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君主世系表

2021-02-13 鄭氏神山系文化分享

       鄭國,別名奠國,國君為姬姓,伯爵。春秋戰國時期重要諸侯國。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封周厲王幼子友於鄭(今陝西華縣的東方),史稱鄭桓公。 

       周幽王時期,鄭桓公身為周王室的司徒,看出西周馬上就要滅亡。於是,在太史伯的建議下,於桓公三十三年(前774年)將鄭國財產、部族、宗族連同商人、百姓遷移到東虢國和鄶之間(今河南嵩山以東),號稱新鄭(今河南省新鄭一帶),這是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遷移。桓公三十六年(前771年),犬戎殺死周幽王和鄭桓公,桓公之子武公即位。繼位的鄭武公攻滅鄶和東虢國,建立了實際獨立的鄭國,定首都為新鄭。武公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兒子莊公登基。

       鄭武公和鄭莊公都是周平王手下的卿士,很好的控制了自己屬下卿大夫的勢力,在春秋初年,鄭國非常活躍。甚至,一段時間之內,強大的齊國也對鄭國俯首稱臣,跟隨鄭國東徵西討。莊公時代鄭國內部肅清了反動勢力,外部滅了許國,敗了宋國,還射中了周天子桓王的肩膀,是當時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鄭莊公小霸」。莊公在位四十三年去世。兒子厲公驅逐太子自立為君。厲公在位及之後的二十八年間,鄭國大亂,因此從此鄭國日益衰落,齊國逐漸取得有利地位,開始控制周邊小國。

       厲公下傳兩代到了繆公,以後鄭為晉、楚兩國威逼,幾乎年年不得安寧。繆公下傳兩代到襄公時期,楚國曾攻佔鄭國,襄公忍辱存國。襄公下傳四代到簡公時,鄭國任用子產為相執政,鑄造刑鼎,發展經濟,救助百姓,因而鄭國重新富強。簡公下傳四代到哀公時,晉國韓、趙、魏三家強盛,鄭國再次衰弱。哀公之後的幽公時期,韓武子攻佔鄭國,殺害了幽公。後來幽公之弟儒公復國,多次與三晉發生戰爭。繻之後的康公時,韓國再次強盛。康公二十一年(前375年)韓哀侯率軍再次攻佔鄭國,鄭國滅亡,國土併入韓國。鄭國立國432年,歷21君。

稱號

姓名

在位時間

(西周時期)



鄭桓公

姬友

前806年—前771年

(春秋前期)



鄭武公

姬掘突

前770年—前744年

鄭莊公

姬寤生

前743年—前701年

鄭昭公

姬忽

前700年,前696年—前695年

鄭厲公

姬突

前699年—前697年,前679年—前673年

鄭子亹

姬亹

前694年

鄭子嬰

姬嬰

前693年—前680年

(春秋中期)



鄭文公

姬踕

前672年—前628年

鄭穆公

姬子蘭

前627年—前606年

鄭靈公

姬子夷

前605年

鄭襄公

姬子堅

前604年—前587年

鄭悼公

姬沸

前586年—前585年

鄭成公

姬睔

前584年—前571年

鄭釐公

姬惲

前570年—前566年

(春秋後期)



鄭簡公

姬嘉

前565年—前530年

鄭定公

姬寧

前529年—前514年

鄭獻公

姬躉

前513年—前501年

鄭聲公

姬勝

前500年—前463年

鄭哀公

姬易

前462年—前455年

(戰國時期)



鄭共公

姬醜

前454年—前424年

鄭幽公

姬已

前423年

鄭繻公

姬駘

前422年—前396年

鄭康公

姬乙

前395年—前375年

 

