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下元節是什麼日子嗎?關於下元節的風俗、詩詞你知道多少?

2020-12-24 五員大將大作文

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是上元節,上元節賞燈同遊作詩是為情趣;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中元節祭奠親人作詩是為紀念;而農曆的十月十五就是下元節了,下元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所以也有相應的習俗特徵,那麼大家都具體知道下元節是什麼日子嗎?下元節習俗又有哪些呢?下元節古代文人墨客作詩又是為了什麼呢?留下了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詩作呢?

下元節是什麼日子?

古人對於節日的規劃,格外偏愛初一、十五,正月十五——上元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這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三大節日,這三個節日衍生自道教三官,分別是天官、地官和水官,而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分別是這三官的誕生日,下元節是水官的誕辰,在下元節祭祀水官,具有消災解厄的寓意。

下元節有哪些習俗?

下元節道觀做道場,民間祭祀亡靈。

主要有兩個習俗:

1、祭祀祖先:下元節與中元節相似的一點是也有祭祀祖先亡靈的習俗。祭祀的形式可能與各地風俗有別,但大部分都是在下元節月亮出來的時候,把家譜、祖先像、祖先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然後安放供桌,擺好香爐、貢品,開始祭祀祖先,亡靈,祈求祖先保佑。

2、祈願神靈:下元節是道教中水官大帝的生日,在鄉村會有祭祀活動,祭祀水神,有消災解厄、祈求豐收的美好寓意。例如有的地方會在田頭祭祀,是為了祈求在枯燥的冬天莊稼地潤澤,農作物可以安全過冬。

3、修齋設醮[jiào]:下元節道觀中也會舉行相關的修齋儀式。下元日也是道教齋法中規定的修齋之日,信奉道教的信徒,可以根據各地的情況,前往觀看相關文化活動。

下元節吃哪些食物好?

1、米果:米果也是客家的傳統食物之一,也是下元節的傳統美食,因為下元節也是五穀主的生辰,所以就做米果來祭祀五穀主。

2、芋子包:芋子包是客家地區的傳統小吃,是以馬鈴薯和芋子為主要食材製成的,在十月十五的下元節客家地區常常做芋子包吃。

3、還可以可以蒸些麻腐包子一家人共同食用,據說麻腐包子是為了紀念孟姜女千裡送寒衣的忠貞氣節,麻腐包子的樣子就像送寒衣的包袱。

4.餈粑:餈粑軟糯細膩,米香沁甜,是閩南客家地區的傳統食物之一,在閩南地區下元節又叫「完冬節」。

下元節的古詩詞有哪些?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宋·蘇軾中秋天氣未應殊,不用紅紗照座隅。山下白雲橫匹素,水中明月臥浮圖。未成短棹還三峽,已約輕舟泛五湖。為問登臨好風景,明年還憶使君無。

《下元日扈蹕朝拜景靈宮》宋·宋庠令月開真館,宸遊薄太霄。躬行原廟禮,更作蕊宮朝。寶扇森排羽,仙輪恍御飈。霞觴浮桂液,瓊饌薦芝苗。日霽樓先曉,天深樹不凋。繁禧將浩劫,世世會楊寥。

《下元日詣會慶節所道場,呈餘處恭尚書》宋·楊萬裡琳宮朝謁早追趨,漏盡銅壺殺點初。半縷碧雲橫界月,一規銀鏡裂成梳。自拈沉水祈天壽,散作非煙滿王虛。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陰偏隔日光疏。

《下元日五更詣天慶觀寶林寺》宋·陸遊朝罷琳宮謁寶坊,強扶衰疾具簪裳。擁裘假寐籃輿穩,夾道吹煙樺炬香。樓外曉星猶磊落,山頭初日已蒼涼。鳴騶應有高人笑,五鬥驅君早夜忙。

《下元日朝謁回與李秉文冒雪過承天寺因題二詩》宋·李復北風吹空天欲破,急雪如簁塞空墮。焚香初自蕊宮歸,投鞭來就僧廬坐。乾坤一色飛鳥絕,市井無聲百買餓。貧粟未給貧民啼,空屋漏穿不可過。僧爐有令禁觸火,袖手指直凍欲墮。缸暖微聞蝗蚓鳴,客寒對作橐駝坐。叩鐘擊魚呼眾起,持缽分糜救晨餓。一參木佛古因緣,試舉丹霞有何過。

《寄題張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種葵花但取面勢向陽》宋·楊萬裡行盡葵堂西復東,葵花元自不曾逢。客來問訊名堂意,雪裡芭蕉笑殺儂。主人未肯便山林,賞月吟風酒更琴。每一登堂一揩眼,誰知半點向陽心。

