死年羹堯,這其中既有「於公」的成分,當然也有他的「私心」。而對於雍正來說,他看似遲遲不肯下最後的決定,其實也是一直在等待著張廷玉的這番勸諫。
  • 雍正為何將「鐵哥們」年羹堯賜死,是功高震主還是卸磨殺驢?
    年羹堯影視形象有人認為,年堯參與了雍正帝奪嫡的活動,雍正帝即位後,他反遭猜忌,以致被殺。而且,他在皇帝面前「無人臣禮」,藐視並進而威脅皇權,甚至有自立為帝之野心。年羹堯在西安總督府時,令文武官員逢五、逢十在轅門做班,轅門、鼓廳畫上四爪龍,吹鼓手著蟒袍,與宮廷相似。他還讓雍正帝派來的侍衛前引後隨,牽馬墜蹬。按清代制度,凡上諭到達地方,地方大員須迎詔,行三跪九叩全禮,跪請聖安,但雍正帝恩詔兩次到西寧,年羹堯竟「不行宣讀曉諭」。
  • 年羹堯如何從頂峰跌落,雍正又為何要處死年羹堯,看完這些就懂了
    年羹堯作為雍正朝的核心人物,自然是被雍正所倚重的,視其為社稷重臣。雖然年羹堯遠在西北邊陲,但是雍正卻是經常讓他參與朝政大事,但凡軍國大事以及官員的升遷都要採納他的意見,此舉來說雍正對於年羹堯不可謂皇恩深重。
  • 雍正王朝:雍正請年羹堯吃飯提出三個要求,年羹堯為何敢全部否決
    在年羹堯好不容易平定西北以後,雍正想著從他做皇子時就跟著他的包衣奴才年羹堯能理解他,縮減軍隊開支,誰知道在雍正幾乎用懇求的語氣跟年羹堯商量的時候,年羹堯一點面子都不給,反而變本加厲要求雍正同意他保舉的一百多官員名單。那麼年羹堯為什麼敢於全盤否定雍正提的這幾個條件呢?
  • 年羹堯寫錯一個成語 為何惹得雍正大怒 結果被賜死?
    清朝的雍正皇帝,更是將這一點展現得淋漓盡致。雍正尚為皇子之時,康熙就曾對他做過評價,說他「喜怒不定」。雍正當時非常在意康熙對他的這個看法,花了很長時間來改正自己的行為,最終讓康熙收回了這一評價。這也是後來雍正能在九子奪嫡中勝出,康熙放心將皇位傳給他的原因之一。然而,雍正並非真的改變了喜怒無常的性格,而是很好地學會了在康熙面前隱藏自己。
  • 雍正命年羹堯鎮壓此地,年羹堯好好表現,雍正頓悟:此人不能留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很多未解之謎,其中雍正皇帝的繼位是否符合先帝遺願就是個很大的謎團,雖然後來出現了很多證據來證明雍正皇帝不存在篡位的嫌疑,但是凡事有疑點本身就證明這個事件是存在問題的。但是無論如何,雍正皇帝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做了皇帝,而他之所以可以成功登基,其實也離不開一些臣子的幫襯,其中年羹堯對雍正的順利登基功不可沒,可是後來雍正為何會將其殺死呢?在雍正皇帝還未登基之時,當時八阿哥的擁護者是比較多的,八阿哥起初很信任任伯安,所以任伯安手中也掌握了一些比較重要的文件,其中有一份關係到朝廷重臣們的私生活,這份文件也是很多人爭奪的對象。
  • 《雍正王朝》年羹堯被貶為何還要帶上蒙古姬妾隨行?
    所以那個曾經手握23萬兵馬,巔峰時甚至操控著西北四省權力的年羹堯,其早就把自己當成了一個獨立王國的國主,在他權傾一時的時候,他的腦海裡甚至樹立著雍正在內、自己在外的清朝政治格局。擁有這樣思想的人遭到暫時的壓制和貶官,突如其來的遭遇雖然會讓他的內心產生一定的崩潰,但不會讓他徹底走向清醒。
  • 雍正王朝:寧用年羹堯,也不用胤祥,雍正為何如此選擇「大將軍」
    初任「大將軍」,打算用富寧安將軍「殺雞儆猴」的年羹堯,將自己的想法匯報給雍正皇帝以後,雍正皇帝給予了這樣的回應:「你的想法,朕深以為然,朕將二十多萬兵馬交給了你,也就是將社稷的安危託付了你,你要有雷霆手段,不能有絲毫手軟,該怎麼做放手去做,朕會支持你
  • 《雍正王朝》胤禩兩聲「百官跪迎」年羹堯,為什麼雍正沒有吱聲?
    本來年羹堯就居功自傲跋扈得沒邊了,現在又令百官跪迎,這豈不是把年羹堯往錯誤的道路上越推越遠嗎?這君臣二人究竟是怎麼想的!其實,別看廉親王貌似抬舉年羹堯,但心中的真實意圖卻是打算將其「捧殺」!廉親王此舉有兩層意思。其一,是要利用年羹堯的跋扈增加百官對年羹堯的怒氣。這個時候的年羹堯最風光,正值得勢受寵之時。
  • 雍正王朝:年秋月身為貴妃並非是兵將,雍正為何要讓其卸甲呢?
    這部電視劇的成功之處在於,他的諸多細節可謂是耐人尋味,並非是那種使人看一遍就忘記的肥皂劇,可以說是寓意深刻,是一部經典的職場厚黑學教科書。那麼今天宋安之來分析分析雍正王朝中一個有意思的劇情,並且藉此來說說雍正王朝不為人知的一面。那便是在劇中年妃年秋月明明是一介女流之輩,為什麼雍正要讓她卸甲?而且年妃脫衣服差不多了,雍正並沒有步入正題,為何反而是怒氣衝衝的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