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孩子過年表演才藝,容易傷孩子自尊心,父母別再沾沾自喜了

2021-01-11 小婷老師育兒觀

每到過年的時候,家長們就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去走親訪友,而小孩子也往往是人群中最受歡迎的人。但是長輩們表達對孩子們喜歡的方式通常就是讓孩子們表演才藝,「來,過年了,讓你家孩子給親戚們表演一個才藝」他們總是用這樣的話「逼」孩子展示自己。但是這樣展示自己的方式孩子們真的需要嗎?

過年讓孩子表演才藝,孩子:我又不是猴子

去年過年的時候,我和丈夫帶著6歲的女兒回老家過年。家裡的親戚對女兒都十分寵愛,給紅包,買衣服,送玩具以及各種零食,讓女兒待在老家都不想走了。在一次全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女兒無意之間說自己正在學舞蹈,每天都會去舞蹈班上課,這可激起了家人們的好奇心,有一位長輩對女兒說:「既然你學過舞蹈,給大家表演一個吧。」女兒聽了這話害羞地看了看我,然後小聲嘀咕了一句:「我不想跳」。這時卻有親戚說:「就跳一個舞蹈,讓我們看看,快跳一個。」這場面弄得我也十分尷尬,無奈之下女兒只好簡單跳了個舞蹈,雖然贏得了親戚們的掌聲,但女兒卻一點也不高興。

因為這一次「展示」使女兒在親戚中「聲名遠播」導致每一個親戚見到女兒都讓女兒展示舞蹈,起初我只是擔心女兒會害羞,但有一次女兒面對親戚們讓她表演舞蹈的要求,抬頭淚眼巴巴地對我說:「媽媽,我不想表演才藝,我又不是電視裡的小猴子。」這時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急忙安慰女兒,在那之後,我再也沒有讓女兒在親戚們面前表演過「才藝」。

其實,親戚們讓孩子表演才藝是並沒有惡意的,這也許只是他們表達對孩子喜歡的一種方式,但這樣的方式對於有些小孩子來說卻是不合適的。

如果孩子天生有表現欲望,並且喜歡在人多的場合展現自己,那麼讓孩子表演才藝這樣的要求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孩子性格內向,在多人的場合表現出害羞,那麼這時再讓孩子表演才藝就很可能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多次的強迫可能導致孩子怯於表現自己,與人交往時也很難自如。

但是走親訪友是每一個家庭都會經歷的,也是每一個孩子都會面對的;那麼,當親戚們提出讓孩子表演才藝這樣的要求時,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作為父母在面臨他人這樣的要求時不要先表示同意或者拒絕,應該先詢問孩子的意見,當孩子表現出願意或者高興的情緒時,父母可以讓孩子嘗試去表演,但在表演過後要讓孩子知道即使長輩們對他讚賞有加也不能驕傲、自滿,應該要保持一顆謙遜的心;但如果孩子表現出害羞、逃避或者明確拒絕的態度時,父母也不要強迫孩子去表演,父母可以試著轉移親戚們的注意力,讓孩子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甚至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保護孩子脆弱的自尊心。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而對於那些性格內向,害羞不善於表達自己的孩子就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愛與關懷。

父母如何正確對待內向害羞的孩子

1、尊重孩子意願,不強迫孩子

性格內向的孩子常常羞於表達自己,而一些心急的父母為了鍛鍊孩子,讓孩子不再膽小害怕,常常人多的場合「逼」孩子做一些事——背首古詩,跳個舞蹈、唱首歌曲……孩子們的才藝成了父母鍛鍊孩子外向的方式。但是這樣做不僅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外向,相反會使孩子更羞於表現,要知道孩子不想表演才藝並不是什麼錯誤的行為作為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意願,當孩子不想做什麼事情時不要強迫孩子做。

2、鼓勵孩子,給予信心

內向的孩子不僅羞於在人多的場合表現自己,也會有對自己的言行沒有信心。父母在平時的教育中應該多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優點;父母可以通過誇讚的言語、讚賞的行為來表達對孩子的肯定,從而讓孩子獲得信心。

3、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鍛鍊孩子社交能力

父母不可能一直做孩子的保護傘,即使孩子性格內向,也要鍛鍊孩子有在人多場合表現自己的勇氣。父母鍛鍊孩子也要講究方法,父母可以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在與同齡孩子的交往中讓孩子逐漸學會表達自己的方法,掌握展現自己的勇氣。

