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土經濟學並非只有歷史上的經濟學,近年來中國一些經濟學家也在致力於構建自己的思想體系,目前已經陸續出現了十個比較有影響力的學術派別:
一、程恩富的海派經濟學
提出時間:1995年
海派經濟學的理論特徵是以馬克思經濟學為基點,綜合古今中外合理思想,包括綜合借鑑運用各種社科和自然科學的方法,在此基礎上綜合創新,構建既超越馬克思經濟學又超越西方經濟學的新範式。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比如關於公平與效率的關係上,提出二者是「正反同向交促互補變動論」。再如,「四主型」市場經濟改革觀,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公式是「四主型」的:公有主體型的多種類產權改革觀,勞動主體型的多要素分配改革觀,國家主導型的多結構市場改革觀,自力主導型的多方位開放改革觀。
其他的原創性觀點還有「新的活勞動價值一元論」、「市場型公有高績效論」、「一府兩系三層分類的國有資產管理新體系論」、「社會主義三階段論」、「當代全球基本經濟矛盾論」等。上,重建合乎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國情的經濟學新範式。從這個意義上說,海派經濟學就是一種現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範式或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範式。
海派經濟論壇是1995年11月正式成立並召開首次研討會。
二、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
提出時間:2011年
新結構經濟學建立在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之上,主張一個國家應該建立適合自己階段的產業政策,才可以最快的發展。認為當政府發揮有為作用時,產業政策是個有用的工具。新結構經濟認為一個國家最好的方式就是按照每個時點的要素稟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去選擇產業和技術,進而快速增加資本積累。新結構經濟學主張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並重。
新結構經濟學最大的貢獻是將比較優勢理論動態化,並將其升級成了發展經濟學的一個分支,為發展中國家走出「中心-外圍」的世界經濟結構規劃了路徑。為了推廣新結構經濟學,林毅夫專門成立了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同時在一些其他二線高校也成立了新結構經濟學的研究機構,並組織了多次新結構經濟學國際論壇,目前致力於出版相關教材,推廣相關課程的工作。
三、滕泰、賈康的新供給經濟學
提出時間:2015年
新供給經濟學將新供給分為四類,分別是新產品,新商業模式,新資源要素,新制度四大方面,他認為這四個方面的創新都可以給經濟帶來爆發式增長,阻礙供給提升的因素稱為「供給約束」「供給約束」又可以分為「直接約束」和「間接約束」,直接約束是指一些非市場因素對供給數量、供給價格或供給主體等進行限額或準入性限制,間接約束則更加隱蔽,是指由於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導致的企業融資成本或稅收成本上升,進而使企業盈利能力下降並導致新供給無法形成或有效供給減少,經濟要想快速發展需要將著力點放到去除供給約束上。另外新供給經濟學還從供給的角度解釋了經濟周期。新供給經濟周期包含四個階段,分別是新供給形成階段、供給擴張階段、供給成熟階段和供給老化階段。
新供給學派組織了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組織了「新供給經濟學五十人論壇」,出版了多部專著,是本土經濟學創新中一支比較活躍的力量。
四、高連奎的新財稅經濟學
提出時間:2016年
新財稅經濟學提出了「政府債務型經濟危機」的概念,認為人類現有的政府債務危機是財稅升級落後於產業升級的結果,提出了「財稅-產業」雙升級的經濟增長理論,提出了「七增七減」的財稅改革主張。新財稅經濟學還對「政府債務-利率-金融-創新」之間的傳導機制進行了研究,指出政府債務危機會對央行的貨幣利率產生壓制,嚴重者會出現「債務-利率」鎖定,既高額的政府債務會將央行利率長期鎖定在低利率或零利率水平,低利率又與金融機構「激勵不相容」,從而摧毀金融供給機制,金融的衰落會導致創新缺乏市場化資金的支持,最終形成「政府債務型蕭條」。「政府債務型蕭條」最開始出現在日本,美國與歐洲緊跟其後,其最明顯的是高債務,低利率、低創新、低增長等特徵。高連奎在之前還提出了平衡經濟學,低生存成本社會等理論。
高連奎在2016年組織了「新財稅主義」論壇,2019年在美國出版了《21世紀經濟學通論》,該書已經被哈佛大學收藏。
五、李俊生的「新市場財政學」
提出時間:2016年
傳統經濟學將財政學建立在市場失靈的基礎上,認為政府財政是市場失靈的補充,新市場財政學則樹立了市場「平臺觀」和「參與型」政府的新觀念,將公共部門和非公共部門都視為市場平臺的參與者,公私部門皆在其中活動,創造價值。新市場財政學重新定義了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為政府的經濟建設等職能正名。
李俊生提出「新市場財政學」後也到國內、國外多所大學進行了演講宣傳,目前正致力於打造「央財學派」。
六、孫國峰的「新貨幣銀行理論」
提出時間:2001年
