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吸引18萬觀眾!線上戲劇《等待戈多》讓觀眾「看到自己」

2021-01-10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文浩)歷經近兩個月的創作與打磨,廣州大劇院聯和騰訊藝術打造的線上戲劇《等待戈多》,於4月5日、6日晚在網絡首演。該劇由新浪戲劇導演王翀執導,5日演出第一幕便吸引了超過18萬觀眾同時在線觀看——這已經相當於一個大劇場的戲巡演一整年才能達到的觀眾人數。該劇的創作團隊橫跨北京、大同、武漢、廣州四城,主創們化生活空間為演出空間,把網絡平臺發展為全新的戲劇舞臺,完成了一次當代戲劇的顛覆性實驗。

不在劇場的戲劇:演員的家變成舞臺

疫情期間,不少劇場和劇團都開放了線上演出資源給觀眾觀看,而與這些戲劇錄像回放不同的是,《等待戈多》是一部通過網絡創作、即時演出的線上戲劇。

當下因為劇場暫閉,戲劇人紛紛感嘆「無戲可做」,這給了一直在探索當代戲劇語彙的王翀創作契機。王翀認為,「戲劇人的思維不應該還停留在劇場裡」。他將目光投到了可被任意壓縮與延展的線上空間,並決定做一部線上戲劇。而當下的網絡視頻技術,也使得不同城市的演員在線上參與創作、排練、演出得以成為現實。

在這版《等待戈多》裡,演員家裡的臥室、客廳、廚房、大門,甚至是樓道都成為了舞臺;舞美道具是成箱的快遞,由演員親手搭建「劇場」、布置道具、拍攝表演……載體從物理舞臺變為數字空間,這一創新打破了戲劇「在場」的思維限制。

2.0版「戈多」:抽象的等待變得具體

導演王翀過去做過《茶館2.0》《雷雨2.0》,「2.0」是他作品的個人印記。這次的線上戲劇,可以看作是《等待戈多》2.0版,也是對貝克特原作的創新、顛覆與再思考。在原版《等待戈多》裡,主角是兩個流浪漢;2.0版裡,他們竟然成為了疫情期間的夫妻。被迫分居、漫長等待、網絡暴力、垃圾信息……都是當下人生的投射。被錯認為戈多的波卓,搖身一變成為直播帶貨的網紅,表達了一種後現代的荒誕;戈多的信使,變成了人工智慧,帶有強烈的未來感。

波卓 第一幕劇照

貝克特原作中「戈多」不來,喻示人生是一場無盡無望的等待,表達了世界荒誕、人生痛苦的存在主義思想;而在《等待戈多》2.0版裡,幸運兒或許代表希望,其命運變化也是第二幕中的一大看點。

幸運兒 第一幕劇照

如果說原作是抽象的,那麼《等待戈多》2.0版則變得當下而具體,連接起現實中真實的「等待」。首幕演出結束,戲迷們紛紛留言:「猶如看到在時間荒原中的自己」「以這種方式恢復演出真好,真有幸能見證歷史」「這是特殊時期戲劇人的勇敢嘗試,感謝王翀,感謝廣州大劇院」。有觀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等待』這個主題,與當下大家外出受限後的百無聊賴的狀態很貼合,且這種狀態經由演員們所處的環境、他們的選擇在劇情的推進中而表現出來,很有現實意義。」

