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靠天吃飯到訂單種植 一顆生菜的多條增收路

2020-12-24 金臺資訊

11月26日,木椏村村民策寶寶在冷鏈基地為生菜分揀裝框。她在工廠務工一年能有2萬元左右的收入。四川日報 向宇 攝

一縣一策

彎腰、剝葉、削兜、裝筐……65歲的李華英動作麻利,一筐葉子雜亂的結球生菜,經過她的打理,很快變得整整齊齊。

11月26日下午,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活動走進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日爾鄉木椏村,村民李華英正在小金縣開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蔬菜基地幹活。「以前冬天就在家裡耍,現在到這裡做活路,一天可以掙100多元。」

「生態蔬菜是小金縣農業主導產業之一,也是助力群眾穩定增收的主打產業之一。」小金縣副縣長吳品俊介紹,小金縣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引進公司發展高山結球生菜訂單農業,不僅實現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還從務工、種植等渠道促進當地群眾穩定增收。

打工增收

一年可增收1萬多元

走進開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木椏村所在地,只見白色大棚裡,大片生菜苗子長勢正好。

「生菜的種類很多,有散葉生菜、結球生菜、羅莎紅……」該公司執行董事黃正江介紹,小金縣的氣候、地理、光照等條件,非常適合種生菜,公司從2017年開始在日爾鄉試種結球生菜並取得成功。到2019年,小金縣結球生菜種植面積已達到2000多畝,涉及8個鄉鎮。「目前公司主營業務,就是在小金縣境內推廣發展高山生態蔬菜種植。」

生菜種植讓當地群眾開始在家門口務工。

「育苗、勻苗、除苗、栽菜、收菜……每個環節都需要人工。」黃正江表示,結球生菜從移栽到採收只需 50天左右,一年可種兩季,每季畝產量約4000公斤。除一批人常年在公司蔬菜基地打工外,種菜收菜的時候,季節性用工人數會更多。

「去年我在這裡做活路,掙了1.6萬元,後來得病了才沒做。今年一直做到年底,估計能有1.8萬元收入。」李華英一邊幹活一邊說,栽菜收菜這些都是自己在家做慣了的,到蔬菜基地幹活,並不覺得費勁。李紅英家曾是貧困戶,兒子因殘疾生活不能自理,通過在蔬菜基地務工,家裡擺脫了貧困。

日爾鄉木椏村村民策寶寶也在蔬菜基地打工。「沒結婚前,我在外地打工。結婚後,就近在蔬菜基地打工。」策寶寶說,「每年能掙一兩萬元,帶娃掙錢兩不誤。」

種植增收

每畝地收入比以前翻倍

離開木椏村,記者一行來到日爾鄉董馬村。「董馬村的結球生菜品質最好,種生菜讓村民的錢包持續穩定地鼓了起來。」日爾鄉黨委書記周洪海說。

「如果你們前兩個月來就好了,現在地裡的生菜已經收了。」在董馬村村委會前的文化院壩,村黨支部書記楊金華翻出手機裡一張生菜的照片:藍天白雲下,群山環抱的地裡,一大片成熟的結球生菜,綠油油充滿希望。

「最開始村裡沒人願意種,現在大家都跑來跟我講,一定到公司多爭取種菜指標。」楊金華介紹,2017年開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日爾鄉試種生菜時,董馬村沒有村民願意種。一方面,董馬村的土地是肥沃的黑土地,傳統種植的豌豆、胡豆品質非常好;另一方面,村民以前自己也種萵筍、白菜等蔬菜,但是由於不了解市場行情,經常賣不到好價錢。

為帶動村民,楊金華試種了8分地生菜。沒想到,這8分地生菜,竟賣了4000多元。

村民開始算帳了:種豌豆、胡豆,每畝地一年只能收一季,最多收入2000多元。但是換種生菜,一畝地可以種兩季,兩季收成加起來,每畝每年可收入1萬多元。同時,公司提供技術培送、銷售等一條龍服務,生菜質量、價格都有保證。

