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草局:持續吸納具有勞動能力的脫貧人口參與務工

2020-12-24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12月1日,國新辦舉行生態扶貧新聞發布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在會上表示,在「十四五」期間,國家林草局將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持續吸納具有勞動能力的脫貧人口參與務工,不斷改善脫貧地區人居環境,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共享建設成果,實現生態美、百姓富。

李春良表示,通過開展生態補償、國土綠化和生態產業鞏固脫貧成果的政策理論評價研究,出臺鞏固生態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指導意見。

按照脫貧不摘責任、脫貧不摘政策、脫貧不摘幫扶、脫貧不摘監管的「四不摘」原則,過渡期內繼續保持生態護林員政策的穩定、重點生態工程支持政策的優化延續,助力脫貧人口不返貧、邊緣人口不致貧。

他強調,在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中,對規劃範圍內的脫貧地區繼續給予傾斜支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此外,李春良表示,落實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擴規模、豐品種、調結構、降成本、提質量、拓市場來充分挖掘林草產業發展潛力和比較優勢。

優化調整林草生態產業布局,提高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促進脫貧地區形成各具特色、可持續的生態產業體系,將脫貧人口嵌入一二三產業鏈條,助力更多貧困人口長效增收。

相關焦點

  • 湖南脫貧記︱一人就業 全家脫貧 2020年務工貧困人口超230萬
    特別是今年,湖南一手抓應對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促進穩崗就業,2020年務工貧困人口超230萬人,是2019年全省務工貧困人口的107.3%,有力推動了全省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平江縣職業技術學校辣條專業班正在上實踐課。
  • 李元斌: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實現脫貧
    涵養持續發展能力,著力增強貧困群體獲得感扶貧的目的不僅是幫助貧困者擺脫物質匱乏的狀態,更重要的是激發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確保脫貧後不僅能發展,而且發展可持續。為此,新疆從以下方面持續發力助力脫貧攻堅:一是建立健全「就地就近就業 輸出轉移就業 開發崗位就業」的就業穩崗機制,制定實施企業吸納、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扶持政策,多渠道安置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確保人人有活幹、持續有收入。
  • 我們持續奮鬥,創造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
    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各地各單位重點督戰五項內容:一是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保障情況;二是貧困家庭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公益崗位新增就業、無勞動能力家庭兜底保障情況;三是易地扶貧搬遷入住和後續幫扶措施落實情況;四是不穩定脫貧戶和邊緣戶的動態監測和幫扶情況;五是中央專項巡視「回頭看」、2019年扶貧成效考核以及各地「大排查」等發現問題整改情況。
  • 甘肅林草局黨組書記、局長宋尚有一行來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參觀...
    為進一步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學習交流體制試點經驗,6月8日下午,甘肅林草局黨組書記、局長宋尚有,副局長侯永強帶領省林草局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
  • 以林養人、護林脫貧雙贏!河南4.2萬貧困人口當上生態護林員
    記者12月23日從省林業局獲悉,我省「十三五」期間生態補償扶貧成效顯著,目前,已有4.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被選聘為生態護林員,帶動12萬名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取得「以林養人」和「護林脫貧」雙贏效果。生態護林員扶貧是林業行業最精準、最直接的扶貧方式,在我省脫貧攻堅和生態建設兩個領域均發揮著重要作用。
  • 強壯特色「筋骨」 挺起脫貧「脊梁」—專題—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給產業扶貧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市立足豐富多樣的特色資源,持續把產業扶貧作為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抓手,實現了長短結合穩增收,點面結合促發展,走出了一條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扶貧之路。
  • 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生態扶貧專場...
    一、做好生態補償扶持文章,持續加大對貧困地區資金支持力度。我省全面落實國家生態護林員政策,設立護林員公益崗位,將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護林員。2017年以來,我省累計爭取國家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6.83億元,累計聘用生態護林員12.5萬人次,人均年收入6200餘元。2017年以來,落實退耕還林補助資金10.9億元,受益貧困戶8000戶。
