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對劇透深惡痛絕,卻樂意讀名著縮寫本?

2020-08-24 瞎掰歷史

「劇透一時爽,全家火葬場!」

這話很多人不陌生,豆瓣影評文首標明是否有劇透或劇透程度,沒有類似「預警」,你都等著網友問候你家先輩吧。在知乎關於劇透的回答中,有人甚至說刷微博或瞎逛時瞥到新片的重要信息,立馬想自戳雙目撞牆失憶。一旦遭遇劇透,「簡直是一場慘案,整部片子都毀了」!

一切都表明人們對劇透深惡痛絕。但對書,人們是完全相反的態度!

當你翻開一本書,絕大多數人都會先讀導讀、序言、名人推薦等等,即便被編輯貼心地放在整本書的結尾,人們仍會找過去先睹為快。遇到大部頭,不少人會選擇讀縮寫本——一本書最糟糕的劇透者。現代社會,很少人願意為了了解「鄧蒂斯的復仇」去讀大仲馬八十萬言的《基督山伯爵》,他們更樂意讀不到10萬字的縮寫本,甚至是幾千字的故事梗概。

人們對電影電視劇和書籍劇透完全不同的態度,彰顯了人類難以言說的多變和複雜。

以上是我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後想到的。從小到大,我們讀過的書(包括課本)難以計數,到進入社會時我們仍很難說我們精通閱讀。「到五六年級之前,閱讀是被有效教導過、學習過的……就算進了大學,他的閱讀能力也都只會停留在小學六年級的程度。」上世紀40年代墨塞爾提到的現象至今仍然存在,實在是糟糕。甚至,還不如六年級時,那時你還有認知的好奇心,現在你連這也沒有了,有的是對一切習以為常。

現代社會是商業消費的時代,報紙、新聞app二十四小時地播發資訊,電視、社交軟體時時製造娛樂信息,商場、購物網站天天都在打折促銷,圍繞我們的讀不完的資訊,看不完的花邊,無止境的購買慾。商家們對獵奇、折扣、事件營銷方式駕輕就熟,以圖片、聲音、視頻等手段讓我們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這些就像藥品一樣,一旦習慣之後,需要的量就會越來越大,最終將你吞噬。所以,你的朋友圈一直刷不完,購物車永遠清不空,永遠都有新的劇等你去追……

相比之下,以文字為媒介的書籍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文字單調、抽象、冷漠,帶給人的刺激也是單一的,需要想像轉化才能被人感知和接受,遠不如圖片、聲音、視頻那麼簡單、熱鬧和易於接受。在後者的世界裡,我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接受信息並作出反應,自然就沒興趣再去碰冷冰冰、需要動腦子的文字或書籍了。

我們成天嚷著「社交軟體綁架了我們的生活」,也打心底裡渴望著「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但我們仍然放不下愛豆,丟不開購物車,控制不住自己要追劇……畢竟身處這個商業消費環繞的時代,誰也無法倖免。

唯一需要警惕的是,我們的心智就跟肌肉一樣,如果不常運用就會萎縮。如果我們沒有內在的生命力量,我們的智力、品德和心靈就會停止生長,一旦如此也就邁向了死亡。雖然可能才剛上大學,剛參加工作,或者身體健壯如一頭牛……

