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短視頻的時候,看到一段健身博主教深蹲的動作,引發很大爭議。
視頻中,那位博主一直強調深蹲時,膝蓋不能超過腳尖。
然而,在評論中有很多人也開始「闢謠」:膝蓋可以超過腳尖。
期間各種「神仙打架」,各種專家意見,好不熱鬧。
那麼,到底哪方的「專家」所說的是正確的,膝蓋能不能超過腳尖?
首先看看,那些說膝蓋不能超過腳尖的理由。
持有膝蓋不能超過腳尖者的理由是:
深蹲過程中,膝蓋會向前移,此時膝蓋承受的壓力會上升,
同時,臀部發力並不明顯,而深蹲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能充分刺激臀部肌群。
所以,深蹲過程中,膝蓋不要超過腳尖,會充分刺激到臀部肌群。
這樣,就能練出迷人「翹臀」,還能大大降低膝蓋的磨損程度。
然而,當我們強制性,使得膝蓋不超過腳尖,
雖然讓膝蓋的壓力降低了很多(約1/5),
但是卻增加了髖關節的壓力,比原來的大了近10倍左右。
這樣,是不是有點顧此失彼,違背了健身的初衷?
事實上,早在2012年,英國學者就對深蹲給關節造成的壓力做了實驗:
研究人員找到12位職業健身運動員,平均年紀在27歲,體重均為100kg左右。
這些「小白鼠「平均擁有9年的健身經驗,都是「老司機」了,
可謂是「最會深蹲」的人群之一了,而且深蹲負重都能達到200kg的「肌肉怪獸」。
研究人員讓這些選手採用傳統(Traditional)、健力(Powerlifting)、
以及Box squat三種深蹲方式,且都是負重深蹲,
重量為個人最佳成績的(1RM)的30%、50%、70%。
傳統式深蹲:兩腳的間距較窄,膝蓋超過腳尖,重心稍向前;
健力式:兩腳間距寬,膝蓋不超過腳尖,重心往後靠;
Box深蹲:類似健力式,臀部後加一個盒子,但是臀部不坐上去。重心是三個動作中最往後的,上半身挺直。
以上三種方式,傳統式膝蓋是可以超過腳尖的,而健力式和BOX深蹲,膝蓋不超過腳尖。
然而研究結果發現,不管膝蓋是否超過腳尖。膝蓋所承受的壓力都是差不多的。
研究人員提示:只要動作標準,找到肌群發力的技巧,我們的膝蓋都是安全的。
不過,此次的研究對象都是健身「老司機」。
在現實中,很多業餘的健身愛好者,在用膝蓋不超過腳尖的方法深蹲時,
因為膝蓋路徑被限制在不能往前,所以只能被迫用上半身前傾,
甚至是彎腰等較為危險的方法來保持平衡。
而這種方法,就會加重腰椎,或者髖關節的負荷,很有可能會導致運動損傷。
然而,受觀察的專業健身者來說,當膝蓋路徑被限制後,
他們懂得用寬站姿、股骨外旋、外展等技巧來調整姿勢。
這些技巧使得他們在膝蓋被限制不超過腳尖後,能保持上半身直立。
繼而通過這些技巧減輕腰部和膝蓋的負荷,讓自己成績提高的同時,還能更健康。
總結:
只要動作標準,能充分感受到發力點,膝蓋超不超過腳尖都是安全的;踝關節活動差,但髖關節活動性好的人,可以採用健力式(膝蓋不超過腳尖)的蹲法;踝關節活動性好,但髖關節活動性差的人,可以採用傳統式(膝蓋可以超過腳尖)的蹲法;用相對論說:傳統式(膝蓋超腳尖)更傷腰椎,而健力式(膝蓋不超過腳尖)更傷髖關節;最後,深蹲可不可以超過腳尖,不是一個是非題,而是選擇題。
只要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好雙腳的間距,脊椎的中立程度,身體的重心位置,
以及負重的重量,上半身前傾的程度等,不管哪種深蹲方式,都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