就這樣,董馬村的土地上,生長期短、產值大的生菜逐步推廣開來。隨著生菜種植面積擴大和每年訂單價格上漲,董馬村村民種生菜獲得的收入也越來越高。

「截至2019年,全縣結球生菜種植面積達2000餘畝,實現產值2000萬元,輻射帶動8個鄉鎮677戶,其中貧困戶180戶,戶均增收3000餘元。」吳品俊說。

相關焦點

  • 「昌」通增收路 採「吉」致富果
    柯坪縣阿恰勒鎮吐拉村是深度貧困村,也是「長壽聖果」恰瑪古的傳統種植地,因水資源匱乏,村民收益始終不高。昌吉學院工作隊駐村以來,堅持因地施策,通過發展特色種植、提高畜牧養殖技術、持續轉移勞動力,幫助村民走上了一條脫貧增收的幸福路。
  • 河北景縣:「訂單農業」豐收忙 農民增收樂開花
    牛志江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牛志江、郝立建)往年一到胡蘿蔔成熟季節,就會出現銷路難的問題,而現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通過「訂單農業」,既解決了銷路,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近日,筆者走進王瞳鎮西場村看到,雖然天氣寒冷卻一幅喜人的豐收景象,人們正在忙碌地收穫訂單胡蘿蔔,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 生菜什麼時候種植最好?怎樣種植?如何提高生菜的出苗率?
    為了更及時的閱讀到我分享給大家的,有關農業技術方面的信息,請點擊我的頭像關注我。因此根據生菜需要的溫度要求,在播種的時候,一般,安排在春季與秋季播種為最好,夏季種植生菜,顯然,溫度是不適宜生菜生長的,為了能使種子內部的物質轉化,增強種子內酶的活動,在種植之前要進行低溫處理,但如果採用保護地栽培,冬季也可以種植,並實現周年供應市場的需要。
  • 麗水開發區與浙江貝尼菲特藥業籤訂浙貝母訂單種植協議
    「我們和貝尼菲特籤了種植協議,每年每畝地能夠有5000元的收入。」前垟村農戶手握協議高興地說。 9月28日,麗水開發區南明山街道組織前垟村與浙江貝尼菲特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尼菲特」)籤訂浙貝母訂單種植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80畝左右的中草藥種植基地示範點,這是全市首例藥企與農戶直接籤訂訂單種植協議
  • 馬雲都佩服的「亞洲生菜大王」,憑啥拿下洋快餐70%訂單?
    如今,在中國的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等西式快餐店,每10個漢堡,就有7個中的生菜來自我們今天主人公的種植基地。 他不僅拿下在華西方餐飲70%的生菜供應,還拿下韓國50%、新加坡90%的生菜供應市場,他種植的生菜為什麼這麼牛?
  • 【臺灣蔬菜達人 】郭淑芬:把臺灣生菜賣到全世界
    每一顆飽滿翠綠的蝸居都能「名花有主」,創造出年產值億元的「綠金」產業。來源:臺灣商周 編輯:捷鵬國際郭淑芬的故事要從青綠的萵苣說起。「在她的電腦裡,滿是各種檢驗表單、產量統計 資料,手邊更有3大本筆記,詳細記錄200名合作農民耕種面積、種植作物、可栽種時期」。面對看天吃飯的農業,穩定供應量與高品質是兩大關卡。
  • 吳元元:帶領群眾種植蘑菇增收致富
    資料圖她,改變傳統的地栽式為床架立體栽培,大棚由坐北朝南改為坐東朝西,開當地食用菌種植先河,創建了「食用菌周年生產模式」,實現香菇四季生產;她,把食用菌產業由副業轉變為主業,在她引領下,上萬農戶走上了致富路。她就是「85後」農家女吳元元,山東省濱州市惠民齊發果蔬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也是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標兵。
  • 新疆且末縣:玫瑰種植顯「特色」 村民增收有「奔頭」
    「一公斤玫瑰花醬能賣到25元,一罐玫瑰花茶零售是30元,現在我家的四畝玫瑰都進入盛花期,今年預計可以增收1.2萬元左右。」村民加帕爾·玉蘇普樂呵呵地說道。 色日克布央村是個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村,長期以來,傳統作物種植佔比高,管理粗放,效益單一。
  • 雲南華坪縣:羊肚菌種植助農增收
    播種開始前對村組領導幹部、技術人員、建檔立卡貧困戶等30人在羊肚菌種植現場進行了羊肚菌種植技術培訓,從羊肚菌栽培的選地、整地、拌種、播種、水分、溫度控制、病蟲害防制與加工生產管理技術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講解、現場教授與示範羊肚菌種植技術。熟練羊肚菌種植技術,加快播種速度,20人參加嗄佐村食用菌產業扶貧示範基地羊肚菌播種,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戶,完成食用菌產業扶貧示範基地羊肚菌播種任務。
