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蘇聯為何出兵阿富汗?一招便讓你知道蘇聯的野心所在

2020-11-19 騰訊網

沒有永恆的朋友,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我們常說戰爭和政治不分家,戰爭服務於政治,政治有時候又需要靠戰爭來服務;1979年12月蘇聯悍然出動軍隊入侵阿富汗,從此長達十年之久的阿富汗戰爭正式爆發,蘇聯也因為深陷十年的阿富汗戰爭導致最終的解體。

強大無比的蘇聯,為何非要出兵去入侵一窮二白的阿富汗?

蘇聯入侵阿富汗,自然和其自身的戰略利益有關,至於有哪些利益有關,在此可以給大家聊聊。

一、阿明政府欲擺脫蘇聯的控制,蘇聯在阿富汗影響力受到削弱。

20世紀70年代初,此時的阿富汗一直處於動蕩不堪,百姓生活貧困交加;此時的蘇聯一直在背後支持阿富汗激進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

1978年4月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建立,塔拉基擔任革命委員會主席,併兼任總理。但是塔拉基在執政期間,面對阿富汗國內矛盾錯綜複雜,政府不斷地重組。

1979年3月,阿富汗新的領導人阿明被任命為政府總理,阿明在成為阿富汗總理後,一直想擺脫蘇聯的控制,例如:不讓蘇聯控制其軍隊,阿富汗的情報機關和秘密警察,阿明也不願意讓蘇聯觸碰;對於蘇聯「邀請」阿明訪問莫斯科,阿明也是置之不理,不肯給「大哥」面子。

阿明這一舉動直接刺激蘇聯的神經,讓蘇聯非常不滿;阿富汗一直都處於蘇聯的控制下,如今如新上任的「小弟」領導人不受其控制,想擺脫自己的手掌,欲偷人蘇聯的老對手美國「門下」,自然讓蘇聯大為不悅,因此蘇聯決定除掉這個不聽話的小弟「阿明」,重新扶植一位聽話的「小弟」,於是在一番準備之後,派遣先頭精銳特種兵除掉阿明,為其後蘇軍做鋪路。

二、蘇聯要確保自家後院安全。

1979年,伊朗發生了伊斯蘭革命,伊朗和阿富汗作為鄰邦,兩國之間不僅有漫長的邊界線,兩國之間也有許多共同的文化習俗,例如:阿富汗民眾普遍信仰伊斯蘭教和穆斯林教,他們和伊朗國內民眾信仰的宗教是一樣的。

伊朗發生的伊斯蘭革命對阿富汗民眾影響深遠,為了防範阿富汗境內也發生同樣的革命,蘇聯為了防止後院起火。確保其自己後院安全,決定派兵入侵阿富汗。

三、阿富汗的戰略位置成為蘇聯稱霸全球的犧牲品。

阿富汗地處亞洲的心臟地帶, 地處中亞、南亞和西亞的交匯地帶,也是連接亞歐大陸的交通樞紐,因此自古就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上,曾經的波斯帝國、蒙古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都曾經入侵過這塊兵家必爭之地。同樣,蘇聯入侵阿富汗也是看中了阿富汗的戰略位置。

蘇聯,前身是沙皇,雖然擁有廣袤的疆域,但是由於國土一直處於高緯度,多數的國土都處於終年冰天雪地的貧寒之地,缺乏出海口,因此在沙皇時期,在歐洲方面,沙皇和丹麥、瑞典發生戰爭,獲得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在西南方向,也是通過戰爭獲得了在黑海的出海口,在太平洋也是通過戰爭獲得了出海口。

對於南下獲得在印度洋出海口,一直也是歷代沙皇的夢想,到20世紀70年代,美蘇冷戰達到高潮,此時冷戰格局處於蘇攻美守的格局,為了獲得爭霸世界野心,此時的蘇聯繼承昔日沙皇的衣缽,選擇南下戰略,通過佔領阿富汗,從而打通在印度洋的出海口,一方面可以和蘇聯太平洋戰略遙相呼應,另外一方面,從能源上來講,可以威脅世界的經濟命脈——中東石油;從戰略上來講,蘇聯佔領阿富汗,可以實現戰略大迂迴,從側面迂迴包圍歐洲;最終實現其稱霸世界的野心。

