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的12個原型

2021-02-20 心理學空間網
榮格的12個原型是《奧德賽》等作品的基礎,我們在現代藝術和電影中也可以看到這些原型。在弗洛伊德創立精神分析之時,卡爾·榮格也許是最著名「離經叛道」者。他偏離了弗洛伊德的思想,另闢蹊徑,開始探索祖先和集體的無意識,並且產生了許多革命性的思想,原型理論是榮格理論中重要的部分。為了定義這12種原型,榮格研究了眾多文化象徵和神話。這些原型的行為模式體現在不同生活方式之中,它們也存在於以文化符號和形象為表徵的集體無意識中。
想像光明無法獲得啟示,而是要讓黑暗成為意識。不過,後一種過程不合人意,因此不受歡迎。榮格認為以下的12種原型是與生俱來的特徵,這12種原型能夠產生具有強烈情感意義的形象,代表了人類生活中的各種關係。這12種原型定義了我們的特殊性,是埋藏在我們潛意識裡的烙印。
天真者似乎已經讀過、並吸收了世界上所有自助書籍。他們很樂觀,總是在尋找幸福。天真者看到一切都是好的。他們希望自己能適應周圍的世界。他們取悅他人,希望人們知道自己是屬於自己的。
智者是自由的思想家。他們的智慧和知識是他們生存的理由,是他們的本質。他們試圖通過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分析能力理解世界及其存在。他們的話語中總是有著很多的事實、引語或邏輯論點。
探險者是勇敢的旅行者。他們探索沒有道路的荒原,總是樂於接受新奇和冒險。探險者熱衷於發現新的地方和新的事物。探險者有時可能過於獨立,幾乎達到了自我犧牲的地步。他們可能與他人隔離。探險者原型的缺點是他們總是追求完美,從不滿足。
叛亂分子在攻擊和解決問題時直言不諱,採取激進的態度,其表現令人髮指。他們採用新穎,激進的方式來思考和解決問題。他們可能有反文化的想法,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但他們真誠地相信自己的改變方式。叛逆者不受法律約束。他們會挑釁別人,根本不在乎別人的意見。因此,他們喜歡違背常規,為自己著想。他們不喜歡遭受壓力或者受他人影響。叛逆者原型的消極一面是他們會自我毀滅。
魔術師就像一個偉大的革命者。他們不僅為自己,也為他人續命、重生。他們不斷地成長和轉變。魔術師的原型類似於聖人。但是,他極其擅長操縱物體和自然力量來創造超自然的轉化。他經常(但不總是)被視為年長、有魅力、有遠見的人,他受過良好的教育並啟發了他人。魔術師學習、試驗並嘗試掌握隱藏了數百年之久的秘密力量。魔術師的陰暗面使自己與邪惡勢力保持一致,並與「黑暗藝術」合作。這個角色具有危險的能力,可以用來摧毀世界或傳播疾病。力量是英雄生命的軸心。英雄有一種不同尋常的生命力和抵抗力,為權力或榮譽而戰。他們會盡一切努力避免失敗。事實上,他們不會失敗,因為他們永不放棄。英雄的雄心和控制欲可能過剩。

情種充滿愛心而又敏感。他們喜歡愛,喜歡把愛揮霍在別人身上。他們最大的幸福是感到被愛。他們享受一切感官愉悅的事物。他們最看重的,是美、任何意義上的美。

小丑喜歡笑,甚至喜歡自嘲。他們不戴任何面具,往往會打破別人的防禦。他們從不把自己當回事,因為他們的目標是享受生活。小丑的消極一面是他們可以淫蕩、懶惰和貪婪。

孤兒原型帶著傷口四處走動。他們感到被背叛和失望。他們希望別人來管理他們的生活。當沒有人這樣做時,他們會感到失望。他們往往會長時間和那些感覺和他們一樣的人在一起。孤兒經常扮演受害者。他們假裝無辜。孤兒有憤世嫉俗的一面和操縱的才能。

照顧者覺得自己比其他人都更加強壯。因此,他們為周圍的人提供了母性的保護。他們想保護人們免受傷害,並試圖防止任何會危及到他人幸福的危險或威脅。在極端的情況下,照顧者會變成一個烈士,不斷的讓每個人都想到他們的犧牲。

統治者是典型的領袖。他們認為自己應該在任何情況下帶來秩序。統治者穩定、追求卓越,並希望每個人都跟隨自己的指引。他們往往有很多理由讓每個人都聽他們。統治者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人,很容易成為暴君。

創作者具有遠見,富有想像力,擁有技能和才華,並激發自己的能力進行藝術、音樂、詩歌、文學的創作,他們發明新事物,讓社會發生變革,這些事物被視為偉大的藝術或創新。

創造者對自由有著強烈的渴望,因為他們喜歡新奇。他們喜歡改變事物以創造出全新的東西。創造者聰明、不墨守成規、自給自足。他們想像力豐富,幽默風趣。有些創造者可能前後不一致,他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思考,而不是實際做。
這裡描述的12個榮格原型並不是榮格思想的唯一版本,其他版本中還有一些不同的原型。不過,它們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是名字略有不同。你可以在許多領域使用這些原型,包括心理治療、營銷和藝術。