相關焦點

  • 一篇文章告訴你為何名著不能只讀縮寫本
    2020年的北京微作文之一是:有的同學覺得閱讀《紅樓夢》《平凡的世界》等「大部頭」名著太費時間和精力,不如讀縮寫本或連環畫省時省力。對此你有什麼看法?闡明你的觀點。這裡探討的是讀大部頭原著還是讀縮寫本的問題。
  • 建國後,為何六大名著被刪成了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我們可以從古人留下來的書籍作品中大概去感受那個時代的社會是怎樣的,裡面講述的東西是否對我們有現實意義。特別是那些公認的史書名著,是經過了歷朝歷代很多專家學者鑑賞評定才向大家推薦的作品,這些作品才非常值得大家去細細品味。
  • 語文新課標推薦 孩子一生必讀的8部世界名著,你家孩子讀了幾本?
    我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武漢大學資深教授陶德麟針對當前中小學語文教育現狀:呼籲青少年趁小的時候、記憶力好的時候,多讀一些經典名著。她曾經說過她在讀書時代就喜歡各種課外書籍,特別是世界名著,目前所有的名著她基本都看過,而且閱讀的習慣她一直延續到現在,所以在《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我們能看到不一樣的董卿。愛讀世界名著的孩子,會有超出年齡的眼界和心胸。黃磊曾在微博上曬過一張多多在窗邊讀書的照片,配文「窗邊的小女孩」。
  • 中國傳統「七大名著」,為何少了3本?除《金瓶梅》外另2本是什麼
    從小,我們就知道中國擁有「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這「四大名著」可以說從小到大,一直陪伴著我們成長,如今依然有許多電視劇和電影,都是根據這四大名著改編,也是中學生的必讀書目。
  • 我們都知道四大名著,其實民國時是六大,那其他兩本哪去了呢
    提起四大名著,簡直是婦孺皆知,裡面的故事大都耳熟能詳,就算沒看過,也能都能說出來其中的幾個人物或者故事,可見四大名著對我們影響至深。不過在民國時期,並沒有四大名著,而是六大名著。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蒲松齡《聊齋志異》文字水平很高,為何沒入選四大名著?
    蒲松齡《聊齋志異》文字水平很高,為何沒入選四大名著?現在說起我國古代名著,我們首先想到是《三國演義》、《水滸》、《紅樓夢》和《西遊記》這四大名著,其實我國歷史上有許多流傳甚廣的文學作品,比如《聊齋志異》、《金瓶梅》、《儒林外史》等作品,但無論從文學造詣,以及文言文的水平,《聊齋志異》都能名列第一,為何把這部優秀作品排除在外呢?
  • 「看電影學英語」,不如讀一讀IMDb上的完整劇透
    我們與其下決心擠時間學英語,報個課程、買套教材什麼的,不如好好想想怎麼改變生活方式用上英語,讓自己的閱讀習慣、娛樂方式轉成英文版,因為只有「用英語」才能讓你每天自動自覺地花好幾個小時浸泡在英語裡。伍教練愛看電影,無法理解世界上居然有這麼無趣的人,把開開心心的娛樂變成了無聊透頂的學英語課程。
  • 【薦讀】四大名著,中國人的四種修行
    讀紅樓,過情關問世間情為何物?   《紅樓夢》一書的一開始,曹公便借空空道人之口,說出了此書的主旨:大旨談情。情之一字,最是迷亂人,有人讀罷全書也未必曉得,有人過完一生也未必明白。但這對於我們普通人,或許太高了。但至少,我們還可以學著像紅樓這場大夢中的情種們,學著深情一些,如今這個時代人心恰恰不夠暖,情意恰恰不夠濃。這樣,至少人生還能多一些美好和回味,少一些平庸與乏味。讀三國,過爭關人到底爭個什麼?
  • 「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一套既可以讀又可以聽的四大名著
    這套《四大名著·名家演播·閱讀無障礙版》,不管是以前沒讀過,還是打算重溫經典,都值得擁有。當看到古樸的封面,燙金工藝,怎麼看都是那種適合擺在書架上增加書香氣息的,一開始還在擔心是否適合給孩子看。古典文學的啟蒙、傳統文化的薰陶,文字表達的淬鍊、對人物人生的感悟、寫作素材的積累……都能在品讀原著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 兒童到底能不能閱讀改編版的四大名著?|《毛頭成長記》之閱讀進階
    原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知名教育家、原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也在演講中表示:「並非名著就必讀,因為未必適合孩子。好的名著被改編成學生讀的連環畫,這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兒。我始終不建議孩子們讀《水滸傳》,因為它裡邊好多容易迷惑孩子的,那種殺殺砍砍,很容易養成孩子模仿的習慣。有些人把名著縮寫了,可情節一刪減,人物也不豐滿,從此孩子就不喜歡了。縮寫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兒。
  • 怎樣教孩子讀名著?名師支招:陪孩子讀懂名著的多種色彩
    叢書主編、北京八中高級語文教師翁莉認為,親子共讀首先是學業的需要,名著經過歷史、文化、種族的考驗,流傳至今,讓我們看到了作品的閃光點,但是十三四歲的孩子不一定看到這點,尤其是成年人咀嚼起來內涵豐富的名著,比如《四世同堂》,對於閱歷淺的孩子讀來說,讀起來有困難難。
  • 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