孫國峰的「新貨幣銀行理論」認為貸款才是貨幣起點。從實踐上看,客戶從銀行提取的現金遠大於他們存入的,這才能解釋為什麼社會中流通的現金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傳統貨幣銀行理論以銀行吸收客戶存入現金作為貨幣創造的起點,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孫國鋒將自己定位為信用貨幣理論的集大成者。2001年,孫國峰在經濟研究發表名為《信用貨幣制度下的貨幣創造與銀行運行》的署名文章,對傳統貨幣創造理論的誤區及邏輯錯誤進行了分析,這對信用貨幣理論的發展起到了顛覆性的影響。事實上,早在1995年,孫國峰在其碩士學位論文中便質疑了傳統的貨幣創造理論。並首次提出存款並非貨幣創造的源頭,商業銀行創造貨幣是由貸款實現的,即貸款創造存款,現金的出現也是晚於存款的。新貨幣銀行理論的提出為後續有關貨幣金融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基礎性的分析工具,並探討了影子銀行的管理問題。其實自從凱恩斯,弗裡德曼研究貨幣的需求函數之後,貨幣學就一直從需求函數,供給函數進行研究,孫國峰將貨幣理論重新拉回到「信用創造理論」的研究範疇,是真正把握住了金融運行的本質,把金融學研究拉回了正軌。
孫國峰的理論提出較早,但引起轟動是2017年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在普林斯頓大學開設《中國金融與貨幣政策體系》的學分課程,以及2018年獲得孫冶方經濟學獎。
在國際上,孫國峰與國際金融學權威米什金教授米什金進行過探討,最後米什金承認,他在風靡全球的「貨幣金融學」教科書中所舉的例子是錯誤的。
七、郎鹹平的「馬克思中觀經濟學」
提出時間:2018年
2018年,中國學者郎鹹平提出「馬克思中觀經濟學」,郎鹹平認為《資本論》靈魂蘊藏在第二卷中,馬克思經濟學中將社會各行業分為兩個部門,一個生產資料部門(類似重工業),一個生活資料部門(類似輕工業)。馬克思的計劃經濟是指的生產資料部門,不包括生活資料部門,只要國家對生產資料部門進行計劃,經濟就會穩定發展,否則會經濟危機,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放開了生活資料部門」;蘇聯之所以「垮臺」,就是因為生活資料部門」也實行了徹底的計劃經濟;美國之所以發生「大蕭條」,就是因為生產資料部門」也實行了自由市場經濟。
目前郎鹹平已經出版了《馬克思中觀經濟學》一書。
八、李稻葵的「政府與市場經濟學」
提出時間:2018年
李稻葵認為,政府與市場經濟學認為經濟發展的前提是要把政府的激勵和行為搞對,理清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角色,政府應該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推動者,一個利益相關者,而不是阻擋者,政府與市場經濟學重點研究政府在市場中的激勵、行為和作用在內的相關課題。也可以稱為政府激勵學派。
目前李稻葵為了推廣自己的經濟學將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升級為了中國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並2019年4月27日召開了「政府與市場經濟學國際學會,並邀請哈佛大學教授埃裡克·馬斯金擔任主席,目標是要和其他的全世界的學者聯手一起合作,有意識的要把中國自己的經濟實踐講清楚。
九、金碚的「域觀經濟學」
提出時間:2019年
金碚認為傳統經濟學太注重經濟學的簡化與抽象,忽略了經濟的現實差異,導致經濟學理論與現實差距太大而無法指導實踐,域觀經濟學反其道而行之,專門研究經濟差異,包括產權制度、文化因素、意識形態、地理位置、發展階段等導致的現實經濟差異,因為真實世界中人的行為既有相同性,也有差異性,有的相似性明顯,有的相異性極大。經濟學既要承認人的行為的相同性,也必須正視人的行為的差異性,承認人的差異性和人所處的域境差異性。
為了推廣域觀經濟學,金碚牽頭成立了」經濟學與管理學中國學派一百人論壇」,也舉辦了兩次以上的學術會議。
十、孫選中提出「法商」理論
提出時間:2010年
法商思維指的是經濟價值觀主導的追求效率的思維方式同法治價值觀主導的追求公平的思維方式的有機結合,以實現主體權益均衡發展的決策思維,法商管理的概念是由柴小青和孫選中於 2010 年提出的,並給出法商管理的定義:法商管 理是綜合管理學、法學相關知識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管理和控制的理論和方法。 近幾年來,法商管理的概念開始得到理論界和企業界的認可,在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 都取得顯著進展。2013 年,孫選中對法商管理概念做出新的詮釋,指出:「法商管理是在經商 (經營)和法治的價值觀及其方法論的相互作用下合理實現企業目標的管理過程」。此後,孫選中對法商管理概念的提出和演化過程做了概括,認為其經歷了「從法商結合, 法商管理,再到法商智慧的進階過程」。
孫選中是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創始院長,目前在中國政法大學設立有法商研究中心,每年召開論壇,並出版了《法商管理解析》一書,法商是在企業界應用最廣泛,在中國企業界法商培訓已經成為某些行業的標配。
當然也並非中國本土經濟學創新的全部,其餘也有一些,比如北大的何小峰,人大的向松祚以及一些其他民間學者也提出了一些理論,但那些還不成熟,沒有完整的體也沒有組織過學術會議,不能形成學派。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