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見典型腎腫瘤一例,也容易誤診的病例

2021-01-09 騰訊網

影像時間

病例展示

女,54 歲,患者一月餘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上腹部脹痛,伴夜尿增多,有尿頻,無畏寒發熱。既往無惡性腫瘤病史及重大手術史,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史。

實驗室檢查:尿常規:鏡下紅細胞(+++/HP),鏡下白細胞(++/HP),隱血(+)。血常規:白細胞計數 46.4×109/L, 中性粒細胞 (%) 87.3%,中性粒細胞 40.5×109/L,超敏 C 反應蛋白 87.0 mg/L。腫瘤標誌物:CA199 1275 U/ml。

CT 及 MRI 增強圖像如下:

影像表現:

CT:右腎增大,內見大片狀等-稍高密度,增強後病灶相對低密度,動脈期輕度強化,靜脈期呈持續性強化,平掃、動脈期及靜脈期 CT 值分別為 31、44、100 HU,病灶邊界不清,強化欠均勻。右腎門見環形強化淋巴結。

MRI:右腎增大,內見大片狀信號異常區,邊界不清,呈 T1WI 等信號、T2WI-FS 低信號,DWI 呈稍高信號。增強後病灶呈持續性強化,強化不均勻,內見多個弱強化區。右腎門見環形強化淋巴結。

病理:右腎集合管癌。

腎集合管癌

腎集合管癌 (renal 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 也稱 Bellini 管癌,是起源於 Bellini 集合管的惡性上皮性腫瘤,非常罕見,約佔腎腫瘤的 1% -2% ,形態學上容易誤診為腎臟其他腫瘤或感染性病變。

臨床特徵

男女發病率約 2:1,以中青年多見。患者多有症狀,常表現為血尿、背部疼痛、低熱、消瘦等,臨床表現無特異性。腫瘤呈浸潤性生長,惡性程度較高,就診時約 33%-83% 患者有淋巴結或遠處轉移,常轉移至區域淋巴結、肺、肝、骨和腎上腺。約 14%-33% 侵犯腎靜脈或下腔靜脈。因此腎集合管癌病程短、進展快、預後極差,約 2/3 病例在診斷後 2 年內死亡。

病理表現

腎集合管癌起源於腎髓質集合管上皮,腫瘤較小時位於腎髓質,以腎間質為支架而沿集合管擴散,邊界不清,因此腫瘤常廣泛浸潤腎實質,區別於其他邊界較清的腎腫瘤。電鏡下,集合管癌以不規則腺管狀或腺管乳頭狀結構為主,腫瘤間質較緻密,可見炎性纖維增生及膠原分泌。根據腫瘤浸潤腎臟部位不同,可分為三型:單純髓質型、皮質-髓質型、皮質-髓質-腎盂型。

影像表現

(1)由於起源於腎髓質,且呈浸潤性生長,集合管癌較少引起腎臟形狀改變,為集合管癌的特徵之一,本例腎集合管癌表現為腎臟外形增大,但仍維持正常輪廓。

(2)CT 平掃為稍低或高密度,主要為腫瘤間質較緻密有關。

(3)MRI 上腫瘤呈 T1WI 等-稍低信號,T2WI 稍低信號,DWI 稍高信號。

(4)腫瘤呈浸潤性生長,邊界不清。

(5)乏血供,皮質期輕度強化,髓質期及延遲期呈漸進性強化,病灶內可見散在壞死區。

(6)集合管癌腎門淋巴結轉移較其他類型腎臟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更常見。

右腎集合管癌,右腎增大,密度不均勻,右腎內見大片狀低強化區,邊界不清,病灶包繞右腎動脈。

右腎集合管癌,平掃示病灶密度稍高於正常腎實質,增強後病灶邊界不清,強化弱於正常腎實質強化。右腎盂受侵變細,右腎門淋巴結腫大。

左腎集合管癌,病灶呈 T1WI 低信號、T2WI 不均勻性稍低信號,DWI 呈不均勻稍高信號。動態增強皮質期病灶輕度強化,髓質期及延遲期持續性強化,中心見無強化區。

鑑別診斷

(1) 其他病理亞型腎細胞癌:腎集合管癌與其他病理亞型腎細胞癌的影像學表現有一定的差異。其強化程度低於腎透明細胞癌,而相對於嫌色細胞癌、乳頭狀腎癌,腎集合管癌邊界不清,容易出現腎門淋巴結轉移。

(2) 浸潤性腎盂癌:腎集合管癌與浸潤性腎盂癌均可累及腎盂,且均具有乏血供特點,但是腎集合管癌起源於腎髓質,主體位於腎髓質,, 多同時累及髓質、腎盞和腎皮質。而腎盂癌病灶主體位於腎盂、腎盞。

