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類零食富含多種營養素,卻常被父母忽視。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在孩子的童年記憶裡,除了朋友,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應該就是各種各樣的零食了,但是,不少家長對孩子吃零食採取嚴防死守的對待方式,而有的則是放任孩子吃。
那麼,孩子到底能不能吃零食,又該如何健康吃呢?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父母該不該給零食孩子吃
對於這個問題,心理學家的答案是——給,否則可能暗藏兩大隱患:
1、過度渴求
從小不被父母允許吃零食的小孩,可能會埋下一個心理問題。
在兒童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匱乏感」,顧名思義就是指孩子越是得不到,心理反而越想要,所以造成了一個現象——很多人因童年的不滿足,而在長大後自給自足。
亮亮自述:小時候鎮上開了第一家漢堡店,看著身邊人都去吃過了,我懇求了媽媽半個月才帶我去了一次,不過媽媽覺得又貴又不好吃,就再也沒有帶我去過。後來離家上大學,有一定的經濟自由,我瘋狂的迷戀漢堡,即便現在是一個快200斤的胖子,還是無法拒絕漢堡的誘惑。
2、與父母離心
小孩子的思維其實是一種「直性思維」,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媽媽不給自己買,不給自己吃,就是不愛自己」。
而這種思維一旦定性,又沒有被及時開解,孩子就會一直陷入低落情緒,從而與父母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直至離心。
所以,面對想吃零食的請求,父母不應當暴力拒絕,但是,也並不是什麼零食都可以吃,需要給他們多加辨別。
兒童零食「黑名單」
1、炸雞
以炸雞為首的油炸類食物是不少孩子的快樂源泉,但是卻並不適合孩子吃,主要原因如下:
脂肪含量高,破壞蛋白質的分解與吸收,易誘發兒童肥胖;
色素、防腐劑等各類添加劑較多,造成肝腎壓力,易誘發兒童性早熟;
澱粉類食物在120度的高溫下炸煮,易生成丙烯醯胺致癌物質。
2、烤串
以烤串為首的加工肉類食物,為了達到色香味俱全及儲存的目的,通常會添加包括色素、增香劑、防腐劑在內的各種添加劑,而有的不良商家甚至會加入亞硝酸鹽(有著較好的防腐和著色作用)。
孩子腸胃虛弱,抵抗力不強,無法將這些有害物質及時代謝出體外,輕則引發腹瀉、腹痛等不適,嚴重可導致腸胃、肝腎等臟器受損,引發健康危害。
3、薯片
以薯片為首的膨化食品,為了保持膨鬆的外形和酥脆的口感,往往會添加含鋁的膨鬆劑。
研究發現,人體機能只能將15%的鋁代謝出體外,而聚集在體內的部分,易損傷消化系統、大腦神經,輕則引發健康問題,嚴重造成腦損傷,導致智力低下。
兒童零食「白名單」
下面幾種食物,既可幫助娃長高又能拔高孩子的智力——
1、松子
是一種常見的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大腦、神經組織、其它器官組織的重要組成物質,常吃有助於大腦神經的發育,抵抗力的提升,是一種長身高又長智力的好食物。
2、獼猴桃
色澤豔麗,味道鮮美,富含維生素C、葡萄酸、果糖、和人體發育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鈣、鉀、鋅、硒等)和17種胺基酸,有助於孩子身體及大腦發育。
此外,裡面含有的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有助於潤腸通便,吃出好腸胃。
3、花生
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物,含有大量的優質蛋白質、卵磷脂和鈣、鐵等在內的20多種微量元素,能促進孩子大腦神經的發育(神經元連接、神經遞質傳遞),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記憶力,使得學習更加高效。
4、奶酪
又名幹乳,是一種發酵的牛奶製品,與酸奶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營養價值更加豐富。裡面富含蛋白質、鈣、脂肪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具有補鈣和促進機體新陳代謝的功效,有助於孩子長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