相關焦點

  • 父母的「愛面子」令孩子難堪又自卑,別再沾沾自喜了
    04強迫孩子表演才藝 現在父母們不但重視孩子的成績,還要求孩子多才多藝。似乎自己家孩子要是不學一兩門特長,都不好意思拉出去見人。 家長們通常會輪番讓孩子上前表演才藝,獲得別人的誇讚以滿足虛榮心。就算孩子內向害羞、不願意展示,父母也會強迫孩子表演,導致孩子難堪又自卑。
  • 帶寶寶過年走親戚,別再要求孩子表演節目,樂了大人,傷了孩子
    過年是每個孩子都最喜歡的事情,卻也有一些小苦惱。瀾瀾今年六歲了,即將邁入小學,成為一名一年級新生。她非常喜歡過年,因為總有好吃的糖果、漂亮的新衣裳以及熱鬧的煙火,但是有一件事令她十分討厭,那就是媽媽總愛讓她在過年的時候,給家人表演節目。
  • 孩子的自尊心是比較脆弱的,家長稍不注意,就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心
    他們常把所聽到的他人對自己的議論,發展成為對自我的認識,而許多父母因出於「恨鐵不成鋼」的矛盾心情,經常消極地評價孩子,如「你怎麼這麼沒出息」,「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等等,而且常常不分場合,這往往讓孩子感到羞恥、無能,甚至抬不起頭來,大大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 春節拜年,別再強迫孩子跟別人打招呼!這與禮貌無關……
    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講述自己曾經受到的傷害。有的網友說,這簡直是小時候的噩夢。比如,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快叫阿姨好。」「你這孩子,讓你說句話咋這麼難呢?在家一天嘴都不帶停的,怎麼出來讓你叫個人就成啞巴了?你平時的機靈勁哪去了?」
  • 逼著孩子當眾才藝表演的大人,你們安的什麼心
    這孩子,有小情緒了,他不願意去表演。一旁各種催促聲:叮噹,來唱首歌吧,你不是會唱《小星星》嗎?你看姐姐他們都表演了,叮噹也來一個~膽子大一點嘛,以前不是會唱的嗎?……講真,再這樣催下去,叮噹也不會願意表演,硬逼著只會適得其反。於是,叮噹媽打了幾個哈哈,把場給圓過去了。
  • 最傷孩子的十句話,請父母嘴下留情!
    「愛之深,責之切」,父母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像鋒利的刀子,傷害著孩子。最傷孩子心的十句話,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心。同時告訴父母,應該對孩子說什麼,以及父母應該怎樣從正面的、積極的角度審視孩子、激勵孩子。
  • 強迫孩子「叫人」並不是禮貌,別讓國有禮貌格式化,這些行為要改
    回到家後旺旺一直悶悶不樂,爸媽問旺旺怎麼了,孩子也不說。後來奶奶解釋道,自己帶他去聚會,他有些不好意思就說了他幾句。其實很多家長,也存在旺旺奶奶這樣的行為,強迫孩子「有禮貌」。強迫孩子「叫人」或者是在他人面前表演節目,其實才是一種沒禮貌的行為。
  • 別再讓孩子當「聖母」,吃虧不一定是福,父母該教會孩子「自私」
    例如家長從小就會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已經被父母們教爛了。但是家長們想過沒有,孩子在學習這些知識,禮儀和思想時,是否真的能夠領悟到呢?會分享的孩子不一定懂得謙讓的美德多麼偉大,他們只是不想讓父母失望,不敢拒絕,不敢自私罷了。
  • 王詩齡拒絕和李湘通電話: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是父母的及格線
    在教育孩子時,很多父母都犯過跟李湘一樣的錯誤,他們拄著父母的權威杖,不顧孩子的天性,光明正大地棒打孩子的自尊,致使孩子和自己活成了兩條平行線。,言行舉止卻踏碎了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一心求死。家長以為的為孩子好,在孩子心裡都成了血淋淋的傷害。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尊心被傷的越狠,孩子的心理越不健康。輕則,讓孩子變得冷漠、害羞、自卑等等。重則,讓孩子產生自毀欲。
  • 最容易傷孩子心的25句話,父母千萬不要說!
    如果想要跟孩子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那麼以下這些話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一、孩子提問時,請別說:1. 大人在說話,小孩子別打斷大人說話。2. 我也不知道。別問那麼多了,趕緊去做作業!5. 小孩子不需要知道的。二、孩子不聽話時,請別說:6.你不聽話是嗎?不愛你了。7. 不聽話,想揍是不是?
  • 逼孩子當眾表演才藝的大人們,你們真的有那麼開心嗎?
    事情的起因是,很多網友看到陸毅的女兒貝兒唱歌的視頻,紛紛@費曼,想讓他也表演一下才藝。在視頻的最後,他表示:請你們尊重我的原因不要再逼我做才藝了就想問一句:逼孩子當眾表演才藝的大人們,你們真的有那麼開心嗎?這也讓起點君想起了前幾周發生的一件事,幾個老母親們帶著各自的娃出來聚餐,其他幾個小孩子玩鬧得火熱,只有朋友A家的兒子始終乖乖地坐在大人身邊吃著飯。我們紛紛誇獎她兒子乖巧又聽話,真是省心。