《鄱湖漁歌:下元節五八初度》虛齡稱甲子,初度值霜天。

滄海帆方滿,瑤池月正圓。

逍遙知鶴性,淡泊佔松年。

可望期頤酒,霞杯醉壽筵。

《下元節》

良露初冬十月半,牽礱lóng糰子齋三官。

天地水府風調順,消災降福國民安。

《七絕·下元節》

路人拂曉到郊南,行色匆匆祭下元。

送上紙衣能取暖,陰間先祖也知寒。

《詩寄下元節》

餡是秋風皮是詩,情濡香糯意猶痴。

桿頭旗颭紅塵夢,應是三官眷顧時。

《下元日五更詣天慶觀寶林寺》

宋·陸遊

朝罷琳宮謁寶坊,強扶衰疾具簪裳。

擁裘假寐籃輿穩,夾道炊煙樺炬香。

樓外曉星猶磊落,山頭初日已蒼涼。

鳴騶應有高人笑,五鬥驅君早夜忙。

《沁園春》宋·佚名

冰壑平生,如伯倫狂,似希樂豪。喜歡書不用、菊茶明眼,登山不倩、藜杖扶腰。

豆粥萍虀,鱠羹鱗脯,湖海人常折簡招。誰雲老,有滿懷風月,藏在詩瓢。

凌晨向鵠衝霄。道昴宿於今又應蕭。記垂弧令節,恰當後日,下元好景,正屬前朝。

冷膽如天,剛腸如劍,須把千杯壽酒澆。那堪更,是梅花時月,爛熳溪橋。

下元節祭祀亡靈的活動民間很多都提前在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了,所以下元節的風俗在逐漸弱化,也逐漸成為消亡的節日。如果我們感到陌生,不妨去重溫一下傳統「天燈伴蕭鼓,引水宮祭先祖,圓月梅邊紅,壽酒擁入,詩斛,邀來神佛度 亡孤 敬諸天各路 念歲月頗短,人世頗苦」