此處長按一下加入小編微信號

「本公眾號不是萬事通,什麼都知道,本公眾號會盡力收集有用資料分享給大家閱讀。」

團結中華鄭氏宗親,凝聚天下鄭氏力量

揚正氣  傳家風 鑄族魂

關注鄭氏文化公眾訂閱號,閱讀鄭氏傳統文化資源。

請用微信掃描添加關注

以上資料來自先輩口傳、族譜書籍、網絡採摘如有出錯,宗親追根考證和討論,增加宗親對宗族文化知識,傳承宗族血脈和文化的重要方式,對先祖的追根問源研究。

相關焦點

  • 蘭之香蓋一國,春秋時期諸侯國之一的鄭國君主,世人稱他蘭草轉世
    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齊國、晉國、宋國、陳國、鄭國、衛國、魯國、曹國、楚國、秦國、吳國、越國、燕國等。鄭國是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國君姬姓,初都鄭邑(今陝西渭南華州),後遷都新鄭(今河南新鄭)。在一段時間之內,強大的齊國也對鄭國禮讓三分,曾跟隨鄭國討伐宋國,甚至求助於鄭國。莊公時代鄭國內部肅清了反叛勢力,外部滅了許國,敗了宋國,還射中了周天子桓王的肩膀,是當時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鄭莊公小霸」。
  • 叫牒記式世系表,很古老的一種
    上一篇寫到家譜世系呈現的最基礎樣式,樹狀圖。這篇說說家譜世系呈現的第二個樣式,牒記式世系表。牒記式世系表,是一種很古老的樣式,不過現在還有些家族族譜在使用。先看看一個例子。這是範公仲淹後人所修的《範氏家乘》的一頁:
  • 那位「齊大非偶」的鄭國太子,後來怎麼樣了?耍酷只能一時爽!
    《左傳·桓公六年》,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北戎伐齊,齊國就向鄭國求助。鄭莊公也真夠意思,立刻派了自己的兒子——太子忽,出兵相救。太子忽也是一位出色的戰將,到了齊國之後,打敗了北戎,還俘獲了兩位主帥,少良和大良,砍了三百個士兵。
  • 明朝皇帝世系表(傳承、輩分、頭像、追尊)及其特徵
    (手機請橫屏觀看,可點擊放大)明朝皇帝世系大致上比較平穩,波折出現在三處:第一,眾所周知,太祖四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以藩王入主帝位明朝皇帝世系的最大特徵就是——輩分名字規整分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精力旺盛,兼有「強迫症」的皇帝,他在位時就「規劃」好了大明朝之後幾百年的政治走向。
  • 鄭國輝煌431年,出了23位國王,不愧是名門望族!
    >春秋時期首個崛起的諸侯國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庶弟鄭桓公姬友受封鄭地(今陝西華縣),成為鄭國第一代君主,是為鄭桓公。鄭國是春秋時期第一個強勢起來的諸侯國。"天下諸侯,莫非鄭黨",鄭國以商業發達、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詩樂文化聞名於世。鄭國是中國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還是千乘之國,軍力總體較強。
  • 狀元蕭國梁族譜世系
    太戊與太甲、祖乙並稱三示(即三位有貢獻的君主)。太戊死後,廟號中宗,葬於太戊陵(在今河南省內黃縣亳城鄉劉次範村東側)。子三:仲丁、外壬、河檀甲; 23世、河檀甲:太戊公三子,商王仲丁和外壬的弟弟,商朝第十二任君主。 河亶甲在位時,商朝再度衰落,無奈之下北遷於相(今河南安陽內黃)。
  • 播州楊端歷史世系
    還有,《呂夏卿大同譜》記載:襲生林、嚮之,嚮之生鉉,鉉生結,這與《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和《楊萬裡族譜序》內容不一致,多了一代人,唯有楊士奇和楊椿的記載與《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和《楊萬裡族譜序》內容一致,而且二人的記載是根據《華陰府志》武陽長史楊襲的墓碑記載可能性大,因此,從楊奉到楊結的世系,當以明代楊士奇、清代楊椿所述楊氏世係為準。
  • 地處中原的鄭國,為什麼能第一個稱霸,而後又迅速衰落了?
    鄭國,是一個很年輕的諸侯國,周宣王二十二(公元前806年),被封於今陝西鳳翔縣雍水以北地區,而鄭桓公就是鄭國的首任君主,他是周宣王的庶弟。鄭桓公在周幽王朝廷中,擔任司徒。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打算,鄭桓公與太史伯商議後,報幽王同意,將鄭國百姓遷往今河南滎陽一帶,新建鄭國。當犬戎大軍殺入西周都城鎬京時,身為王室卿士的鄭桓公挺身而出,親率軍隊抵禦敵人,保護周幽王,直到全軍覆沒,戰歿而死。桓公太子掘突繼位,是為鄭武公。
  • 鄭國: 疲秦終成鄭國渠
