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回交?回交有倫理道德嗎?

2020-11-17 騰訊網

回交,就是指親代和子代的交配。一般來說,動物會儘量避免回交,最常見的就是子代和親代不生活在同一個區域。比如:公獅在亞成年時會離開自己的種群,通過武力的方式趕走原來的獅王,自己成為新獅王而加入別的獅群。而人類則是成年女性通過婚姻加入別的家族。

之所以生物要竭盡全力避免回交,其實是因為回交也是近親繁殖的一種,會導致人體內的致病基因被提純,從而導致生物患病。

回交

對於育種師而言,回交具有許多好處,可以縮短培育新物種的時間。比如:A豌豆擁有抗倒伏的優勢,而B物種擁有高產的基因。為了同時得到A的優勢和B的優勢,育種師會先將A和B進行雜交,得到雜交一代F1。

F1雖然會繼承B的優點高產,但如果高產基因是顯性基因,那麼F1自交後的後代則會一部分高產,一部分不高產。

為了得到較為穩定的性狀,育種師們通常會將F1與輪迴親本B進行回交,鞏固它的性狀。一般來說,輪迴回交次數越多,基因就會越接近輪迴親本。

育種師利用回交曾經培育出加拿大無毛貓,在上個世紀時,有一個貓主人發現自家貓咪生出的一窩小貓毛髮比較稀疏,對市場敏銳的她立刻意識到有許多愛貓人士由於對貓毛過敏無法養貓,如果能培育出一種沒有毛髮的貓,或許會受市場歡迎。

於是,她從自家小貓中挑選了一隻毛髮最為稀疏的小貓,同母貓進行回交,最終得到了無毛貓。

無毛貓雖然很受市場歡迎,但很快回交繁殖的後果就暴露了出來。

由於回交也是近親繁殖的一種,所以回交時不僅會導致生物有利性狀被提純,一些隱性致病基因也會被提純。因此無毛貓剛出現時,被很多愛貓人士詬病,因為它攜帶多種遺傳病,導致貓生存在世界上的每一天都痛苦不堪,所以貓協會拒絕承認這種品種。

後來,又有另外一批愛貓人士,將無毛貓與其他貓雜交,改良基因後再通過一些方式得到無毛貓,這種無毛貓被稱為史蒂芬無毛貓,由於基因進行改良過,所以攜帶的遺傳疾病較少,因此才被貓協會所承認。

雖然回交會給動物帶來一定痛苦,但是回交也能夠保護動物物種不被滅絕。

回交與瀕危動物

對於有性生殖的動物來說,必須要和異性交配才能繁殖出後代。然而就是這麼一條非常不起眼的規則,使得某些生物註定滅絕,比如:平塔島象龜。

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生活著一群象龜,這些象龜生活在不同的島嶼之中,在足夠長的時間地理隔絕下,生活在不同島嶼之間的象龜出現了非常明顯的體型差異,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亞種。其中就有一種亞種叫做平塔島象龜。

很不幸的是,當人們發現平塔島象龜的存在時,平塔島象龜只剩下1隻個體,它也因此被人們稱之為「孤獨的喬治」。

為了保護平塔島象龜不被滅絕,科學家們想要通過回交的方式,讓平塔島象龜和其他品種的象龜交配,這樣經過多次回交之後,就能夠得到無限接近平塔島象龜的品種。

然而由於平塔島象龜和其他象龜分家時間過遠,兩者之間已經形成生殖隔離,因此無法繁衍後代。

但是回交技術在另外一個品種上取得了勝利,那就是伍德蘇鐵。伍德蘇鐵雖然是植物,但卻雌雄異株,和平塔島象龜一樣,當人們發現伍德蘇鐵時,全世界也只有一顆雄性,其餘幾顆為它的無性繁殖體,相當於它的克隆。

如果不為伍德蘇鐵尋找一位「新娘」的話,基因多樣性嚴重缺乏的伍德蘇鐵很可能會在未來滅絕。然而科學家在野外始終沒有找到一株雌性伍德蘇鐵,迫不得已之下,科學家們為它找了一株雌性內塔爾蘇鐵,由它們雜交之後,再與伍德蘇鐵進行回交,這樣就會得到無限基金伍德蘇鐵的品種使得該品種的基因能夠繼續被保留下來。

回交的應用

除了挽救瀕危生物之外,回交還應用於培育新品種上,尤其是植物。這是因為植物不具有感官系統,所以一些致病基因不會對它們造成痛苦。而且,很多植物在野外也會自交,所以回交並不會對它們造成嚴重傷害,反而能夠幫助人們加快進度,培育新品種。