相關焦點

  • 你聽說過下元節嗎?
    2020年11月29日,農曆十月十五,就是下元節了。#下元節#有始有終,上下對應,有下元節就有上元節,那麼大家還想得起來上元節是什麼節日嗎?是不是突然這麼一問,還有點懵?那麼下元節為什麼不被人熟知呢?它到底又是一個怎樣的節日,有什麼風俗習慣呢?下元節不被人熟知,追根溯源,是因為道教文化的衰落。其實,不論是上元、中元還是下元,都是道家的說法。元宵節之所以興盛,是因為背後有諸多文化的支持。而且元宵節被稱為大年的最後一天,過完元宵才算是真正過完了年。就算單位不放假,很多打工人還是會在家過完元宵才開始一年辛苦的打工之路。
  • 過下元節的三大禁忌
    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下元節」,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分別有上元節(農曆正月十五)、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而且在民間各自都有其獨特的習俗和禁忌,那麼下元節又會有什麼樣的習俗和禁忌呢?
  • 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民間有什麼習俗和講究,下元節將至不妨一看
    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民間有什麼習俗和講究?下元節將至不妨一看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稱之為「下元節」,亦稱「下元日」,是我國民間極為古老的傳統節日。既然有「下元」,自然也有上元,上元節便是中國元宵佳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
  • 下元節這個節日很重要,對於他你知道多少?快來看一看
    導語:大家知不知道下元節這個節日,就是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這一天(也就是2020年11月29日)。在我們傳統文化中,這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中國文化上講究圓滿,有上就有下。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下元節特殊習俗和不一樣的地方。在以前,有許多打鐵的工匠,他們幹活的地方都變成煙囪林立的工廠。所以每逢下元節的時候,他們就要聚集在一起,拜天拜地,祭拜爐神,這裡的爐神一般就是太上老君,他是道教的代表人物之一。
  • 農曆中國 | 十月十五 · 下元節
    牽礱糰子齋三官修齋設醮祭祖先今天是農曆十月十五,古老的下元節。在古代中國,正月十五稱 「上元節」,俗稱元宵佳節。七月十五稱 「中元節」,民間又俗稱鬼節。十月十五則稱 「下元節」,是民間盛大的祭祀祖先的節日。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之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所以,下元節,就是水官暘谷帝君解厄之辰。
  • 農曆中國|十月十五 · 下元節
    牽礱糰子齋三官修齋設醮祭祖先今天是農曆十月十五,古老的下元節。在古代中國,正月十五稱 「上元節」,俗稱元宵佳節。七月十五稱 「中元節」,民間又俗稱鬼節。十月十五則稱 「下元節」,是民間盛大的祭祀祖先的節日。 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之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所以,下元節,就是水官暘谷帝君解厄之辰。
  • 十月十五下元節:水官解厄日,消災降福,一年豐收
    道家重要的日子,三元五臘。其中的「三元」,是指天地水三官,天官賜福正月十五,為傳統元宵佳節。地官赦罪七月十五:為傳統中元節祭祖普渡。其中「三元」中的水官解厄日,則在每年的十月十五,下元節。下元五炁解厄水官,為下元節。在傳統中認為,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為人解厄。
  • 陰曆10月15日下元節,民間有哪些習俗和講究?下元節將至不妨看看
    陰曆10月15日下元節,民間有哪些習俗和講究?下元節將至,不妨看看。每到農曆十月十五日,我們就會把這一天稱為「元宵節」,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民間傳統節日。因為有「下元」,自然也有上元,上元節就是中國的元宵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
  • 中元節有什麼禁忌?上元節和下元節又是什麼?
    下元節知道下元節的人不多,因為民國以後關於下元節的習俗逐漸被廢,民間將祭祀亡靈的活動都提前到了中元節舉行。其實,下元節是農曆十月十五,預示著一年已經接近尾聲,古時候人們都要進行重大的祭祀活動,其重要程度不亞於上元節和中元節。在道教裡有天官、地官、水官,天官主管賜福,地官主管赦罪,水管主管解厄。下元節時,水官下凡考察民情,為人解開厄運。
  • 下元節究竟是一個什麼節日?有哪些民俗禁忌?
    大家都知道元宵節是正月十五,陰曆七月十五是鬼節,但是大多數人不知道元宵節是上元,鬼節是中元,明天是下元。農曆十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下元節,也就是水官暘谷帝君解厄的日子,他掌管九江四瀆、三河五海、十二溪真聖神君,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記載眾生的功業。所以元宵節又稱元誕、元水節等。下元節的起源下元節源於道教。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你還知道哪些傳統風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你還知道哪些傳統風俗?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這首童謠所唱的,便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 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 馬上就冬至了,關於冬至的這些風俗你都知道嗎?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二、祭祖     在民間,有於冬至日祭祖的習俗.冬至祭祖之禮與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時,人們還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古時流傳有向老人敬獻鞋襪的習俗,此習俗現代仍然十分流行.閩臺有俗諺「冬至大過年,唔(「不」的意思)返無祖宗」,所有外出謀生的人都要在冬至節時趕回家鄉過年,表示年終有歸宿.
  • 下元節:冥界、水鬼,奇異燒紙習俗,你所不知道的另類鬼節禁忌
    下元節是一個比較另類的鬼節,它和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等都不同。在中國傳統觀念裡,一提到死去的人,提到鬼,通常想到的都是陰曹地府,有關中國道教的地府,主要在兩處,一是蒿裡,二是酆都。然而下元節祭祀的鬼就很特別了,因為這裡的鬼並非來自地府。那下元節祭祀之鬼來自哪裡呢?這就要從水官大帝說起。水官大帝為江湖河海的統領,也是陰間的總管。只不過,他所掌管的陰間並非地府,而是水府。水官大帝原本有個更高大上的名字,叫東華帝君,也叫東王公,這是天界所有男神之首,是一個與女神之首西王母並駕齊驅的稱謂。
  • 農曆十月十五是下元節,也是「水官」生日,這天有什麼特色習俗?
    想必大家都知道上元節、中元節,上元節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在這個節日到來之際,人們會張燈結彩、觀燈、吃湯圓,並期盼家人、朋友團聚安康。而中元節則是傳統的「鬼節」,每年的七月十四日交節,主要習俗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那麼什麼是下元節呢?這天有什麼講究?第一、什麼是下元節?
  • 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七夕節|習俗-滾動讀報-川北在線
    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時間:2020-08-25 11: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 其實在這個節日並非只有約會,它最早是為了祭拜七姐而形成的,老農民都說講究很多。西漢時七夕就流傳起來,到了宋代時則是進入鼎盛期。
  • 中國的女兒節不少,那麼你知道為什麼端午節又叫做女兒節嗎?
    圖源自:漢服龍巖 一年之中第一個是女兒節應該是三月初三的上巳節,也叫做桃花節,是古時候漢族少女的成人禮的時候,一般古代女子都在這個日子舉辦「笄禮」,臨水而行,遊玩採蘭
  • 良露初冬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被遺忘的節日下元節
    #十月十五日下元節#《下元節》良露初冬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天地水府風調順,消災降福國民安。《詩寄下元節》餡是秋風皮是詩,情濡香糯意猶痴。桿頭旗颭紅塵夢,應是三官眷顧時。孟冬十月。天寒物藏,落雪覆野。我們通常都知道上元節,中元節,但不知道在寒冬還有個下元節。
  • 關於七夕節的傳說,你知道嗎?
    七夕七夕節又稱作乞巧節由來已久。從文獻上可以追溯到漢代。牛郎帶著牛走進深山,獨自在樹下難過。這時,一位白髮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事傷心。得知遭遇後後,便告訴他伏牛山上有一頭生病的老牛。牛郎走了很遠終於找到了那頭老牛。老牛病得厲害,牛郎照料了他一個多月,老牛才得以好轉。老牛告訴他:自己原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為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凡,,因此摔壞了腿。
  • 為你讀書|《葡萄架下的七夕節》
    為你讀書|《葡萄架下的七夕節》 2020-08-25 19: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你知道父親節的來歷嗎?中國的父親節是哪天你知道嗎?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總有那麼一位嚴慈的角色陪伴著我們,無論是面臨逆境、生活不如意還是面對失敗,他都會義無反顧的陪伴著你,這個角色就是「父親」。隨著現在生活質量的提高,都在追求節日感,無論是外國的節日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統統不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