岡岡 第一幕劇照

弗弗 第一幕劇照

相關焦點

  • 線上戲劇《等待戈多》火爆首演,18萬觀眾同時觀看
    4月5日晚,「中演院線·廣州大劇院X騰訊藝術:線上戲劇《等待戈多》公益演出」完成了它的第一幕首演亮相。該劇由新浪潮戲劇導演王翀執導,演出第一幕便吸引了超過18萬觀眾同時在線觀看,創下了中國話劇最多單場觀演人數的紀錄。據悉,演出第二幕將於4月6日晚8時於騰訊視頻藝術頻道直播。
  • 等待戈多:一場18萬觀眾的線上戲劇探索
    新華社廣州4月8日電(記者鄧瑞璇)「戈多到底什麼時候來?」剛剛過去的幾天裡,一場名為《等待戈多》的戲劇吸引了不少戲劇愛好者的目光。與以往戲劇不同的是,這部劇採用的是直播的形式線上演出。  這部由中演院線和騰訊藝術聯合出品、廣州大劇院製作、導演王翀執導的戲劇,5日晚上的第一幕演出便吸引超過18萬觀眾同時在線觀看,6日的第二幕也有超過11萬觀眾觀看。「18萬這個數據基本上相當於大劇院一年的巡演上座人數。」《等待戈多》製作人、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梁麗珍說。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戲劇是基於傳統劇場、傳統空間而存在的。
  • 回顧丨一場話劇18萬觀眾:線上戲劇《等待戈多》成為藝術事件
    該劇由新浪潮戲劇導演王翀執導,演出第一幕便吸引了超過18萬觀眾同時在線觀看。18萬觀眾是什麼概念?一個大劇場的戲巡演一整年才能達到這個觀眾人數。4月5日線上戲劇《等待戈多》公益演出(第一幕)觀演人數紀錄截圖線上戲劇《等待戈多》的演出,是時代的需求。「經過多番的探討,此次公益演出最終選擇在武漢解封之前上演。」該劇製作人、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梁麗珍分享道。
  • 一場戲劇29萬觀眾:線上戲劇《等待戈多》成為藝術事件
    歷經近兩個月不眠不休的創作與打磨,創作團隊橫跨北京、大同、武漢、廣州四個城市,「中演院線·廣州大劇院X騰訊藝術:線上戲劇《等待戈多》公益演出」以「疫情隔離」為始點,歷經疫情期間「全線上」的溝通、創作、排練, 4月5、6日晚完成了它的首演亮相,演出吸引了超過29萬觀眾在線觀看,創下了中國話劇最多單場觀演人數的紀錄
  • 線上戲劇《等待戈多》首演收官,黃鶴樓從未如此美麗
    連續兩天的演出,中演院線·廣州大劇院X騰訊藝術:線上戲劇《等待戈多》公益演出圓滿落下帷幕,演出單場吸引了18萬觀眾在線同時觀看,創下了中國話劇最多單場觀演人數的紀錄
  • 線上戲劇《等待戈多》落幕 開啟線上戲劇新浪潮
    央廣網廣州4月7日消息(記者鄭澍)由廣州大劇院聯合騰訊視頻藝術頻道,攜手新浪潮戲劇導演王翀,共同推出的首部線上戲劇《等待戈多》6日晚圓滿落幕,吸引29萬觀眾在線觀看,開啟了線上戲劇的新浪潮。歷經近兩個月創作與打磨,創作團隊橫跨北京、大同、武漢、廣州四個城市,以「疫情隔離」為始點,歷經疫情期間「全線上」的溝通、創作、排練,於4月5日晚8點,完成了它的第一幕首演亮相。「2.0」是王翀導演作品的個人印記。線上戲劇《等待戈多》,可以看作是2.0版,也是對貝克特《等待戈多》的創新、顛覆與再思考。
  • 線上戲劇《等待戈多》的尾聲與「遺產」
    當線上戲劇《等待戈多》導演王翀迎面走來,劇組的武漢演員李帛陽,對於導演在五米開外就準備好的擁抱姿勢,顯得有些遲疑。稍稍停頓了幾秒,帛陽終於還是敞開胸懷,與導演王翀來個了「世紀擁抱」。
  • 回顧丨線上戲劇《等待戈多》,讓我們一起見證歷史(內含福利)
    為了紀念今天線上戲劇面世的日子,劇院君送上特別福利,每位在【線上戲劇《等待戈多》首演】推送下留言的觀眾都將獲得線上戲劇《等待戈多》導演王翀的親筆籤名明信片一張。中演院線·廣州大劇院×騰訊藝術:線上戲劇《等待戈多》公益演出先行宣傳片特別鳴謝為【中演院線·廣州大劇院×騰訊藝術:線上戲劇《等待戈多》公益演出--"拒絕地域歧視"倡議行動】響應的藝術家們:濮存昕@北京、田浩江@中國香港、Mattew
  • 線上戲劇《等待戈多》即將公益上演
    在劇場重啟尚無時間表的情況下,戲劇如何演出?廣州大劇院聯合騰訊視頻藝術頻道,攜手新浪潮戲劇導演王翀,推出線上戲劇《等待戈多》公益演出,邀請來自武漢、北京等地的演員,挑戰戲劇創作新模式。據悉,演出將於4月5日、6日晚8時在騰訊視頻藝術頻道開啟直播。
  • 線上戲劇:他們在Zoom會議室等待戈多上線
    就在這個時候,導演王翀把《等待戈多》帶進了線上舞臺。這是國內第一部線上戲劇。四個演員分別在北京、武漢、大同的家裡演出,通過Zoom的虛擬會議室把空間拼接在一起,向湧入騰訊頻道的三十萬觀眾進行直播。《等待戈多》是塞繆爾·貝克特的經典之作。黃昏中,老流浪漢愛斯特拉岡和弗拉季米爾在鄉間的路上等待戈多,這是他們此行的唯一目的。至於戈多是誰,為什麼要等,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 《三姐妹·等待戈多》天津上演 臺詞直抵觀眾