  • 清水河縣碓臼坪村:不忘初心服務三農 坡改田促增產增收
    清水河縣碓臼坪村:不忘初心服務三農 坡改田促增產增收 2020-11-26 2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供五糧液釀酒用,劍閣元山拿下萬畝水稻種植包銷訂單
    自此3年期間,該鎮已經具備4年訂單式運作經驗的新鑫農業專業合作社水稻種植基地,將在每年種植一萬畝五糧液品控產品專供五糧液釀酒專用。合作協議中寫明,基地產後不僅全部收購,還高出市場收購價,這將讓該鎮20多個村的4000戶農戶從中受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侯紅章:莓香四溢促增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侯紅章:莓香四溢促增收 2020-12-22 2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豇豆豐收增收有路
    本報訊 (通訊員 王明林 董和徵 洪 霞 呂 安) 近日,興義市魯布格鎮新土界村豇豆種植基地的豇豆迎來了收穫的第一茬。豇豆種植基地裡,竹架上爬滿了豇豆藤蔓,一束束豇豆吊彎了豆架,工人背著背簍穿梭其中,忙著採摘成熟的豇豆。
  • 藥草香裡話增收
    在州直部分縣市,工作隊因地制宜引進中藥材種植,使當地百姓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眼下正值黃芪、黃芩等中草藥收穫季節,昭蘇縣阿克達拉鎮上克孜勒莫依納克村種植的220畝中草藥黃芪根系飽滿,實現了大豐收。 這幾日在上克孜勒莫依那可村中草藥種植基地裡,一臺收割機正加緊黃芪起挖前的秧杆收割,起挖交售。「今年在大家的精心管理下,黃芪產量高,品質好,可以賣個好價錢。」
  • 生菜,餐桌上越來越受人喜歡,如何進行優化種植呢
    進行生菜種植的話,一般選擇春季進行,在炎夏到來之前,可以完成採收,用以保證生菜的絕對品質。那麼想要獲取高產量的生菜,到底如何進行種植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一、育苗播種根據季節以及市場,我們應該選擇當地適合的品種進行種植。春季種植的生菜,可以在早春育苗完畢,4月中下旬即可移栽育苗定植。
  • 脫貧故事丨謝周生:積極抓好產業種植,引領群眾脫貧增收
    近年來,六巷村掀起了種植林下中草藥的熱潮,許多農戶加入中草藥專業合作社,把中草藥基地做強做大,依靠中草藥走上了脫貧致富路。六巷村的森林覆蓋率高達90%,十分適合在林下仿野生種植中藥材,但眾多貧困戶受制於人力少、資金不足的問題,靠山吃山的願望始終難以實現。2018年,金秀縣出臺發展特色產業獎補政策,鼓勵貧困群眾因地制宜,種養創業。下古陳的貧困戶謝周生洞察到發展的機遇,借黨的好政策這「東風」,每晚打著手電筒,挨家挨戶去動員,最終村裡共有21戶貧困戶同意加入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謝周生還說服在外務工的妻子回來參加合作社。
  • 生菜是消脂減肥「利器」,應該如何種植?掌握以下幾點是關鍵
    生菜很受很多人的熱烈歡迎,並且種植起來相對性簡易。它較大 的優勢是沒有蟲類出現。與別的蔬菜水果不一樣,它吸引住了很多蟲類。假如你沒應用滅蟲劑,全部的葉片都是像網一樣被吞掉。尤其是在春末夏初,每一個農戶家中都是在麥子獲得的情況下種一塊地吃。這時候,有些人問,大家應當怎樣種植生菜?
  • 從「玻璃溫室」到「家庭陽臺」 種植「高原夏菜」富了蘭州榆中6萬...
    原標題:從「玻璃溫室」到「家庭陽臺」  種植「高原夏菜」富了榆中6萬多農戶蔬菜產業已成為榆中農民脫貧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目前,全縣有6萬多農戶24萬人參與蔬菜產業,蔬菜種植對全縣農民人均收入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北流桃衝村:立體種植果飄香,農民增收有保障
    ▲請點擊觀看視頻 北流市民樂鎮桃衝村近年來依託大容山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組建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檸檬+百香果+蜜柚」立體種植,帶領當地農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增收致富之路。
  • 從「玻璃溫室」到「家庭陽臺」 種植「高原夏菜」富了榆中6萬多農戶
    ,小油菜、奶油生菜、苦苣、香菜等各種水培菜長勢喜人,48歲的張紅玲穿梭其中,不時看看管道有無堵塞,偶爾摘掉一片黃葉。蔬菜產業已成為榆中農民脫貧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目前,全縣有6萬多農戶24萬人參與蔬菜產業,蔬菜種植對全縣農民人均收入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