而如今,人們更是採用分子回交方式,將需要的基因標記出來,這樣培育新品種的時間就能夠大大加快了。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回交呢,這難倒就沒有違背倫理道德嗎?
    我們以最為普遍的水稻回交育種為例來簡單地說明一下,一般情況下甲品種與乙品種雜交後,其子一代既可能具備甲和乙這兩種水稻的優秀基因,但也有可能遺傳了甲和乙不太好的基因。而要想使水稻能夠達到同時達到具備高產、抗倒伏和抗蟲害的特性,這個時候我們的育種人員就需要採用「回交」的方式來完成,也就是將甲和乙雜交後所得到的品種與甲品種或乙品種再進行雜交,以此來增強水稻相關優秀基因。
  • 動物回交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其中難道不會產生倫理道德的問題嗎?
    隨著時代的演變,人類從原始社會過渡到了文明社會,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周朝時期,隨著《周禮》的完善,人們開始接受倫理道德的規範,遵循天地君親師的思想。而發展到現代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人們對於道德倫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歷史上,任何違背道德倫理的觀念和行為都會受萬人譴責。然而在動物界,一些看似不符合道德要求的現象卻屢屢發生。那麼動物回交具體是怎麼一回事?
  • 人類為什麼讓動物的父母和後代繁衍後代,沒有倫理道德嗎?
    一聽父母與後代繁衍後代,我們腦子中第一反應就是不道德,而且這種繁衍後代的方式還是近親繁殖,難道不會有風險嗎?其實不然,這種繁衍後代的方式是回交,由於動物與人類文明社會有著十分大的區別,所以我們一聽到這種繁衍後代的方式會有點奇怪的聯想。但事實上,回交是一種育種手段,應用於培育優良品種上。
  • 知道什麼是回交麼?動物回交有倫理道德嗎?
    人類對於自己的起源和世界的起源都做了很多的研究,尤其是在生物遺傳方面。古代畢竟在這個方面有一定的缺陷,可能會出現近親結婚。那麼對生育的後代就會帶來極大的隱患,家族遺傳病特別容易發生。那麼大家懂什麼是回交嗎?在動物的世界裡面回交有倫理道德嗎?讓我們一起來走近科學的世界裡面看一看。
  • 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回交,回交有什麼好處嗎?
    生存和繁衍是動物的本能,但是很多動物在繁衍時,會本能地避免近親繁殖以及回交繁殖。以遠古時期的人類為例,早在母系社會時,人類就已經開始群居生活,甚至還組成了不同的部落。 但是部落內幾乎不通婚,當部落裡的小孩子成年之後,女性會留在部落之中,而男性會離開自己的部落,加入另一個部落。
  • 什麼是回交,動物回交有倫理道德嗎?植物回交呢?
    生物的回交行為回交是近親繁殖的一種,回交是親代和子代的繁殖,但是在《紅樓夢》中描寫的秦可卿和公公賈珍偷情,並不是回交,因為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真正的回交是有血緣關係的。回交育種法在植物上比較常見,因為植物沒有疼痛感覺,不會因回交帶來的基因缺陷而影響生活質量。
  • 動物和植物的回交是怎麼回事,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進行回交?
    回交指的是子代和兩個親本的任意一方進行交配,專業的育種師會讓植物不斷地進行回交。直到得到我們想要的後代。比如一種水果的果實有大有小,甜度也不一樣。這明顯不適合人們大規模種植,此時就需要對它進行改良,讓它進行回交,使得它的性狀穩定下來,才算是一次成功的育種。對植物來說,回交是有好處的。而對動物來說,回交是有利有弊。
  • 動植物的回交會產生問題嗎?是否違背倫理道德?
    眾所周知,動植物的發展是依靠繁殖的方式來進行的,尤其是動物,它們的生存和繁衍全是憑藉自身的本能。隨著歷史的變遷,人類也經歷了原始社會,文明社會再到現代社會的歷程,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漸漸地人們的倫理道德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動植物卻有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它是什麼呢?
  • 植物回交可獲得理想性狀,動物回交會有什麼後果?
    在中學的生物課本中我們學習了孟德爾的遺傳定律,從而對生物遺傳定律有了入門級的了解。在孟德爾那個年代,由於科技水平有限,他們絕對無法像現代人這樣通過先進技術來改變生物的性轉,但孟德爾發現有一種方法可以通過不斷實驗來獲得符合要求的品種,那就是回交。
  • 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回交,有什麼好處?
    動物的生存和繁衍都是自身的本能,有些動物在繁衍時,會本能地避開近親繁殖以及回交繁殖。我們以遠古時期的人類為例,母系早期社會時,人類就已經開始群居生活,有些甚至還聚集在一起組成部落。
  • 什麼是「回交」?動物回交到底有沒有倫理問題,看完就知道了!