    天津大劇院歌劇廳的舞臺上圍起一灘池水,水池中央圈起一個沒有圍牆的屋子。舞臺上方有一個玻璃斜面,可以投影上地面池水的波光。舞臺之上,林兆華話劇《三姐妹·等待戈多》正在上演。話劇裡的雨天和現實中的天氣正相呼應,這份情景交融的場景實屬天意。
  • 疫情下的線上戲劇:他們在Zoom會議室等待戈多上線
    就在這個時候,導演王翀把《等待戈多》帶進了線上舞臺。這是國內第一部線上戲劇。四個演員分別在北京、武漢、大同的家裡演出,通過Zoom的虛擬會議室把空間拼接在一起,向湧入騰訊頻道的三十萬觀眾進行直播。《等待戈多》是塞繆爾·貝克特的經典之作。黃昏中,老流浪漢愛斯特拉岡和弗拉季米爾在鄉間的路上等待戈多,這是他們此行的唯一目的。至於戈多是誰,為什麼要等,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 《等待戈多》劇史
    《等待戈多》,並在倫敦藝術劇院首演了英文版,這是貝克特自己對他法語版的翻譯,並添加了副標題「兩幕悲喜劇」。這部晦澀難懂的戲劇遭遇了法文版在巴黎首演時同樣的冷嘲熱諷,但觀眾的熱情仍然給彼德·霍爾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並引發了英國戲劇界的改革。德語區的首演是1953年9月8日,在柏林的許洛史巴克劇院。普遍認為,這一版《等待戈多》契合了戰後德國民眾的心理,因為多數德國人還沉浸在失敗、分裂、對峙、沮喪的戰敗情緒中,此時的戈多對他們無異於心靈的救贖。
  • 《三姐妹·等待戈多》:時代的憂鬱
    而今,同樣的一齣戲,2017年底復排後首先登陸上海保利劇院,之後又在南京、深圳等多個城市巡迴演出,表現出不錯的票房成績,不禁令人感嘆:中國的戲劇市場更為成熟了,觀眾對於高雅藝術的接受度提高了。同時,我們也好奇地想問:今天,在這部首演於20年前的戲中,我們又能品味到怎樣的時代聲音呢?1998年,林兆華將契訶夫的《三姐妹》與貝克特的名劇《等待戈多》拼貼在一起,這一創意,令人驚訝。
  • 林兆華復排的《三姐妹·等待戈多》,是一次歷時19年的等待
    話劇《三姐妹·等待戈多》劇照。【編者按】話劇《三姐妹·等待戈多》 12月中旬在上海保利大劇院全國首演。該劇首演於1998年,被認為是「大導」林兆華實驗戲劇的巔峰之作。本次演出是林兆華在19年後的復排版本,當紅小生張若昀離開校園近十年後首度登上話劇舞臺。
  • 荒誕派戲劇代表作《等待戈多》:我們為何要認識真相?
    著名的愛爾蘭作家貝克特是196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善於「以一種新的小說與戲劇的形式,以崇高的藝術表現人類的苦惱」,他是荒誕派戲劇的重要代表人物,於1952年創作的《等待戈多》是荒誕派戲劇的代表作,共兩幕,於2001年被拍成了電影,豆瓣評分8.5。
  • 《等待戈多》:我們為何讀個不停,演個不停,看個不停
    再譬如曾躋身2015年柏林戲劇節、今年7月於國際大劇院國際戲劇季演出的德國柏林德意志劇院版《等待戈多》,演出開始、燈光亮起後,觀眾們看到,舞臺上有一斜坡,斜坡上蓋有粉色的織物,緩緩地,織物被拖入斜坡中央的一錐形大洞中,爾後兩位流浪漢從大洞中探出頭來……如導演自陳,大洞帶有「地獄」的暗示;演員在斜坡上要控制身體防止滑落,則暗示了人類生存狀態的如履薄冰。
  • 《等待戈多》| 致等待希望的孤獨靈魂
    貝克特在《等待戈多》中,大膽運用與荒誕的內容相適應的荒誕不稽的舞臺形式,構建出沒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反戲劇」模式。劇中的主要角色「戈多」始終沒有出場,5個登臺的人物,行為荒唐可笑,記憶模糊不清,語言模稜兩可。全劇開場怎樣,收場還是怎樣;開始是等待戈多,最後還是等待戈多。
  • 20年後,觀眾看懂《三姐妹·等待戈多》了嗎?
    貝克特的《等待戈多》,這部荒誕派戲劇的扛鼎之作,講述的是兩個流浪漢經年累月地等待一個叫戈多的人的到來,在等待中百無聊賴打發著時間。沒有人知道他們為何等待,也沒有人知道他們要等到何時。林兆華的《三姐妹·等待戈多》提煉出兩部戲關於「等待」的主題。《三姐妹》是「對於美好明天的等待」,《等待戈多》裡是等待那個「明天會來」的戈多。
  • 線上還是線下,這對戲劇是個問題嗎?
    【一句話回放】「戈多到底什麼時候來?」最近,一場由導演王翀執導的戲劇《等待戈多》,吸引了不少戲劇愛好者的目光。與以往戲劇不同的是,這部劇採用的是直播的形式進行線上演出。《等待戈多》的第一幕演出吸引超過18萬觀眾同時在線觀看,第二幕也有超過11萬觀眾觀看。看劇新形態引來了眾多觀眾,也引起了劇迷中的廣泛討論——看戲劇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兒,而通過屏幕看「線上戲劇」,和看網劇有什麼區別?這對戲劇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