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文浩)歷經近兩個月的創作與打磨,廣州大劇院聯和騰訊藝術打造的線上戲劇《等待戈多》,於4月5日、6日晚在網絡首演。該劇由新浪戲劇導演王翀執導,5日演出第一幕便吸引了超過18萬觀眾同時在線觀看——這已經相當於一個大劇場的戲巡演一整年才能達到的觀眾人數。該劇的創作團隊橫跨北京、大同、武漢、廣州四城,主創們化生活空間為演出空間,把網絡平臺發展為全新的戲劇舞臺,完成了一次當代戲劇的顛覆性實驗。
不在劇場的戲劇:演員的家變成舞臺
疫情期間,不少劇場和劇團都開放了線上演出資源給觀眾觀看,而與這些戲劇錄像回放不同的是,《等待戈多》是一部通過網絡創作、即時演出的線上戲劇。
當下因為劇場暫閉,戲劇人紛紛感嘆「無戲可做」,這給了一直在探索當代戲劇語彙的王翀創作契機。王翀認為,「戲劇人的思維不應該還停留在劇場裡」。他將目光投到了可被任意壓縮與延展的線上空間,並決定做一部線上戲劇。而當下的網絡視頻技術,也使得不同城市的演員在線上參與創作、排練、演出得以成為現實。
在這版《等待戈多》裡,演員家裡的臥室、客廳、廚房、大門,甚至是樓道都成為了舞臺;舞美道具是成箱的快遞,由演員親手搭建「劇場」、布置道具、拍攝表演……載體從物理舞臺變為數字空間,這一創新打破了戲劇「在場」的思維限制。
2.0版「戈多」:抽象的等待變得具體
導演王翀過去做過《茶館2.0》《雷雨2.0》,「2.0」是他作品的個人印記。這次的線上戲劇,可以看作是《等待戈多》2.0版,也是對貝克特原作的創新、顛覆與再思考。在原版《等待戈多》裡,主角是兩個流浪漢;2.0版裡,他們竟然成為了疫情期間的夫妻。被迫分居、漫長等待、網絡暴力、垃圾信息……都是當下人生的投射。被錯認為戈多的波卓,搖身一變成為直播帶貨的網紅,表達了一種後現代的荒誕;戈多的信使,變成了人工智慧,帶有強烈的未來感。
波卓 第一幕劇照
貝克特原作中「戈多」不來,喻示人生是一場無盡無望的等待,表達了世界荒誕、人生痛苦的存在主義思想;而在《等待戈多》2.0版裡,幸運兒或許代表希望,其命運變化也是第二幕中的一大看點。
幸運兒 第一幕劇照
如果說原作是抽象的,那麼《等待戈多》2.0版則變得當下而具體,連接起現實中真實的「等待」。首幕演出結束,戲迷們紛紛留言:「猶如看到在時間荒原中的自己」「以這種方式恢復演出真好,真有幸能見證歷史」「這是特殊時期戲劇人的勇敢嘗試,感謝王翀,感謝廣州大劇院」。有觀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等待』這個主題,與當下大家外出受限後的百無聊賴的狀態很貼合,且這種狀態經由演員們所處的環境、他們的選擇在劇情的推進中而表現出來,很有現實意義。」
岡岡 第一幕劇照
弗弗 第一幕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