因此,蘇聯悍然入侵阿富汗絕不是偶然和局部的行動,而是它全球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畢竟利益永遠是一個國家最至上的,蘇聯對阿富汗入侵也只不過是蘇聯為了在冷戰格局中,為了實現和美國爭霸全球的野心下一個犧牲品而已。無論是1979年的蘇聯入侵阿富汗,還是後來的美國入侵阿富汗,都是他們稱霸全球發動戰爭的藉口,但阿富汗不愧被稱為「帝國的墳墓」,十年的阿富汗戰爭拖垮了蘇聯經濟,最終導致蘇聯的解體,這也是蘇聯自食其果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揭秘當年蘇聯為什麼入侵阿富汗
    1973年查希爾國王對蘇表現出離心傾向,蘇聯暗中支持其堂兄達烏德發動政變。達烏德上臺後開始親蘇政策,深得蘇聯歡心,但達烏德也不想長期仰蘇聯的鼻息。1979年9月塔拉基出訪莫斯科,勃列日涅夫忠告他:軍隊經常調換指揮員是極不正常的。對於反對派要溫和,採取謹慎的態度,不能一味地武力鎮壓。其實這是在提醒塔拉基要防範阿明,有必要時可採取極端行為。塔拉基回國當天下午就以「商議要事」為名邀請阿明來辦公室,身帶警衛的阿明進入官邸後就遭到了伏擊,阿明頑抗得以脫身。回到國防部立即調集早已準備的部隊反攻塔拉基。政變部隊很快得手,塔拉基負傷被俘,後被秘密處死。
  • 蘇聯入侵阿富汗啟示
    1979年聖誕之際,蘇聯10多萬兵力,從其南部戰區兵分兩路,對主權國家阿富汗開始近10年之久的軍事侵略。隨後蘇聯解體,阿富汗直到今天繼續內戰。 在這之前就出現了戰爭的跡象,當年夏天的時候,西方記者就看到蘇阿邊境附近出現了大批的穿兩種服裝的蘇聯士兵。
  • 阿富汗戰爭:蘇聯的破局之戰!不曾想就是墳墓的一道門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確實可以說阿富汗拖垮了蘇聯,蘇聯是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的,這一個時間點非常關鍵,是蘇聯陣營的一次大分裂和抗蘇陣線形成的關鍵時期,當時整個世界的局勢就像一個袋子,將蘇聯裝在了裡面,蘇聯急需通過一場戰爭突破這一陣線,而阿富汗就是蘇聯選擇的最佳戰略戰場。
  • 二戰結束後,蘇聯入侵過哪些國家,最後一個直接導致蘇聯解體
    1945年9月2日,日本籤訂投降書,這標誌著二戰正式結束。二戰結束後,英國的霸主地位已經不在了。之後出現了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這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國際影響力等各方面都非常強大,兩國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冷戰。除了冷戰,兩國還在其他地方開始熱戰。
  • 中越戰爭爆發後,美國給蘇聯打了一通電話,蘇聯放棄出兵援助越南
    蘇聯單方面撕毀了兩國籤訂的協定,撤走了在華的專家,拿走了所有的科研數據。蘇聯的行為,讓中蘇關係逐漸惡化。然而1969年,蘇軍多次武裝入侵珍寶島,我國邊防部隊被迫反擊。同年,蘇軍在邊境上侵擾我軍,爆發了「鐵列克提事件」,導致我方38名士兵犧牲。從那以後,中蘇關係徹底交惡。另一方面,越南領導人胡志明於1969年去世後,黎筍上臺,取得了北越的領導權。
  • 每個阿富汗人都有自己的神和槍!這裡是拖垮蘇聯的「帝國墳場」
    土地和人民從亞歷山大以後,沒有哪個偉人控制過阿富汗。沒有任何一個佔領者能從中得到不管是戰略上的、還是經濟上的好處,使他足以擊敗阿富汗人。在1979蘇聯入侵以前,阿富汗共有1550萬人口。1947年,不列顛放棄了印度、巴基斯坦,遠離了阿富汗邊界,到50年代,阿富汗被認為處於蘇聯影響範圍內。政府,特別是軍隊,都被蘇聯及其盟友所滲透。蘇聯的援助滾滾而來,他們修建道路(橋梁載重量達50噸的道路)和機場。阿富汗軍隊由蘇維埃陣線裝備和訓練。50年代,在這個絕對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政黨隨之發生改變。