心理學課程推薦

⇡掃碼試聽/報名⇡

⇡掃碼試聽/報名⇡


⇡掃碼試聽/報名⇡

相關焦點

  • 政治實體形象和榮格原型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莎士比亞顯然未料到資訊時代人均的藝術鑑賞能力和複雜思考的能力。要我說,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這之上,一百萬個讀者心中依舊只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個心理小實驗引發了我這個周末的思考:當我們在談論政治實體的時候,如果列出幾個簡單的形象,是否可以讓人立即聯想到某些政治實體?
  • 榮格12種人格原型:測測哪一個才是100%最本質的你?
    它背後的理論依據是心理學大師卡爾·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理論,榮格認為,集體潛意識是在漫長的歷史演化中時代積累的人類祖先的經驗原型是祖先經驗積澱中可以區分的一個個種類,「原型」以神話角色的形式,在全世界的人類的集體潛意識中存在著,需要通過原型意象來理解原型的意義。
  • MBTI職業人格測試,榮格心理原型理論分析,你受到哪些心理原型的指引?丨榮格古典心理原型測評
    榮格在研究集體無意識的過程中,還發現了一些意義重大的原型,其中一些是重要知識的概括符號,另一些是重要的精神圖騰,它們一直被人們傳承,且一直存在於人們的集體無意識中。榮格關於原型的繪畫當某個原型開始從我們的生活中浮現出來時,通常是我們的某些處境或情緒、情感將其喚醒。那時,那個原型也會反過來對我們產生影響。
  • 網易《榮格心理原型》刷屏,又是朋友圈的「月經式」熱點
    作者:老漂,微信公眾號:老衲洗頭用漂柔本文為平臺特約稿件全文共 4935 字,閱讀需要 12 分鐘———— / BEGIN / ————昨天,網易雲音樂的《你的榮格心理原型》H5刷爆了朋友圈。是的,網易出品的H5又一次刷爆了朋友圈,並且微信又封了網易的《你的榮格心理原型》H5活動。
  • 《精神分析》系列淺淺聊-榮格分析心理學:集體無意識及原型
    在關於榮格的第一篇分享中,我們提到過榮格將弗洛伊德所說的無意識,分為了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關於集體無意識,像之前幾期分享的那樣,如果我們將無意識中的一部分認為是一種「遺傳」的時候,這是可能的。
  • 榮格經典八維認知功能測評,你的人格原型是哪一種?
    它背後的理論依據是心理學大師卡爾·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理論,榮格認為,集體潛意識是在漫長的歷史演化中時代積累的人類祖先的經驗,是人類必須對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應的先天遺傳傾向,是普遍的,而不是個別的。 原型是祖先經驗積澱中可以區分的一個個種類,「原型」以神話角色的形式,在全世界的人類的集體潛意識中存在著,需要通過原型意象來理解原型的意義。
  • 上海林紫 2016年3月4日開運沙龍—OH卡&榮格原型卡
    榮格原型卡(Archetypes)原型,是榮格心理學中的重要概念。做為潛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原型是超越時空而續存的人類集體潛意識,也是每個人內在的共通神話。榮格原型卡是美國凱羅琳·密思(Caroline Myss)博士結合榮格原型的概念發展而來。
  • 榮格與瑜伽
    面對這些概念時,榮格認為這些概念「對素以希臘式思維的歐洲人來說必然是陌生且難以接近」(CW11.908)。 然而,作為一種心理整合模型,它提供了一個具有啟發性的原型,這一原型後來在同一作品中得到了更充分的發展,在該作品中出現了他的個性化核心概念的首次概括(CW6.757-62)。個性化是指形成個人個性的自然分化過程。
  • 榮格|關於原型概念
    關於原型概念卡爾·古斯塔夫·榮格著,徐德林譯選自《原型與集體無意識》,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榮格與《易經》的淵源
    然而,作為心理學家的榮格,總是能從其臨床心理分析實踐中獲得理論的驗證,正如其集體無意識和原型的思想,也總是能在其與病人的工作中,即使是所謂「精神分裂症」的病人,當然也包括像泡利和黑塞這樣的病人,獲得富有啟示的靈感。榮格的「論共時性」是其最後一次在愛諾思東西方文化圓桌會議上公開演講。
  • 榮格:偉大與謙卑