    現代社會更是因為科技的發展,出現了不少的雜交水稻,比如以袁隆平先生為主的團隊就研究了各種雜交水稻,有抗伏倒的,有抗病蟲害的,而且畝產量也是相當的高!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對於動物的馴化和植物的改良卻並不是很順利地,在這個漫長的發展歷程上,經過了無數次的經驗,才有了如今豐富的食物。這在馴化和改良的過程中,就涉及到了回交的理念。
  • 為什麼人類要違背自然規律,讓動物進行「回交」?原來有這好處
    而大自然這些年的發展,因為人類的介入也有了些許的改變。可能人類的一些行為,在自然界看來是很好的行為,能夠幫助他們,但是人類的一些行為對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種破壞的表現。就像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不斷拓展自身的活動區域,也就造成了大量的森林不斷被砍伐,而人類還會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會讓動物回交。我們知道在動物界自交是一種很普遍的事情,但是在自然界一般就不會主動回交。
  • 人類為何不能近親通婚,動植物卻可以回交?答案讓人恍然大悟!
    倫理讓人類不能近親通婚,動植物卻可以雜交,難道沒有畸形產生嗎?在我國法律中,近親結婚是無效的。所謂的近親是指三代或三代以內有著共同血緣關係的親切。如果近親之間通婚,就會把一些隱性的遺傳疾病風險增加,導致後代不健全。
  • 動物倫理與道德進步
    以下,在很短的時間裡,我想要探討三個議題:一、說明「動物倫理學」的基本觀點;二、說明「道德進步」是什麼意思;三、用「道德進步」為背景,說明動物倫理在對待動物之外的一般意義。 首先,什麼是「動物倫理」?動物倫理或者動物倫理學所關心、想要回答的問題就是:我們人類對待動物的方式,有沒有道德上的是非對錯可言?
  • 連古人都不懂近親繁殖的危害,那動物又是如何懂得並規避近交的?
    DNA,中文名脫氧核糖核酸,它是生物的說明書,有些人也管它叫生命密碼,也就是說當人類解開了密碼就可以破解生命的奧秘,往小了說可以延緩壽命,往大了說可以製造生命,甚至創造各種自然環境中無法產生的生物體,例如可以讓老鼠長出翅膀,創造出神話傳說中的「半人馬」,到那個時候或許人類將成為真正的上帝、造物主。當然,目前人類離造物主還需要走很遠的路。
  • 為什麼動物有發情期,人類卻……
    為什麼一年會有12個情人節?為什麼聖誕節,復活節,感恩節全都是情人節?為什麼我們一年365.25天全都處於發情期?然而為什麼我們這麼特殊?是因為人類養育幼崽實在是太太太太太難了,難到了單獨依靠母方,完全無法應對的地步。為了把浪蕩的遊子鎖在自己身邊,女性的發情期也演變的越來越長。並且為了預防男人在自己發情期結束出去偷腥,女人們把發情的表徵隱蔽起來,從而讓男人們完全失去判斷對方是否發情的能力。要知道,如果沒有發情期,可能男人巴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時和另一個男人黏在一起。
  • 人類最大的危機除了男人不追女人了,還有倫理道德危機?太對了!
    更有親生父親強姦女兒,至其懷孕,媽媽居然還幫忙捂嘴。這是不是禽獸不如呢?一樁樁一件件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實證明:人類正在經歷著現階段最大的危機——倫理道德危機!也有人說:人類最大的危機就是沒有危機感,滿足於現狀,是的,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給大家提個醒!不說醍醐灌頂吧!最起碼有所觸動!我也就沒有白忙活。
  • 為何允許動物自然雜交,人工卻涉及道德倫理?關鍵要看誰和誰
    隨著冰川的融化,它們的棲息地減少,食物也在減少,如果沒有人類幹涉,滅絕是必然的,但還有一條路可走。2006年,美國人在加拿大北部擊殺了一隻北極熊。當他們上前準備收穫戰利品時,發現這隻熊有點不對勁,它的皮毛並非全白,爪子也比正常的北極熊要長。它像極了人類雜交北極熊與灰熊的產物。這是人類第一次在野生環境中發現「灰北極熊」。
  • 倫理道德的幾張面孔
    這種印象的產生有很多原因,特別重要的是倫理道德問題門檻極低,是個人就有自己的道德判斷,越沒文化對自己的判斷還越確信、情緒越強烈。但根本上,這種印象與倫理道德本身的形象有關。讀過點書又沒讀過太多書的人可能會先要求區分下倫理與道德。倫理來自希臘,道德來自羅馬,側重略有不同,然後近代道德又與性道德緊密綁定……然後黑格爾、哈貝馬斯、威廉斯、德沃金等都對這兩個概念作過專門界定。
  •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對動物的態度從不理性
    關於人對待其他物種的態度,作者在序言的第一句就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人類往往用非常沒有邏輯的方式,思考其他物種。」在書中,他用多年記錄下的一個又一個故事展現了悖反人們所秉持的對動物的不同道德態度,其中存在著多少矛盾。為什麼狗不可以吃但豬可以?為什麼大熊貓比中國大鯢更招人喜愛?為什麼在市場上拋接死魚是一場娛樂,但如果拋接死貓就會被視為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