  • 蘇聯入侵阿富汗,這個美國記者悄悄潛入戰場拍下了這張照片
    1973年,阿富汗政府成立後,蘇聯一直對其激進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進行扶持,試圖更加深入的影響和控制阿富汗。在之後幾年內,阿富汗政權一直試圖擺脫對蘇聯的依賴,但始終未能成功。1979年9月,部長會議主席哈菲佐拉·阿明幹掉了親蘇元首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激怒了頂級大國蘇聯。
  • 蘇聯解體的真相:蘇聯暴行埋下仇恨種子,美國豔婦顛覆紅色政權
    (圖)1979年,入侵阿富汗的蘇聯軍隊在當時,世界東西方兩個大國交惡,美蘇一直在冷戰對峙。1979年12月27日,世界風雲再次乍變,蘇聯開始武力入侵阿富汗。這次戰爭的本質,實際上是美蘇兩國在背後爭霸。這是因為蘇聯對阿富汗的入侵,已經完全侵犯了美國在南亞的國家利益。美國為了對抗蘇聯,便暗中支持阿富汗人與入侵者對抗。1982年5月,赫林正在阿富汗坎大哈附近的雪山下拍攝照片。而作為中情局的特工人員,在與攝影師鄧肯打情罵俏的同時,這個美國女人還不忘去搜集有價值的各種情報。而此時,一場災難正悄無聲息地慢慢向她襲來。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蘇聯為何沒派兵增援越南?
    再有,自從胡志明死後,黎筍成為了越南人民共和國主席,於是他便開始了自己所謂「印支計劃」。 剛開始還只是侵犯一下周邊的小國柬埔寨,後來由於蘇聯方面的大力支持,便把野心放到了中國身上。不僅在我國邊境上肆意地修築工事,還入侵我國廣西。 在他看來中蘇交惡,自己又有和蘇聯籤訂的合作協議。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蘇聯為何沒派兵支援越南?
    蘇聯認為我國背叛社會主義陣營,非常不滿。對越自衛反擊戰但事實上,與誰進行外交本身就是我國自己的內政,蘇聯即使是「老大哥」也無權幹涉。再有,自從胡志明死後,黎筍成為了越南人民共和國主席,於是他便開始了自己所謂「印支計劃」。剛開始還只是侵犯一下周邊的小國柬埔寨,後來由於蘇聯方面的大力支持,便把野心放到了中國身上。不僅在我國邊境上肆意地修築工事,還入侵我國廣西。
  • 對越反擊戰,16個國家站出來反對,為何沒一國敢出兵幹預?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農夫與蛇的故事,而越南就像那條蛇一樣,不論我們如何對它好,它都是不知道感恩的,甚至還反咬一口,即便中國在之前這樣幫助他們,為他們提供了眾多的幫助,一旦觸及到他們的利益或是野心,他們就如同冷血動物一般,向你發起攻擊。
  • 1945年打敗德國後,為何說蘇聯一定會出兵攻打日本?
    當時,對於蘇聯一再要求的開闢第二戰場,美英足足「推」了一年多時間,直到這次三巨頭會晤才確定下來霸王行動的時間。對美英尤其是邱吉爾的「小心思」,史達林洞若觀火,既然你們樂見蘇聯被德國互相消耗,那我也樂見你們和日本互相消耗,蘇聯憑什麼急於出兵進攻日本?時間到了1945年初,歐洲局勢發生很大變化,在蘇聯和盟軍兩面夾擊下,德國被打敗指日可待。
  • 70年代的蘇聯,國力有多強盛?難怪敢去入侵帝國墳場阿富汗!
    放眼四合,蘇聯人確實有驕傲的資本,無論是從經濟還是軍事上而言,蘇聯進入了它的巔峰期。70年代的蘇聯有多強大?下面一組數據說得明明白白!整個70年代,蘇聯工業年增長率超過5%,連過去屢遭詬病的農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1950年代,蘇聯工業總產值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到1975年已達到75%以上;50年代,蘇聯農業產值為美國的70%,70年代初達到85%。
