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勍在病床上接受關門弟子王浩安的拜師禮。趙欣 攝
重慶晨報訊 (記者趙欣)八十高齡的四川評書泰鬥徐勍先生近日正在醫院養病。身體抱恙的他卻在病中做出一個決定,收下九龍坡區曲協副主席、原重慶喜劇團演員王浩安為關門弟子。至此,徐勍門下入室弟子達到15名。昨天,重慶晨報記者在病房見證了王浩安的叩頭拜師大禮。收下新徒後,徐勍語重心長地寄語——徐門一向德行第一,才學第二,希望弟子謹記。
心系評書
最期盼後繼有人
徐勍是山城百姓家喻戶曉的「故事大王」,也是四川評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更是中國曲協牡丹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他與2015年辭世的袁闊成先生並稱「北袁南徐」,同為評書界業內泰鬥。
病床上的徐勍滿頭銀髮,看起來仍有些虛弱,但一說起心愛的評書事業,老人家頓時眼裡放光。「我說了一輩子四川評書,起初是為吃飽飯,後來是為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時間久了有一些成績。」徐勍說,「我最高興的還是看到四川評書後繼有人,前不久還拿了牡丹獎,我相信這項巴渝本土的傳統曲藝能很好傳承。」
徐勍70年的藝術生涯裡,除了憑藉精湛的評書才華贏得業內尊重,高潔的品行更是深得曲藝界同輩及晚學景仰,可謂真正的德藝雙馨。
多年來,正式拜入門下的弟子並不算多,算上王浩安也僅15名。但所謂「名師出高徒」,徐勍門下弟子大多在西南曲藝界享有聲名,牡丹獎得主吳文、凌淋等便是其中代表。
病中收徒
寄語弟子坦蕩做人
對於八十高齡再收關門弟子一事,徐勍說,自己經過了慎重考慮,「按理說現在再收徒弟多少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浩安的人品打動了我。我們相識很久,他來自農村底層,誠實忠厚能吃苦,現在從事群眾文藝推廣工作,希望在評書方面有所作為,那我即使有心無力,也應該予以成全。我接受他作為最後的弟子。」
徐勍說,自己如今身體欠安,很難親自傳授本領,收下的關門弟子得更多依靠自學,以及請教師兄弟多交流,「我會傳授給浩安自己的書和多年的表演資料,但說書只是一門技藝,做人才是一輩子的修行,我一向更看重徒弟的人品,所謂德是第一位,才是第二位,浩安是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曲藝人,希望他能像我一樣,一輩子坦蕩做人。」
「我會謹記老師的教誨,學好技藝,更學好做人。」30歲的王浩安難掩激動,他現在渝州路街道從事群眾文藝工作,也是市委宣傳部特聘的「名嘴進百家」宣講團成員,主演的小品還曾在重慶戲劇曲藝大賽中獲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