(3) 淋巴瘤:與集合管癌影像上具有一定的重疊,但腎淋巴瘤常為雙側發病,病灶呈 DWI 顯著高信號,病灶內壞死囊變少見,可伴有腹膜後淋巴結腫大。

來源:影像時間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揭密腦垂體瘤容易被誤診的四大原因
    核心提示:腦垂體瘤約佔全部顱內腫瘤的10%。老年病人由於代謝水平低,臨床症狀不明顯,同時常伴有其他基礎疾病,往往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因而,須認真鑑別。腦垂體瘤容易被誤診的四大原因   腦垂體瘤約佔全部顱內腫瘤的10%。老年病人由於代謝水平低,臨床症狀不明顯,同時常伴有其他基礎疾病,往往被誤診為其他疾病。
  • 【衡道丨乾貨】解析一例腎臟腫瘤
    HE 2x 腫物呈卵圓形,位於腎實質內,與周圍腎組織分界清楚。HE 5x 右上角腫瘤實質周圍有一層纖維帶與周圍腎組織分割。 HE 20x 腫瘤由大小不等密集排列的腺管構成,襯覆單層立方或單層柱狀上皮細胞,瘤細胞胞質嗜雙色性,細胞核染色空泡狀,間質散在淋巴細胞浸潤。
  • 可能是腎腫瘤中的腎盂癌
    腎盂癌是由腎盂或腎盞黏膜發展而來的腫瘤,大約佔腎腫瘤的8%左右,發病年齡大多為40歲以上,一般來說男性多於女性。大部分可有血尿的表現,主要是以間歇性的無痛肉眼血尿為主,如果腫瘤造成輸尿管的梗阻,還可出現疼痛的症狀。腎盂癌的血尿中偶可出現條形樣血塊,少數為顯微鏡下血尿。
  • 問答|獨腎患者一個腎也會長腫瘤,能不能保腎摘瘤?
    問答|獨腎患者一個腎也會長腫瘤,能不能保腎摘瘤?患者僅剩的一個腎臟上的四個腫瘤被安全切除,其中最大35毫米,幫助患者改變了因腎臟切除而須永久依賴透析存活的命運。今年72歲的外地患者張先生,9年前因左腎腫瘤切除了左腎。1年前體檢發現右腎再次多發佔位,CT顯示有4個佔位,最大一個位於腎竇腎門處,直徑達35毫米,有一個雞蛋大,且緊貼右腎動脈。患者輾轉多家國內三甲醫院,均被告知建議進行右腎根治性切除。
  • 腎腫瘤易出血 經皮腎穿刺活檢敢做嗎?
    從個案報導和回顧性分析來看,腎癌穿刺後針道種植轉移的風險似乎很低,於是近年來越來越高的呼聲提出應該增加腎腫瘤穿刺的比例。歐美一些較為激進的泌尿外科中心甚至常規對腎腫瘤患者行穿刺活檢。其好處是能在術前明確腎腫瘤的性質,根據病理結果決定後續的手術方案,缺點是該檢查增加患者的創傷,且有針道種植的風險。
  • 平陰談談腎腫瘤!
    腎腫瘤是泌尿系統常見的腫瘤之一,僅次於膀胱腫瘤。絕大多數原發性腎腫瘤為惡性,對腎臟損害較大,需要及時治療。 腎腫瘤約95%是惡性的,良性的很少見。惡性的腎腫瘤依據發病年齡和病理解剖學的特點,可分為二大類型:①幼兒的腎腫瘤:多稱為腎胚胎瘤,大多發生在3歲以前。
  • 卵巢甲狀腺腫伴胸腹水 5 例並文獻複習
    本組4例患者術前未查甲狀腺功能,1例術前結果異常。少數伴有胸水和腹水,合併腹水( 漏出液) 較多見,多為漿液性黃色透明,少數呈乳糜狀或淡血性( 本組4例為漿液性淡黃色,1例為乳糜狀) 。其診斷目前依靠病理,甲狀腺為成熟畸胎瘤常見成分之一,只有當腫瘤大部分( >50%) 或全部為甲狀腺成分或者腫瘤中甲狀腺組織含量不及一半但伴有甲亢症狀( 排除了頸部甲狀腺腫所致) 者才可診斷為卵巢甲狀腺腫。
  • 保腎專家崔心剛: 15分鐘精準切除高難度腎腫瘤
    影像資料顯示,這是一個高度複雜性完全內生性腎腫瘤患者,腫瘤位置深,貼近大血管,表面根本看不到,精準定位難,通常手術出血多且時間久,對腎臟損傷巨大,而且腫瘤容易破,想要切除腫瘤的同時保住腎臟,難度巨大,令諸多泌尿外科醫生望而卻步。  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崔心剛教授,應邀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現場給幾百人演示了這臺高難度的內生腫瘤保腎手術。
  • 「刀下留人」系列之一:這個腦部病變容易被誤診
    「刀下留人」系列之一:這個腦部病變容易被誤診 2020-02-22 15: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最容易誤診的幾種腦腫瘤要警惕
    不少人對腦瘤認識足夠的認識,很多腦瘤患者不適或治療無效誤診時,就診時往往已是晚期,造成腦瘤治療效果不佳。以下請北京同心醫院腦腫瘤專家李桂秋主任和中醫腦瘤專家王世英主任大概的幫大家了解一下,哪幾種腦瘤容易誤診。