    本文摘自申荷永老師為安·凱斯蒙(Ann Casement)著作《卡爾·榮格》中文版所作序言。很榮幸成為安·凱斯蒙《卡爾·榮格》一書中譯本的最初讀者之一。儘管曾讀過許多與榮格有關的書,但對凱斯蒙的這部新著仍然有著深刻的印象,仍然為它所吸引。這是由於作者的才華,把歷史、傳記、文學與心理分析專業融為一體;同時也是譯者的創造性工作,深入的理解與生動的翻譯。
  • 新書:榮格自傳
    本書是分析心理大師榮格於83歲高齡之時回顧自己一生的作品,包含了榮格從青少年時代的經歷到成年後的所見所聞;從作為醫生所治療過的症狀到作為思考者所經歷的夢境和幻覺;從與弗洛伊德相識相知到分道揚鑣;從現世中的種種人事到對死後生活的見解等
  • 呂旭亞:榮格心理學的童話分析
    此外,榮格認為童話與神話都是集體無意識中最原初的結構。此外,與神話相比童話精簡短小許多,在文學裡的位置如同阿米巴原蟲之於生物界,以最簡單的形式描述集體心靈熲單細胞般的存在樣貌,也就是所謂的原型。 我們重返童話,所看重的,正是這條簡單、重複、古老與神秘的心靈之路,藉此途徑,開啟一扇集體無意識的原型之門,在其中學習陌生的語言,認識用意象說話的象徵世界,最後重拾自身創造象徵的能力,以便與自己內在無意識、那個「很久很久以前」的世界再度相遇。
  • 榮格:「陰影」議題語錄
    榮格提出集體無(潛)意識(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和原型(archetype)的理論來說明人的精神領域如何與超個人的宇宙意識相聯繫。  他發現潛意識有兩個層次,即個人潛(無)意識和集體潛(無)意識,前者是個人經驗和記憶的儲存所,這是弗洛依德所研究的對象;後者是超越個人經驗而為全體人類共同擁有的精神領域,它無限深廣,是宇宙性的超意識領域,其中儲藏著各種宇宙精神和意識的原始模型,稱為原型。
  • 榮格分析心理學——夢的講座
    在《夢的解析》的啟發下,年輕的精神病學家榮格得以闡明對精神分裂症患者從思維形態到夢形態的症狀理解的轉變。從這個最初的起點,夢逐漸成為榮格心理分析工作和心靈探索的重心,因為他認為夢是無意識對意識傳送的最為重要的信息。此外,榮格生命中大量重要的事件都曾經在他的夢中被預見。在榮格對夢的思考的成形過程中,他指出那些「大夢」和「個人的夢」的不同,前者被他稱為原型的夢。這兩種夢都會在此次講座中具體介紹。
  • 網易雲音樂刷屏網絡的「榮格心理測試」靠譜嗎?
    它號稱「基於榮格心理學的真實人格分析」,分析出你的內在人格原型和外在人格原型。——通過6道題。榮格確實劃分出了12種人格原型,但榮格並沒有劃分什麼「內在」、「外在」。相反,他認為每一種人格原型在我們的生命中都發揮自己的作用,儘管有些原型可能處於主導地位,但任何一種原型都是不可或缺的。
  • 你真的應該認識他:心理學史上的巨人——榮格
    很多人和我一樣,非常敬仰榮格,很想探索他那深奧艱澀的心理學理論,諸如原型、集體無意識、情結、阿尼瑪、阿尼姆斯等等。榮格還發表論文,題目為《心理學與超自然》(On the Psychology and Pathology of So-Called Occult Phenomena)。後來,兩人的見解有所差異,榮格的想法和弗洛伊德漸行漸遠。跟弗洛伊德決裂之後,榮格猶如走入一條死胡同,他的學說也遭了嚴厲的批評,後來,他開始了一連串的旅行,並專心探索自己的潛意識。
  • 榮格的人格面具
    在這裡榮格再也不是那個優秀的幸運兒,在許多有權勢的家族面前,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只是一個貧窮的鄉村牧師的兒子。「苦命人」面具開始形成。榮格在這裡再也不是名列前茅的好學生,神學課、數學課對他成了極大的折磨,老師和同學們也不喜歡他。在12歲的時候意外被同學推倒撞到石頭上,榮格便帶上了病人面具,出現癲癇、昏厥、無法學習,再也不用去學校。
  • 讀書筆記 | 狄爾泰·尼採·弗洛伊德·榮格
    自我(ego)這一概心,榮格用來命名自覺意識的組織,即我們意識到的一切東西。它包括思維、情感、記憶和知覺。自我構成了意識域的中心,使日常生活機能正常運轉,對我們的同一性的延續感的同節奏負有責任。正是由於自我的存在,我們才能夠感覺到今日之我與昨天之我是同一個人。榮格的自我概念十分近似於弗格伊德的自我概念。
  • 用榮格心理學探索童話世界 用榮格心理學探索童話世界
    32開      頁數:280    上架建議:暢銷·心理自助   魯網10月16日訊 (瑞士)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ise von Franz(1915—1998)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博士是公認的、傑出的榮格心理學繼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