    但經過幾代君主的勵精圖治奮發圖強,至春秋前期,秦國的勢力已擴展到渭水流域的大部分地區。秦人在東遷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農耕,開始發展農業生產和水利,很快富強起來。據《左傳》記載,公元前648年,晉國大旱向秦國借糧,秦穆公派大量的船隻運載萬斛糧食,由秦都雍城出發,沿渭水五百裡水路自西向東進發,經過一段陸路運輸,渡黃河再轉汾河漕運北上,直達晉國國都絳城。
  • 鄭國的外交政策:誰強聽誰的!|楚國|鄭簡公|子展|鄭國|晉國
    鄭簡公四年,鄭國與晉國結盟,而後楚國來攻,為了退兵,鄭國又與楚國結盟,因此鄭國非常擔心晉國再來攻打。大夫們聚集在一起商議說:「咱們離晉國近,順從晉國是正確的。楚國比晉國弱,而晉國也不像楚國那樣對我國充滿了興趣。如果晉國對我國十分在意,那麼楚國也就不會逼迫我國了。咱們現在怎麼樣才能讓晉國出死力攻打我們,只有晉國出動了所有力量,那麼楚國就不會出兵抵抗。
  • 楚國令尹到鄭國娶親,鄭國卻把他們拒之門外:還是鄭國有先見之明
    公元前541年,楚國令尹子圍到訪鄭國。除公事外,此行他還有私事要辦—迎娶鄭國大夫公孫段的女兒。公子圍此行的副手是大夫伍舉。
  • 《耆國始祖 - 黎陽公譜世系總綱》
    表1:黃帝至黎陽世系 1世——2世——3世——4世———5世———6世———7世——8世———9世 (姬姓始祖世系) 黃帝━━昌意━━幹荒━━韓流━━顓頊帝━━老童━━北正黎━━長琴━━黎陽(耆國始祖) 表2: 耆(黎)國黎陽公世系 10世 11世━22世 23世
  • 不認識世系圖表,別說你懂家譜丨詳解家譜之樹狀結構圖
    主要方面是讀者沒有家譜查閱、檢索的常識;但編者也需要反思,我們在編輯世系圖表時,有沒有考慮到檢索的便利性?要想讀懂家譜,首先要對世系圖表有個總體認識。一、世系圖表的內容通俗地說,世系圖表就是一個家族所有人員構成的大名單。
  • 鄭國二十三君,你知道多少呢?(鄭國君王列表及簡介)
    是年,楚國攻打鄭國,因而鄭國與晉國親近,後又在郡陵結盟。公元前600年.楚國又進攻鄭國,晉國救助鄭國。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發兵討伐鄭國,包圍鄭都三個月,鄭國獻出國都投降楚國,鄭襄公脫光上衣牽羊向楚莊王請罪。莊王退兵30裡後,又撤軍渡過黃河。公元前587年.襄公逝世,在位18年。夫人王氏。生子二:費、侖。
  • 家譜實操之四:4大理由支持電子表格排世系圖表,首先是簡單易行
    家譜的主要部分是世系圖表。下面是世系簡圖:下面是世系詳表(此為「十世一提式」世表):這篇文章以世系詳表為例,拆解下家譜的電腦排版。主要工具:WPS電子表格和文本文檔。悅華在長期摸索中發現,用電子表格錄入家族成員信息和預排世系圖表,方便、實用,簡單、易行。第一,電子表格和家譜的世系圖表設計思想高度一致,電子表格分列和行,而世表也分列和行:縱列為代際關係,橫行為兄弟關係。使用電子表格輸入時眉目清楚,不容易混亂。
  • 【吳之源探】淺識唐朝吳兢的世系源流
    近幾年來我一直致力於有關吳文蔚之後左臺御史吳少微以及唐兵部尚書吳良材源流世系的研究,多方收集了許多寶貴的資料,通過認真的分析、對比和考證,我發現許多宗譜的相關記載是具有歷史價值的,然而也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是世系銜接和世次差異很大,難以統一合編。
  • 鄭國——小國家的大文化
    鄭國,對於我們而言,可謂是一個遙遠的國度,似乎除了《詩經》中浪漫的《鄭風》之外就不為人知了。
  • 盤點十六國———北涼皇帝之間的關係,高清北涼皇帝列表、世系圖
    北涼政權於公元397年建立,直到公元460年被柔然攻滅,共經歷了五位君主,其發展在傳到沮渠牧犍時期,公元439年,北魏攻破北涼都城姑臧,俘虜沮渠牧犍,在這以後一直沒有復國,直到442年沮渠蒙遜之子沮渠無諱在高昌再度建立涼政權,才使涼政權繼續在,公元460年,北涼最後一位統治者沮渠安周被柔然斬殺,北涼正式滅亡,消失在歷史的煙雨裡。
  • 大唐賢相宋璟世系
    微仲衍子:宋公稽;後世尊微子啟為宋氏得姓始祖;二、宋公稽至宋戴公世系1世、宋公稽:微仲衍之子。宋國由微子啟始建,後世尊微子啟為宋氏開姓祖,微子啟之弟微仲衍為第2任宋國公,微子啟、微仲衍為宋氏開國之君,但仍然姓微氏,未改稱宋氏。
  • 《亞述王表》與亞述王權
    範·塞特斯認為,《亞述王表》的最初版本不可能由沙姆什-阿達德一世編纂,因為他的異族統治在當時不會被亞述人認可,其家族世系被寫進《亞述王表》只能是不明就裡的後世亞述書吏所為,而《亞述王表》第一組國王既不屬於沙姆什-阿達德一世的世系,也不屬於亞述本土國王的世系,可能只是《亞述王表》最初版本的作者所採用的史料;《亞述王表》是亞述書吏的一項「研究成果」,編纂者的動機既帶有「民族主義」色彩,又具有復古主義和史學研究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