  • 蘇聯「末代元帥」去世,他試圖挽救蘇聯的「最後一戰」為何失敗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5日援引俄國防部消息,最後一名前蘇聯元帥、前蘇聯國防部長德米特裡·季莫費耶維奇·亞佐夫在莫斯科逝世,享年96歲。作為前蘇聯的「末代元帥」、「末代國防部長」,同時也是「八一九事件」的主要策劃人,亞佐夫曾經在蘇聯行將解體時試圖以一己之力挽狂瀾於既倒,而他的這一行動,也在蘇聯解體後招來了不同的評價:他曾被「改革派」以叛國罪投入監獄,但又被普京授予勳章。
  • 4000軍隊出兵蘇聯,中國也曾當過帝國主義
    1918年,同盟國的敗局已定,但充當協約國的蒸汽壓路機的沙俄也得到了它的終結,紅色蘇聯剛剛從戰爭的廢墟中建立,就遭到了協約國對其所謂「背信棄義」和「建立無產階級政權與帝國主義作對」的懲罰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十四個國家向蘇聯出兵。
  • 200年坑了3個超級帝國的「帝國墳場」阿富汗,到底有什麼魔力?
    從1839年到1919年這80年的時間當中,英國曾三度揮師中亞,企圖徵服阿富汗。1839年的第一次英阿戰爭,英國從印度出兵,企圖殖民阿富汗。在戰爭的初期英軍勢如破竹,驅逐了當時的阿富汗政府,但是阿富汗人民奮起反抗,藉助山地不斷的伏擊英軍,在1941末成功的打敗了英國,英國只有一名軍醫重傷跑回印度,其餘的全軍覆沒。30年後的1878年英軍重整旗鼓,再次出兵阿富汗,然後還是老套路,阿富汗政府投降,阿富汗人民起義,將英國驅逐出阿富汗,但是阿富汗的外交受到英國的控制。
  • 抵抗蘇聯入侵阿富汗,策劃911事件,富二代賓拉登那些年那些事
    本篇文章,簡述一下賓拉登的那些年,所幹的那些事。參加YSL聖戰組織,成功抵禦蘇聯對阿富汗的侵略有人會問:「賓拉登參加聖戰組織也只是一個小頭目。」能幹出什麼樣的驚天動地的大事呢?大家可別小瞧賓拉登,他所幹的第一件大事,竟然能影響一個國的國運。
  • 阿富汗戰爭
    這便導致制衡資本擴張的力量不復存在,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可以說,在此之後的一系列事件,包括90年代的東南亞經濟危機,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機,其實都發端於蘇聯解體與東歐劇變。現在我們談及蘇聯解體,原因昨天已經說了,有外因更有內因,其中的外因便是美國所制定的一系列顛覆蘇聯的計劃,比如說處心積慮地讓蘇聯陷入了阿富汗戰爭與波蘭危機。
  • 被玩壞的蘇聯:勃列日涅夫在位的18年,「停滯」的蘇聯
    導語:被玩壞的蘇聯:勃列日涅夫在位的18年,「停滯」的蘇聯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成功坐上了蘇聯最高領導人的位置。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正式成為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問鼎蘇共,獨攬大權。但是這個獲得過世界上最多獎章的蘇共領導人,將蘇聯一步一步的推進了萬丈深淵。
  • 德國入侵蘇聯,此國出兵30萬,戰後蘇聯報復,國家元首被集體槍斃
    俄羅斯被稱為戰鬥民族,獨立之後連續作戰幾百年,領土擴大400倍,將多少強悍的民族打趴下。而且對於敵對國家,那是有仇必報。最典型下面這個國家,在德國入侵蘇聯時出兵30萬助陣,戰後蘇聯報復,將其國家元首在內的23名高官全部集體槍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