  • 孩子學才藝 別錯過最佳年齡
    在暑假裡,很多爸爸媽媽都會給自己的孩子報很多不同的才藝班,可是這樣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這些訓練可以配合年齡及身心發展情形分別進行,所以從3歲到成年,只要有志於演戲,任何時候都可以說是「適齡期」。  學書法的適齡期。書法是一種技巧性很高的藝術,字要寫得漂亮且具有藝術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按照學習規律,一步一步的學習,練習、循序漸進,經過長期的練習,才能掌握書法的確要旨,學習書法,年齡不宜太小,學齡兒童從三年級開始學習書法,較為適當。
  • 孩子學才藝 別錯過最佳年齡育
    【新同學】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鋼琴課堂」關注。   核心提示:要知道,不同的才藝適合在不同的年齡學習,並且還要根據孩子的愛好而定哦。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孩子學才藝的最佳年齡和誤區吧。  在暑假裡,很多爸爸媽媽都會給自己的孩子報很多不同的才藝班,可是這樣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要知道,不同的才藝適合在不同的年齡學習,並且還要根據孩子的愛好而定哦。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孩子學才藝的最佳年齡和誤區吧。
  • 王詩齡有的作業沒寫被老師告狀,李湘做法太傷孩子自尊心
    李湘最近一直在錄製綜藝節目,這次她沒有帶王詩齡一起錄製節目,太可能怕耽誤孩子學習吧!然而,在這個節目中也暴露了她和女兒之間的問題,王詩齡不寫作業被老師指責,李湘做法太傷孩子自尊心,惹得女兒反感。因為她這種做法不得體,傷害了王詩齡的自尊心,讓女兒特別反感和叛逆。
  • 過年了,孩子反而表現不佳,通過三個小故事理解孩子的「兩面性」
    這背後潛藏著孩子的社會性意識水平以及自尊心。家是孩子覺得最安全的地方,也是可以任意依戀和任意耍性子的地方,他知道自己完全沒有競爭對手,進而也就會顯得隨意、任性一些。尤其是在獨生子女家庭,孩子會更嬌氣一點兒。然而,換個環境,進入學校後,孩子就變成了眾多孩子中的一員。他意識到,自己需要表現好才能獲得更多的關愛,也很清楚自己要遵守規則才能獲得認可。於是,孩子就表現得更加自立、自強。
  • 孩子怕生不願跟生人說話,「強迫」孩子禮貌,只會讓他更自卑
    媽媽不得不對著同事自我解嘲道:「我家嘉嘉就是怕生,不願意和不熟悉的人說話,性格太內向了,別見怪啊!」媽媽說此話的本意,是為了緩解當時的尷尬場面,可對於嘉嘉來說,卻是感到了莫名的委屈。嘉嘉其實也是想叫人的,只是內心本能的驅動致使其張不開嘴。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開朗,適應環境能力強,這點非常容易理解。
  • 這3類孩子小時看似「精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還沾沾自喜
    俗話說"兒不嫌母醜"其實反過來也一樣,每一個媽媽看自己的孩子也都是最漂亮的。不僅如此,有些父母還很縱容自家孩子,如果平時孩子闖了禍或者調皮搗蛋,在他們的眼裡卻都是可愛的表現。甚至一些超越同齡人的自私行為,也會被父母誇獎,大讚孩子厲害,覺得他們以後不會被欺負。
  • 「孩子不吃飯,餓兩頓就老實了」靠餓治標不治本?父母別再犯錯了
    我記得很深刻的一段"老生常談":家裡一共5個孩子,過年了向隔壁借了一兩肉,做成圓子,但不能吃,只能用紅繩掛在客廳房梁正中,一家人盯著它吃年夜飯,之後這個圓子也不能吃,一直放到變質。為什麼不給家人吃?因為只做出了一個圓子,分給誰?不如掛起來,大家看著它,當做每餐都有的樣子,還能多吃幾口米飯,那還得米飯有得吃的情況下。
  • 害羞的孩子,父母越往外推,孩子越怯懦,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另外有一些年齡較大的孩子,喜歡用「害羞」作藉口,避免和其他人進行交流,對於這兩種孩子來說,害羞就不僅僅是一種性格特點,而是一種心理問題,這種心理問題,削弱了孩子本來就很糟糕的自尊和自信心,導致孩子抗拒社交、甚至自我厭惡。面對孩子的各種「害羞」,父母該做些什麼?是靜待孩子經歷過渡階段?還是該鼓勵孩子更外向一些?02面對各種「害羞」,我們該做什麼?
  • 長大後自卑的孩子,小時候常聽父母說這3句話,父母再生氣也別說
    說起自尊心和面子,好像只有成年人看得比較重。至於孩子,父母常常因為孩子年齡還小,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自尊,所以生活中常常會忽略和打擊孩子的自尊。今年4月份,我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她兒子正在上網課。一會兒,她兒子就把手機關了,一邊哭一邊在那做運動。我走過去問他:「你不是在上網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