  • 內鏡下切除一例十二指腸球降交界神經內分泌腫瘤
    投稿發送至DDP@high-med.com 應聘全職及兼職編輯,發送簡歷至 chenlf@high-med.com 近期完成的1例十二指腸球降交界神經內分泌腫瘤內鏡下切除
  • 左腎術後四年腫瘤復發,不幸右腎5個腫瘤越長越大!仁濟泌尿科成功...
    仁濟泌尿科成功完成一例高難度腎癌患者保腎手術 2020-12-09 0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南省腫瘤醫院規範化診療為老年患者保住「獨腎」
    圖:省腫瘤醫院泌尿外科醫護人員關心了解鄧奶奶身體情況 規範化診斷 「揪」出腎內腫瘤 今年3月,家住文昌的鄧奶奶因肉眼血尿在省內其他醫院查出膀胱腫瘤,家人為謹慎起見後經省腫瘤醫院檢查,在該男患者右腎內發現了隱藏的腎盂腫瘤。 據介紹,鄧奶奶屬腫瘤高危人群,此前曾先後做過子宮內膜癌、結腸癌及左側腎盂癌手術治療。為切實幫患者弄清楚病情,確保更加規範、更加精準地對患者進行診療,陳宋林為其進行了泌尿系三維成像檢查。結果一出發現,除了膀胱腫瘤外,老人家僅存的右腎中,果然也隱藏著2枚0.5cm的腫瘤。
  • 雖然少見,但後果嚴重,認識雙房室結非折返性心動過速
    雙房室結非折返性心動過速(DAVNNT)相對少見,表現類似於常見的心律失常,如房早、房顫、室速等。由於DAVNNT經常被誤診,常常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因此,臨床醫生了解DAVNNT這種心律失常非常重要。先來看一則病例。
  • 醫生分析1例膀胱腫瘤,來告訴你答案
    但泌尿系統關係著很多男性朋友「行不行」的問題,所以很容易一時衝動,去相信一些不靠譜的東西,不僅沒能達到效果,還容易給自己的健康造成傷害。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況,比如一些正規的手術項目,取名字就像「小廣告」一樣,讓人摸不準這些治療方法到底靠不靠譜。
  • 女性小中風 容易被誤診
    雖然症狀較輕,但小中風很容易被誤診。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相比於男性,女性患小中風更難被診斷出來。一般來說,中風的典型症狀包括肢體無力、麻木、言語不清等,一旦出現這些症狀,醫生和患者都會很快考慮到腦卒中。
  • 面對只有一個腎,腫瘤卻又不斷復發的患者,長徵醫院專家團隊做了...
    罹患腎腫瘤後切除右腎,兩年後左腎再次長出腫瘤,靠著殘腎生活的熊阿姨不想命運再次和她開起玩笑,今年她的左腎再次長出多個腫瘤,且緊貼腎臟的重要血管。面對不幸的熊阿姨,上海長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王林輝領銜的腎癌診療團隊採用達文西機器人聯合腎臟分支動脈序貫阻斷技術,最終成功摘除了腫瘤,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腎臟功能,熊阿姨避免了因腎臟切除而須永久依賴透析存活的命運。 62歲的熊阿姨是一位罹患腎癌的「老病人」,5年前因腎腫瘤切除了右腎。2年後複查又發現左腎腫瘤並做了左側保腎手術。數年間,熊阿姨一直靠僅剩的殘腎生活。
  • 誤診闌尾炎,這個主動脈夾層藏的有點深
    原創 鄭智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這次誤診成了闌尾炎……本例學習要點急性胸痛,很容易想到主動脈夾層這個診斷,但腹痛待查而沒有明顯胸部伴隨症狀情況下,容易漏診或誤診。本例患者因「腹痛待查」在基層醫院誤診為闌尾炎,後來CTA證實為主動脈夾層(Stanford B型)轉診,仔細研究當地醫院CTA發現除了降主動脈夾層外,升主動脈也存在病變。複查CTA最終明確診斷為升主動脈瘤合併局限性夾層,及降主動脈夾層。該病例的診斷一波三折,最終得以一次性徹底治療。
  • 從梁啓超先生的誤診割腎一案,聊聊尿血是怎麼回事?
    上個世紀20年代,有一個轟動全國的醫學公案,就是梁啓超割腎一案!為什麼會轟動全國?實在是因為病人是梁啓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