    其中,對《書裡書外》的指導強調:「這裡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在筆者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筆者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
  • 讀名著:《三國演義》第三十回
    袁本初重斂於民,民皆怨之。丞相興仁義之兵,弔民伐罪,官渡一戰,破袁紹百萬之眾,正應當時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操笑曰:「何敢當老丈所言?」遂取酒食絹帛賜老人而遣之。號令三軍:「如有下鄉殺人家雞犬者,如殺人之罪!」於是軍民震服。操亦心中暗喜。人報袁紹聚四州之兵,得二三十萬,前至倉亭下寨。操提兵前進,下寨已定。次日,兩軍相對,各布成陣勢。操引諸將出陣,紹亦引三子一甥及文官武將出到陣前。
  • 世界級名著《百年孤獨》,豆瓣評分9.2,為何讀之前要做心理準備
    而《百年孤獨》也成為了世界級名著。這部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2分的《百年孤獨》,足以滿足你對名著的所有幻想,奇異而令人迷亂的魔幻現實主義寫法,就像南美洲大陸的烈日和暴風雨,帶著極度隱忍的痛楚撲面而來。一個「亂」字足以形容這本巨作。這種「亂」還來自於馬爾克斯的自信,他讓一個家族七代三十多個男人共用兩個名字,導致在閱讀時不斷回翻,才能將人物正確對號,這也導致很多猝不及防的讀者在這個時候選擇閃避。讀《百年孤獨》前要有充分心理準備,為什麼嗎?
  • 作為一個英語學渣,我是如何從深惡痛絕變成興致勃勃的
    作為一個英語學渣,我對英語曾經深惡痛絕。跟隨著僅存一點的學習熱情,我搜索與閱讀了大量英語學習的方法論文章,有純理論派的,有實踐派的。我開始從中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把整個尋找與學習的過程當成是一個自我實驗。
  • 新中國成立後,六大名著為何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其實在建國前有六本書,合稱「六大名著」,到了建國後,把其中的兩本刪減掉了,變成了今天的「四大名著」,刪減掉的名著也是家喻戶曉,那麼他們是哪兩本呢?一、 四大名著的起源首先,四大名著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沒有人公開提出過這個概念,都是在漫長的歷史環境中,眾多的讀者根據文化的傳播與書籍本身的影響力,共同推舉出來的四本文化內涵豐富,影響巨大的四部古代經典圖書。
  • 當四大名著遇上震驚體,《紅樓夢》竟然變成了這樣!?
    有人深惡痛絕,有人喜聞樂見。如果四大名著落到了標題黨的手裡,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呢?,京城職業女性王熙鳳的理財經》《水滸傳》:《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堅持替天行道,英雄人物譜今天帶我們走近,革命英烈宋公明》走近科學版 ▼九尺壯漢為何慘死城樓?數萬士兵為何深夜慘叫?豪華公府女子服裝為何屢遭黑手?龍宮法寶為何頻頻失竊?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影響了莫言20年,為何很多人卻讀不下去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影響了莫言20年,為何很多人卻看不下去它開篇的第一句話就足以震撼,僅四十餘字,就將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空發生的事交疊在一起。作者馬爾克斯說:「這是一個想了十幾年的開頭」。有時孤獨讓我們能在鬧市恬淡自如,讓我們能利用這些事件思考問題,讓我們能享受一個人的美好,更加了解自己的心情,加深深度,拓寬厚度。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悟,就是讓我重新認識了孤獨,了解了孤獨。《百年孤獨》是我們不應該錯過的一本書,需要用大量的時間和功夫去認真品味。
  • 《我們的樂隊》劇透來襲,王俊凱現場演繹搖滾版《樹讀》,太酷!
    自《我們的樂隊》官宣定檔以來,很多人便在期待著這個樂隊節目的播出,特別是王俊凱的粉絲小螃蟹們,這是王俊凱參加的為數不多的音樂類綜藝節目,在節目中又可看到王俊凱的新舞臺,這當然是粉絲們所期待看到的內容。《我們的樂隊》已定於每周六晚更新,而在今天,節目官博又提前釋放了一波劇透,據官博今天更新的動態所顯示,王俊凱將在《我們的樂隊》現場首度演繹搖滾版《樹讀》,這首歌曲的演繹著實給粉絲帶來了巨大的驚喜。
  • 讀名著:《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松看畢,問曰:「公以此為何書耶?」修曰:「此是丞相酌古準今,仿《孫子》十三篇而作。公欺丞相無才,此堪以傳後世否?」松大笑曰:「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誦,何為『新書』?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竊以為己能,止好瞞足下耳!」修曰:「丞相秘藏之書,雖已成帙,未傳於世。公言蜀中小兒暗誦如流,何相欺乎?」松曰:「公如不信,吾試誦之。」遂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朗誦一遍,並無一字差錯。