  • 我們持續奮鬥,創造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各地各單位重點督戰五項內容:一是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保障情況;二是貧困家庭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公益崗位新增就業、無勞動能力家庭兜底保障情況;三是易地扶貧搬遷入住和後續幫扶措施落實情況;四是不穩定脫貧戶和邊緣戶的動態監測和幫扶情況;五是中央專項巡視「回頭看」、2019年扶貧成效考核以及各地「大排查」等發現問題整改情況。
  • ...儋州多形式組織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並落實外出務工獎勵補貼政策
    推動貧困勞動力就業是幫助群眾穩定脫貧奔小康重要措施之一。儋州市多形式、多渠道組織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確保實現有務工意願的貧困群眾順利就業、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至少有1名勞動力務工。2016年以來,全市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9.7萬人次。其中,今年以來,儋州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3.05萬人次,完成省下達任務的119%。勞務輸出是增加農民收入最直接有效方法。
  • 張掖脫貧「三十六計」嚴抓落實為「上計」
    張掖臨澤縣倪家營鄉南臺子小康住宅區鳥瞰圖(本網資料圖)2013年4月,張掖市甘州區、高臺縣、山丹縣、民樂縣、肅南縣5個縣區被納入全省國家片區外「插花型」貧困片帶扶持範圍,佔到全省總數(17個)的近三分之一,確定貧困村65個,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4萬戶5.3萬人,貧困發生率5.6%,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拉開帷幕。
  • 雲南:文山州林草局抓實「四聯四提升」工作措施 發揮黨建引領促...
    文山州林草局抓實「四聯四提升」工作措施,充分發揮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引力作用,促進黨建、扶貧工作「雙推進」兩不誤。開展「掛包幫」定點扶貧工作以來,文山州林草局緊扣中央生態文明建設和脫貧攻堅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把林草生態扶貧政策與林業實用技術培訓相結合,不斷強化理論武裝,增強幫扶責任人、一線扶貧工作隊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林草生態扶貧等各項扶貧政策落地生根提供思想保障。
  • 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如何確保「戰必勝」
    第二,必須打好剩餘貧困人口脫貧「強攻仗」。雖然剩餘貧困人口數量已不多,但都屬於特殊困難群體,屬於「難啃的硬骨頭」。全省19.9萬未脫貧人口中,急慢性病大病殘疾的佔56.24%;無勞動力的佔48.15%,弱勞動力或半勞動力的佔17.52%,喪失勞動力的佔8.92%;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佔45.89%。對於這些剩餘貧困人口,國家要求在6月底前基本達到脫貧條件。
  • 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東流鎮:「產業+就業」,加速決戰脫貧「雙引擎」
    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東流鎮:「產業+就業」,加速決戰脫貧「雙引擎」2020-03-30 11:2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東流鎮人民政府        瀏覽量: 3697 次 我要評論 為確保如期脫貧,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東流鎮瞄準靶心,加速「產業+就業」「雙引擎」,抓產業,增就業,確保人人有生活保障,戶戶有增收措施,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
  • 黑龍江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饒河專場)
    我們貧困人口體量上雖不大,但「老弱病殘」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佔比達到90%以上,這是饒河脫貧攻堅基本現實情況。因此,在工作中不僅針對31個貧困村,更是面向全縣所有79個村統籌來考慮。因為在「三農」工作基礎服務設施方面的飲水、公路、村衛生室等,這都是帶有普遍性和普惠性的,公共服務不能有太大差異,避免造成村與村之間在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上的不均等,這樣會出現矛盾,因此我們的出發點就是統籌推進這樣的思路。
  • 信陽召開「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固始專場
    發布會上,據王治學介紹,固始脫貧攻堅工作呈現出貧困人口多、扶貧戰線長、力量投入大、扶貧精準度高4個鮮明特點。該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達55169戶172040人,重點貧困村達146個,是全省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縣。且除了蓼城辦事處,該縣32個鄉鎮、辦事處和縣產業集聚區569個村(居)均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 脫貧不脫幫 接力譜新章
    融合辦公室領導多次召開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專題會議,就脫貧攻堅收官後續工作做出具體安排部署,並多次到幫扶的三個村與村幹部、群眾座談,開展工作調研。融合辦公室主要領導還與選派三個村的第一書記談心談話,堅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穩步向鄉村振興邁進。
  • 全疆第一人口大縣莎車的脫貧攻堅調查
    該產業園佔地面積1000餘畝,主要繁育幼鴿、出售鴿子蛋等,目前已吸納50名農民穩定就業。記者 王臻攝  奔騰不息的葉爾羌河水,從沒像今天這般歡快高歌。  11月14日,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出公告,莎車縣等10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莎車脫貧摘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